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的父亲高志航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高耀汉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志航,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空军英雄。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并以优异成绩回国,历任东北航空处少校(陆军衔)驾驶员、空军中尉分队长、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高耀汉著的《我们的父亲高志航》是由高志航的儿子与女儿共同回忆完成的一部传记性著作。

内容推荐

高耀汉著的《我们的父亲高志航》是由高志航的儿子与女儿共同回忆完成的一部传记性著作。书中全面讲述了高志航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时就立志从军报国,中学毕业后投效空军、远赴法国学飞行;学成返国任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员,后渐受倚重九一八事变暴发,他南下加入中央航空署所属之航空队任队员;在八一三、八一四空战中,率机起飞迎击,首开记录,打下第一架日本飞机;1937年,不幸殉国,年仅30岁。同时书中还讲述了高志航三段不平凡的婚姻,第一段是“父母是命,媒妁之言”,第二段是自由恋爱的跨国婚姻,第三段是在飞行表演中徊识、相许的金玉良缘。

高志航是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被称为“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本书作为记述高志航一生的第一手回忆性资料,对研究高志航,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弥足珍贵,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目录

少年英雄 永不服输

抵御外侮 立志从军

投效空军 志在必得

去国赴法 飞上青天

航校特训 为国争光

忘却私情 全心为国

异国情鸳 恩爱逾恒

志在报国 渐受倚重

英雄美人 缔结良缘

以身作则 严厉练兵

献机祝寿 英名远播

豪气干云 壮烈牺牲

笕桥精神 永垂不朽

纪念英雄 两岸同心

附录一

 104岁高龄的张光明一一一代空中之战神(傅中)

 忆笕桥空战一鸣惊人(张光明) 

 我所知道的空军军魂高志航的故事(张光明) 

 忆中国空军在八一四那一天(张光明) 

 蒋介石日记中的记述

附录二

 高志航烈士年表

作者结语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对,有这个想法!”父亲连连颔首,接着反问一句:“你呢?”

“……”金永新望着父亲,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的脑子里,好不容易中学毕业了,压根儿就没有从军的念头。

就在父亲等待金永新回答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街口围了一堆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朝人群处奔过去。

原来有人在打架,人群团团围住了好几层,把打架的入围绕在中间,当父亲和金永新挤进人群中时,打架已经结束,他们只看见有两个乡下人打扮的男子,从地上痛苦地挣扎着爬了起来,倚坐在马路旁,嘴角和鼻孔的鲜血缓缓地淌着,满脸痛楚、惊惶而又愤怒的神情。父亲眼快,看到另外三四个发型和穿着一看就知道是东洋人的年轻人,正在一面拍拂身上的衣服,一面趾高气扬地准备离去。围观的路人,立刻像被洪水冲渍的堤防似的裂散开来,腾出一个缺口,让那几个东洋人扬长而去,丢下几声“马加野鹿”。

人们交头接耳地各自走开,父亲冲向坐在路旁的两个受伤者,伸手想去扶他们。

“怎么回事?老乡!”他问:“不碍事吧?”

“让他们坐着歇一阵子。”金永新喝止父亲的动作。

那两个人只瞧瞧他们,摇摇头。

“哎!日本人,惹不起的……”旁边有人在自言自语:“你就是打得过他们,也得省省力气,不划算的……”

“这两个乡巴佬,唉……”

听了旁观者的感慨和无奈,父亲不用问,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日本人在沈阳横行霸道、目中无人,愚昧而纯朴的中国人,也不知道吃了多少亏。沈阳城里的市民,尚且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和日本人正面冲突,何况是城外来的乡下人?

父亲的一腔热血正在脑际冲涌,双手握着拳头。

“警察来了。”金永新拉着父亲,想跟着围观的路人离开现场。

“等一等!”父亲站定了脚,像木桩似的竖在那里。

两名警察踱着方步走过来,凶巴巴地问:“你们在大街上打架?”

两个满脸血痕、鼻青脸肿的乡下人吓得颤巍巍地撑起身子,想要挪动双腿,赶紧走开。

“别走!”

两个警察一声吆喝,分别抓住一人的后衣领,像捉猫狗似的往上提了一些。

“说!为什么在大街上公然互殴?破坏公共秩序!”

“我们……我们……”那两个人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不是……不是我们……”

“走,到派出所去!”  两个警察提着那两个老实的乡下人,半推半拖地正要离去,父亲再也忍耐不住了,一个橫步,双手一伸,拦住去路,睁圆了眼睛,眼珠好像都快要凸出来的样子,大吼一声:“错啦!他们是被几个日本人打伤的!”

两个警察因眼前这个小伙子的动作和口气而怔住了,一时不得不停下步来。

“高子恒!”金永新用手扯扯他的衣襟,低声说:“别多管闲事,让他们自己跟警察说吧!”

“你们应该去把那些日本人抓到派出所问问,为什么当街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打中国人?”父亲哪里冷静得下来?他的语气像是法官在问案,根本不理会金永新的劝告。

那两个警察怔了一阵子才醛晤过来,瞪着父亲,冷冷地问:“小伙子,你看到了么?”

“当然看到!还有这路旁好多人都看到!”父亲理直气壮地答,同时举目环顾四周,表示人证俱在。

P4-5

序言

高志航是我们的父亲,我叫高耀汉,是他唯一的儿子。我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大姐叫高丽良,二姐叫高友良,妹妹叫高忆椿。大姐现住在中国昆明,二姐和我住在台湾,妹妹住在美国洛杉矶。

父亲有过三段不平凡的婚姻。第一次婚姻是在17岁时奉父母之命娶16岁的邵文珍为妻,这位传统的女子无法劝阻父亲从军报国的志愿,竟在父亲从法国学成返国的前八天生病不起,选择了自杀,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第二段婚姻是父亲自由恋爱,受天主的安排娶了十八岁的俄国美女护士嘉莉亚,她就是大姐二姐的母亲。她热爱父亲,不但救了父亲的腿伤,而且她了解父亲, 由于当时空军飞行员不许娶外籍妻子的严格规定,她选择离开父亲,成全了父亲飞行报国的壮志。所以没有嘉莉亚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英雄父亲,就没有中国空军军神高志航;父亲第三段婚姻是1932年娶了我的母亲叶蓉然, 当时母亲是上海英语学校毕业的校花“美女翻译”,非常爱慕父亲、同情父亲,毅然嫁给了父亲。不但替父亲照顾二姐,还生了我及我的妹妹。

我们的父亲从小在东北长大,受过日本人的气,受过俄国人的气。在这种环境下,让他学会了流利的俄文,也懂得日文,法文更不用说。因为他在沈阳读的是法国教会学校,又在法国学习过两年飞行。父亲性格耿直。爱打抱不平,天生有做领袖的性格。父亲一生遇到很多贵人相助,年轻时受到郭松龄、张学良的栽培,到法国去学习;抗日期间受到蒋夫人宋美龄、蒋介石的赏识,备受重用。当然最大的不幸是牺牲得太早,殉国时,刚刚才30岁。

父亲离开我们时,我们都非常年幼,都还不懂事。长大后,根据奶奶、伯伯、叔叔及父亲的同学及下属告诉我们父亲的故事,我们才知道父亲是这么伟大、这么传奇。我们深深地以身为高志航的后代而骄傲。

现在我们都是80多岁的人了,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想真正地为我们的父亲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即在中国出版此书,将真实的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血、有泪的故事告诉世人,中国历史上有过高志航这个人,真正爱国爱民族的抗日英雄。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本书在大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希望让父亲在天之灵感到很大的安慰。

后记

2014年,我由大陆回美国在台湾过境,在圆山俱乐部,我与我的挚友陈泽宠的夫人林颖曾(陈立夫的儿媳,她现在负责管理台湾陈立夫基金)一起吃早点,在谈话中,我向她打听高志航儿子的下落,她当时答应帮我打听。

我在回美国的路上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她发给我的短信,短信中告知了我耀汉的电话和地址,就这样,我和高志航的儿子高耀汉失联六十多年后,终于取得了联系。

2015年我又过境台北时,和耀汉相约见面。当时耀汉送给我一本他1993年撰写的《高志航传》,这本书以小说形式描述了高志航三十年的人生历程。书上有张学良的题词一一“东北飞鹰,空军战魂”。在台湾出版时用的是繁体字,我建议他把这本书在大陆用简体字再出版,同时再增加一些他父亲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定更加感人。这也是他的愿望,我答应一定帮他完成,随后我便开始着手编辑这本《我们的父亲高志航》。

我和耀汉的认识是从我们两人的父亲开始。1935年,耀汉的父亲高志航是少校,在南昌中央航校当飞行教官,我的父亲张中立也在航校当教官,教航空机械,也是少校,同时也是南昌空军第二飞机修理厂工程师,负责维修保养各式各样从国外引进的飞机。高志航是留法的,曾经是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我父亲是留德的,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他们都是当时空军中的所谓“杂牌”,没有黄埔的背景。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出身和留洋的经历,且有共同爱好,比如跳舞、唱外国歌、打猎、玩照相机、听西洋古典音乐,自然走动也较多一些。我父亲在德国学习航空机械五年,回国时除带回大批专业书籍外,还带回了五十多张外国唱片。 当时很多飞行员常到我家来吃饭、喝酒、聚会、谈天说地,听贝多芬的交响曲、托斯卡尼尼的小提琴、普西尼的《蝴蝶夫人》,还有周璇的《西子姑娘》《花好月圆》《夜上海》等流行歌曲。他的同学孙桐岗、徐焕升、华文广都是我家中常客。我们都住在机场附近的眷村,耀汉的父母是英雄美人,深受大家爱慕。那个年代,大家都很幸福,空军待遇很好,衣着很时髦,生活确实很快乐。每个人都风度翩翩,飞行员的妻子们也都个个美丽大方,气质与众不同。她们深爱丈夫,却也时时担心着他们的安全。

1937年,我的父亲出差到兰州参与接收苏联援华的E一15、E一16战斗机。10月,耀汉的父亲带着一批飞行员到兰州接机、集训、待命,每天都焦急地等着飞回南京上战场杀鬼子。E一15、E一16飞机有个很要命的缺点,空气一潮,就很难发动。在周家口机场,因为下雨,飞机三次都发动不起来,导致耀汉的父亲在跑道上被炸身亡。我的父亲每次谈起这件事都悲痛不已。

当时高志航是蒋夫人的爱将,已被提升为上校大队长兼驱逐司令,前途无量。  1938年空军从南昌撤退,耀汉随母亲、二姐友良、小妹忆椿搬到了昆明。当时,耀汉的母亲在飞虎队工作。

为躲避曰机轰炸,1938年我们全家也从南昌撤退到成都。1939年我父亲调往兰州担任空军第三修理工厂厂长兼兰州空军副司令,负责与苏联地勤人员打交道、维修保养苏联飞机。兰州也有过几次大轰炸、大空战,历史都有记录。至今我还记得在兰州那段被轰炸、三天两头躲警报的日子。当时我大概九岁。

1944年,父亲奉命带领一批飞行员到美国德州空军基地受训,至1945年胜利后回国。我们从兰州到上海等父亲回国,父亲回国后本来打算退役回济南传教,但内战爆发,未能如愿。

1949年,耀汉随奶奶被蒋夫人接到台湾,先住在台南,后搬到嘉义。在台南,耀汉的奶奶、叔叔全家和我家当时都住临时的空军眷属宿舍。耀汉和我住在隔壁,常常玩在一起,我俩都很顽皮,我母亲对我管教很严,但对耀汉很好,他常来我家吃饭。

我母亲给我讲过很多关于耀汉父亲的英勇故事,很同情耀汉。后来耀汉到嘉义上中学,我则在台南二中就读。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前台北工专),毕业后接受预官训练,并在空军服役了两年,退伍后赴美继续学业。耀汉中学毕业后报考空军官校继承父志,但因左耳有听障未能过关,之后考入政大外交系,毕业后在《新生报》当记者,直到退休。工965年我在美国读完硕士后在柯蒂斯莱特予烈士证,追认为抗日空军英雄,拍过好几部电视剧,建了衣冠冢,以纪念他的事迹供后人瞻仰。她做了三十多年记者,写了很多文章,又成为政协委员,目前也是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副会长。她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在台湾空军每年都有八一四空军节纪念活动,曾有志航大队早年驻在台东。目前在台北的还有二姐友良,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很喜欢她,非常慈爱。在仅有不多的相片中,有父亲给她洗澡的照片,替父亲脱马靴是她的专利,父母常带她去旅游,带她去河边戏水。耀汉的母亲对她视为己出,十分疼爱。

耀汉说父亲治军极严,有一次训练中乐以琴受处罚,带着降落伞在机场跑道跑三圈,跑回来后看见父亲在流泪,父亲的内心极其难过,乐以琴是父亲的爱将,是一位了不起的王牌飞行员,曾有一次一天打下四架日本飞机的纪录。父亲是位重感情的人,所以对他的兵都是爱之深责之切,为的是让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绝不能粗心大意,要他们胆大心细活着杀鬼子。

耀汉年幼时很顽皮,但很聪明,吃了不少苦。在抗战期间,随奶奶住在昆明,母亲在飞虎队做事。他在粹刚小学读书,经常逃学,回家挨打。工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奶奶返回通化老家,他母亲当时已在昆明改嫁,之后随夫回到南京居住。十几岁时,耀汉从通化只身跑到南京找母亲,后来又从南京流浪到上海。在上海马路上帮黄包车夫推车上坡,赚点小费买饭吃。后来被抓到上海流浪儿教养所拘留,才被发现他是高志航的儿子,并通知空军将他送了回去,与在南京的母亲住了一段时间。再后来耀汉和奶奶一起由东北被蒋介石接到台湾,这是工949年的事。

2003年,他已经六十多岁,竟然和一伙年轻人登陆钓鱼岛,虽然他没有下水游到岸,但他的伙伴游上岸,并把一面青天白日旗插在岛上,轰动一时。耀汉年轻时很喜欢打篮球、跳舞、唱卡拉0K,没有结过婚。他在台湾朋友很多,每天都过得很自在,虽然没有腰缠万贯,但是他觉得他很富有,因为他的父亲是高志航。神探李昌钰说过一句名言“有人非常富有,但就是没有钱”,这就是耀汉的现状。

我真诚地希望耀汉的愿望能够早曰实现,将《我们的父亲高志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在大陆和台湾都能够拍成电视、电影,来纪念他的父亲以及他父亲的战友们。

最后,我想说的是2015年我和高耀汉及挚友杨大为、周逸枝在夏威夷州檀香山市成立了纪念中国空军抗战英雄高志航协会夏威夷分会,并且决定将《我们的父亲高志航》这本书尽可能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一方面是为了回忆高志航一生的点点滴滴,一方面是思考与研究高志航对中国空军的贡献和精神上对后人的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