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不过别人指定的生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韩)诸葛铉烈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空想家

托腿脚不便的福,我不必去做农活,从而能去念书。因家境困难,我为了获得全额奖学金而努力学习,从而让自己得到了发展。因为身体残疾,我一直谦逊地对待别人,从而到达了我所难以想象的高度。

——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前劳动部长官李埰弼的谈话

人们总是期盼机遇。有的人陷入辛德瑞拉般地幻想中期待机遇砸中自己,有的人做好一切准备,认为机遇一定会到来。不过我的想法稍有不同,尽管许多人将机遇视为积极正面的一种,而我认为机遇既非消极,也非积极,它只是一个开始。

每个瞬间都有不同的状况发生,面对这些状况,我们都要做出选择,这就是生活。不论这些瞬间幸福与否,它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如何诠释这种契机,将决定它会成为机遇,还是不愉快的回忆。而诠释契机,主要由我们自身的状态来决定。

即:所有契机能否成为机遇,取决于准备好的我们如何去诠释它。

如果当时没有认同接受自我,我身上发生的两件事一定会成为不愉快的回忆。这两件事都与听课有关,虽然事件的开始不太愉快,但最 后都变成了我的机遇。

第一件事与在线学习课程有关。当时还没找到人生方向的我逞强好胜,制定了每周三天的课程表。我们专业的课程一般为每周四天,周五、六、日或者周六、日、周一休息。不过好胜的我试图把课程压缩到两天。

当然考虑到学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制定了包括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在内的三天课程表。选择这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只是为了符合我的课程表,实际上我对这门课程完全不感兴趣。这门在线学习课程的名字是“欧洲人的生活与文化”。大约有四百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是在线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互相看不到对方。

事情就发生在这门课上。有一次我提交网上作业时,将“教授”写成了“教授者”。教授看到后,认为这是朝鲜话,不能这样写,批示让我下次别这么用,并给我的作业打了最 低分。

因为用了“教授者”一词就得了最 低分,这让我难以接受。《斗山百科辞典》中就有“教授者”一词,那么《斗山百科辞典》是朝鲜出版的吗?而且在称呼职业时,我们一般不会在医生、律师后面加敬语,而是直接称呼医生、律师。教授也是一种职业的代称,因此可以直接说“教授”或者“教授者”,不必在其后加敬语。在韩国,一定要在后面加敬语的只有“师父”一词而已。我将这些内容发到了学校论坛,由此引发了我和授课教授的一场网络大战。

他回复道:“像你这样目中无人的学生我从未见过。”  怒火中烧的我在网上公开反击了他。说实话,这是我年轻时发生的事情,我承认当时的我很不成熟。但至今我不认为我的想法有错误。

“那是因为您之前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呢!就让我展示给您看吧,希望您的评分能够客观。”

回复后我一直在后悔,毕竟这门课有2分的学分,和教授的关系变僵势必会影响学分。不过,前不久我已经意识并承认真正的自我就是即使树敌无数也要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举动更像自己。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行动。我认为维持自我所需要的基本是“能力”。没有能力,只会是以卵击石,被人嘲笑。我决心在这门课上一定要实践我所说的话。能力将决定我所说的话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之后的我也一直用能力来定义自信与自负。

区分自信与自负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我一改对这门课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听讲,对每周布置的作业慎重对待。后来发生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教授让提交最 后一次作业,要求我们在所学内容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度剖析,以报告的形式交给他,字数为A4纸5页以上。别的学生都大概写了5~10页左右的作业,而我写了85页的word文档,以及147页的PPT演讲文。而且,我没有通过电脑搜集相关资料,而是通过查阅论文、专业书籍,以及直接找到教授询问后搜集到的资料。

在马不停蹄忙了一周后,我终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作业。在网上看到我提交的作业,许多人回复道:“这是赌上了人生啊。”“谢谢你这么晚交作业,如果事先看到这个,估计我们都交不了作业了。”

这门课结束后,教授在留言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啧啧啧,诸葛铉烈学生,你在410名学生中得了第一名。祝贺你,希望日后你也能保持这份热情。”P39-43

后记

从现在开始,真正为自己而活

偶尔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什么时候才能微笑着说我当时很不安呢?从第一次感到不安到现在,我无数次经历动摇与不安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当我为了寻找自我而抵抗现实,与现实斗争,寻找现实与自我的均衡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什么时候我才能微笑着说:“那个时候我非常不安呢?”

我非常讨厌不安,现在也不欢迎不安。在写这本书面对过去的自己时,我发现正是因为不安我才那么难过,因为不安我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我曾经认为只要了解自我,不安就会消失。后来我才发现,了解自我需要经历那么多的过程,需要与现实发生那么多的冲突。冲突发生时,我又要经历更多的不安。因此,了解自我并不是发现自我,而是在冲突与不平衡中寻找均衡的过程。

其中存在了无数的诱惑与自欺欺人。我意识到,这些诱惑与自欺欺人会让我变成另一个人。了解自我永远是进行时。我们这一生要不停地经历不安,才能找到自我。不安是无法摆脱的,我们人生中永远充满了不安。

如果没有与不安做斗争,也许我现在已经停止了脚步。也许早就迷失在他人的欲望中。但是,如果有一天不安消失了,不再出现,又会怎样呢?就像大海中航行的小船,那时的我早已迷失了方向,永远无法前进。

正是因为不安,我才得以向前迈步。所以我开始用庆幸来形容不安。曾经我因为不安而疲惫不堪,现在庆幸于不安的存在,我能够不断前进。

我有信心,不管将来不安如何纠缠我,我都不会害怕,而是微笑面对。得益于迄今为止的经历,得益于不安,我变得越来越像我。

所以曾经让我胆战心惊的不安,现在是我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燃料。

感谢一路走来大家的陪伴。有句话想告诉大家:

我们都在不安,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因为不安而停止脚步,还是因为不安更进一步。

如果还不能前进,希望能在我的故事中寻找些许经验。请大家铭记,像现在一样忘记,从现在开始。

诸葛铉烈

目录

Chapter1 我拥有了一切,唯独没有自我

 在这个时代,认识自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即使放弃自我,不安也不会消失

 落荒而逃后抵达的地方不会是乐园

 保持平衡是解决不安的答案

Chapter2 不安是正常的,因为丢失了自我

 如果我也像别人一样生活

 承认并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样

 只有我能走的路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空想家

 想走自己的路,就不该拒绝讨厌的事情

 “确信”取决于结果如何

 走近自我 在玻璃窗上挂一面镜子

Chapter3 即使畏惧也要改变,因为这就是存在

 当别人开始注视我,我也开始关注自己

 当所有人怀疑我的出身时

 是走过,还是跳过

 如果回头是地狱,不如一直前行

 只有向上才能获得加速度

 走近自我 即使不是最好,也能避开最坏

Chapter4 如果幸福,做个小孩也无妨

 想要“确信”就要不断地怀疑

 认识自我永远是进行时

 人生没有导航

 梦想是该继续,还是该放弃?

 没有成为大人的小孩vs变不成小孩的大人

 将目光投向这个世界,就是在迎接自我

 走近自我 向未来的我询问现在的选择

Chapter5 我不想过别人指定的生活

 即使是错误的今天,也不要为昨天而后悔

 我不是最好的,却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惧怕高墙以外的生活

 我一直通过昨天开拓今天

 错误的意义不是停止,而是重新开始

 最后的恐惧我也无可奈何

 当我所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讽刺

 最可惜的时候就是需要放下的时候

 只有放下你想放弃的,才能得到你想拥有的

 将选择后的行动变成正确答案

 剩下的只有“像自己”这件事

 走进自我 不是放下,而是使用

后序 从现在开始,真正为自己而活

广告比赛主要获奖经历

序言

你的人生,从哪一刻开始

发布了一句状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几位朋友无言点赞,而一位高中同学疑惑回复:什么意思?

他的疑问来得自然。毕竟看来我已三十来岁,皮囊都已略为用旧,脸上胶原蛋白越来越少,工作日久,颈肩都有不适。犹记得儿时,三十多岁的父母辈人提起自己年纪,都会说,“我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了”,而现在我的同学们也几乎全部成家有子,颇有几位第二个孩子都好几岁了。怎么说人生似乎都进入了“人过三十天过午”的阶段,可我竟如此活蹦乱跳大言不惭地说:“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但我这么说,自有我的原因。

人的一生,有许多个“开始”。把出生视为人生的开始,只是一种最 常见的对生命的计算方式。而认识到“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要如此完成仅仅属于我自己的有个性的人生”,从而实现内在生命的觉醒,以充分自信的姿态、彻底谦卑的心灵,完完整整地自此生活于当下,真正地生活着,我以为,这也是一种真正的“开始”。

从此刻起,你的人生与此前完全不一样了。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自觉和自省,深刻查知自己情绪的来因去路,知道自己想要去往何处,也学会了真正的取舍——取舍令人犹疑,是因为欲望过多。你若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便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枝节。而人一生的轮廓,正因取舍形成。人的欲望非常多,最 向往隐逸的人,内心也有可能包含着渴望名利的因子。只是因为舍弃了这种欲望,从而成为真正的隐士。需要说明的是,欲望不等于“实现”,但等于动机。仰慕名利未必可以获得名利,但会驱使你成为一个为名利奔走的人。

“我大的心愿,是完成自我。”

已记不清是何时产生的这种信念,但每当别人问起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都是如此。

什么是自我呢?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十分难以回答。于我而言,自我就是我的身体和我的灵魂聚合为一的一个唯 一个体。她爱吃,爱笑,爱哭,爱一切有创造力的事。渴望爱情,喜欢文字,很早就立下“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但大的兴趣到底还是玩。

信念这种东西的有无,决定了一个人忍受、承受、享受生命的程度。20岁以后,30岁以前,我对自己的人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忍受。父母病弱,家庭经济困窘,工作繁忙而报酬低微,爱情罕少降临又倏忽而去。令我活下去的,是那些在工作中突现灵感的瞬间,每日路边看见的闲花野草,父母无言的支持,以及那份莫名其妙相信“未来终会实现心愿”的希望。

是以后逐渐在工作上越来越专业,充分认识到自己足以支撑自己的理想,不仅是在能力上,也是在财力上之后,才开始接受并享受人生。你发现,只要充分发挥你的长处,自己便可被承认,亦足以供养自己,从此才有了真正的自信:无论立足何处,哪怕此刻脚下的土地崩塌,你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是幸福的。有许多人因儿时习惯了最 小的愿望都被抹杀,习惯了课业要平衡发展,连个人爱好都无一个。高考报志愿只敢选最 容易就业或(目测)赚钱最 多的专业,等毕业后便一路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好平安顺遂的人生!而这样的人,你问他:如果不考虑经济压力,你最 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就会久久错愕,答不上来。相比之下,反而是那种早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个画家”“想做油漆工人”“想一辈子谈恋爱”的人,因为早早看见了方向,人生反而少了纠结,多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越早知道“我想做这样的人”,越容易令其成为信念。撼山易,撼信念难。信念未必一定带来幸福,但一定会带来主见。不必举凡高的例子来反证“信念和天才会令人受苦”,极端的例子多是孤证,不具备普遍意义,更何况,令凡高受苦的,更多的是他的个性,而非才华。苦是人生的本质,人只要活着,总会受苦。信念不但不是令你受苦的主因,反而经常成为你熬过痛苦的助力——因为想要熬过去,接着完成最 有趣、最 具吸引力的那部分。这种做法,在别人眼里很多时候就是自找苦吃的任性,然而实践者本人却会得到无上的快乐——就像《我不过别人指定的生活》一书的作者诸葛铉烈那样,一路顶着别人说他“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对”的质疑声,自由而任性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最 终也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诸葛铉烈的人生,说起来也是非常有趣。他曾经在三所大学上过学。第一次,他考上了大邱最 好的学校庆北大学工科专业。就因为学校女生太少,他马上弃学复读了;第二年,他又考上了金乌工大的建筑工学部,怀着“那里一定有很多美女吧”的憧憬入学后,他发现班里却只有两个女生,于是,他又一次复读了。复读的时候,他也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拼命读书、做题,而是优哉游哉地度过了一年,顺理成章的,第三次高考他的成绩很一般,最 后他又顺从自己的心愿,选了拥有美景和美女的启明大学。以抛硬币的方式选了“广告传播学”这个专业后,又选修了文艺创作专业的双学位。周围的人本来就对他选的专业不看好,没想到在毕业后,他也不急着找工作,反而又以学语言为借口,去非洲待了一段时间。回国后已经29岁的他,仅仅依靠一个私立大学的并不金光闪闪的文凭,进入了自己最 想进入的广告公司,开始了一个广告人的生活。接着,又在以出版“治愈系”图书著称的出版公司,成功出版了一本他自称为“文风更像是杀戮”的书《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举成为当年的大畅销书,2013年被引入中国市场后,也同样有着相当不俗的成绩。

如果把自己设想为诸葛铉烈的长辈,一路注视着他这样走过来,大概也会忍不住用教训的方式跟他说:你这样不行!随便退学怎么可以!人一定要读名牌大学的知名专业才有前途!大学毕业就好好上班去,为什么要去非洲!你没有好学历就不要妄想去大公司,还是老老实实从小公司的低级职位开始好了!既然市面上“治愈系”的图书卖得好,你为什么要写这种横冲直撞的东西?!……

可惜的是,上一代人的生存经验,真的未必对下一代人有用。可喜的是,即使跌跌撞撞,付出了一些伤痛的代价,诸葛铉烈也从未去过那种被别人指定了的生活,他还是保持了完整的自我,并且用这个自我,活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一个世界,一个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精彩无限的世界。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毕竟,人无法违背自己的本性而生存,或者说,无法违背自己的本性而生活得幸福。一株垂柳确认了自己是垂柳,便不再羡慕柏树枝干高举、俊拔端凝,而终于能欣赏自己的柔条纤腰、轻扬曼舞。一座山明确了自己是一座山,就不会羡慕水的柔波荡漾、变化万端,而可以享受自身的山岚晨光、树木鸟兽。当你确认了自己是自己,就不用再羡慕他人身上的光环,就可以昂首挺胸,大步走上只属于自己的旅途,那沿途的风景,即使艰险,也会气象万千;偶尔平淡,也见风光旖旎。

苏辛

2016年9月

内容推荐

《我不过别人指定的生活》的作者诸葛铉烈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梦想却没有资本——三流大学毕业,学历得不到认可,没有人脉,没有金钱,一直被他人和社会所否定。在有着“学历天国”之称的韩国,他们毕业后的遭遇比我们更悲壮。但凭借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自我的了解,他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又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故事,告诉读者如何在这个不安、焦虑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这本书并不是树立一个英雄,去讲英雄史,而是描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当你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你也越来越了解自己,当你真正认识你自己,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要把这个世界,让给鄙视你的人。

编辑推荐

这本《我不过别人指定的生活》讲的是世界和自我之间的平衡的故事。独一无二的“我”如何区别于他人,又如何在坚守自我独立的情况下与整个世界保持平衡,不仅是哲学家,人文学家的永恒的话题,更加是我们自己需要深思的问题。

作者诸葛铉烈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梦想却没有资本——三流大学毕业,学历得不到认可,没有人脉,没有金钱,一直被他人和社会所否定。 在有着“学历天国”之称的韩国,他们毕业后的遭遇比我们更悲壮。但凭借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自我的了解,他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又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故事,告诉读者如何在这个不安、焦虑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这本书并不是树立一个英雄,去讲英雄史,而是描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