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寒山寺史话/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温波编著的《寒山寺史话》首先描述了寒山寺寺庙现有的概况,特别是对现有景观做了介绍,然后对寒山寺创建、毁损、重建到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并对一些高僧大德、名士巨宦对寒山寺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重点对寒山寺底蕴深厚的文化做了详细的论述,来展现出寒山寺独特的发展历史。本书最大的特色是紧紧扣住寒山寺是历史文化名寺,通过从历史到现代的梳理来展现寒山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并在对寒山寺丰富文化的论述中来凸显出寒山寺历史的特色。

内容推荐

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古寺之一,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寺。和合精神在寒山寺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寒山寺被公认为“和合祖庭”。如今,寒山寺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成为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传递友谊、交流文化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世界瞩目的活力城市——苏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温波编著的《寒山寺史话》从寺庙概述、古刹春秋、史海钩沉、寺庙文化四个方面对寒山寺进行了生动的介绍,突出了寒山寺的文化特色。

目录

一 寺院概述

 1.地理位置

 2.寒山寺十二胜景

 3.寺院导引

二 古刹春秋

 1.梁代至隋唐的初创与建设

 2.两宋到清末的缓慢发展

 3.清末到民国的修复、重建

 4.性空法师与古刹的恢复

 5.秋爽法师与古刹的辉煌

三 史海钩沉

 1.寒山及其诗

 2.希迁与寒山寺定名

 3.张继与寒山寺

 4.陈夔龙、程德全与古刹重建

 5.历代碑刻

四 寺院文化

 1.佛像艺术

 2.和合文化

 3.钟声文化

 4.慈善文化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寺院概述

姑苏城外,大运河边,枫桥之畔,矗立着一座闻名遐迩、精巧雅致的江南园林式寺院——当我们这样开始叙述的时候,相信许多读者耳畔已经回响起唐代诗人张继那吟咏千年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据史书记载,寒山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寺,是中外游子、信众向往的圣土。历史上,寒山寺曾数易其名,屡毁屡兴,书写了正法久住、生生不息的历史。

1 地理位置

寒山寺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老城区西侧约十里处,今属姑苏区。寒山寺的历史盛名与其处身于江南福地、江左名城有很大的关系。苏州自古繁华,因此俗语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为8488.4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全市水域占总面积的42.5%。在经济腾飞、居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苏州市非常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形成了西有新区、东有工业园区的“一体两翼”式的发展格局,使古城风貌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在今人的眼中。苏州古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著称,风貌独特,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寒山寺地处开阔的平川,傍京杭大运河,临枫桥湾,景致绝佳,交通便利,这里一直以来就是商旅云集、货物集散之所。明人姚广孝所作《寒山寺重兴记》载:“出阊门西行不十里,即枫桥。桥之南去寻丈地,寒山寺在焉。临运河塘,其塘北抵京口,南通武林,为冲要之所。舟行履驰,蝉联蚁接,昼夜靡间。”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阊门”一带也有这样的描述:“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正是得益于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张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寒山寺声名远扬,蜚声中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各项宗教政策不断落实,寒山寺迎来了修复、发展的黄金时期,古刹逢春,香火再盛。寺院于1978年重新开放,1980年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作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的寒山古寺,处于红尘闹市,却能佛音袅袅,自成一清凉世界,其不仅闻名于国内,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的朝圣者络绎不绝。2寒山寺十二胜景

为了使读者诸君对寒山寺能有整体上的把握,本节简介寒山寺十二胜景。2011年年末,寒山寺为了提升寺院的文化吸引力,经过寺内外人士广泛讨论,拟定十二胜景,可以说,这代表和反映了寒山寺的基本风貌。《苏州日报》称:“这十二胜景,展现出寒山寺的历史遗迹、和合文化的特征、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寒山寺文化的经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此后,《姑苏晚报》及网络媒体(如“新华网江苏频道”,“苏州新闻网”等)做了相关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寒山寺还邀请专业人士将十二胜景以传统文人画的方式绘制出来,由方丈秋爽大和尚亲题画款,制作成2012年的吉祥挂历,广泛流通。P1-3

序言

自古至今,始终坚持不懈地从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培植广阔的历史视野,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亦因此而以悠久的“重史”传统著称于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系统完备的“二十四史”即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知识普及工作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小丛书》,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成为“大家小书”的典范,而后两套历史知识普及丛书正是《中国史话》之缘起。

20lO年年初,为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两套丛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重新设计框架,以“中国史话”为丛书名出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任《中国史话》一期编委会主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任编委会副主任。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诸多学术名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史话》一期200种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广受好评。

《中国史话》丛书的诞生,为历史知识普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一种卓具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以通俗表述、适中篇幅和专题形式展现可靠历史知识的特征。通俗、可靠、适中、专题,是史话作品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研究专著、稗官野史、小说演义类历史读物的独有特征。  囿于当时条件,《中国史话》一期的出版形式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更有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为此2013年4月我们启动了《中国史话》二期出版工作。《中国史话》二期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系列,拟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各民族等的发展历史予以全方位介绍。我们并将在适当时机,启动《世界史话》的出版工作。史话总规模将达数千种。

我们愿携手海内外专家学者,将《中国史话》《世界史话》打造成以现代意识展现全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万有文库”;并将承载如此丰厚内容的史话体写作与出版努力锻造成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

希望史话丛书能在形塑民族历史记忆、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培育现代国民方面有所贡献,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后记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盛世兴文,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反映。目前,全国正在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必然趋势,这为寒山寺的文化建设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寒山寺来说,未来要坚持“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共修净化人心,以慈善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重视寺院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无论是“硬文化”建设(如大钟、大碑、碑廊、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图书馆建设),还是“软文化”建设(如举办文化论坛、书画展、出版各种文化书籍、课题研究及人才培养等),都要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发挥文化机构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即发挥和合文化基金会、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寒山寺禅意书画院、寒山书院、图书馆、《寒山寺》杂志社、青年佛学社、慈善中心等文化机构在寒山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引进及培养人才,不仅要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吸纳文化名流,以共同推动寒山寺的文化建设,还要重视佛学教育,培养合格僧才。

在未来的文化建设方面,寒山寺将着力围绕和合文化,继续推进几大平台的建设。一是继续打造“诗韵钟声”这一文化品牌。寒山寺有寒山子遗留后世的313首诗,有“寒山子诗碑廊”,有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有古今名人手书《枫桥夜泊》诗的108块碑刻,有新建的刻有《枫桥夜泊》诗的“中华第一诗碑”。寒山寺的钟声已成为和合道场的一大特色。自1979年在全国首创新年听钟声活动,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37届,听钟声活动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已成为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寒山寺收藏古钟270多口,并铸造了重达108吨的“天下第一佛钟”,钟上刻有7万余字的《妙法莲华经》,已成为寒山寺文化的新亮点。因此,这一文化品牌未来还要做大、做强。二是继续加大文化研究。2007年寒山寺成立寒山寺文化研究院,从当年开始,围绕和合文化,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论坛,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了九届,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法师参会,每次论坛结束都正式出版一本论文集,在佛教界、学术界以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已经成为寒山寺文化建设的一大品牌,这一论坛将长期举办下去。另外,寒山寺还开展“寒山寺志”、“寒山寺史”、“寒山、拾得图典”、“大钟大碑工程”与“寒山寺听钟声活动”等相关课题研究,已出版了不少文化著作,将来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化。三是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慈善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山寺在坚持法施济世的同时,关注社会公益慈善,成立慈善机构,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寒山寺将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济世惠民。四是重视僧才教育、佛学培训。寒山寺书院迄今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人才,并选派优秀法师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的高校深造,未来对僧才的培养,还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积极发挥青年佛学社的作用,将其作为提升寺僧佛学修养的平台;举办居士培训班与职工培训班,为居士与寺院职工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五是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寒山寺创造了赠送“和合钟”进行文化交流的新形式,先后向日本、中国台湾佛光山、中国南极长城站等赠送了佛钟,未来将继续以佛钟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加强文化交流。

我们坚信,在“文化立寺”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寒山寺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