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朱刚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以探讨发生在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范式转换为基本线索,在民俗学、语言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边界作业”中交互检视,对“语言转向”这一关联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重新构建了“以演述为中心”的民俗学方法自20世纪下半叶以迄当今的学术史脉络,进而从“交流民族志”的理论模型找到了进人口头诗学的创造性张力。与此同时,作者朱刚基于长期跟踪白族石宝山歌会的田野研究,在民族志叙事阐释的基础上,力图创建一种新的民俗学解析框架——交流的诗学——由此为观察和研究“歌会”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提炼出一种或可适用于诸多民族口头传统的理论阐释模型。

内容推荐

朱刚编著的《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理论研究”主要以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转向”为背景,在语言学、哲学、民俗学的学术史回溯中,深入解析了民俗学中的“演述”概念,进而指出:当代民俗学理论从“事象”到“事件”的转变,以及重视情景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既符合人文学科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理论求索的潮流,也是交流民族志理论所承接的民俗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下编“田野阐释”在上编论证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概念,以白曲演述(文化表现形式)的交流行为中心,利用交流民族志的工作模型,阐释了石宝山歌会的文化功能—祈福禳灾、驱邪求雨、繁衍人口、整合社会。文后附有一定数量的白曲誊写文本、翻译以及田野日志。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对象

 四 研究过程

 五 术语简释

上编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石宝山歌会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一 关于歌会的介绍性资料

二 歌会的历史文化探索

三 平行个案:以花儿研究为参考

四 其他理论著述

 第二章 石宝山歌会研究的理论基础:语言转向

一 语言转向:20世纪人文学术的重大变革

二 赫尔德奠定的语言转向因子

三 语言转向与语言学的范式革命

四 民俗学的学术史反思

 第三章 石宝山歌会研究的新视野: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

一 民俗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轨迹

二 演述的概念演进:从乔姆斯基到海默斯

三 演述之解析:以鲍曼为中心的视野

四 以演述为中心的民俗学方法的理论前景

 第四章 石宝山歌会研究的新视野:交流民族志

一 背景:言语研究的确立

二 言说民族志及基本观点

三 理论脉络:以20世纪70年代为中心

四 理论工具:言说模型

五 交流民族志对歌会研究的启发

下编 田野阐释

 第五章 石宝山歌会的历史与地理环境

一 历史沿革及地理环境

二 历史文献中的石宝山

三 歌会的人文地理空间

四 歌会与历史上的古道贸易

 第六章 石宝山歌会的地方性知识

一 民间传说中的歌会

二 歌会与农业生产

三 歌会的时间意义

四 歌会起源的批判视野

 第七章 石宝山歌会的交流民族志解析

一 歌会的环境和场景

二 歌会的文化规范

三 白曲的文类解读

四 白曲的口头诗学反思

 第八章 石宝山歌会的交流事件分析

一 事件分析一:以2006年的个案为例

二 事件分析二:以2008年的个案为例

三 事件分析三:以2012年的个案为例

四 启示:歌会研究的几个误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08年现场对歌选录一

附录二 2008年现场对歌选录二

附录三 2008年现场对歌选录三

附录四 田野日志选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