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刁福山老师时感觉并不陌生,虽然两鬓已经斑白,但挺拔的身姿、洪亮的声音,无一不在默默地诉说着这位老教师年轻时的辉煌。“智圆行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智,为智慧、知识,要广博周备;行,必须有规方,要明辨是非,要方正不苟,方之外为伤天害理之事,勿近勿为,而方之内为修身仁德兼善天下之事,勤奋而为之。或许刁福山老师的一生都在诠释这个词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学科知识到言行举止,在人生的大海之上,为每个学子指引正确的方向。
“爱”字贯穿始终
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洒下心血点点;润花蕾,育桃李,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在刁福山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成长,二是学生的将来。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人才的崇高使命。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始终贯穿在刁老师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影响着学生们。每一位走上建设岗位的学生都是刁老师的骄傲。
“教不严,师之惰。”教是为师之教,严乃善教之方,作为一名教师,刁福山老师一直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这种感染力和示范性是其他任何职业都做不到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关系到整个社会,关系到人类的今天和明天。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无可推卸。刁福山老师就是这样,将重担挑于肩上,数十年未曾放弃对自己的鞭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生活。刁福山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爱他的职业;作为一位教师,他爱他的学生;作为一位科研人员,他爱他的专业。如果有后辈问到他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老师恐怕只会回答这一个字——“爱”。
人之所爱必有所出
如果学生是刁福山老师倾注爱的对象,那么遗传学就是他付出爱的追求与探索。刁老师说他是幸运的,虽然几经周折,辗转几所大学,但始终没离开其最钟爱的遗传学教学与研究,并为之奉献出了满腔热血。
遗传学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如今发展到分子遗传学的阶段,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金字塔”塔顶,而分子遗传学则成为塔顶的一颗明珠。自1960年以来,刁福山老师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新疆石河子农学院、辽宁大学、北京农学院从事遗传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他总结出了“热爱、严格、启发、指导”的八字教学体会。对遗传学发展的新发现,他总是千方百计找到原始论文和科学轶事或传记,学习新理论的实验过程与思维特点。刁福山老师认为:“历史本身是最生动、最有血有肉的宝贵资料,把它融人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学到成熟的试验方法与过程,结论就容易接受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历史性的叙述使学生学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足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作家纪伯伦认为,带着爱工作,就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的所有制品”。刁福山老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正是爱到骨子里、深入灵魂中。时至今日,他对遗传学的热情没有减少一分一毫,至今仍活跃在科普战线上,正如其撰写的文章《为遗传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和遗传病防治工作奋斗不已》一样,甘做遗传学发展的垫脚石,奉献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以便后人在更高的起点去触碰到更远的地方。
关爱健康痴迷养生
在关注遗传学领域新进展之余,退休之后的刁福山老师又有了另外的兴趣点——健康养生。他翻看中医典籍,经常与老中医交流,自创了一套睡前按摩操。十年如一日,每晚睡前他都会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进行细致的全身按摩。正是这持之以恒的坚持,换来了刁老师耄耋之年也如钢筋铁骨般的强壮身体。
在一次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养生论坛上,刁福山老师将他多年的养生经验与大家分享,从头到脚细细讲解了各个穴位的按摩之法,无论是在场的退休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受益匪浅。
岁月赋予其沧桑,但却没有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拘谨。刁福山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更像是家里的爷爷,容易让人联想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只要向刁老师请教养生问题,刁老师都会手把手地指点各个穴道位置以及重要功效,老师认真的态度和如家人般的亲切感让人甚为感动。
活到老学到老。有所爱,有所执著,才有所成。教学事业上刁老师无疑是成功的,但强健的身体、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在诉说着刁老师的另一种成功。
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忽略,但它已经融人生命。刁老师的一生将无形的爱融入了走过的每一个角落。从教室到实验室再到温暖的家,爱学生、爱事业、爱生活、爱健康,投入一份份的爱,满满地溢出时体会那种喜悦,如细心耕耘、精心照料后丰收的喜悦。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