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叔一嘴坏牙
9月1日中午快下班时,我下楼路过耳鼻喉科门口,看到3位大叔正在里面做检查。之所以对他们有印象,是因为23日下午我在诊所护士站就看到过这3位,看年纪都不太小,我还以为是哪个国家的领队或者是官员。问过护士才知道,这3位年纪不小的外军是来参加阅兵的阿富汗军人,而且阿富汗参加阅兵的就只有这3位。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当时就很想和他们聊聊,但是看他们一脸疲惫的样子,翻译也不在身边,也就只能作罢。而今天,看他们面带笑容,精神面貌可比那天强多了,就想凑上前去聊两句,不过没等我开口,耳鼻喉科的孙悍军就马上对我说:“晓玲,他们三人牙齿都有问题,一会儿上去找你。”好吧,也不用我去打招呼了,3个人一会儿自己就会送上门来。
我应了一声就上楼做准备,不一会儿,翻译史骏陪着3人上来了。这3个分别是领队阿卜杜拉希姆·伊斯马提(50岁)、旗手阿卜杜·哈米德-纳斯里(47岁)、还有沙赫·奥马尔·优素菲(52岁)。看这年龄,估计是所有参与阅兵外军里最年长的吧。一检查,果然像孙悍军说的那样,他们每人都有一种以上的口腔疾患,三位大叔,一嘴的坏牙。龋齿、缺牙、残冠残根,我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看我这么困惑,翻译史骏告诉我,由于近30年动荡不安的国内局势以及持续战乱,阿富汗国内医疗条件极为简陋。首都唁布尔有一所中国援建的共和国医院,是国内最好的医院之一。由于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医学人才同样稀缺,大部分民众几乎得不到任何必要的医疗保障,国内人均寿命不到50岁,婴儿夭折率居于世界前列。他们来中国时,从喀布尔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转机,然后飞抵北京,历时两天两夜,于8月22日下午5时才抵达首都机场。当晚经过短暂休息即开始训练,夜里12点就去参加天安门预演,直到23日中午11时才返回驻地。由于三昼夜的劳累,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但他们对能参与此次阅兵活动深感荣幸,为中阿之间的友谊感到骄傲,为中国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由衷赞赏。
史骏这番话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同时,史骏还告诉我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沙赫·奥马尔·优素菲临来中国前,10岁的儿子刚刚被炸身亡!他们这次来阅兵,不仅仅是代表阿富汗人民来传达友谊,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更是希望通过这次全球瞩目的阅兵,唤醒大家对于和平生活的珍爱,希望再也不要有孩子被战争夺去生命。这一次阅兵,对于仍旧处于战火中的阿富汗有着特殊的意义。
了解了这些,我大为感动,别的我也许做不到,但是作为医生,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疾患,让他们顺利地参加这次阅兵。
看看已到午饭时间,考虑到治疗会影响他们吃饭,就约他们下午来就诊。史骏告诉我下午孙建国副总参谋长要为11个外军方队和6个代表队颁发阅兵纪念品,领队作为代表一定要参加,只有1:40前有时间,因为他要回去换礼服,其余两人只是参加训练可以稍微晚一点。我和梦蝶几乎没有多想就决定放弃午休给他们治疗。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俩去食堂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往回赶,刚到诊所,见他们三人已经坐在椅子上等我们。史骏说他们非常感激我俩加班为他们治疗,不能再让我们等他们!这种相互之间的理解令人感动。
我俩从12:40开始,争分夺秒先给阿卜杜拉希姆·伊斯马提治疗,他口内主要是龋齿和缺牙,缺牙因为来华时间有限不可能修复,我俩花40分钟补完了他口内的两个龋齿,他感觉很好,说:“中国牙科医生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医生!”为了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赶回去换好礼服后又专门回到诊所和我们合影留念。
沙赫·奥马尔-优素菲的口腔问题也是龋齿和缺牙。他牙齿的龋坏已接近神经,去腐时异常敏感,我建议不行的话打麻药,但可能会影响判断,他听后选择不打,表示一定会配合我的治疗。为了减轻他的痛苦,我操作时动作尽可能轻柔,每磨几下就停下来让他缓缓,等给他补完我也汗流浃背。
阿卜杜·啥米德·纳斯里虽然是他们三人当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可口腔问题却是最多的一个,光龋齿和残冠残根就涉及10颗牙,还有3颗缺牙。我俩把能补的龋齿尽可能完成充填,无法保留的残冠残根为了防止食物填塞引起牙龈肿痛都做了临时充填,嘱咐他回国后一定早些拔掉。
所有治疗结束已经3点半了,纳斯里和优素菲请史骏转达他们的心意,说我们给了他们“母亲般的照顾”。史骏说这是他们最高的赞美之词!虽然我们很累,但我们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阅兵结束我再次碰到史骏时,阿富汗代表队已经回国了,史骏告诉我诊所各位医生高度的责任感给他们三位队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好感,开的红花油和眼药水他们也舍不得用,全部装在行李里带回家了。旗手纳斯里专门向外科医生要了一瓶红花油带给家中生病的母亲,我真是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王晓玲)
P163-165
铭记亡国之痛,胜利来之不易
“黍离之悲”是一种凄凉的亡国之痛,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公元前747年,周朝大夫行役路镐京见宗庙尽毁,遍生黍稷,心生悲怆,呼天不止,作诗“彼黍离离……”诗如泣血。公元756,唐肃宗至德元载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次年三月,诗人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写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慨国破后城内荒草丛生。公元1176年,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诗人姜夔目睹被金人洗劫后扬州,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戍角悲吟。将其感怀写入诗中,千岩老人以为他的诗中有“黍离”之悲也。公元1645年,清兵入关,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城破,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顿成废墟,史载“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被杀约80余万人,后来南明亡国。
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亡国甚至几乎灭种的危机,使感伤亡国之痛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奇异现象,读史至此,屡屡使一个个血管里流淌着华夏文明血液的中华儿女泪流满面。而史上最近的亡国灭种的厄运1931年又再次降临到中华民族的头上。公元1931年,农历辛未年(羊年),同时也是民国二十年。9月18日,日本以小搏大,以不到两万人的关东军突袭中国东北16.5万驻军及关内近10万守军,国军不战而退,东北沦陷。紧接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又以小搏大,日军在华北驻军约5600人,袭击国军第二十九军10万人,国军败退,华北沦陷。随后,日军以大约200万兵力大举出兵中国,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肆意践踏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解禁的照片可见日军的残忍暴虐:日军对中国妇女先奸后杀,刺刀枪挑中国婴儿,用毒气熏死中国人再做人体实验,南京大屠杀、华北大扫荡,企图以疯狂屠杀摧毁中国军民的肉体与意志。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华国民损失的人口已超过2000万。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场战争祸及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让如此众多的国民忍受锥心刺骨之痛。而今,这个强邻还在身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罪行,诬蔑中国放大仇恨情绪,指责中国炫耀武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这样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与国际环境下召开,17国外军来华参加阅兵,值得按科学精神与写史要求进行客观记载。在编纂这本书的时候,看着用一篇篇日记记录的阅兵村的故事,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科学性的故事,更是故事后面萦绕着的中国军民对战争的反思。所有队员,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唤起更多的中国人以及世界上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记住胜利来之不易,缅怀为了我们今天和平与安宁生活献出热血和生命的人。
一 工作纪事
序
创意点滴
前言
1 领队手记
任务突如其来
“鸭梨山大”的筹备工作
阅兵村里“处子秀”
“禁闭”生活如火如荼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啊朋友,再见!
2 前期培训
“洋大腕”讲课有绝招
从“无可奈何”到“赏心乐事”
征服凤凰岭
3 全面装备
诊所开在“别墅”里
开路先锋“满血复活”
“哑巴英语”的第一关
医生不能只“专业”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战前最后一班岗
4 精心保障
“七人小组”的第一次亮相
齐装满员开赴“前线”
“外军有我们,可算享福了!”
“战斗”终于打响啦
巡诊在训练场边
史上最漫长的培训电话
和蚊子一起培训
演练“连续剧”
让人兴奋的“迷彩墙”
“尿不湿”里的光荣
学习对付水疱
我也起水疱了
没上长城也是好汉
新伤旧伤一起来
最后一次演练
难以“驯旧艮”的急救车
阅兵日遐想
敬礼!给伟大的老兵
5 发热门诊
细节决定成败
西瓜利尿又排汗
“祈祷”没能阻止甲流出现
虚惊一场的“发热三连击”
发热门诊的顺口溜
爱聊天的“巴铁”兄弟
一个护士的24小时
发热门诊要“增肥”
今天我是“女汉子”
二 外军印象
1 阿富汗——三人成虎
加油!阿富汗!
三位大叔一嘴坏牙
来参加阅兵就是渴望和平
2 白俄罗斯——帅哥云集
颜值最高的白俄罗斯队
军令大如天
小长官
3 柬埔寨——风神之子
老兵的骄傲
不让戴帽子的柬埔寨大叔
4 古巴——莫逆之交
神秘的古巴不高冷
“火红的”古巴女军医
5 埃及——七彩之光
“原地踏步”的埃及军团
一双拖鞋的友情
6 斐济——裙装惊艳
一位老兵的坚持
“老爷爷”爱喝电解质
穿裙子的斐济大叔
7 哈萨克斯坦——变身达人
能快速“变身”的哈萨克斯坦
吃饭要同步
8 吉尔吉斯斯坦——血火情谊
汗血宝马的故乡
美丽的娜达丽
9 老挝——英雄不老
初识从脚后跟开始
不会写国名
10 墨西哥——刚柔相济
女兵——阅兵村里的靓丽风景
意外的“美容手术”
绿茵场上的闪避球
墨西哥女神
11 蒙古——长调悠扬
蒙古长调的回响
歌声满军营
蒙古军队中的中国通
12 巴基斯坦——兄弟情深
巴基斯坦的排头兵
善解人意的小伙
全天候的中巴友谊
医生世家子弟来看牙
我要铭记你的名字
“小挂毯”的纪念
止疼药和士力架
离别总是在雨中
Pakistan and China Friendship Xiongdi
13 塞尔维亚——钢铁之躯
塞尔维亚的排头兵
军人的礼仪
乒乓高手布莱尼斯里夫
打台球必须请外教
14 塔吉克斯坦——高山仰止
“变小”的右脸
等级森严
8个烂脚的帅哥
“我们坚定地和中国站在一起!”
塔吉克斯坦的中国女婿
巴哈的礼物
15 瓦努阿图——精英组合
初识瓦努阿图
16 委内瑞拉——学子精英
内窥镜引来的病人
17 俄罗斯——压轴大戏
俄罗斯的排头兵
我的俄罗斯队
“欲语还休”的合影请求
淡定的俄罗斯军人
奔跑吧,菲利浦!
18 杂谈
“浮光掠影”训练场
外军队伍小八卦
军人的操守
和谐阅兵村
共同的歌——《喀秋莎》
三 村里生活
1 阅兵村孕妈妈日记
2 家的故事
迟来的阅兵梦想
全家做后盾
我的小小牵挂
爷爷也是抗战英雄
家人的“谎言”
儿子的眼泪
女儿的吻和院长的慰问
女儿得了麦粒肿
永远的遗憾
写给女儿的话
3 衣食住行娱
回到军校时代
园区初印象
额外的咖啡厅生活
院长来慰问
西瓜与西餐
享不了的福
别墅也能发大水
“阅兵蓝”过敏症
见缝插针的晋职答辩
客串摄影师
授勋仪式上的意外事件
敬礼的故事
爱嘚导瑟的我
体育无国界
慰问演出成了合影联谊
当俄罗斯军人听到《唁秋莎》
阅兵村里赶大集
4 爱情奏鸣曲
推迟的婚礼
史上最短相亲经历
军民鱼水情
斗地主和相亲
思念和玫瑰
5 战友故事
我们的彭副主任
形象问题很重要
干眼症流行病学调查
为帅哥学员治疗
写给门诊部的翻译们
新娘去哪了
6 离别的故事
难舍的情怀
离别前一次牙齿普查
诗人的忧伤
特别的礼物
医疗保障分队队员简介
代后记 铭记亡国之痛,胜利来之不易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外军方队及代表队的惊艳亮相,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阅兵式,其意义自然非同寻常。同时,外军在中国训练以及生活的各种情况,也引发了全世界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兴趣。
本次“9·3阅兵”,参阅外军17国,方队及代表队共计947人,全部进驻在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新校区,从8月15日进驻到9月5日撤离,前后共约21天。这期间,主要由中国武警部队为外军驻训参阅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其中,武警总医院派出了18名医务人员组成了医疗分队,承担参阅17国外军的医疗救治后送保障任务。从8月13日派驻到9月5日撤离的22个昼夜里,他们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过硬的作风、热忱的服务和严明的纪律,实现了对参阅外军精确保障、无缝对接,无一例非战斗减员,展示了新时期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参阅外军的高度赞许。
在完成卫生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这支医疗分队的每个队员在工作之余还详细记录了他们与外军接触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这本书的最终结集出版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由承担阅兵村卫勤保障的医护人员完成,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参阅外军的基本情况,讲述阅兵村训练与保障的知识,作为一本军事医学的新篇章,既可以对读者进行现代国防与现代军事医学知识的普及,又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让读者记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既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特殊画卷,也是一部特殊的军事卫勤史,更是一种现代互联网、微信与手机照相等多媒体共同构筑的军事医学训练保障的新型出版物。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均为真实的记录,将成为我军涉外军事行动中的一个重要案例载入史册。书中不涉及我军及外军装备、作战行动等保密信息,是一军事体裁的、别开生面的、很有可读性的医疗卫勤保障故事科普书。
本书大部分作者多次参加过国内外救援,注重吸收了当今国际救援的最新理念并与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使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加强。全书约40万字,不仅适合参加外军医疗保障的人员阅读,而且对现代家庭、社区、社会团体等非专业救援专业人士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和组织灾害应急救援提供了极佳的医学参考。本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亲自作序。韩院士对阅兵村的医疗保障工作及本书的创意给予了“点赞”,并希望现代军事医学知识在我国能获得更好的普及。
现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编委会 2015午10月20日
郑静晨、彭碧波主编的《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外国方队的保障队伍——武警总医院医护保保障的18名医护人员撰写的医疗保障工作日记组成,不仅详细记录了对外国方队的医疗保障事迹,还插入了17个外国方队官兵的训练故事、外国方队的情况以及与中国医护人员结下的深厚友谊,同事也插入了不少医疗和军事科普的知识。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阅兵的精神,反映了我军的卫勤保障水平,是一部很好的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科普故事书。
17国外军方队在中国参加抗战阅兵之外的事情,在这本书里都有哦!
郑静晨、彭碧波主编的《我们在阅兵村的日子》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医疗保障——记录了来华参加抗战阅兵的外军训练、参阅的故事,不仅是一本纪念的书,更是一本故事、科普故事。其中的真情、温情、温暖使人动容、动情、动心;其中的坚定、坚持、坚守更令人掩卷难忘。这是一本互联网、微信与手机拍照等新型的手段创作和记录的五彩缤纷的画册,不仅文字在讲故事,图片也在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