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复活(精)》是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做了无情的批判,暴露了俄国国家机器反人民的本质,揭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整个俄国的反动统治,这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它以深刻的描写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并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内容推荐

《复活(精)》是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托翁耗时非常长的一部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山峰。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孩子三岁那年,她母亲害病死了。饲养牲口的外婆觉得外孙女是个累赘,两个老姑娘就把女孩领到身边抚养。这个眼睛乌溜溜的小女孩长得非常活泼可爱,两个老姑娘就常常拿她消遣解闷。

这两个老姑娘中,妹妹索菲雅·伊凡诺夫娜心地比较善良,给女孩行洗礼的就是她;姐姐玛丽雅·伊凡诺夫娜脾气比较急躁。索菲雅把这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还教她念书,一心想把她培养成自己的养女。玛丽雅却要把她训练成一名出色的侍女,因此对她很严格,遇到自己情绪不好,就罚她甚至打她。由于两个老姑娘持不同的态度,小姑娘长大成人后,便一半成了个侍女,一半成了个养女。她的名字也不上不下,叫卡秋莎,而不叫卡吉卡,也不叫卡金卡。她缝补衣服,收拾房间,擦拭圣像,煮茶烧菜,磨咖啡豆,煮咖啡,洗零星衣物,有时还坐下来给两个老姑娘读书解闷。

有人来给她说媒,她一概谢绝,觉得嫁给卖力气过活的男人,日子一定很苦。她已经过惯地主家的舒适生活。

她就这样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在满十六岁那年,两个老姑娘的侄儿,一个在大学念书的阔绰的公爵少爷来到她们家。卡秋莎暗暗爱上了他,却不敢向他表白,连自己都不敢承认产生了这种感情。两年后,这位侄少爷出发远征,途经姑妈家,又待了四天。临行前夜,他引诱了卡秋莎,动身那天塞给她一张一百卢布钞票。他走了五个月后,她才断定自己怀孕了。

从那时起,她变得性情烦躁,一味想着怎样才能避免即将临头的羞辱。她服侍两个老姑娘,不仅敷衍塞责,而且连自己都没想到,竞发起脾气来。她顶撞老姑娘,对她们说了不少粗话,事后又觉得懊悔,就要求辞工。

两个老姑娘对她也很不满意,就放她走了。她从她们家里出来,到警察局长家做侍女,但只做了三个月,因为那局长虽然年已半百,还是对她纠缠不清。有一次,他逼得特别厉害,她发起火来,骂他浑蛋和老鬼,狠狠地把他推开,他竟被推倒在地。她因此被解雇了。她再找工作已不可能,因为快要分娩,就寄居到乡下一个给人接生兼贩私酒的寡妇家里。分娩很顺利,可是那接生婆刚给一个有病的乡下女人接过生,便把产褥热传染给了卡秋莎。男孩一生下来就被送到育婴堂。据送去的老太婆说,婴儿一到那里就死了。

卡秋莎住到接生婆家里的时候,身上总共有一百二十七卢布:二十七卢布是她自己挣的,一百卢布是引诱她的公爵少爷送的。等她从接生婆家里出来,手头只剩下六个卢布。她不懂得省吃俭用,很会花钱,待人又厚道,总是有求必应。接生婆向她要了四十卢布,作为两个月的伙食费和茶点钱,又要了二十五卢布,算是把婴儿送到育婴堂的费用。另外,接生婆又向她借了四十卢布买牛。剩下的二十几个卢布,卡秋莎自己买衣服、送礼,零星花掉了。这样,当卡秋莎身体复元时,她已身无分文,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她到林务官家干活。林务官虽然已有老婆,但也跟警察局长一样,从第一天起就缠住卡秋莎不放。卡秋莎讨厌他,竭力回避他。但他比卡秋莎狡猾老练,主要因为他是东家,可以任意支使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把她占有了。做妻子的知道了这件事,有一次看到丈夫同卡秋莎单独待在房间里,就扑过去打她。卡秋莎不甘示弱,两人厮打起来。结果卡秋莎被撵了出来,连工资都没有拿到。此后卡秋莎来到城里,住在姨妈家。姨父是个装订工,原先日子过得不错,后来主顾越来越少,他就借酒解愁,把家里的东西都变卖喝掉了。

姨妈开了一家小洗衣店,借以养活儿女,供养潦倒的丈夫。姨妈要玛丝洛娃进她的洗衣店干活。但玛丝洛娃看到洗衣店里女工的艰苦生活,犹豫不决,就到荐头行找工作,给人家当女仆。她找到了一户人家,有一位太太和两个念中学的男孩。进去才一星期,那个念中学六年级的留小胡子的大儿子就丢下功课,缠住玛丝洛娃,不让她安宁。做母亲的却一味责怪玛丝洛娃,把她解雇了。玛丝洛娃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但在荐头行里无意中遇到一位手上戴满戒指、肥胖的光胳膊上戴着手镯的太太。这位太太知道了玛丝洛娃的处境,就留下地址,请玛丝洛娃到她家去。玛丝洛娃去找她。这位太太亲热地招待她,请她吃馅饼和甜酒,同时打发侍女送一封信到什么地方去。傍晚就有一个须发花白的高个子来到这屋里。这老头子一来就挨着玛丝洛娃坐下,眼睛闪闪发亮,笑嘻嘻地打量着她,同她说笑。女主人把他叫到另一个房间,玛丝洛娃听得女主人说:“刚从乡下来的,新鲜得很哪!”然后女主人把玛丝洛娃叫去,对她说他是作家,钱多得要命,只要她能如他的意,他是不会舍不得花钱的。她果然如了他的意,他就给了她二十五卢布,还答应常常同她相会。她付清了姨妈家的生活费,买了新衣服、帽子和缎带,很快就把钱花光了。过了几天,作家又来请她去。她去了。他又给了她二十五卢布,叫她搬到一个独门独户的寓所去住。

P7-P9

序言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事:

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

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于是找到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花了十年(1889—1899)时间。当时他已进入老年,世界观已发生激变,他彻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国社会当时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革命前夜。

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上所花费的心血是惊人的。他为此特地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许多监狱,上法庭旁听审判,接触囚犯、律师、法官、狱吏等各种人物,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托尔斯泰连续多年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在前六年里,他先后写出了三份草稿。可是,后来他觉得写不下去,而对已经写出的草稿又感到极其不满,他十分苦恼。柯尼讲的故事经过托尔斯泰的“变形”,结局成为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虽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男的著书立说,教育孩子,女的读书进修,帮助丈夫,两口子过着安宁的生活。但托尔斯泰后来发觉这样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而纯属个人的愿望,因此是虚假的。不仅如此,托尔斯泰目睹亿万人民的苦难,觉得光写两个人的个人命运是远远不够的,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国,真实反映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命运。因此,以忏悔贵族这一男主人公作为主线的写法必须改变,而应该以平民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生活遭遇作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来广泛描写人民的苦难。……

但是,这些革命家毕竟也是勇敢反抗沙皇专制的战士,托尔斯泰对他们充满了崇敬之情。他们品德高尚,其中有些人本身原是“老爷太太”“但他们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不惜牺牲特权、自由和生命”。例如,女革命家谢基尼娜十九岁就离开富裕的家庭,参加了革命活动。她被判刑是因为主动承担向搜查房间的警察开枪的责任,其实枪是别人开的。她从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一心只考虑怎样帮助别人,为别人出力。托尔斯泰对革命家遭到沙皇政府残酷镇压深表同情。卡秋莎.玛丝洛娃精神上的复活,不是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帮助,而是由于政治犯和革命家的影响和教育。这一点充分说明,在托尔斯泰的心目中,政治犯和革命家的人格比贵族叛逆者聂赫留朵夫要高尚得多,他们也更值得卡秋莎·玛丝洛娃的信赖和敬爱。

《复活》结尾引用了大量《圣经》章节,这反映托尔斯泰晚年一方面彻底否定沙皇制度,同上流社会决裂,另一方面,他在精神生活上极端苦闷,找不到一条出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从他长期矛盾的宗教观中寻求慰藉。这是托尔斯泰——十九世纪最复杂的伟人——的大悲剧。但即使有这样的结尾,也无损于《复活》这部艺术杰作历久不衰的夺目光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