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一处建筑前,停住脚步。一停下来,汗出愈多,如雨如注。稍稍休息,静下心来,瞻仰殿与堂。这原来是一座仿汉建筑,魏阙巍然,而访客稀少,正切合朝圣的气氛。他象征性地整理一下衣服,汗珠拂去,仪表庄严,走进这座向往已久的殿堂。
转过正厅,经过长长的甬道,就是宝顶,宝顶上草木峥嵘,更有松柏森森,宝顶下长眠着他仰慕的圣人。他对宝顶三鞠躬,周行三匝,从随身携带的粗布包中取出一页信笺,是他长期构思多次修改不断润色的祭文,这个虽然落寞但安静的场合,应该特别适合宣读对这位圣人的祭文。但他略一思索,把祭文装回布包,脸上显出一丝怅然,转身去阅读廊下的碑林。
他有些惊讶,不,他很惊讶:有一个人正在阅读碑文。有一个人阅读碑文,这个人完全就是他自己:长发盘头,长衫,一把油纸伞,一个粗布包。他仿佛看见了镜子里的自己。他径直上前招呼:“请问,您是?”另一个长衫猛抬头,显然也吓了一跳:他面前是另一个自己。
“敝姓范,敢问阁下?”
他暗自思忖:装束古风,言语也古意,难得。来而不往,非礼之义。“敝姓李,李君实。请教阁下台甫?”
“范锐先。李先生,尊讳君实,敢是科学院院士李君实?”
“惭愧惭愧,有污慧听。范先生名满天下,学者争相识荆,学子渴望门墙,士庶远濡芳泽,久仰久仰。”
“李先生文章大家,引领一代风骚,甫近不惑,即著作等身,天下趋慕。今日第一次见面,在圣人殿堂,恕我直言,李先生似乎还缺一部……”
“范先生暂停,在下不敢僭越,还缺一部书的,应该是范先生。”
“哪里哪里,是李先生。”
“不然。范先生兼通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最瞳天圣之心,最知天圣之志,窃以为范先生学问,实为天圣嫡传,著作天圣之书,申述天圣之志,范先生当仁不让……”
范锐先愣住了,斑白的鬓角似乎也在颤抖,他一改刚才礼节性的语调,仿佛重逢的老友,紧紧抓住李君实的双手:“你说,他是天圣?”
“医圣、兵圣、天圣,南阳三圣,他是之一,天圣!”
“这个念头,藏在我心里几十年了,谢谢,李先生,谢谢!”
博物馆馆长是一个年轻人,看见两个上了年纪的学者热烈交谈,他兴奋又疑惑,迟疑一会儿,走过来对两个老先生说:“小馆今天迎来贵客,蓬荜生辉。不过后学有一点好奇,两位老先生从哪里来呢?先生们的装束,教我肃然起敬,汉殿汉服,我仿佛跟随两位先生回到了两千年前的大汉帝国。可能我少见多怪,我们馆昨天来了一位老先生,跟您二位年纪相仿,也是一般装束,长衫,油纸雨伞。”
范、李两位同时问馆长:“他在哪?”
“老先生就住在我们馆,说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经过老先生的提醒,我才想起来,今天是我们馆主的诞辰。实在不好意思,不瞒老先生们,小馆一向访客寥寥,后学不免心有他属,馆主的生辰冥寿,我们很少记住,失职失职。我领你们去吧。”
博物馆不大,不一会儿就来到一处偏殿,似乎是员工的宿舍,也充作临时招待客人的客房。客房整洁,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长衫老者坐在椅子上,侧面窗外,窗外蝉鸣一片,盛夏的炎热在老者的身上似乎不起作用。一身清爽,心静自然凉的世外高人。
高人耳聪目明,看见两个长衫经过窗前,他知道与他有关,站起来迎接。打过招呼,大家知道他叫汤若木,职业小说家。汤若木人虽老派,小说却一律以“新”冠名,《新尚书》《新山海经》《新春秋繁露》《新论衡》《新雕龙》。P2-3
这是一位生活在1900年前的科学和文学的双重天才。张衡的科学发明领先世界,张衡的辞赋创作流传千古。拥有这样杰出的先人,我们怎能不心生崇敬,由衷自豪!作者以恢弘的气度、浑厚的笔触、灵动的语言,塑造出伟岸而丰满的张衡形象,让他的博大胸怀、哲学智慧、科学预见、非凡文采和神态气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永不枯竭的文化财富。文史专家 董乃斌
时代的风云、人生的命运、理想的冲突以及文化的精神,都生动地凝聚在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工匠、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打造出充满激情、充满力量、充满智慧、充满哲理的人物形象。弘扬伟大的工匠精神,把作品的主题推到时代思想的高地。文学专家 张陵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王清淮著的《问天者(张衡传)(精)》全面撰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由《家风》《游学》《朋友》《约定》《赏识》《馈赠》《潜龙》《小试》《专对》《参天》《理地》《事变》《拜谒》《棋局》《惊雷》等篇章组成,强调传主在科学上和文学上的重要地位,把握了传主的思想高度和人物性格之魂,为生动描写人物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衡是一位生活在1900年前的科学和文学的双重天才。张衡的科学发明领先世界,张衡的辞赋创作流传千古。拥有这样杰出的先人,我们怎能不心生崇敬,由衷自豪!
王清淮著的《问天者(张衡传)(精)》全面撰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