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冯秉瑞著的《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保持了作者撰写人物传记的特点,又有些生色,作者把本书定位为“纪实小说”,即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保证人物事绩、重大事件、时间地点真实的前提下,在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上,有所想象和虚构,带有小说的色彩。作者演绎了这位英杰的革命一生,组成了一组精彩的传奇故事,善于从平常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带有戏剧性的内蕴,精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动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冯秉瑞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冯秉瑞著的《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保持了作者撰写人物传记的特点,又有些生色,作者把本书定位为“纪实小说”,即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保证人物事绩、重大事件、时间地点真实的前提下,在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上,有所想象和虚构,带有小说的色彩。作者演绎了这位英杰的革命一生,组成了一组精彩的传奇故事,善于从平常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带有戏剧性的内蕴,精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动人。 内容推荐 由冯秉瑞著的《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为章回体长篇记实小说。传主翁绳金同志是1946年2月1日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前先后任中共福建协和大学支部书记、福长平工委书记、闽古林罗连中心县委委员兼连江县委书记、连罗游击总队总队长兼政委;解放后历任专员秘书、中学校长、政府县长、国企厂长、地区计委副主任等职。本书概括了翁绳金一生的主要经历,描写了他的童年时期、求学时期、革命时期、工作时期以及晚年的生活,重点讲述他在解放前领导连江、罗源地下党员、游击队员和贫苦百姓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中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展现了翁绳金同志的铮铮铁骨和赤胆忠心。 目录 第一回 穷山沟诞生栋梁材 第二回 家教严从小立壮志 第三回 敢设想鼓动父建校 第四回 双劫临失学三年整 第五回 升初中半工半读生 第六回 省福高抗日救亡兵 第七回 拒利诱辞职当农民 第八回 考协大走上救国路 第九回 苏澳渡邂逅引路人 第十回 住旅社聆听党教诲 第十一回 图书馆看书忘晚餐 第十二回 邵武城领头斗恶霸 第十三回 学习会建言闹罢课 第十四回 游西湖共策同学会 第十五回 受表彰出任党支书 第十六回 躲逮捕深壕沟脱险 第十七回 奉党命潜入台湾岛 第十八回 妥应变筹款献给党 第十九回 南后街战友话别离 第二十回 青盲仑接受党要务 第二十一回 负重任只身进连江 第二十二回 碰难题巧遇老同学 第二十三回 传真经赠送红宝书 第二十四回 读红书陈雪蓉入党 第二十五回 得助手兄弟成战友 第二十六回 发洪水误车捡一命 第二十七回 滚雪球建党大提速 第二十八回 呕心血创建游击队 第二十九回 夜救弟冒险走捷径 第三十回 县妇委工作受称赞 第三十一回 救战友顺手擒敌特 第三十二回 乘胜进再除三恶霸 第三十三回 细筹划分粮万余担 第三十四回 轻敌情王明升牺牲 第三十五回 击逃敌每战无不胜 第三十六回 迎亲人会师高岳村 第三十七回 巧用计活抓黄文铿 第三十八回 广发动支前掀热潮 第三十九回 勇战斗解放连江县 第四十回 任秘书支乡办电厂 第四十一回 牵红线战友成恋人 第四十二回 善协调化解船纠纷 第四十三回 换岗位中学当校长 第四十四回 回 旧地受命为县长 第四十五回 真相白城工部平反 第四十六回 “大跃进”贬职焦化厂 第四十七回 “反右倾”党内受处分 第四十八回 防错案坚持党原则 第四十九回 挨批斗不讲违心话 第五十回 积劳累不幸得恶病 第五十一回 斗病魔下乡搞调研 第五十二回 临谢世遗语见忠魂 第五十三回 继夫志为村做好事 后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那面临的洋,并非波浪汹涌的海洋,而是内港滩涂上一马平川的盐田。那数千亩绵延一片的盐田,在阳光照耀下,白茫茫,银闪闪,好像北国皑皑雪原,煞是好看。 然而,风景秀丽而别致的后旺久,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却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山沟沟。 山村田野天生“五行缺水”,没有河流湖泊,没有山塘水库,连淙淙流淌的小溪流也难得见。虽有几百亩山垄田园,却都是贫瘠的旱田,多数不能种植水稻,只能栽种番薯和杂粮,且产量低下。一旦遇到旱灾年,那山园田几乎颗粒无收。加上那时节大多数的田园归属极少数人所有,广大贫穷农民只能过着“三块薯片一碗汤,粗糠野菜塞肚肠”的苦日子。 本来那数千亩盐田是当地百姓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百姓能够以盐养农,改善生活。可是,在腐败的旧社会,盐民们却另有一番难言的苦衷。 后旺久村门前那数千亩盐田。统称为韩厝盐场,是平潭县的四大盐场之一,年产食盐16万担以上,有盐民600多户、3000多人,分布在后旺久、韩厝楼、霞屿、东屿、至凤、中广等19个自然村。那时,盐民们一要受盐坎主的剥削,二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三在卖盐时又常遭压价,四还要受盐警兵肆无忌惮的敲诈。那时,卖一担食盐给官府,七除八扣,剩下的钱往往只能买几斤番薯片。所以,当年流传一首民谣:“官府抢夺如虎狼,盐民血汗被榨光;一担白盐一包烟,十户人家九断粮。” 当然,那时节人民群众生活之苦并非仅后旺久一处,而是遍布全平潭岛以至整个中华大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工日,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这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平潭也在该年lO月14日独立建县。然而,中国的民主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根本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加上军阀混战,外敌人侵,国势日弱,真是民不聊生。 孤悬东南的平潭岛民更是苦不堪言,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这年已是民国8年(1919年),全县没有发电厂,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电报,没有可停泊大船的码头,甚至没有一条可驶汽车的公路。 “啊,啊,啊……”此刻,一阵高过一阵的孕妇痛苦的吼叫声又在后旺久夜空中飘荡着。 孕妇名叫施金凤,出嫁前是本县夏厝场村里最俊秀的姑娘。她今年只有33岁,可她自从17岁嫁给比她大lO岁的后旺久农民翁训基做继室以来,仅16个年头,就一鼓作气,接连生下了6个孩子,真可谓是一位英雄母亲。但美中不足,这6个孩子全是清一色的女孩。由于缺医少药,其中大妹咩咩和六妹阿莉两个已经夭亡,健康成长的还有名叫珠金的二妹和没起名字的三妹、四妹、五妹4个。 躺在床上待产的施金凤,看一眼像楼梯层一般依次站在床前的4个女儿,她不禁深深地叹息一声。她叹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怎么就不能为疼爱自己的丈夫生下一个男孩,也好为翁氏家族传宗接代、继承家业。 “啊,啊,啊……”施金凤想着想着,那鼓胀的大肚子又疼痛起来。她痛得浑身冒汗,那套着的衣衫,盖着的毛毯,全被汩汩冒出来的汗水洇湿透了。她忍不住把呻吟放大为号叫,她感到放声呼喊会使难忍的疼痛有所缓解,但她生怕自己惊天动地的吼叫声会影响邻居的睡眠,于是她总是努力憋着气,咬着牙,尽量把呼喊声压低再压低。 施金凤觉得自己这次的痛楚同以往生6个女儿时的疼痛不太一样。 P2-3 序言 在喜迎国庆66周年的日子里,平潭籍作家冯秉瑞送来《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书稿,请我作序。记得11年前,我曾为他的传记文学《曾焕乾传奇》作序。他所写的曾焕乾和翁绳金两位都是从平潭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革命者,曾焕乾又是翁绳金的引路人,这两书可以说是姐妹篇。 这一段手头压着一大堆参评作品,我还是怀着对革命老前辈敬仰的心情读完了20余万字的《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书稿。在《曾焕乾传奇》序中,我对冯秉瑞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他是个经历丰富、广涉文学各个领域的作家,当过中学老师和教导主任,又在平潭当过文化部门领导,以及县报总编,后在省台办任职。他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过多部长篇历史小说及其他门类文集。他所写的《曾焕乾传奇》,文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的微妙心理,擅长布局,情节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笔下的主人公一心为党,因一大错案被杀害,造成千古奇冤,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书内围绕着曾焕乾写了许多革命者,其中便有翁绳金(杨华)的名字出现。 《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保持了作者撰写人物传记的特点,又有些生色.作者把本书定位为“纪实小说”,即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保证人物事绩、重大事件、时间地点真实的前提下,在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上,有所想象和虚构,带有小说的色彩。作者演绎了这位英杰的革命一生,组成了一组精彩的传奇故事,善于从平常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带有戏剧性的内蕴,精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动人。 书中完整地描绘、刻画了翁绳金的一生。他出生在平潭县侯均区(现为中楼乡)一个叫后旺久的贫穷落后的山村家庭。他母亲施金凤,一连生了6个女儿,此次临盆时期盼生个男孩,其父亲翁训基为儿子取名翁绳金,“金”的意涵深远. 本书传奇性贯穿、渗透于翁绳金的一生。他的父亲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热心公益,严格教子,牢记“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对其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管得严、抓得紧,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才。他教儿子读《三字经》,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作为儿子的启蒙教材,他还为村里建校而跌断双腿。翁绳金不负父望,把一本《三字经》读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能按书中所说去做。《三字经》规范了他的做人行为,影响着他的革命一生。他面临的生活道路颇为艰辛:当他小学刚毕业时,不幸父母双亡。15岁的他被迫失学,在家当农民整整3年,后在老师帮助下,到福清念初中,由于他品学兼优,顺利读完初中,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迁往沙县的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值抗战,当班长的翁绳金利用周末和假期,走上街头演讲,深入农村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高中毕业后,他又当了一年半农民,然后离开故乡平潭,走上读书救国救民之路。 有幸的是,翁绳金考入协和大学之后,遇见引路人中共地下党员曾焕乾,他们是同学又是同乡,志同道合,在曾焕乾的带领下,谱写下革命新篇章。在协大,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参加“斗霸”,发动罢课,入党,组织学生向政府请愿,举行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成了协大学生运动的主帅。翁绳金大学毕业后,还一度被派遣到台湾从事革命活动,回大陆后被任命为福长平工委书记,统一领导福清、长乐、乎潭三个县的地下党组织和革命斗争,长期战斗在连江、罗源等地,改名杨华。 因城工部错案,翁绳金失去了党籍,但他依然忠心于党,信念不动摇。在“大跃进”运动中,被认为右倾,从连江县长贬到三明当一个不到百人的副县级厂长,他却泰然处之。在反右倾运动中,他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党内处分,但他能正确对待,依然积极工作。在社教运动中,他任罗源县社教总团长,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严防冤假错案发生。在“文革”中挨批斗,他坚守原则,不讲违心话。“面对艰难浩劫,翁绳金没有放弃信念,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时间会还自己一个清白”。后由于积劳成疾,翁绳金不幸得了恶病,英年早逝,享年53岁。本书最后一回写翁绳金夫人陈雪蓉继承夫志,为村里做好事,筹建小学新校舍、改建原祠堂、修建村间大道,建立杨华(翁绳金)纪念室等。2013年,陈氏无疾而终,享年90岁。 翁绳金和平潭岛是分不开的。书中有许多地方抒写他的思念故乡平潭之情。他在上海医院,提出要回家,当时他未到莆田报到,还未安家,他说:“我说的回家,当然是回我的故乡平潭老家。”又说:“可我说,平潭是一个宝岛,她就像一块深藏青山尚未被挖掘雕琢的玉石,鲜为人知。”生命的最后,他还念念不忘故乡。平潭也是我到福州工作后,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我在散文集里留下不少写平潭的散文。平潭还有我的不少好友,2013年金秋,我随采风团到平潭采写散文《平潭的海洋文化》,文中赞美“平潭精神”,赞扬平潭“海山哥”的精神,冯先生所写的曾焕乾、翁绳金都是“平潭精神”的生动体现。愿正在加大力度建设、日新月异的平潭更加美丽。 2015年10月26日于榕城 后记 《峥嵘岁月稠一一翁绳金传》一书,筹划多年,数易其稿,终于在纪念父亲翁绳金(杨华)逝世45周年的日子里出版了。这是一件意义深远、功德无量的盛事。这就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异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也了却母亲陈雪蓉生前要给父亲出书立传的遗愿。作为尽孝的儿女,我和我的姐姐、弟弟,对此无不深感欣慰。 纵观父亲翁绳金(杨华)的一生,委实是一位为国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的一生。父亲出生于穷乡乱世,当过长达5年的农民,深知那时劳苦大众之苦,早有救民报国之心。1938年9月,他还是个中学生,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11月,他刚入福建协和大学读书两个月,就毅然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组织,从事地下革命斗争;1946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义无反顾,心无旁骛,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努力地战斗和工作。 解放前,父亲历任中共地下党协和大学支部书记、台湾工委书记、福长平工委书记、闽古林罗连中心县委委员、连江县委书记、连罗游击总队总队长兼政委等职。特别是在担任连江县委书记期间,他在艰难险阻的情势下快速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创组游击队伍,开辟革命根据地,率领地下党员和游击健儿,发动广大劳苦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展示了他为国为民的铮铮铁骨。 解放后,父亲受城工部错案影响,其仕途时起时落,实为坎坷。他有过8年没有党籍的日子,“大跃进”时被贬职,“反右倾”时受党内处分,“文革”中挨批斗,但是在那些心痛难熬的日子里,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信念,他没有忘记党对他的教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他总是用真正的共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一心为公,不为名利,能上能下,无论是当政府县长、地区计委副主任,当中学校长、焦化厂长,还是当专员秘书、建委“临时工”,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体现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赤胆忠心。 父亲极为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很爱我们兄弟姐妹,但对我们要求却十分严格。“文革”中,他把我和姐姐送到连江县花坞村老“接头户”家,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过农村百姓的生活。他教导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要我们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要我们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不要无功无能沾父母的光。临终时,他请求组织帮助未恢复党籍的战友,绝不提照顾子女的事,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他的高风亮节,山高水长。 为了纪念革命一生的父亲,缅怀父亲的光辉业绩,让子孙后代继承他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发扬他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赤胆忠心的高贵品质,学习他铁骨铮铮,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我们组织撰写出版了这部《峥嵘岁月稠——翁绳金传》。 这部书的撰写出版得到了各级有关领导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尽心帮助。原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同志亲自题写书名。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主席许怀中教授不顾年高,热心为本书作序。省委党史办资深处长、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市作协主席、著名传记作家钟兆云先生在百忙中审阅了全稿,写了极为宝贵的审稿意见,满腔热情地肯定本书“围绕翁绳金的革命一生,以基本史实为依据,通过合理想象拓展空间,文笔比较生动,人物刻画比较细腻具体,在史与文之间拿捏比较到位,是一篇付出了心血,有责任有感情的人物传记作品”。连江县党史办主任郑光寿和原主任、作家吴用耕先生不但热情接受作者和我的采访,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素材资料,而且还细心地审阅初稿,诚恳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平潭乡贤刘孙枝、林喜等对本书的出版十分重视,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切实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基本史实都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囿于体例,也为了便于阅读,避免累赘,没有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谨请行家朋友见谅。由于年代已久,传主和大多数当事人都不在人世,这给核对素材带来一定困难,加上其他因素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2016年7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