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同人于野(李明焱创业创新传奇)/名企故事浙商报告文学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邹唯成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邹唯成所著的《同人于野(李明焱创业创新传奇)》为企业家李明焱的个人传记,全书以流畅的文笔,形象的语言,生动讲述了农民企业家李明焱从儿时起,直至成为企业家的传奇一生。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煅炼成贡献卓著的科学家,名闻遐迩的实业家,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坚定不移的创新理念,是脚踏实地的创新之路,是年年岁岁在创新路上的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内容推荐

如果你正在创业,你应该读这本邹唯成所著的《同人于野(李明焱创业创新传奇)》,它会给你经验和教训;如果你创业遇到困难,你应该读这本书,它会给你信心和希望;如果你创业一帆风顺,你应该读这本书,它会给你清醒和警示。

目录

序言 讲好浙商这个故事

开篇 山高人为峰

第一章 山村少年多历炼

 第一节 “五虎四凤”大家庭

 第二节 亦农亦医一郎中

 第三节 辍学在家当“童工”

 第四节 老师眼中好学生

 第五节 少年心事当拿云

第二章 迈出征程第一步

 第一节 留心处处皆学问

 第二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三节 烟花三月下闽东

 第四节 学艺归来初试剑

 第五节 银耳香菇一家亲

第三章 男儿有志事竟成

 第一节 三思而行出“围城”

 第二节 “五顾茅庐”虎添翼

 第三节 东渡扶桑取农经

 第四节 “巾帼”焉能让“须眉”

 第五节 香菇王国显身手

 第六节 但愿菇农俱欢颜

第四章 事业如龙腾云起

 第一节 “下海”只为科研谋

 第二节 创业路上“八字诀”

 第三节 “生死节点”展胸襟

 第四节 农舍煮茶话“清补”

第五章 创新创新日日新

 第一节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节 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三节 千淘万漉始得金

 第四节 蓦然回首见伊人

第六章 听唱新翻杨柳枝

 第一节 十年面壁终破壁

 第二节 “全程质控”制好药

 第三节 “有机国药”插旌旗

 第四节 “共生互养”辟蹊径

第七章 一路奋进一路歌

 第一节 稳扎稳打履“高新”

 第二节 俊采星驰寿仙谷

 第三节 以诚待人人心齐

 第四节 经久弥新“老字号”

 第五节 决战决胜营销术

第八章 上下求索路漫漫

 第一节 研究学问务其用

 第二节 科研创新不停步

 第三节 心系“三农”倾其情

 第四节 “研究员”与“孺子牛”

第九章 厚德载誉绘宏图

 第一节 任重道远荣誉多

 第二节 为谁辛苦为谁忙

试读章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导师。家庭、父母给我耳染目濡的影响,深入我的骨髓,将指导我这一世的为人处世。

——李明焱

第一节 “五虎四凤”大家庭

数九寒天的日子。

东边的天际刚露出鱼肚白,父亲中气十足的嗓音就在孩子们的耳边响起:“起床,起床,黎明即起!”他边说边用双手在床沿上打出“啪啪”的拍子。“起床喽!起床喽!做人做人就是要靠‘做’的嘛!对不对?快起来,快起来干活!牛耕田,鸡司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吆喝了几遍,直到孩子一个个揉着惺忪的眼,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手忙脚乱地穿衣戴帽,父亲这才衔着短短的旱烟筒,背着手走出门去。

身后,一大群孩子鱼贯走出房间。他们哈着白气,嘴里念叨着:“真早啊!”“真冷啊!”过了一会儿,几个蓬乱着头发的小丫头,各自拎着一只大大的竹篮子出门去了。接下来,是几个小小的“男子汉”,带着砍伐柴草用的刀具和绳索出了门。

而此刻,他们的母亲邹梅珍,早已经在厨房里忙碌个不停。父亲呢,也已早孩子一步到自留地里忙活了。

一个时辰以后,孩子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到了家:女孩子拎回家的是一篮子一篮子的猪草,男孩子背回家的是一捆一捆的柴草。

匆匆吃过早饭,大孩子们或者拎起了工具去生产队干活赚工分;或者背起了书包去学校。不到干活和读书年龄的“小小孩”,就在家当“留守员”。

黄昏时分,干活和读书的孩子们陆续回到家。接着又重复起了晨时做过的那些事。

天快黑的时候,孩子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了家。

晚餐是一天最热闹的时刻。一家十几口人围着一张旧方桌用餐,只有大人和最小的孩子有座位,其他人都得站着。“瓜菜代”(番薯、马铃薯、玉米食品)和稀饭、菜泡饭是主食。配菜以自制的酸辣菜、霉干菜为主。人多饭香,孩子们吃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一年到头,只得在春节、清明、端午等农历节日吃一次肉。而且,不是孩子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必须由父母你一片、我一片“分配”。孩子们对“孔融让梨”耳熟能详,绝不会为肉片的大小厚薄计较。

当然,家里人口多,生活以“吃得饱饭、穿得暖衣”为基本要求,可也有更多“享受天伦,其乐融融”的时候。父亲是“研究(烟酒)生”,一管短烟筒老是叼在嘴角,从早到晚喷烟喷雾;中饭的一碗黄酒与晚饭的一碗黄酒是不可少的。一碗酒下肚脸红得像关公,话也多了,爱跟母亲叽里咕噜说些亲热的话。

晚饭后,儿女们都各自“忙”自己的去了,姐姐们择猪草,大哥做草鞋,弟妹们出门找小伙伴们玩耍,李明焱则借着微弱的灯光默默看书……

——以上文字,不是电影、电视里的特写镜头,而是本文主人公李明焱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P11-12

序言

讲好浙商这个故事

“两会”前夕京城出差,那夜正好是星光灿烂,出版社的老朋友拿着《同人于野》的三校稿,约我作序。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干这种“为人作嫁衣”的事,即便过去写过,也是作者出面约请。现在出版社赶在作者前头,弄得我没有推脱的余地。所以,我不好意思予以谢绝。对方了解我的经历,知道我曾做过省属企业厂长,所以动之以情曰:“这事不是为哪一个人,是为了整个浙商的,您看着办。”他这话一出口,让我感叹捉住软肋,不知这是不是叫——情到深处无由。

“看来恭敬不如从命,我必须讲好浙商这个故事!”我抬头笑说道,刚好嘹望到星空,我心中禁不住默念:这夜空中最亮那颗星星,该是浙商吧。那么何为浙商?顾名思义,是浙江籍的商人或实业家。但在乡愁浓烈的今天,浙商份量已愈来愈沉甸甸、金灿灿。尤其随着浙商“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中,浙商已不只是一个地域符号,而是享誉世界的“东方犹太人”。

这晚,我便静下心来翻阅书稿。开始时的淡然随意,很快就转变成了凝神倾注,继而是肃然起敬。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又总是难以仰望星空,甚至对眼前的英雄发现,也变成一件难事。这就像我们这次发现浙商李明焱,在其背后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

那是去年,我们会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国经济出版社,面向全国举办了首届“浙商报告”文学活动。由于参赛要求在六个月内,必须提交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显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如此一来,稿源受限,但这并不重要,庆幸的是通过这次征文,我们知道了有一个浙商叫李明焱,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十杰……是的,当下浙商很多,具有这些荣誉的人一定很少。李明焱无疑让我们眼睛一亮。同时,也有人直接明了向我们提出:李明焱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所谓创业创新故事真实吗?

就在我们被这些疑惑困扰时,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电,说有一位退休的邹老师,写了一部反映李明焱的报告文学,希望我能抽空一读。经他这么一说,使我对这部作品的人和事,心中有了底——确切地说,悬在我心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当然,我还是比较较真的一个人,顺口就说:“拜托好事做到底,什么时候见见邹老师和李明焱本人吧。”

没过几天,我们相约到李明焱家见面。那天,当我在路上东奔西转“找不到北”时,我预感这事可能不靠谱。后来折腾了很久才找到他家,只见李明焱如一个门童站在门口,我暗暗地想,这么有名的浙商,怎么连一个挡门的秘书也没有。当李明焱给我递来一张名片,我又发现他最显眼的头衔是“研究员”,而“董事长”的头衔则放在角落里。可能我的经历与李明焱有相近之处,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是我对李明焱的第一印象,感觉此人比较低调。

交谈中得知,李明焱是一家百年传承的中华老字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寿仙谷药业的掌门人,又是我国在名贵药材和食药用真菌栽培育种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我国食药用菌和中药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他长期深入一线,先后承担四十余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有十几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十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省、市的科技进步奖……

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为浙商一员,李明焱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一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扶贫,推进农民科技致富。李明焱在食药用菌领域,率先成功研究开发香菇代料野外栽培技术、香菇高温季节栽培技术、香菇周年栽培技术。带领团队成员成功选育出了低、中、高温系列香菇新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香菇栽培技术从段木栽培到代料栽培,从低温栽培发展到可在高温季节栽培,从秋冬季栽培发展到周年栽培的三次飞跃,为中国香菇人工栽培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项目成果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截至2013年底,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15亿袋,创产值494.5亿元,推动农民增收281.85亿元,创汇57.63亿元,被菇农誉为“菌界袁隆平”“高温香菇之父”。

另一方面是努力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有机国药新领域。李明焱先后主持完成了“灵芝孢子破壁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三十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成功选育出“耐高温、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功效成分比日本红芝、韩国赤芝分别高60%和30%以上的“仙芝1号”灵芝优良新品种。成功选育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产量高、多糖含量高”的“仙斛1号”“仙斛2号”铁皮石斛新品种。按照国际有机产品标准及国家GAP标准建立了国内首个灵芝栽培基地。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省农业厅等单位合作研究制定《铁皮石斛药材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国家质量标准、浙江省无公害铁皮石斛地方标准。他主持完成的二十多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7项,被媒体誉为“中国有机国药第一人”。

当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明焱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就算,而是要让老百姓说了才算。所以有一次,参观浙江一家香菇博物馆,想到香菇技术开拓者李明焱,我逮住吴子敬大师就问:“你们行业内,对李明焱这人如何评价?”吴子敬直言不讳:“我不认识李明焱,但我知道他对中国香菇业的贡献:重一点说,李明焱把中国菇农引进一个新时代。轻一点说,李明焱让中国菇农告别了贫困……”我与吴子敬一直是老朋友,但我相信同行的认同是对李明焱的最大褒奖。

令人感叹的是,当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李明焱已在行动;当别人开始行动的时候,李明焱己有成就;当别人遇到挫折与困难选择逃离的时候,李明焱却选择了坚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浙商的生命,也是浙商精神的内核,更是李明焱创业创新的动力。李明焱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同人于野》的作者邹唯成,他认为作品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

邹唯成说得好,“先是所谓的自己被‘感动’,然后又想去‘感动’别人。”他运用报告文学这个载体,坚持非虚构的原则,确保了书稿内容的真实;加之他超脱的文学笔法,又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学性与可读性。也许,邹唯成从来都不敢奢望自己的文稿,能成为什么惊世骇俗的奇文,或者是匡时济世的良药,但他又不甘自己笔下流淌的话语,仅仅是一滩无色无味的曲水。

因为文学终究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所以,邹唯成为了塑造好笔下的浙商,我们能看到他总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准心”,写出李明焱的正能量,讴歌李明焱的真善美。我相信,除了本书作者,除了我,还会有许多人因为这本书、因为书中的主人公而“感动”,并让这“感动”传承下去,升华光大。

我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这次的发现,不久前,以“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未来”为主题的2015年度“风云浙商”榜单揭晓,李明焱荣膺“风云浙商”称号。组委会给予李明焱的颁奖词是:“都知道舌尖上的香菇,都知道寿仙谷的石斛,有一个浙商在金华,于食材培植中表现了创业者的开拓,于中药炮制中表现了科技人的坚守,当人欲物欲纷纷扰扰的时候,他和所有淅商的开拓坚守,让我们心怀透亮。”

更欣慰的是,这次“两会”期间,浙商共同发出了“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倡议。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浙商是一本个体生命与时代、与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大书。读这样的书,能感受到生命力进发的温度、强度与高度,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这样的书,会让读它的人喜欢上它。

张国云

2016年3日2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