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隆基传(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苗高生//韦明//邱锋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江隆基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江隆基同志曾任兰州大学校长,苗高生、韦明、邱锋著的《江隆基传(增订本)》是兰州大学苗高生老师为江隆基同志所做的传记。本书共九章,在时间的长河中分别叙述了江校长童年生活的地方、青年成长的环境、加入共产党、出国留学、回国搞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大任职、在最困难中建设兰大等几个方面,是对江隆基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致敬和献礼。

内容推荐

苗高生、韦明、邱锋著的《江隆基传(增订本)》以大量史实资料介绍了朱元璋时期的廉洁情况、措施、效果、失败,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廉洁情况、措施、效果、成功,阐述了中国的“繁荣—衰败”的腐败周期,提出建设廉洁中国的措施,对廉洁中国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29条具体措施。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001~025]

 “小江南”

 家教

 启蒙

 爱国少年

第二章 [026~066]

 加入中国共产党

 办《西乡》报

 东渡日本

 回国后的一年

 留学德国

第三章 [067~106]

 “谁领导抗日,谁就是领袖”

 以民主精神办学

 做时代的青年

 “要开枪,就向我打!”

 “走革命的道路”

 到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第四章 [107~169]

 “硬汉怀国赴延安”

 “七分政治”

 到敌人后方去

 办好战火中的大学

 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前进

 到附中任职

 相识、相知、相爱

第五章 [170~213]

 从实际出发办好延安大学

 及时转入战时教育:

 在陕北战役中

 “恢复学校教育不可懈怠”

 黄龙分区教师座谈会

 民办公助

 “新型正规化”

第六章 [214~264]

 出席新政协会议

 稳步推进旧教育的改革

 “两个中心环节”

 “办好教育的关键”

 冬学

 “民族团结是最重要的一环”

 “谱写了新篇章”

第七章 [265~338]

 “北大很幸运”

 建设社会主义新北大

 北大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反右运动与离开北大

第八章 [339~453]

 “比原来想象的还要困难”

 从这里起飞

 提高教学质量

 稳步前进

 “知识分子的知心人”

 需要一支好的干部队伍

 “八条规律”

 “很有民主气氛”

第九章 [456~482]

 空前劫难

 平反昭雪

增订本后记

试读章节

西乡虽说地属陕西,但风土人情远不同于陕北和关中一带,却与川北鄂北两地相近。这里的土布纺织十分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织车以及织布机。一年四季男男女女的衣衫多着黑蓝色,男衣多对门襟盘扣,裤问加白裤腰,以蓝布缠头。女人多大襟衣,除缠头外,衣着则是里长外短,穿几件衣服一眼可见,乡里人说这是以此炫耀自己的富有和美丽。

西乡的主粮以稻米为主,间食麦面。丘陵山区则多以苞谷等杂粮为主。饮食习惯也有自己的特点,除有一些新鲜蔬菜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喜爱腌菜。腌菜的种类也多,有浆水菜、泡菜、咸菜、酱辣子、红豆腐等。其他还有菜豆腐、甜浆子、粗老官、麻食子等。食俗习惯,独具风格。与陕西其他地区迥然不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青山秀水,农林并茂。西乡这个小小的县城,涵养了一幅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西乡县城虽小,却是一座古老城池。据史书记载,东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以班超平西域有功,封定远侯,食邑千户,建城垣,名定远(又名平西城)。公元3世纪蜀汉刘备封车骑将军张飞为西乡侯,食邑县地,名南乡。西晋统一后,改南乡县为西乡县,沿用至今。

绵延两千年历史的这座古城,遗留着不少的名胜古迹以及种种传说。县城东南二十五里有午子山,午子山奇峰独秀,古木参天,大小二峡穿越谷壑,层峦苍翠。山上是名噪历代的午子观,午子观由顶观、腰观、底观及五百灵官庙组成,相传是汉戚姬进香焚轮(祈福)之地。迄至南宋高宗时又重新修建,广植松柏。又经明清各朝不断整修扩建,殿宇林立,溪水蜿蜒纵横。在历史长河里,这里早已是烧香拜佛的圣地。午子山侧有一飞凤山。一峰腾空,绝壁万仞,石崖上镌有“飞凤山”三个矫健道劲的大字,相传为蜀汉张飞所书。近侧的擂鼓台,也相传是张飞的点将之处。因晋拜这位英雄蜀将,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西乡县城北即子午谷,是北上长安的通道子午道,这个子午道也称荔枝路。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涪州的乐温盛产荔枝。古荔枝路,就是首起涪州,经达县,取西乡人子午谷至长安。西乡乃是必经的要道。

《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是这种“味未变”的新鲜荔枝来自何处呢?历来多说来自岭南。其实,来自涪州而经西乡也是一条重要通道。《西乡县志》记载:“唐天宝年问,玄宗诏置特使,为杨贵妃从四川送荔枝,取道西乡驿,路入子午谷,七日至长安,荔枝色香不变。”可见途经西乡的古荔枝路的盛名。

县城西是著名的鹿龄寺,它是伊斯兰教修真礼拜之所。这是一处清康熙年间的建筑。结构美观大方,风格凝重严谨。鹿龄寺由仙根寺、静室寺及鹿龄寺组成,殿堂房舍达百余问。院内有雄健的石鹿一对,是为寺名的象征,这是伊斯兰清真寺和中国古建筑融为一体颇具特色的建筑群。

县城往南有南河堤,它是清道光年间兴建的防洪工程。以橡树桩夯底,石块填基,长三百余丈,高两丈,堤下围以柳,柳外又密栽蒹葭。河堤的西端铸造有一座铁牛。铁牛昂首西顾,神态逼真。铁牛的整体系合金铸成,虽经多年的风雨侵蚀而无斑无锈,色泽如新。它的工艺之美也堪称一绝。

县城往东有一太白洞,还有一座飞越峡谷的双曲拱桥,名太白桥。洞外有太白庙,相传都是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命名的。城西南还有一座建文崖。崖顶有三合院庙宇一所。相传明建文帝被其叔父(明成祖)所迫,趁皇宫失火,化装逃出南京,曾来此处隐居为僧,故此崖被后人称为建文崖。

P2-3

序言

隆基同志是一位德才皆优的,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隆基同志于1925年考取北京大学,从那时起即从事爱国的进步活动。1927年,正是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隆基同志东渡日本留学。在留学中,他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参加并领导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他参加了抗日后援会的活动,积极营救被捕的留日学生,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1年,隆基同志去德国留学,在留学生和爱国华侨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和领导了旅德华侨反帝同盟、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以及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在海外抗日救亡的工作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6年,隆基同志回国后,在爱国将领杨虎城那里做党的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1937年1月,隆基同志接任西安二中校长。他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倡导民主办学,发展进步势力,革新旧的教育制度。他教育学生走革命道路,使西安二中成为社会所注目的新型学校。

隆基同志是1938年初到延安的。他在成仿吾校长的领导下,参加了陕北公学的创建工作。他忠实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学校教育的指示,以转变学生思想为中心环节,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教务工作。他言传身教,克服重重困难,为陕北公学的教务管理,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做出了贡献。

华北联合大学组成后,隆基同志是教务长兼社会科学部部长。他坚持以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努力实施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使理论教育密切结合抗日战争形势和边区的实际需要。他依靠和团结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严酷的敌后战场,为党的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隆基同志出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嗣后,他又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他积极推行普及教育,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内战爆发后,为适应战争形势,他及时使学校教育转入战时体制,支援了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隆基同志是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主持领导西北五省区的教育工作。他从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行对旧教育改造的方针,使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都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健康发展。

1952年秋,隆基同志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以后又任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协助马寅初校长主持北大工作。他重视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不断加深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党内外的团结,强调党政之间的必要分工,注意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中,注意结合我国的传统经验和北京大学的实际。隆基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双百”方针,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了解和熟悉知识分子,勤于从政治思想上关怀和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隆基同志在北京大学工作的六七年中,使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8年“大跃进”之后,隆基同志被调往兰州大学。在新的岗位上,隆基同志努力消除“左”倾错误给兰州大学师生造成的创伤,全面整顿教学秩序,改善教学环境,狠抓以基础课为主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明确要求从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提高教师和干部的素质,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使兰州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形成了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隆基同志的出色领导,为兰州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兰州大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隆基同志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学识渊博,同时又时刻以为不足,孜孜不倦,潜心学习,勇于探索,勤于总结,在教育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他一生的著述很多,战争年代失散了不少。选编的《江隆基教育论文选》,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隆基同志是一位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无论是在战争的艰苦岁月,还是在和平的建设时期,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总是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对子女也要求严格,教育她们在政治上不能有优越感,在生活上不能有特殊化。隆基同志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和同志们相处,除工作外也无私交。但他胸怀宽厚,待人以诚,察纳雅言,平等待人。他尊重上级,也尊重下级,亦尊重普通的工人、农民。他熟知礼仪,却没有旧的官场习气,他资分很深,却又谦虚谨慎。他是一位居庙堂而不骄其下,处困境仍关怀党的事业的好党员。

隆基同志最令人尊敬的还在于他务实求效和平易近人的作风。隆基同志在原则问题上,刚毅、正直,敢于实事求是。他不听风办事,不随声附和,不发违心之论,不做违心之事,不图虚名,不拉“花架子”。他习惯于在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工作,不搞“一言堂”。在他领导下,人们总感到有一种责任感和信任感,会勤勉舒畅地做好工作。隆基同志对人对事,不随意而发,他稳健持重,很少有溺于某种气氛而不能摆脱偏见,出于一知半解而失之于以偏概全。当工作处于困惑或危难之际,他又能给予同情和解救,这是十分难得的。  我和隆基同志是在1952年秋,在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时认识的。当时他只身来到学校,我在他的领导下负责教务工作。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主要是由北京、清华与燕京三校的文、理和社会科学等系科合并后组成的。由于三校的传统有异,在新中国如何进行新的教学工作,大家在看法上有很大分歧,因此我的工作遇到困难。隆基同志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决定组织并亲自领导校、系负责同志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此事虽已过去三十余年,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们相交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七年,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品德和他的作风,却给我以极大的影响,并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在一起共事_的愉快岁月,使我终生难忘。

隆基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开始办教育,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智慧。他教育了几代人,桃李满天下。隆基同志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将永远受到人民的缅怀。

1978年春,隆基同志的冤案平反昭雪后,许多熟悉他的同志和学生们,特别是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大时期的老同志,都希望能为江隆基同志写个传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多么期望能看到《江隆基传》的出版呵!

兰州大学的苗高生同志,经过多年的勤奋劳作和研究,完成了这部二十万字的《江隆基传》,是令人欣慰的。我很高兴为《江隆基传》写个序言,并题签,也表示我对隆基同志的怀念和敬意。

后记

《江隆基传》(苗高生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的出版发行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本书是《江隆基传》的增订本。

2012年8月,江隆基夫人宋超女士建议将《江隆基传》做适当的增补,再行出版。兰州大学非常支持这件事,责成党委宣传部负责协调组成编写组。编写组请苗高生教授主笔,统全书,并邀请两位青年教师韦明、邱锋协助外调、查询等项工作。

编写组组成后,对原版《江隆基传》做了全面研读和分析,对内容的增补、史实的查证、原著的修订等等都做了进一步探讨,力图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初步分工是:苗高生编写第一、二、三、四、五、六、九章;邱锋编写第七章;韦明编写第八章。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于2014年12月草成全书初稿(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苗高生对全书统稿修订,并重新改写了部分章节。

感谢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校长王乘、副书记李正元、副书记钟福国、副校长高新才和原兰州大学崔乃夫副校长、聂大江校长等多方面的关怀和指导。

感谢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兼副会长江亦曼、原兰州大学李希副校长、廖世伦副书记仔细审阅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兰州大学张克非教授自始至终对本书的关怀。

感谢兰州大学党办、校办、宣传部、社科处和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在兰州大学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江隆基传》增订本终于在江隆基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了。我们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的莘莘学子。令人惋惜的是,江隆基夫人宋超女士不幸于2015年5月10日辞世,尊敬的聂大江校长也于2014年5月12日去世,他们未能看到所期盼的本书出版发行,甚是憾事。

限于水平,增订本肯定仍有不少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斧正。

书评(媒体评论)

江隆基同志是“早年我党优秀的老干部和杰出的教育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

我们相处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七年,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品德和他的作风,都给我以极大的影响,并使我受到深刻教育。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在一起共事的愉快岁月,使我终身难忘。

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周培源

我国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讲法,我看江隆基同志在这三方面的成就都是很高的。

教育家辛安亭

我从他那儿学了很多,如何做事,如何为人,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我以为全是受他的影响。……人品,我认为他是绝对的好,是一流的。

兰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民政部原部长 崔乃夫

伟大革命家、教育家隆基同志的一生,都是以塑造全面完美的人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但他又首先以这种理想塑造了自己。

兰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中宣部原副部长聂大江

他是“一位令人尊敬和敬佩的党的好干部,广大知识分子的知心人”。

细胞生物学家,资深院士郑国鲳

我们这些毕业生是江校长办学思想的产物。…-一他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条件,培养了我们,使我们走向成才之路。他用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