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斯蒂芬·安布罗斯所著的《艾森豪威尔传(精)》的目的就是向大家介绍和描绘艾森豪威尔,回顾他的成败功过,探究他的私人生活与性格。希望大家能感受这位伟人的非凡之处,从而了解他为我们今天享受的自由所做出的奉献。本书是剔除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删去关于军事与政府机构在计划及组织方面的烦琐描写,为大家提供一本便于阅读的单卷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艾森豪威尔传(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斯蒂芬·安布罗斯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斯蒂芬·安布罗斯所著的《艾森豪威尔传(精)》的目的就是向大家介绍和描绘艾森豪威尔,回顾他的成败功过,探究他的私人生活与性格。希望大家能感受这位伟人的非凡之处,从而了解他为我们今天享受的自由所做出的奉献。本书是剔除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删去关于军事与政府机构在计划及组织方面的烦琐描写,为大家提供一本便于阅读的单卷本。 内容推荐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艾森豪威尔传(精)》是斯蒂芬·安布罗斯的一部著名传记。在此书写作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本人及其亲友的全力支持,从而得以深入接触艾氏的书信及文件。传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出版界的肯定与赞誉,奠定了作者在美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纽约时报》的书评曾称,此书严谨、、详实,既展现了艾森豪威尔的伟大之处,又对他的部分决策做出了公允的批评,是迄今为止多本关于艾氏的传记中出色的一部。 目录 第一章 阿比林、西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 战争间隙 第三章 准备首轮攻势 第四章 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 第五章 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 第六章 西部壁垒与突出部之战 第七章 最后攻势 第八章 和平 第九章 哥伦比亚大学、北约与政治 第十章 候选人 第十一章 开始工作 第十二章 和平的机会 第十三章 朝鲜停战、伊朗政变与和平利用原子能 第十四章 麦卡锡与越南 第十五章 台海危机 第十六章 日内瓦首脑会议与心脏病发作 第十七章 一九五六年大选 第十八章 小石城与人造卫星 第十九章 1958年:最艰难的一年 第二十章 重生 第二十一章 1960年:过高的期望与可悲的现实 第二十二章 过渡与评估 第二十三章 政界元老 尾声 试读章节 敬拜上帝在艾森豪威尔一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天早晚全家人都会跪下来祈祷。饭前,戴维都会诵读《圣经》,祈求上帝的赐福。饭后,孩子们洗完碗,就会围着父亲听他诵读经文。 孩子们白天很少见到父亲,因为他要在乳品厂从早上6点工作到下午6点。“在生活中妈妈对我们的个人影响最大。”德怀特回忆道。艾达监督孩子做家务,准备一日三餐,挑选和缝补他们的衣服,对他们或哄或夸,在家里维持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最小的儿子米尔顿说,“父母两人性情互补。母亲为人随和开朗,总是显得很乐观,而父亲显得比较威严。” 在这个拥有6个男孩的家庭中,自然少不了相互比拼。谁工作完成得最好?谁跑得最快,跳得最高,举重最厉害?谁能大声流利地诵读《圣经》?孩子们每天都会进行各种较量。戴维和艾达鼓励这种竞争,激励他们力争上游。而孩子们也都个个不甘落后,经常相互比拼,一分高下。 有一天,艾达正在厨房烤吃的,德怀特和埃德加就在房间里打了起来。哥哥埃德加身体较壮,很快就骑在德怀特身上,给了弟弟一顿乱拳。埃德加喊道:“投不投降?”德怀特喘着气答:“不投降!”哥哥抓住弟弟的头发,开始把他的脑袋往地板上撞。厄尔急忙跑进来帮德怀特。站在烤炉前的艾达头都没回,只是冲厄尔吼了一句:“别理他们。” 戴维鼓励儿子们不要服输,包括他们在跟别人家孩子较量时。德怀特记得,父亲很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孩子被小伙伴打,在打架上吃亏。有天晚上戴维下班回家,看到德怀特正被一个个头相近的孩子追,就问:“你为什么要被那孩子追着到处跑?” 德怀特回答:“因为我和他打架的话,不管是输是赢,你都会打我。”戴维马上回答:“把那孩子撵跑。”结果德怀特果然做到了。 19世纪90年代的阿比林属于美国中西部很典型的小城镇。年轻的德怀特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一切,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市民们提倡自力更生。他们与外界的交往极少。政府在当地没有征收多少税,但也没有提供什么服务。教育系统由市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老弱病残都由各家自己照顾。当地也没有警察,因为在这座人口不到4000的小城里,大家彼此熟悉、信任,根本不需要警察。 当地人崇尚务实苦干,绝少浪费时间思前想后。在阿比林失业可谓闻所未闻,人人要工作,多数人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甚至孩子们也要各尽其责。小孩子做家务,8岁至12岁的孩子打零工,年纪再大一些的孩子则有固定的工作。 阿比林在社会观念、宗教和政治方面相当谨慎保守。市民们都是欧洲人的后裔,信奉基督教,基本上全数支持共和党。他们社区观念很重,觉得世界就是分为“我们”(阿比林市、迪金森县或堪萨斯州的居民)和“他们”(世界上其他人)。阿比林就像一个大家庭,使当地居民倍感安全。对这种安全感构成威胁的,不是当地本身的问题,而是恶劣天气或下跌的日用品价格等一些外部因素。 对于艾森豪威尔家的孩子们而言,阿比林似乎是最理想的居住地。在那里,成长中的孩子能够在安全、友善与包容的环境中发现自我,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1947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深情地谈到了自己热爱的故乡。他说,阿比林“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户外生活场所和工作环境,这些条件造就了一个特有的社会。与其他我去过的地方不同,它消除了财富、种族或信仰带来的偏见,维持了一套倡导诚实、正直与友爱的价值标准。如果儿童时期有幸住在一个开化的农村地区,这样的青年人都很有福气”。 德怀特热爱阿比林,而阿比林也同样热爱他。这个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热闹,总是笑容满面、精力充沛的样子,所以很受大家的喜爱。他有一个很好记的绰号“小艾克”(哥哥埃德加的绰号则是“大艾克”)。 但是小艾克的脾气却很大。他生气的时候,就会失去控制,激动好斗,满脸通红,根本不顾一切。1900年万圣节那天,父母同意亚瑟和埃德加出去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小艾克苦苦哀求,也想跟着一起去,但是父母总说他年纪还小。于是小家伙发了脾气。他跑到屋外,用拳头狠砸苹果树。他边哭边捶,拳头伤得血肉模糊。后来他父亲抓着他的肩膀,晃了几下,才让他恢复理智。 德怀特上床后,悲愤欲绝地抱着枕头哭了一个小时。母亲走进房来,坐在他的身边。她拿起孩子的手,把药膏涂在上面,缠上绷带。似乎过了好一会儿,她说道:“明白事理的智者胜过攻城略地的勇士。”她告诉孩子,愤怒不但没用,而且还会伤害自己,在兄弟中,他的脾气最差,也最需要克制怒气。当艾森豪威尔65岁时,他写道:“一直以来我都把这次对话当成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刻。” 想要平心静气并不容易。过了两年,怒捶苹果树的小艾克成了12岁的少年。16岁的亚瑟由于某些小事惹恼了这位小弟,德怀特火冒三丈。他用拳头打不过身高体壮的亚瑟,于是四下找东西。他看到脚边有块砖,拿起来使尽全力朝亚瑟的脑袋扔了过去。亚瑟急忙躲闪才逃过一劫——德怀特是真的想砸哥哥的脑袋。 P2-P3 序言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这就是我想证明的一切。首先,请允许我具体说明一下“伟大”与“高尚”等词的含义。 1954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给儿时挚友斯韦德·黑兹利特的信中谈到了伟大这个词。艾克(译注:艾森豪威尔的昵称)认为,一个人是否伟大,取决于此人是否在“人类思想或行动的某些广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或能否在担负了“某些责任重大的职务”之后,为了“给未来留下深刻的正面影响”而自觉交出权力。 艾森豪威尔说,一个伟人必须“目光远大、正直勇敢、通情达理、能言善辩、思想深刻”。我觉得,除此之外,伟人还应具有另外两种品质,那就是果断(领导、决策与行动的能力)与幸运。 我相信,一个人的高尚品质包括对于人类境遇的广泛同情,也就是说,了解人类的缺陷,宽宏大量,谦虚而自信,有幽默感,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与人。 艾森豪威尔是20世纪西方世界的杰出领袖之一。作为一名军人,他精通军事业务,熟谙战争史,了解现代战略战术及武器,勇敢果断,忠诚自律,深得部属的爱戴与上司的信任。 作为总统,他在朝鲜缔造并维护了和平,领导自由世界安全度过了冷战时期最危险的数十年时光,获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在他任职的8年之内,美国一直安享和平与繁荣,这在20世纪各届总统之中可谓绝无仅有。 作为男士,他外貌英俊,关心他人,对朋友与家庭忠诚,志向高远,对批评非常敏感,为人谦逊(但绝不矫揉造作)。他对音乐、艺术与文学的鉴赏力较差,而对三教九流与各地的风土人情极为好奇,不时显露出质朴、幽默的一面。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值得了解与亲近的人。每个了解他的人几乎都非常喜爱他。有许多人,包括世界上最有实权的人士,都对他倍感敬仰。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大家介绍和描绘艾森豪威尔,回顾他的成败功过,探究他的私人生活与性格。在此过程中,我希望大家能感受这位伟人的非凡之处,从而了解他为我们今天享受的自由所做出的奉献。 本书基本上是《艾森豪威尔传》两卷本的缩写,但修改及补充了部分文字。我的目的是剔除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删去关于军事与政府机构在计划及组织方面的烦琐描写,为大家提供一本便于阅读的单卷本。 当我进行缩写工作时,时光的流逝与过去十年的生活使我对两卷本有了全新的认识。艾克在许多事情上的英明决策与错误判断使我惊讶不已。最奇妙的是,他竭尽全力缔造欧洲合众国的决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居住在诺曼底的卡昂,晚上从事缩写工作,白天徜徉在古战场,或是在当初盟军登陆的海边游泳。欧洲各地参观美、英、德军人墓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之中,多数人是学生。看到他们相处融洽,我深信艾克的梦想已即将成为现实。 1989年夏天欧洲的政治形势进一步加深了我的看法。当时欧洲议会选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选民的投票率也很高。关于欧洲合众国的讨论使人们浮想联翩。1992年,欧洲人将组成经济联盟,取消贸易壁垒、关税与内部的护照控制。他们很可能创建一种共同货币,组建一支欧洲专属军队。正如本书读者所见,艾森豪威尔总统视组建欧盟军队为当务之急。当法国拒绝这一提议时,他大感沮丧。现在这一建议再次得到关注,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在前往诺曼底之前,我在新奥尔良大学教授一门关于越战的课程,所以经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1944年艾克坚持对法国实施轰炸,为盟军登陆做准备。他还以辞职相威胁,以获得对盟国空军的完全指挥权。读到这一切,我不禁注意到艾克与驻越美军最高司令部的差别。即使在战争中不能按自己的设想实施作战,驻越美军指挥官也无人提出辞职。 1954年艾克不但拒绝把美军派往越南,而且发出警告,指出东南亚的丛林将使我们的部队泥足深陷。这一切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但是作为一个预言家,他未能预见到里根革命。19世纪50年代中期,艾克曾对他的兄弟说,取消累进所得税还需要很多年。艾克的兄弟死前的确未能见到这一变革,因此他的预言并非错得离谱。 艾克为“布朗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委员会”一案的影响而担忧不已,但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有很大的失误。他认为,此案将会使美国南部地区完全放弃公立学校体制.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虽然说在某些地区,例如在我居住的新奥尔良,已经出现了这种危险局面。 最重要的是,艾克的告诫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在国防、经济与军备支出的关系、平衡预算的重要性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他的话语、思想与行动指引了二战及冷战头十年的一代人,如今也同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