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一份来自波兰卧底的报告)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波兰)维托尔德·皮莱茨基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皮莱茨基的报告,他的任务,与他这个人

报告

维托尔德·皮莱茨基的1945年报告是一份震撼人心的文件。它的力量不在于字句的音韵或描绘的意象。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一部文学作品。皮莱茨基在给佩琴斯基将军的信上说得很清楚:他在1945年下半年于意大利撰写这份报告给他的上级。在报告里,皮莱茨基经常使用简短的句子与段落。他直率地承认,如果时间允许,他会再润饰一下。然而,正因文字的直言不讳,也因为它揭露奥斯维辛环境的野蛮恶劣,才使这份报告震撼人心;唯有亲自体验过集中营惨状的人,才有办法写出这样的作品。

皮莱茨基不是社会学家,他无意将奥斯维辛塞进整齐方正的小框架或理论里,他也不想把自己的经验讲得太抽象。他是个诚实的人,说话绝不装腔作势;他不为任何政治或意识形态服务,只是一心爱自己的国家与忠于天主教信仰。皮莱茨基信守“上帝、荣誉、国家”这三个信条,他写下自己亲眼所见与亲身经历的事。偶尔在情感的触动下,他也会写下一些哲学性的自省文字。

无论从什么角度去想象,皮莱茨基都是个卓越的人物。他有着极强的身体恢复力与勇气,他在极其骇人的环境里仍保有杰出的心智与常识,绝不怀忧丧志。没有立刻被杀害的奥斯维辛囚犯大多数仅能勉力求生,而皮莱茨基却还保有足够的力气与决心协助他人,甚至在集中营里建立地下反抗组织。不仅如此,他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且了解该怎么做好让自己能存活下来。举例来说,他能克制自己的生理需求,把食物保留到隔天才吃:这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才做得到。皮莱茨基的运气也相当好,他甚至有时间嘲讽自己,他提到自己在集中营里的编号4859,外面两个数字跟里面两个数字加起来刚好都是13!

皮莱茨基宣称他可以很快让自己的精神平静下来。集中营的恐怖环境使波兰人变得团结,而这使他感到“幸福”:“当时,我感受到一股想法在所有肩并肩站着的波兰人身上窜流着,我感受到,终于,我们全团结在相同的愤怒之下,一种复仇的欲望,我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适合我开始进行工作的环境里,而且发现心中产生了一股类似幸福感的感觉……”这里甚至存在着一种神秘的、索尔仁尼琴式的信仰,那就是唯有待过劳动营的人,才真的了解生命深层的意义。皮莱茨基写道:“我们被锐利的工具雕琢着。刀刃划进我们的身体,令人疼痛不堪,但在我们的灵魂里,它却找到了耕耘的田地……”之后,他又说:.“一个人的价值完全以他最原本的样子来判断……”

这份报告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因为它写出了奥斯维辛较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一面只有波兰人和集中营生还者以及历史学家清楚了解。许多人知道奥斯维辛位于德军占领的波兰境内,知道它与犹太人大屠杀有关,也知道可憎的毒气室与令人发指的以毒气杀人的恶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座集中营最初是为了处置信仰基督教的波兰人,他们许多人不是被残忍地杀害,就是被迫工作到死。事实上,奥斯维辛在1940年设立时主要是为了关押波兰政治犯,之后才转变为欧洲犹太人的死亡营。况且,在学术圈之外,西方有多少人知道苏联战俘被送到奥斯维辛并遭到杀害?①这份报告提到无情无休止,有时近乎任意的杀戮,有些细节相当吓人,已全无道德界线可言。报告显示,一旦道德规则崩解,人性可以沉沦到什么地步。

然而在此同时,报告也留下了一线希望,它显示即使在如此残酷而堕落的环境里,仍有人坚守基本的美德,保有正直、怜悯与勇气。皮莱茨基提到,有些人可以超越环境的限制,虽然他们很想活命,但却不愿牺牲别人来换取自己的性命。皮莱茨基还写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对于人性的坚强感到敬佩,有些人强大到能拥有灵魂,能拥有不朽的内在。”皮莱茨基虽然是天主教徒,但他的报告并不是为了见证基督教的价值,而是提醒人们世上存在着普世的人性美德,无论哪种信仰与宗教,都必定称许这些美德。

然而,皮莱茨基也表达了对世界沉沦至此的愤怒:“我们误入了歧途,我的朋友,我们已走上一条可怕的岔路。更糟的是,我找不到适当的言语来形容它……我想说我们已经成了禽兽……不,我们比禽兽还差_大截!”他感到怀疑,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的:是集中营里的堕落世界,还是集中营外冷漠而肤浅的世界。

虽然信仰基督教,但皮莱茨基却明确表示他支持以暴制暴。作风特别残酷的考波什(Kapos,也就是集中营里由表现良好的犯人担任的监督员)、党卫军与密报者,经常遭集中营的囚犯无情杀害,同样的情况在医院里并不常见。虽然皮莱茨基未明白提到此事,但他确实建立了地下组织“军事组织联盟”(zwiazek Organizacji Wojskowych)①,并且设立了某种形式的法庭。②这是个野蛮的求生环境,胆小、自私或懦弱的人在这里没有生存的可能。

报告描述的事件中,最不寻常的或许是两百多名波兰年轻人遭到射杀,他们在没有卫兵看管的状况下,昂首阔步走向刑场,因为他们知道反抗的唯一后果就是他们的家人会受到残酷的报复。尽管如此,皮莱茨基说,如果当时这些人真的反抗,那么他的组织也会采取行动起而反抗。

皮莱茨基的成就相当傲人。他不仅成立组织协助囚犯在集中营里生存,他也努力使集中营里的波兰各政治党派能化解歧见,一致对外: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党派之间的紧张与敌意相当强烈。他挖苦道:“波兰人不见棺材不掉泪,必须每天让他们看见堆积成山的尸体,他们才愿意和解……”皮莱茨基的军阶并不高,而且完全没有任何政治经历,他能做到这点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显示了他的性格。

皮莱茨基的组织透过波兰国家军(the Armia Krajiowa),把一些报告送到位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报告里提到集中营的状况,也首次详细描述有大量犹太人遭毒气杀死。纳粹德国违反一切人性与道德规章,其规模庞大的程度,即便是亲眼在当地目睹各种可怕事情的皮莱茨基,在当下恐怕也无法想象这项罪行居然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日后甚至被称为大屠杀(the Holocaust)。或许,外界对于大屠杀消息的反应会如此迟钝,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

皮莱茨基报告的末尾充满了挫折感,而非愤怒。不要忘了,皮莱茨基是自愿前往奥斯维辛,他对于国家军的指挥官,连同其他盟军的指挥官感到恼怒,因为这些人不愿对奥斯维辛发动军事攻击,善加利用他在那里建立的组织:“要是有空降部队或空投武器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军队与盟国的军队无法想到这一点,但我们的敌人却想到了。”事实上,皮莱茨基觉得友军根本不在乎集中营里受苦的人,他在报告里提到外在世界“一直保持着无知的沉默”。

皮莱茨基不止一次以略带贬低的语气提到那些在较不严苛的环境下度过这场战争的人:“所以,优秀的人就在这里[奥斯维辛]死亡,为了避免连累外界的人而丧失生命,但外头那些远比我们软弱的人居然轻松地说我们瘦骨嶙峋。”他在逃离集中营、接触到外在世界的人时,略带嘲讽地写下他的反应:“有时我觉得自己漫游在一座大屋子里,突然间我打开门,进到一个房间,里面只有小孩,‘……啊,这些孩子正在玩耍……’”或者写道:“诚实与普遍的不诚实之间的界线,正一点一滴遭到侵蚀。”P17-20

目录

导言

前言

英译者说明

英文版出版说明

皮莱茨基报告的重点摘要

历史视野:皮莱茨基的报告,他的任务,与他这个人

致佩琴斯基少将的说明信

维托尔德·皮莱茨基的1945 年报告

附录

附录一 皮莱茨基提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职位与军阶

附录二 人名与代码对照

附录三 1945 年报告事件年表

序言

人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欧洲的部分存有许多误解。每个人,包括最深入这个领域的专家,总是能不断学到新的内容,并且增益自己理解的精确度。举例来说,有个基本的误解与这场战争的道德框架有关:许多西方人以为欧洲战场只有一个邪恶的政权,也就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而争取自由、法治与正义的民主国家则结成联盟对抗这个帝国。然而事实上,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军事武力,也就是斯大林的苏联,尽管与纳粹主义在各方面存有差异,却同样是集体屠杀的罪犯。1939年9月,斯大林开启战争,与希特勒共同犯下这个罪行。即使当苏联于1941年6月遭到德国攻击,斯大林也无收手之意。许多夹在德苏之间的国家,例如波兰,它们同受两国的荼毒,在战后也依然未获得有意义的解放。皮莱茨基匕尉(Captain Pilecki)对这点了解得相当真切,他知道唯一有效的道德立场就是反对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与集中营的灾难有关。许多西方人一直想象集中营是纳粹的专利,他们也未能区别出集中营(如达豪(Dachau)或马伊达内克(Majdanek)]与彻底的死亡营(如特雷布林卡,Treblinka)的重大差异。很少有西方人知道,“解放奥斯维辛,,的苏联,一直忙着建立他们自己庞大的集中营系统。其实,俄语的首字母缩语古拉格(GULAG),指的就是“集中营国家管理局”。所有的迹象显示,苏联的镇压工具杀伤的人命远比纳粹要来得多。

1945年,皮莱茨基完成了有关奥斯维辛的第三份报告,这个时期他与德国暴政的斗争已经结束,与苏联暴政的斗争刚要开始。这份报告深刻地指出二十世纪中叶的欧洲正面临双重威胁。

我在研究1944年华沙起义时,充分体会到皮莱茨基的伟大之处。他几乎是独自一人在华沙的主要干道上抵抗德国装甲部队达两星期之久;他使用假名“罗曼”(Roman),然后消失在防空洞里,持续抵抗,直到整个行动两个月后投降为止。那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此人就是四年前故意在街上被党卫军搜捕,然后被送到奥斯维辛的那位英雄人物。1943年顺利逃亡之后,他写了第一份有关奥斯维辛的报告。我读过这份报告,它应该是最早试图将集中营内部状况告知外界的文献。皮莱茨基是波兰军官,也是天主教徒。他把抵御外侮视为一种爱国与宗教责任。如果有值得缅怀与纪念的盟军英雄,我想很少有人比得上皮莱茨基。

但皮莱茨基惊人的事迹并未随着和平的到来而结束。他遭不公正的司法判处死刑,被波兰共产政权毁灭。波兰共党以斯大林的利益马首是瞻,它把所有非共党的抵抗分子都视为叛徒与纳粹支持者。皮莱茨基的名字反映了数百万人的悲剧命运,而这些人都已被西方遗忘。只有当我们了解皮莱茨基命运的恐怖之处,我们才能体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是怎么回事。

内容推荐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1940年9月,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问,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维托尔德·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1943年4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一份来自波兰卧底的报告)》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二战结束后,皮莱茨基被波共以“西方间谍”的名义处死。“当家人到狱中探望时,皮莱茨基说,与这里相比,奥斯维辛简直是儿戏,苏联训练出来的波兰人简直心狠手辣。”九十年代,皮莱茨基获得平反,自此成为波兰历史上以及波兰民众心中的英雄,一个为了自由、信仰和祖国从容赴死、志愿献身的英雄。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记录者多为被德军关押的“犯人”,而在这些被关押者中有且只有一位是出于自愿的选择。他就是波兰军官上尉维托尔德·皮莱茨基。通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一份来自波兰卧底的报告)》,集中营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力透纸背,这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与理解的。到底是什么支撑着 他自愿走进地狱?是信仰?是对自由的憧憬?是对祖国人民的爱?或许都有吧,所以他才成为这么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为历史永远铭记的英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