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霍乱年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涛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对于日本人前田二男,王小羊没有丝毫关于他的信息。尽管他已经成为中共在济南某个联络站的成员,但几乎所有情报的来源和去向都由邱浩天一个人掌握,他便无从知道除他们二人之外其他人的情况。自从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后,邱浩天除了让他做过一些印制传单、站岗放哨的小事以外,甚至没有单独交给他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任务。并不是邱浩天不信任他,而是党的保密制度还不容许他这样做,对此,王小羊完全能够理解,并愈发增加了为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早晚有一天,他信心百倍地对自己说,你会独当一面的。但就在他准备迎接更加严格考验的时候,他的直接上级、唯一联系人邱浩天却在接下来的这一天离他而去,他的所有想法都不得不戛然而止。

邱浩天出门后没多久,他的妻子张淑娴就回家来了,而且是和她的外甥女林美娜一起回来的。你怎么在这里?张淑娴还没有开口,林美娜就跑到他面前,抢着问他。

我……王小羊有些不知该怎么回答,我在这里等邱老师回来……

老邱干什么去了?张淑娴问他。

他说出去办点事,王小羊撒谎说,一会儿就回来,让我在这里等他一下……他知道,张淑娴并不在他们的组织里,所以对她也不能如实相告。

那好吧,张淑娴回头看林美娜一眼,又把目光落在王小羊身上,你们就在一起玩吧,我去做饭,中午都在这里吃饭。说着就一个人进屋去了。对于他们之间的暖昧关系,她或许早就看出来了,所以便给他们留出了幽会的时间。

随着林美娜的到来,王小羊因邱浩天外出感到的不安也很快淡去了。林美娜在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和王小羊算不得同学,但由于两人学的专业相同,又是同一个年级,加之他们和邱浩天的关系,便互相觉得亲近了许多。而且王小羊看出来,林美娜尽管不太关心时事,但思想并不老旧,对日本人的奴化教育也有些反感。也正由于此,两人的话题便多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了恋人关系。邱浩天没有阻拦他们交往,却嘱咐王小羊不要把他们从事的秘密活动告诉林美娜,虽然她并不会成为他们的敌人,但在日本人防守严密的沦陷区,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王小羊上下打量林美娜,不禁感到眼前一亮,精神一下子被她靓丽的打扮吸引住了。其实天还没有真正热起来,林美娜便已经脱去了冬装,上身穿一件单薄的毛衣,下身是一袭拖脚的长裙,显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王小羊很久没见她这样打扮了,目光便久久地盯在她身上不动。

林美娜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举手在他眼前晃一下说,行了,我又不是什么怪物,值得你这样看吗?

王小羊这才掉开了视线。冷吗?他也抬起手,在她身上轻轻按了一下。  林美娜拨开他的手,随即用嘲讽的口气对他说,都到什么时候了,你身上还裹着那件长袍。

王小羊禁不住有些脸红,是的,自己能够穿出来的衣服也就这么多,哪里及时换得下来呢?而林美娜就不同了,本来家境就殷实富足,父母又一直对她娇惯纵容,自然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了。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有了些不快。

林美娜看出了他情绪的变化,急忙拉住他的手。我一穿上这身衣服,她有意用娇滴滴的口气说,就跑来找你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望着她脸上充满期待的神色,王小羊的心情也很快平复下来。不管怎么说,他告诉自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人青睐于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两人避开邱浩天的妻子,躲在屋内相互拥抱、亲吻……缠绵了很大一会儿,两个人才慢慢分开来。

林美娜有些无所事事,忽然头一歪,朝他提议说,对了,我们去千佛山踏青吧?

去千佛山……踏青?王小羊莫名地看她一眼。

是呀,林美娜悠荡了一下裙子的下摆,春天来了,千佛山上的花儿兴许都开了吧?我们也该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了。

王小羊朝门外看了一眼,丝毫没有感到春天的气息,便也用嘲讽的口气说,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让你享受!

林美娜知道他话里的意思,又拉了一下他的手说,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到大自然中去……对了,你不是喜欢美术吗?你可以到野外去写生呀。

王小羊想到邱浩天临走时说过的话,便坐住身子不动。我没有情绪,他摇摇头说,不想去画什么……

你是不想和我一块出去吧?林美娜不高兴地说,是不是我一来你就没情绪了?

王小羊张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话。

P2-3

后记

长篇小说《霍乱年代》属于我的“本土”文化资源创作系列,算是我在《天宝物华》(即《阿胶大传》)《曹植大传》《天河》之后为家乡写的又一本书吧。

当然,更为准确地说,这是一本有关鲁西的书,因为书中所写的那个事件(“昭和十八秋鲁西作战”)的发生地几乎涵盖了整个鲁西平原,而不仅仅局限在我的家乡东阿一带。实际上,从我打算写这本书的那一天起,我就把整个鲁西都当作了自己的家乡。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依然是一本我献给自己家乡的书。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鲁西人,但在写这本书之前,对于广大的鲁西平原,我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尽管它所包含的每一个市县区我都走过一遍。却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所以要说给它的话.也就不是那么多。直到有一天,我偶然接触到有关鲁西细菌屠杀的资料,这种状况才一下子得到了改观。

关于霍乱病,我曾经听到过它的一些消息,知道在70多年前的时候,鲁西一带曾经流行过严重的霍乱疫情,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依旧有零星的霍乱病人出现。但我哪里会想到,那场急风暴雨般的霍乱疫情会是日本侵略者精心实施的一场屠杀,不仅我这样没有经历过战争又对历史较为麻木的人不知道,而且从那场瘟疫中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也说不清楚,就连我们的军事专家、历史学者也没有明确的定论。这样的状况既让我感到大为吃一惊,又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据有关鲁西细菌战的资料显示,1943年(日昭和十八年),鲁西遭受严重的旱灾,8月迎来罕见的大雨。此间,日本侵略者偷偷以人工布菌和空中布茵等方法向鲁西北各县释放大量霍乱细菌,然后以清乡扫荡的方式驱逐老百姓四处流窜,借此大面积散播疫情。随后,连续半月的暴雨让鲁西北边境的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水位暴涨。为了促进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日军先后掘开河流堤坝多处,洪水所到之地,村庄一片汪洋,瘟疫四处横行,染病的人上吐下泻,很快不治而亡,很多村庄一夜间死亡数百人,尸横遍野,哀鸿满地,甚至出现了“早死有人埋,晚死无人抬”的惨状。许多无人村庄由此而诞生,广大的鲁西平原几乎变成了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据不完全统计,“昭和十八秋鲁西作战”行动波及鲁西及冀南24个县,中国平民死亡42。7万余人,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间接受害者,伤亡同胞不计其数。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在鲁西实施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细菌屠杀?鲁西有什么地方让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犯下如此残忍的暴行?要解开这些疑问,我只能求助于历史资料。先来看一下鲁西的情况。与我这样经常忽略常识的人的理解不同,鲁西并不是一个简单而普通的地方,它在地理上属于广阔的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而历史上则与中原这个包罗万象的大概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进入现代社会后,鲁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看一下相关资料的解释,鲁西是连接晋、豫、冀等省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便利港口,还可利用中西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地带,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原来是这样,我所置身其中的这个地方竟然如此不同凡响。

再看时代背景。抗战全面爆发后,山东很快沦陷,华北、黄河一带重要战略区域被日军占领,全国处于抗战以来最为悲观的时期。就在这个时候,聊城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和中共鲁西地方组织团结合作,创建了国内知名度很高的鲁西平原抗日根据地,部队发展到6万多人,政令通达30余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与此同时,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鲁西卫河以东和冀南地区,开辟了大片根据地。不久,范筑先被国民党山东顽固派勾结日寇陷杀于聊城,共产党八路军便独立支撑起这一地区的抗战重任。抗日军民克服重重困难,不屈不挠,殊死奋战,以每年几百次战斗、牺牲数万人的沉重代价,使鲁西根据地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不断扩大,成为插入敌人华北和中原占领区0脏的一把尖刀。如此的抗战形势,自然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报复,于是,一个针对鲁西抗日军民的“昭和十八秋鲁西作战计划”就悄悄制订出来。疯狂的日本法西斯终于对这片红色区域下毒手了。

鲁西细菌战是日本侵略者的核心机密,知情者甚少,日军投降时,又极力销赃灭迹,因此这一惊天黑幕一直掩盖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位名叫崔维志的史志工作者在妻子唐秀娥的协助下,通过查找大量抗战史料,多方奔走取证,反复调查核实,终于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开了日本侵略者这一罪恶暴行。此刻,他们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一书就摆在我的案头,为我创作《霍乱年代》这部小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此,我要对崔维志夫妻真诚地说一声,感谢你们!

作为鲁西本地人,我觉得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把家乡土地和人民遭受过的蹂躏与残害反映出来。我想到了作家刘震云,正是他的《温故一九四二》(电影改名为《一九四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发生在他家乡的那场可怕灾难,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后来人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当然,作为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我不可能在《霍乱年代》中简单复述上面那段历史,而只是借助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透过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秩序已然解体的危机环境,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初次参加地下组织的大学生王小羊为送达日军即将实施细菌战的绝密情报,在鲁西大地上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奇特遭遇……我有意尝试了“金线串珠”的创作方法,将敌后沦陷区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社会民情、文化风俗、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一一呈现出来。看上去,故事框架较为贴合传统谍战小说的特点,但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我却撇开了对战争外部场景的描写,让笔触尽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过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情感变化,把作品重点放在了对一些具有历史穿透力的命题的探讨,比如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问题,比如普通中国人的道路选择问题等等。这是我想让这部作品超越一般战争小说的地方。

关于个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问题,我让作品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王小羊的个人遭遇上。为了送达那份绝密情报,他先后找到共产党抗日军民、国民党留守武装、红枪会地方势力甚至伪军力量,在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得到有效帮助的情况下.倍感孤独的王小羊只能赤膊上阵,以命相搏,与破除堤坝的日军同归于尽。王小羊其实是被动卷入这场没有结果的行动中的,他原本想在战争中置身事外,做着去塔希提过世外桃源生活的美梦,但残酷的现实还是没有放过他,让他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全身心抗战的行动中,而且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通过王小羊的故事,我想告诉人们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当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时候,任何个人的愿望和安宁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的人生才会有真切而实际的意义。正是因为王小羊把个人的生命融入了国家的解放事业中,虽然他的救亡行动最终失败,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却成为了一个英雄。虽然他身上存在诸多弱点,比如初上战场不敢开枪,对改造日本伤兵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等,但还是不能遮掩住他身上闪烁出的光彩。

关于普通中国人的道路选择问题,我让作品体现在王小羊身边的那些同窗和伙伴身上。如战功显赫而又离奇叛变的八路军排长肖力责、坚强不屈却遭到日军强暴的妇联干部潘秀兰、躲在后方做光复美梦的国民党要员任晓轩、趁乱世为虎作伥的红枪会骨干李青石、对中国文化感到绝望从而甘当汉奸的杜宇飞、一心想赴日留学却沦为日军活体实验牺牲品的李灿辉、沉沦在温柔乡中难以自拔的林美娜、宁肯自杀也无力反抗的穆雨露等等,这些人物性格不同、立场不同、信仰不同,都因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迎来了各自不同的生命结局。透过他们,我想让读者窥探到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这些不同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人生意义,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加作品的厚重感。需要指出的是,我在作品中探讨的“选择”问题与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不太是一回事。存在主义所说的“选择,,是被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甚至可以说是由至高无上的“上帝”所决定的。而我想通过《霍乱年代》中的人物告诉大家,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能够主动为之的,其中虽然也离不开历史巨手的推动,但会更多涉及每个人的政治立场、社会影响、文化熏陶和心里愿望等因素。作品中每个人不同的生命结局,在很大程度上说都是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我想这种对人物行为的阐释或许更为接近那个时代的现实走向,也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作品中有一些着墨并不太多的人物或情节,我却在其身上赋予了较多的文化寓意和象征色彩,便有了不太一般的意义和价值,比如爷爷和王大牛这两个次要人物。爷爷是一个聚集了旧时代知识分子气息的人物,力图以一部《三牢经》治理天下,却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面前归于失败。王大牛身上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些,他秉承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些国人身上所沾染的弱点.每日都要吸食烟草,却无力戒除,最终成了一个废人。透过王大牛,我们可以血淋淋地见识异族侵略者对中华文化的戕害,给读者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关于情节,比如日军特务误导人们播种熟种子的情况,联系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是否也能让读者受到一些震撼?此外,我还想为读者提供一些较为陌生的特殊场景,如沦陷区学校的日常生活,国民党军队隐居乡村的苟且状态,红枪会神秘的法事活动,杜宇飞和日本艺伎的交往过程,王小羊目睹乡亲们在瘟疫中死亡的恐怖景象,等等。我不知道这样能否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霍乱年代》的题材是地方的和历史的,这是小说先天的一个局限,怎样哭破地域文化的限制、历史题材的限制?我只能在作品的叙述方式上做文章,比如使用较为先锋和前沿的艺术手法,以使这部小说变得“世界”一些、现代一些。我不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小说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但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的是,《霍乱年代》与传统战争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它对人物内。世界的呈现。谱写一曲普通小人物丰富多彩的抗战。灵史的交响乐章,是我写作这部小说的最大目标,可我知道即使我倾注了全部心力,也不能圆满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一切不足和缺憾,只能留待下一部作品来弥补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也举办了大型征文评奖活动,在一百余部长篇作品中,我的《霍乱年代》(以《一九四三》为书名)获得了长篇小说二等奖。获奖后,我把这部书稿发给杜康老师看。通读完书稿后,杜康老师立即通知我,决定出版这部长篇小说。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饕餮综合征》也在文学期刊《百花洲》第6期刊发出来。之前,我的一个长篇小说选题《诊断报告》已经获得了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由于此,这一年也便成为了我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丰收年。

2015年即将过去,那场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已经渐行渐远。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里,《霍乱年代》的出版不仅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件倍感欣慰的事,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尘封60多年的血腥历史,真切感知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因为出版时间紧张,我的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诸多错误或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12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

 01.意外任务

 02.奴役生活

 03.告别恋人

第二章

 04.敌后家乡

 05.久别重逢

 06.公审大会

 07.借粮行动

 08悲惨情爱

第三章

 09.深夜行军

 10.经历考验

 11.美人奸计

 12.遭遇血战

第四章

 13.误撞友军

 14.荒唐逼婚

 15.刑场生死

第五章

 16.施救日军

 17.情敌之间

 18.与敌共眠

 19.全民公敌

 20.残酷浩劫

第六章

 21.打入匪巢

 22受到信任

 23.故弄玄虚

 24.希望破灭

 25.离奇叛变

第七章

 26.重新相聚

 27.出谋划策

 28.安逸诱惑

 29.分道扬镳

 30.孤注一掷

第八章

 31.罪恶阴谋

 32.与虎谋皮

 33.醉生梦死

 34.突出重围

第九章

 35.活体实验

 36.最后审判

 37.同归于尽

后记

内容推荐

王涛著的《霍乱年代》初次参加地下组织的大学生王小羊,为送达日军即将实施细菌屠杀的绝密情报,在鲁西大地上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奇特遭遇。作品透过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秩序已然解体的危机时代,逐一描写了共产党抗日军民、国民党留守武装、日本侵略者、红枪会地方势力等沦陷区各方力量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表现,对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问题、普通中国人的道路选择问题等进行了重点探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的人物,因为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而迎来各自不同的结局。作品题材独特,角度新颖,在传统谍战故事框架内融合了多种现代叙事手法,描写细腻,文气丰沛,是一部有深刻思想性和强烈感染力的优秀长篇小说。

编辑推荐

1943年(日本昭和十八年),侵华日军企图消灭中国华北抗日有生力量,在鲁西一带实施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的细菌屠杀行动,杀害中国抗日武装和平民百姓四十多万人,制造了中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化武器灾难。但这一血腥史实却鲜为人知,尘封达60年之久。

王涛的长篇小说《霍乱年代》根据这一史实而创作,用文学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光辉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