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萍、袁益梅所著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和角色深度研究。全书分别阐述:中国传统母教观、母教观的发展历程、历代母教典型的个案描述、中国孝文化中的孝母现象、传统母性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状态、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书中深入剖析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女性价值的实践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王伟萍//袁益梅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伟萍、袁益梅所著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和角色深度研究。全书分别阐述:中国传统母教观、母教观的发展历程、历代母教典型的个案描述、中国孝文化中的孝母现象、传统母性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状态、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书中深入剖析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女性价值的实践方法。 内容推荐 王伟萍、袁益梅所著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讲述,传统中国人非常重视母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母氏最大的功德在于训诲子女,有贤母必有贤子女,家庭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根本。先秦以来,尽管历代母教的具体内容、方式会随时代的发展有变,但“母德在教,教女为切要”的基本观念始终未变。家庭教育中,父与母同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父教与母教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父亲往往不自教其子,而是假母氏之手,以家书、家训、诫子书的形式,通过立言相教。父母教子大伦,不离义方,或严或慈,或恩或威,既不偏失也不偏胜,兼之,则化成。 自古圣贤豪杰多秉良母之教,母氏训诲子女为人、为学、从政、为母,一代又一代的豪杰、淑女、贤母在母教之中走出来,承续了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命脉,使得中华文化、文明不断走向辉煌。但并非所有的母氏都贤良而能教,史籍中、文学作品里也有恶母、愚母行迹与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但不多见,究其原因,与中国文化的核心——“孝”有关。在孝观念的主导下,母氏生前美行,哪怕只有一点点,经为人子女者一过滤而被放大,进而覆盖不美的那一面,供懿德美行存留,或许这就是史传及文学作品中恶母形象缺乏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孝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孝母现象,其发生与母教文化相关。传统中国家庭中,父主外母主内,母氏于家内孝养舅姑、训诲子女。与母氏朝夕相伴的子女对她们的圣善和劬劳感同身受,孝母即是子女反哺母氏教养之恩的落实。 历代学者、史家对女性行迹的记载均以突显母仪、贤女风范为主,到了元明宋濂主编的《元史》、张廷玉主编的《明史》中的《列女传》,却大肆渲染女性的贞烈行为。女性贞烈观在元明社会被极化,女性妻与母的形象遭到严重挤压,让人有传统母性丧失之虞忧,但明清节妇们的坚守,让中国传统母教文化得以承续。 中国社会进入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社会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想武装之下,一些女性拒绝为人妻、母,她们自觉地捍卫自己获得的社会权利,同时也自觉地压抑着自己的母性本能,甚至根本不承认女性还有所谓母性本能,因此“孩子生还是不生”是个困扰着她们的问题;还有一些并不拒绝为人妻、母,但是生了孩子不愿意亲自抚养而交由他人,无论是前一个问题还是后一个问题都导致了目前中国母教文化的失落。来自城镇独生子女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及扭曲母亲的新闻报道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中国目前的母教问题:重养失教、重智轻德是当今城镇母教的最大误区,而养教两失是农村母教的残酷现实。母教事关家国命运和民族兴衰,中国当代母教要走出当前的困局,寻求新的发展,必须要向传统寻根,向中国传统母教文化寻求支点和借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母教观 一 母德在教 二 教女尤为切要 三 母教的内容及方式 第二章 中国母教观念的发展历程 一 先秦:教化自胎养始 二 两汉:女子当学养子而后嫁 三 唐:训诲之权,亦在于母 四 明清:谁说女子无德便是才 第三章 历代母教典型的个案描述 一 先秦名母选 二 两汉名母选 三 魏晋南北朝名母选 四 唐五代名母选 五 宋代名母选 六 元明清名母选 七 母教的别调:恶母、愚母 第四章 中国孝文化中的孝母现象 一 母氏圣善与劬劳及孝母现象的形成 二 生养死送的孝母之举 第五章 传统母性的丧失? 一 列女的标准 二 烈女的行为表现 三 母性的丧失? 四 母性丧失的原因 五 节妇——母教的坚守者 第六章 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二 新母教——传统母教向现代母教的过渡 三 中国当代母教现状 四 中国当代母教文化的传统寻根 五 中国当代母教文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六 当代社会提高母亲素养的努力 图片附录:明清课子题材艺术品选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