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耳旁的风(安黎新编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黎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关垭子

1

一道厚厚长长的石墙,随山势的起伏而起伏,逶迤伸向遥远的天际。

经历两千多年的风剥雨蚀,这道巍然森然的长墙,已化为了残垣断壁,被恣肆的荒草所淹没。长墙阻挡过呼啸而至的千军万马,但如今,却抵挡不了农夫脚掌的随意踩踏。耕种者、砍柴者、采药者,不论老少,不论男女,都能从它匍匐于地的消瘦脊梁上轻易跨过。

时间埋葬了多少物事,却没能将一段成形于战国时期的长墙,彻底吞咽。

应验了《三国演义》开端的那句话,中国的历史很难逃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轮回。就像一块布单,时而被人用剪刀裁开,时而被人用针线缝合,如此反复,看起来还算完整的布单,其实早已成了拼凑物。不过,借用民间的话语,亲兄弟即使“打断骨头也连着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中华版图始终没有分崩离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坐落于陕西省南端的平利县长安镇的一道长墙,一道关口,见证了一段遥远的历史。这段历史,现在解读起来,依然能隐隐透出其浓郁的血腥味。当地处渭河流域的秦国,在野心的驱使下,精兵习武,日益强壮之时,沉湎于作词吟赋的楚国,却在米酒的作用下,呈现出了神思恍惚之态。武夫与书生的较量,砖石与笔杆子的磕碰,暂时获胜的,无疑皆是前者。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比砖石更为坚硬的大有其物,比如榔头与铁锤。强大的秦国虽然觊觎着比自己体格瘦小的楚国,却难以做到高枕无忧。秦国贪得无厌,虎视眈眈,然而目光却不能专注于前方,对身后之患不管不顾。秦国欲吞并六国,须心无旁骛,不能腹背同时受敌。于是在出征六国之前,秦国急需解决的心头之患,就是阻止塞外游牧兵马的滋扰。游牧部落本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凭借着凛冽铁蹄与莽夫之勇,屡屡越过边界冒犯秦国,令秦国朝野为之深深皱眉。秦国的箭矢,无法抗衡从北方呼啸而来的明晃晃的马刀,便想出了一个笨招,那就是构筑一道长墙,将自己和游牧部落予以隔绝。于是,在华夏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道墙。这道墙,经历朝历代的反复夯土加砖,不但无比绵长,而且异常坚固。长墙的名字叫长城,但实际上,长城名不副实,因为它唯有墙,没有城。

铺垫长城根基的,是层叠的尸骨;凝结长城砖缝的,是无数的泪滴。多少个孟姜女滴血的哭声,在岁月的荒野里飘荡;多少个肝肠寸断的寡妇,死在了寻夫的路途。一项被后人视为杰作的浩大工程,掩盖了多少幕人间悲戏。

门的功能是畅通,墙的功能是阻隔。幻想着用墙来阻隔强敌的侵袭.哪怕在冷兵器时代,也只是缓兵之计。秦国开创了造墙的历史,在当时没有被当作笑柄,却被视为安邦之良策,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当秦国的苦役们在长鞭的脆响中扛着石头汗流浃背时,楚国的劳工也被驱赶向秦楚的边境地带,垫土打夯,背砖扛石,开始了一道千里之墙的修筑。秦国视楚国为盘中餐,楚国视秦国为中山狼。秦国修长城是为了防范游牧匈奴,而楚国筑长城是为了抵挡秦国。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条,在国与国的政治角逐中,跃然毕现。

楚国是书香之地,早在春秋时期,楚文化的轮廓已经显现。楚文化孕育了诗界巨子屈原,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当宽松的生长环境和表达环境。悲观主义的诗人,哀叹不息,对时政冷嘲热讽,却依然能获得楚王的青睐与民众的爱戴。楚国亡国之际,屈原投江自尽,用生命的背影给世间留下了最后一曲绝唱。这等以身殉国的壮烈,非心血来潮,也非出于诗人多愁善感的天性,而是因爱而滋生的深刻绝望。诗人发自肺腑地热爱着楚国,热爱着楚王,热爱着楚文化,当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都因秦国的蛮横统统化为乌有时,心灵深处的痛楚,可想而知。按照现在的标准,完全可以给屈原戴一顶反对国家统一的帽子。但奇特之处在于.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屈原当作爱国的典范来讴歌和敬奉。屈原的确爱国.但他爱的只是时为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楚国,对行将就木的周王朝,未必那么忠心耿耿。秦朝崛起于周礼的诞生地,却弃仁义而择武力,企图靠淫威来号令天下。相比之下,楚国受周礼的熏陶更为彻底,楚文化其实就是从周文化之树上长出的一根枝条,这根枝条,其浓浓之荫,给树下的乘凉者,营造出了一片适宜于呼吸的小环境。小环境哺育出了大诗人,大诗人羔羊跪乳,他对这片小环境的情感,血浓于水。屈原独爱楚国,是因为楚国允许他发牢骚,允许他畅所欲言。楚国不禁言,不封口,这大概是屈原对楚国情有独钟的原因。屈原投河,是对暴政的抗议。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注解着西方思想家的话语: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P1-3

目录

关垭子

历史的物证

 ——西安城墙漫笔

官之庄

民之学

人之墓

附录一:稿边笔记(穆涛)

附录二:被湮没的历史与记忆(杨辉)

西风落叶下长安

树木,或者山峦

 ——追寻鸠摩罗什的足迹

一个人远去的背影

 ——一个县委书记的人生片段

一个老实人的生与死

台湾的净

台湾的静

台湾的里子和面子

旁观“五都选举”

路过汶川

走进金川

观音庙与情人湖

碉与御碑

藏族歌舞

那座小岛

贾平凹擀面

陈忠实的“大”

雪燕老师,您还好吗

崇高,看起来是那么平凡

 ——追忆李尤白先生

两个言称自己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三位令我感动的读者

开不起的“玩笑”

 ——我说《玩笑》

小题材,大主题

 ——伊朗电影《小鞋子》观后记

《小人物》背后的小人物

答陈文伍先生问

有关《时间的面孔》的问答

吴先生的电话

当一个读者

儿子的成长地图

暮色里的街道

城墙下的理发师

另类的免费午餐

平庸的幸福

二分钱的谎言

虚幻的满足

发泄与嘲讽

宾馆里的春节

为何“不好好劳动”

如此“贵族”

钱可以杀人

站直,中国精神之期待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

修复公众的“心理公平”

喜欢与不喜欢

 ——与朋友的聊天笔记

胡思乱想

阿Q精神

浪费时间

内容推荐

安黎编著的《耳旁的风(安黎新编散文集)》汇集安黎先生多年创作心血,是一部描绘风景、事物、人物以及所见所闻的散文作品。作者用流行的“作家地理”的写法去描绘自己的家乡,描绘有特征的外在风貌和事物。文风深沉浑厚,孤傲但富有生命力,如旱塬上孤立的老树,去章法,不剪不裁,但盘虬卧龙,随风依山,守自然铺张之势,仿佛漫步于大气浑厚的自然和人文的画卷之中,读来回味无穷。

编辑推荐

《耳旁的风》收录了安黎近些年创作并发表于《钟山》、《散文》、《美文》、《亚洲日报》等报刊的六十余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远去的背影》等诸多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的精粹篇章。完全可以说,这部书不但映现着安黎散文创作的最新风貌,而且也为陕西散文写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色彩。

安黎是一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积淀,又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精神的实力派作家,其作品的特质用评论家的话说,就是“脚深插泥土,头仰向天空,土气而洋气,形而下又形而上,具有洞穿历史和现实的穿透力和表现力”。他以独辟蹊径的个人化实践和极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为学界行家普遍称道,其散文更是以思想的喷薄汹涌和语言的千锤百炼而自成一家。在散文写作的实践中,他涉猎广泛,题材丰富,以如炬之目和如椽之笔,勘探生命的本相,挖掘生活的原色,追溯历史的脉络,曝光现实的肌理,从日常的细微处探求人间的古今之理和普世之识,从风平浪静的娓娓道来中再现精神的惊涛骇浪和生命的颠沛沉浮,从而使其叙述文本,不但充溢着浓郁的悲悯情怀和人性光亮,而且隐含着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