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彩色图解老子(全彩精华版)/美丽国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老聃著,方韬编译的《彩色图解老子(全彩精华版)/美丽国学》按照原文、注释、译文的顺序进行编排,每章前设有引语,后有评析,更有将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巧妙融合在一体的“道可道”栏目,对原文中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入阐释,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另外,本书始终坚持“以图辅文,以文衬图”的呈现方式,配有彩色插图近三百幅,力求让读者在品咂书文之精粹的同时欣赏到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卷,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内容推荐

在老聃著,方韬编译的《彩色图解老子(全彩精华版)/美丽国学》中,“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致虚极,守静笃。”……一字一句,如此这般透着广博智慧的语句皆出自老子的笔下。老子,这个与现今时代相隔数千年的古代圣贤,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仙风道骨,飘然高隐,似乎消极避世,与繁乱的俗世格格不入。

然而,老子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其实蕴藏着极为深刻的智慧,对后世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礼崩乐坏、战乱频繁,作为当时的周守藏室之史,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疾苦,也看穿了上层贵族的争名逐利、骄奢淫逸。

社会的丑态,人民的苦痛,在老子的心中发酵,于是他写下总字五千言,意蕴丰富的《道德经》,揭天地之奥妙,循万物之本源,给予蒙昧的人心与污浊的世间一剂清醒的良药。这份经世不灭的哲学,亦成为一笔泽被后世的宝贵财富。

目录

道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试读章节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④。故常无⑤,欲以观其妙⑥;常有,欲以观其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玄之又玄⑨,众妙之门⑩。

注释

①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②常:一般的,普通的。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④母:母体,根源。⑤常:经常。⑥妙:微妙的意思。⑦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的意思。⑧谓:称谓。此为“指称”。⑨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⑩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白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评析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道”。道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第一个为《老子》作注的是韩非子,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关于什么是道,在《韩非子·解老》中,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司马迁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论衡》一书中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到魏晋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玄学家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随后佛教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道可道

“道”这个哲学概念,最先由老子提出。

这个颇具东方神秘主义的概念,在《老子》一书中频繁出现,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完全可以体味到老子对“道”的那种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推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体认,这完全区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同时老子的“道”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解悟和深刻的体察,这根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带有楚地风味的神秘主义直觉。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关注,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P6-8)

序言

《老子》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老聃学说的实录和发挥。作为道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凝结着中国文化厚重广博的智慧,并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成为经久不衰的哲学典范。《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道”作为世间本源,它无形无相,却育养万物。因此,宇宙世界间的一切聚散生灭,都需顺道而为,依道而行。后四十四章为《德经》,详解修道之人所要秉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用其来作为参悟“道”之要义的基础。

《彩色图解老子》一书是“美丽国学”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按照原文、注释、译文的顺序进行编排,每章前设有引语,后有评析,更有将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巧妙融合在一体的“道可道”栏目,对原文中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入阐释,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另外,本书始终坚持“以图辅文,以文衬图”的呈现方式,配有彩色插图近三百幅,力求让读者在品咂书文之精粹的同时欣赏到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卷,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文约意丰,见解深刻,饱含智慧的《道德经》,不仅在当时成为人人尊崇的思想典籍,在如今这个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而巨大的现实意义。从宏观着眼,无论是在治国兴邦、运筹用兵,还是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本书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从微观入手,它更能成为现代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平衡家庭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范本与指南,其中的大智慧与大境界,相信会让我们受用终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