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光会留下褒贬/当代杂文名家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相如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叫人大惑不解的是,在当今时代,当面说好话,背后另有图谋的“两面人”非但没有绝迹,有些时候如污沟里的水藻,还大肆疯长。比如,“四人帮”说“文革”是要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真正目的不过是要除掉一个刘少奇及一批老干部,以便他们掌权。

改革开放之后,不搞政治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一套了,但是红脸与白脸、阴脸与阳脸的糅合,成了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不一、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人”的新变种。那些逃往国外的或已经进了监狱的权贵,哪个在台前没有漂亮动听、正义凛然的言论,而背地里荒淫无耻、贪得无厌、损众肥私,哪一个不令人切齿、心惊?近期又见数百家上市公司共同倡建“增稠道德血液”,但如何增强企业道德、取信于民,却没有一家说得出刚性措施。君不见有的上市公司的账目弄虚作假、骗到股民资金后逃之天天,有的公司则公然生产有毒掺假产品吗?血液增稠对人的健康不是好兆,而“道德血液增稠”不过是说得漂亮、作个秀的表演罢了。明眼人自能认得清这种假惺惺与欺骗手腕的。

在审视“两面人”的行径中,再不妨看看那些最爱露脸的人物。连篇累牍的娱乐新闻中那些男欢女爱的明星,一边肉麻得叫人心痒,一边却另抱琵琶,甚至还有“饭局价”。有些记者一边以社会良知面目出现,一边却不择手段编假新闻或是用所谓“曝光”进行讹诈,甚至为了抢红包大打出手、出乖露丑。

“两面人”之所以从上到下、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盖因利益驱使。利益是一味有效的春药。对握有权势者而言,自己不惮成个“两面人”,刘邦、李世民夺权过程是这么个表演,做定了皇帝也依然摆脱不了这套流氓手段,杀韩信、骗《兰亭序》不过是小儿科。在林林总总的官位占有者中,总是不乏盯着更强更大的权势,工于心计迎合投靠的人。于是官场中当面说好,背后下刀、背信弃义者层出不穷,争斗不断、厮杀不绝。官位只有少数人才有,那些无法占有权势者则拼命做一个活灵活现的“两面人”,逢迎巴结、挖空心思去占有钱财,就连那些九品、十品的小蛀虫,动辄也贪占几千万甚至多少个亿……

“两面人”现象,在当前的情况下仍是不大可能绝迹的。

“唯有好色似英雄"

(一)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这是“西安事变”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92岁时写下的打油诗。敢于承认自己好色并非英雄汉,张学良比起相当一批荒淫无耻且庸碌骄奢之辈,要坦诚豪放得多。少帅一生,三十六岁之前确系过着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日子。三十六岁之后被蒋介石软禁,身边只有一个女人,也就不存在好色之实了。然而,他的“唯有好色似英雄”,既是幽默调侃,其实也道透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官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中国,官员玩女人、好色成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旦当了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土、臣民、财富都是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轮流侍候还不够,大量宫女还得随时恭候被“恩宠”,皇帝实际上是最大的淫棍。

P7-P9

后记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鲁迅先生的话一直是我写作杂文的座右铭。

对社会而言,出现一批趋炎附势、谄媚阿谀、顺竿溜滑的八股文好呢,还是有那么一些披肝沥胆、个性鲜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杂文更有利于世道人心?

“干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杂文是谔之声,因为杂文很重要的功能是批判、揭示与讽喻。如今的时代,好人好事确实不少,但令人万分厌恶的贪欲泛滥、唯利是图、道德滑坡、背信弃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时弊惊人,人性裂变超出一切善良人的想象。对于杂文家来说,可写的内容实在多多。如果不予以批判、揭示与讽喻,而是闭了眼睛瞎吹胡捧,时弊岂不是虽为过街老鼠,却不能人人喊打?

1997年安徽省淮南市文联办了本《语丝》杂文专刊,征询许多杂文家谈谈自己的杂文观,笔者的表述是:“我以为,杂文作者既然痛斥时弊,就不要隔靴抓痒;既然关注民生,就切忌无关痛痒;既然借史讽谏,就舍弃不痛不痒;既然不当摆设,就勇敢挑明病秧。我以为,只有杂文,在当代看不到假、肿、空、骗、诈,不需要吹、拍、媚、奴、骂。我认为,只有杂文与编者不孜孜以求:荣升、进项、权势、财畅。”

2009年,浙江省杂文家学会出版了《之江论道》杂文集,收了我5篇杂文,我写下创作感言,如下:“七十年的人生体验是:要搬多少万字的作品以‘著作等身’自诩,是并不难的;要想写出真正能传世的哪怕只有干把字的作品,却是很难很难的。要想谋个官位,只要有心机、会手段,也是并不难的,但是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人民,那是并不容易的。”

到了2013年4月,江西省杂文家协会编了本杂文集《守望者书》,也收录了我的杂文,并刊发了我的创作感言:“(1)只看上头,出来的是无个性文字;仅靠文件,便成教条式冬烘。(2)至情至理的作品才有生命力。缺了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很难拥有至情至性。(3)读经典太少,就一定文枯意劣;与民主隔绝,断不会思路顺畅。”

在杂文写作艺术上,我以为幽默中见庄重,严肃里含诙谐,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为人作文,做到这一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与为人秉性直爽并不相逆。幽默中见庄重,严肃里含诙谐,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扬美抑丑的充分自信,与作者的道德品位、美的审察、学问素养密切相关,其来源在于思想的深邃。

几十年来,我干过教9币、宣传干事、编剧、记者。为“稻粱谋”常是我的生活状态,所以杂文我虽然爱读、爱写,但我一直以来无法把它作为主业。退休以后,又忝列一家文化型杂志的总编审,虽每天有时间阅读,但杂文阅读只能是大量阅读内容中的一种,因而杂文读得不大细、不太多、不够深,写得也不太多、不太精、不太深。不过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写到不能写为止吧,只要对这个社会还能带来一点益处就好。

“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鲁迅语)我坚信,只要污秽丑陋不再存在,杂文的缺失是不会让人遗憾的。

“唯有好色似英雄"

(一)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这是“西安事变”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92岁时写下的打油诗。敢于承认自己好色并非英雄汉,张学良比起相当一批荒淫无耻且庸碌骄奢之辈,要坦诚豪放得多。少帅一生,三十六岁之前确系过着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日子。三十六岁之后被蒋介石软禁,身边只有一个女人,也就不存在好色之实了。然而,他的“唯有好色似英雄”,既是幽默调侃,其实也道透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官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国,官员玩女人、好色成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旦当了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土、臣民、财富都是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轮流侍候还不够,大量宫女还得随时恭候被“恩宠”,皇帝实际上是最大的淫棍。而最最令人切齿的是好色淫乱中毫无人性的表现,不少

目录

领悟人生篇

 关于美女俊男

 且说“两面人”

 “唯有好色似英雄”

 美的变味与倒退

 百善孝为先

 豪奢者难长久

 一巴掌能拍醒吗?

 “富贵是危机”

 活物的灵性

 饿死的鹰与剥皮的马

 文入有些什么心?

 小节不小

 一种心灵的救赎

 “直到今天,我还未跨出过国门”

 且说“贵人”

 旅俄随笔

 不算成功的人生

 “每天十个小时的学习思考”

 “张贤亮很孤独,没有朋友”析

 珍贵的启示

 老与尊之间

 一言兴丧

 短文一束/微文十篇

社情感应篇

 “问世间情是何物”

 生活中的启示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既要知惑,更要解惑

 说“戾”

 贵在诚实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磕头机”情思

 与友聚记

 “这一个”与“这一群”

 拒绝无聊

 亿万富翁何以拔刀相向7

 重赏之下

 俄查海外别墅有感

 傍权·傍款·傍吹

 理解·宽容·诚信

 喜见文明语言的延伸

 思想形成人的伟犬

 兰亭国香

 汉语之妙

 茶与酒及以茶代酒

 风格浅谈

 食文化的歧途

 虚假不能凭借权力变为真实

 由“满河找牙”所想到的

 一则白茶广告词之讹

 海外行旅点滴

 时光会留下褒贬

 移动易,默化难

 竹林情思

 冷酷的疑云为何驱散不尽?

史域明理篇

 “五天登州府,千年苏公祠”

 人,很复杂

 岳王庙归来随感两则

 雄魂壮西湖

 汤显祖“四香”律己

 有感于“武义耻汤”

 孺子亭·干革·送礼风

 南通骆宾王墓

 读联随想

 读《吴越春秋》随感

 介子推的醒悟

 金圣叹的悲剧

 历史中的三类人

 史海杂陈二题

 戚继光买官了吗?

 威继光是“孤独的将领”吗?

 赞戚感言

 从戚继光斩子说超

 戚继光也是诗人

 “汾阳旧宅今为寺”

 劲节高风谁能继

后记

序言

在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杂文名家书系”中,八位同行的作品名列其中。老友阮直兄嘱我写一点感想作为总序,犹豫再三,还是从命了。之所以犹豫,一是因为近年来工作繁忙,对杂文创作的整体情况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所知有限,没有多少发言权;二是对于八位作者的了解不均衡,有的熟悉一些,有的不那么熟悉,缺乏知人论世的先决条件;三是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越来越不自信:真理的相对性和判断的绝对性是一对矛盾,私心以为一孔之见的东西,别人看来可能一文不值,所以聪明人通常是谨慎而沉默的。好在我并不聪明,又兼八位作者的作品摆在那里,“鸡蛋”的味道如何,自可仔细品评,未必非要拜见“母鸡”。借用国庆长假,清茶一杯,拜读佳作,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何况我之所以斗胆作序并不是自认有资格,而是因为崇尚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特表达,是因为推崇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在八位作者身上,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这种“三独”气质,看到了流淌在他们文字间的杂文精神,禁不住引为同道。尽管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所有观点,但这似乎不至于成为我们彼此疏远的原因。君子和而不同,本是同志之道;杂文作者之间,更应具有求同存异的雅量、欣赏“异己”的胸怀。

有人说网络时代是杂文式微的时代,也有人说杂文已死,杂文家已亡,蕴含其间的悲愤与无奈不难体会。这样的说法,一方面道出了事实真相,即传统的、主要活跃于报纸副刊的杂文确实呈现出衰微的景象,与报刊发行量、广告量双双走低的整体趋势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互联网特别是移动客户端的迅猛发展,从技术层面为人们的自由表达预留了巨大空间、创造了极大可能。一批思想深邃、材料丰富、文笔犀利的网络杂文异军突起,大有取代传统报刊杂文的态势,让习惯了在报刊园地挥洒的传统杂文家一时不知如何掌握文章分寸,妥善把持杂文的“度”,变得像个“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小脚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杂文似乎确已式微、杂文家确乎半死不活了。

然而,这不过是事物的表象而已。如果把目光从报刊“花边文学”中稍稍移开一点,放眼“海量信息、实时更新、双向互动”的网络空间,就不得不承认,杂文非但没有死,反而以更加健朗的姿态、更加犀利的锋芒、更加多变的样式在更广阔的空间复活了。如果说传统杂文属于“小众写作”,门槛相对较高,那么如今的网络写作则是典型的“众声沸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从未像今天这样得以充分体现。一个有出息、有抱负的杂文家,不必和“评论”争短长,无须抱怨网络抢了饭碗,应该从传统报纸副刊的小天地里杀将出来,努力使自己成为评论写作、杂文创作、网络耕作的“三栖动物”,竭尽全力干好自己手中的活计就是了。本丛书的八位作者身份不同、年龄各异,既有我的前辈,也有我的同代人,更有风华正茂的七零后、八零后。他们没有止步于传统报刊,而是潇洒游走于实体报刊和虚拟空间两大地带,成为广受关注的杂文作者。

赵相如老师早年供职于《人民日报》,如今主持《华商汇》及其副刊的笔政,无论从事意识形态色彩很重的党报工作,还是主办民间刊物,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得风生水起、异彩纷呈。作为杂文界的前辈,赵老师不仅几十年笔耕不辍、佳作迭出,而且在自己主持的园地里团结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者,使《华商汇》成为一块全国为数不多的杂文热土。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勤奋的笔耕,使他的杂文干净清爽、老辣纯熟、绵里藏针,具有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的美学气质。赵老师的杂文,极少有华美的词句、华丽的铺排,更没有华而不实的装腔作势。他的言说,倒像是阅尽世事沧桑的智者与后生秉烛夜谈,说的都是家常话,道的却是人间至真的情与理。……

我很好奇,这么好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位了不起的妈妈吧?是的,高伟便是。高伟系作家、诗人出身,博览群书带来的通达灵动,加上小说家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使她的杂文随笔带有一种作家气质。透过她文中涉猎的阅读范围,我也明白了她教子有方的内在秘密。高伟的杂文最为可贵的一点是她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常常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女性的直觉一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很可能产生一种令人悚然而惊的力量和震撼。这个“一生只向真理低头”的快乐女子,善于把打击自己的力量当作自己的力量,因而具有双倍的力量。

马亚丽的名字并不陌生,从《杂文四重奏》中就已知道。作为东北老乡,我对马亚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她曾经做过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的经历,尤其让我肃然起敬。有人说杂文的门槛比较低,似乎谁都可以写,我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对于蹩脚的创作而言,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所谓学术论文的门槛都不高,谁都可以操持,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流在血管中的是血,流在下水道里的只能是污水。马亚丽用自己的勤奋和才华,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且将作品刊发于全国各大媒体。她的创作徜徉于古今之间,善于从时间深处钩沉掌故,挥洒哲思。有人说她是“女子文学”中一枝挺立的奇葩,有侠骨剑气之勇、翠竹红梅之美、凌霜傲雪之姿。其文风俏皮流丽、峻拔犀利,融说理、言事、抒情于一炉,于荒唐中见真情,于幽默中寓深意。

林永芳的存在是我孤陋寡闻最有力的证据。在八位作者当中,林永芳或许是最具学者气质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她在先后从事科技工作、理论工作和行政工作之余始终坚持有效阅读,更是因为她的独立姿态、她的桀骜不驯、她的旁征博引、她的表面平和冲淡实则锋芒毕露的文字。林永芳的杂文有思想、有文采、有锋芒、有力度。但当她面对网络时代众声沸腾的局面时,却谦虚地说自己“不会再有‘文章济世’的天真幻想了。只不过,既然上天赐我尘世一游,既然观察未停止、思考未停止,既然偶有所思所感,不忍就这样任其散佚湮灭。相信独立思考的东西,总不会毫无参考价值。‘思想超市’里的产品丰富一分,总胜过单调一点。倘能给他人以那么一星半点的共鸣和启迪,也就不算白写了”。这样的说法,或许无意间道出了如今很多杂文家的写作宗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是的,文章未必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肯定没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威力,但自由思想、自由表达,永远是创造的前提。这就是杂文无论怎样卑微,依然有其独立存在价值的原因所在。

2015年10月6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时光会留下褒贬/当代杂文名家书系》精选了发表于全国各报刊的杂文几十余篇。作者赵相如站在人生的边角上,逼近现实,默默守望,认真关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思索。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求真表述,重笔突出“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的肺腑之言及现实启示。

编辑推荐

《时光会留下褒贬/当代杂文名家书系》作者赵相如老师早年供职于《人民日报》,如今主持《华商汇》及其副刊的笔政,无论从事意识形态色彩很重的党报工作,还是主办民间刊物,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得风生水起、异彩纷呈。作为杂文界的前辈,赵老师不仅几十年笔耕不辍、佳作迭出,而且在自己主持的园地里团结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者,使《华商汇》成为一块全国为数不多的杂文热土。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勤奋的笔耕,使他的杂文干净清爽、老辣纯熟、绵里藏针,具有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的美学气质。赵老师的杂文,极少有华美的词句、华丽的铺排,更没有华而不实的装腔作势。他的言说,倒像是阅尽世事沧桑的智者与后生秉烛夜谈,说的都是家常话,道的却是人间至真的情与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