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场上相关产品相比,《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在艰苦奋斗和层层做实中蜕变》具有如下突出特点:作者郭楚凡以资深华为人的视角和切身体会,告诉你华为的战略思考方式和经营哲学;以多年的华为工作经历和咨询培训经历,告诉你华为与其他企业有何区别;解读华为从研发到市场的组织化运作思路,以及如何构建全业务,如何打通端到端;解读华为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超越竞争对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在艰苦奋斗和层层做实中蜕变 |
分类 | |
作者 | 郭楚凡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与市场上相关产品相比,《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在艰苦奋斗和层层做实中蜕变》具有如下突出特点:作者郭楚凡以资深华为人的视角和切身体会,告诉你华为的战略思考方式和经营哲学;以多年的华为工作经历和咨询培训经历,告诉你华为与其他企业有何区别;解读华为从研发到市场的组织化运作思路,以及如何构建全业务,如何打通端到端;解读华为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超越竞争对手。 内容推荐 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其在研发领域的专注和内部管理上的高效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学习。 郭楚凡著的这本《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在艰苦奋斗和层层做实中蜕变》从聚焦愿景、艰苦奋斗、内部持股、人才牵引、专注研发、理性创新、客户价值、成果导向、快速反应、合纵连横、居安思危、未来之争等12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任正非坚持不让华为上市背后的逻辑。书中不仅有任正非最新的精彩语录,还有华为最新的商业动向和相关案例,而且配以各种经典的商业故事、管理哲理等深入浅出地对如何积极、有效地创业以及进行内部管理给出了答案。 目录 前言 第01章 华为的针尖战略 执念者任正非 要永远走在世界前列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将战略目标传递给员工 构建全球化行业生态系统 终守得天宽地阔 第02章 艰苦奋斗不能丢 从“盐碱地”出发 以奋斗者为本 先生产,后生活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华为人永不低头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艰苦奋斗不能丢 第03章 内部全员持股机制 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利出一孔才能力出一孔 全员持股,齐当家,齐做主 要活,大家一起活 共担风险,共享成功 第04章 赢得人才的战争 人才不能不争 潜能是第一选拔标准 创造“将军”的摇篮 建立人才预备队 打造职业化“铁军” 机会均等,唯才是举 完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 第05章 专注于研发管理 技术自立方能企业自强 敢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从抓牛尾巴到执牛耳 强化研发管理 国际化的研发布局 中国第一个国际品牌诞生 第06章 务实于理性创新 不创新是企业最大的风险 自主创新是闭关自守 鲜花要插在牛粪上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创新 只改良,不革命 发现战略点,并全力投入 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第07章 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华为为客户服务而存在 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 围绕客户满意度开展工作 用客户满意度提升工作价值 随需而变,保证与客户需求同步 专注于客户服务的绩效导向 第08章 坚持成果导向 唯商品化能产生绩效 瞄准目标再开枪 严谨细致,一步到位 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 只讲功劳,不谈苦劳 业绩是评价标准 第09章 实现快速反应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打破部门墙,建立片联组织 推进流程化和矩阵化管理 强化沟通,实现无缝对接 立即行动,比狮子跑得快 从端到端,响应客户需求 用专业化团队保障主业务 第10章 合纵连横谋天下 与员工合作,团结共进 从“黑寡妇”向主流汇聚 与友商合作,共享客户群 以土地换和平,以结盟谋发展 合纵连横,谋国际化格局 赞助体育增加海外影响力 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系统 第11章 永远居安思危 繁荣的背后充满危机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严防堡垒从内部攻破 易岗易薪,一切归零 坚持自我批判 摒除经验论,与时俱进 抵制互联网冲动 第12章 布局互联网时代 抢占超宽带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坚定不移的“针尖战略” 借投资先进技术突围美国市场 用创新和专利抢占话语权 兼顾战略变革和人才变革 构建更绿色的供应链 全面、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 试读章节 任正非的自信,其实是一种信念,“活下去”的信念。提出“聚焦管道的针尖战略”时如此,在华为创业不久即提出“三分天下”的誓言时也是如此。 9口之家,兄妹7人全靠当老师的父母的微薄工资度日。两三个人合用一条被子,破烂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一到月底就要向邻居借钱度饥荒,每学期开学时更是要走家窜巷地借钱凑学费,这就是任正非童年和少年时一家的生活。 1959一1962年,“大跃进”又恰逢3年自然灾害,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对于这样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任正非曾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回忆这段时光:“我那时十四五岁,临近高考时在家复习功课,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便用米糠和菜掺和一下,烙着吃……高中3年,我最大的理想是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 挺过了3年严重困难时期,接着又是10年“文革”,身为高级知识分子、专科学校校长的任正非的父亲避无可避,首当其冲地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被抄家,被关牛棚,被批斗,被游街示众……他父亲的很多同事因不堪受辱而选择自杀,他的父亲却在母亲的扶持和鼓励下,凭着一份信念坚持了下来,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身为长子,又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任正非不仅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更是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他深深地明白,只有拥有无上的信念和勇气,有着执着的目标和追求,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活下去。这份执着和信念也融人了任正非一手建立的华为公司的细胞里。正如《走出混沌》一书所表述的那样:“华为不是在今天才超越了众多竞争对手,而是在成立的那一天,就已经具有了超越竞争对手的基因。” 1987年,任正非和他的5个朋友以2万元的起步资金创办了华为,以从事贸易生意起家,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交换机领域,从代理香港HAx交换机到自主研发推出HJD48交换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但任正非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瞄准了当时充满无限商机的程控交换机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已被日本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富士通、美国朗讯、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瑞典爱立信和法国阿尔卡特几大电信巨头瓜分完毕。这样的垄断局面带来的是高成本和滞后的服务:安装一部电话需要3000-5000元的初装费,还至少得排队等上半年。当时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固定电话普及率不到0.5%,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1992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邬江兴教授成功研发出万门级04数字程控交换机。这一消息传出后,更是极大地坚定了任正非依靠自主研发,进军程控交换机市场的决心和信念。尽管遭到创业伙伴的一致反对,他依然顶着压力坚持己见,不改初衷。 这一年秋天,任正非率领几名业务骨干,踏上了赴美考察的征途,先后参观了波士顿、拉斯维加斯、拉达斯、纽约等城市。强大的视觉冲击更加坚定了任正非投资研发,从技术立身的决心。考察归来后,任正非没有片刻休息,迫不及待地组织研发人员,向他们传达了美国之行的切身体会,并决定成立以郑宝用、李一男为核心的攻关小组,瞄准美国AT&T五号机,集中所有资源对程控交换机技术进行强力突破。 之后的1993年,国家执行货币紧缩政策,中国小交换机市场渐趋饱和,程控交换机如无底洞一般的研发投入,使华为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困难。然而,任正非硬是凭借内部持股和外部融资安全度过了危机。这年4月,在深意大厦5楼召开的华为研发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窗前平静地说道:“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了,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你们可以另谋出路。”如此强大的决心和意志,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必胜的信念。为了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并争抢市场先机,华为员工开始与时间赛跑,“床垫文化”应运而生。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4年10月25日召开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通信展上,首次升起了中国五星红旗,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为中国带来的荣誉。也是在这次展会上,任正非面对广大中国客户许下了“三分天下”的誓言:“10年之后,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 一家初出茅庐的“小作坊”,说出如此狂妄的言论,不啻于向全球领先的电信巨头们发出挑战,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自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重重围攻。前进的道路步步惊心,而华为并不畏惧,在漫长的战争里,华为坚持由边缘到中心逐步包抄的“圈地式战略”,在国内外电信市场上蚕食鲸吞,彻底颠覆了国际电信市场格局:2010年,华为在通信设备行业中的市场份额达到14%,仅次于爱立信的35%,诺西的20%,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设备商。“三分天下”的誓言已然成真,但华为仍在向世界一流迈进。 P3-5 序言 上市对于所有创业公司来讲,都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词汇,也是很多创业者毕生的追求。毕竟,能够上市,意味着这家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是创业成功的直接证明。而上市成功之后,公司就能够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能够使企业的知名度迅速提升。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4年9月19日,筹备多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创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记录。 阿里巴巴上市不仅造就了一大批重量级富豪,还极大地巩固了阿里巴巴电商巨头的地位。一方面,通过吸纳美国资本市场资金,使其业务模式得到了极大优化,其B2C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上市使阿里巴巴的国际知名度获得了极大提升,为阿里巴巴布局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华为发展到今天,身负无限荣耀的同时,在布局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挠。非上市公司的身份、领导者的军方背景等都成为对方阻挠华为拓展市场的理由。 当此之际,有人建议任正非通过上市的办法增加透明度,达到削减美国政府疑虑,降低进军美国市场阻力的目的。任正非十分果断地拒绝了这一建议。在他看来,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可以有很多种办法,华为也可以像上市公司那样,主动公布自己的目标策略和经营情况。华为的管理者也可以站出来,主动和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外界更加了解华为。上市不是唯一的办法,至少,上市对目前的华为来讲,是弊大于利的,这是任正非深思熟虑后对华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坚守,也是本书重点解读的华为的经营和管理智慧。 诚如上面提到的,企业通过上市可以加速吸收外部资本和提高知名度,以及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等。 华为近几年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在各业务层面的销售情况一直处于稳定增长趋势,用于研发创新和拓展业务的资金足够充裕,并不需要外部资本的援助。至于知名度的问题,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和全球领先的信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际上本就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上市不过是锦上添花。 相反,不上市却能保住华为的许多优势。 始终坚持“针尖战略”,坚持成果导同,坚持开放合作,理智地应对互联网风潮,妥善地布局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将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家由内部员工持股且持续配股的公司,华为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能够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共同推动公司发展。除此之外,不上市还能保持华为在研发创新和客户服务方面的专注,保持华为一直以来都具有的快速反应能力。 任正非对于上市的态度以及华为的发展态势告诉我们,在浮躁的互联网思维冲击下,做到始终如一地专注和高效,是多么可贵。 作者 2016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