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著的《长翅膀的山》是一部写給大山和孩子的书。作品以云南南部哀牢山脉为大背景,以作者的乡村教师经历为基础,真实地展现了云南大山的温厚和山里孩子的童真,讲述了山里人的生活与命运,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作者笔下,经过大自然净化陶冶的大山,安详、从容、波澜不惊。一切都是自然的,
平等的,没有贵贱,不分先后,树木花草遵照季候的变化开花结果,鸟兽鱼虫按照自然的法则繁衍生息。山里的人们循着古老的节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山里,人可以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只要你愿意,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己的一寸泥土,然后扎下根,去承受风雨的磨砺,去体验生存的艰辛,去享受生命的快乐,去努力,让自己长成一棵树……
湘女的《长翅膀的山》正如她笔下的山间清歌,柔曼婉转,清亮悠扬,又夹以一丝莽莽苍苍、迷离粗犷的山野韵味。她的散文和小说是写给她眼中清新、灵秀的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
湘女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这些作品不仅是自然的赞歌,还是人性的赞歌,里面总是充满了人性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即使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鞭挞,也满怀了谅解与悲悯,充满爱与温情、疼痛与泪水。
长翅膀的山
你相信大山长着翅膀吗?
你相信大山会飞吗?
告诉你,我相信!
因为我亲眼见过长翅膀的山,亲眼见过大山飞翔。
我甚至亲眼见过大山失去翅膀后又一点一点长出来,又重新飞起来呢!
我说的这座山叫高鲁山,位于云南南部哀牢山脉中段。
如果从天上看,哀牢山脉就像一根长长的雉鸡翎,翎根从滇西北的云岭南麓长出,翎羽由大理向南,越过滇中,翎尖从滇南一直伸向越南。
作为哀牢山脉的庞大支系之一——高鲁山,只是这根雉鸡翎卜的一道斑纹。
就是这“一道斑纹”,在地上却是蛮蛮苍苍,逶迤百里,十分辽阔壮观。
这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山,从最高的山顶到最低的河谷,海拔落差达3000余米。在云南高原,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高度,没有雪域冰峰的高冷,没有蛮山野岭的苍凉,而是宽厚、温暖。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每一寸土地都铺满了绿色,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生命,每一条山褶都有人家,那些小村寨像植物一样跟树木长在一起。
这也是一座很有趣的山,山势豪迈,山景秀丽,一个个山头起起伏伏,没有尖峭的高峰,没有峥嵘的巉崖,温润柔和如一群山姑娘,袅袅婷婷站在蓝天下,把长发都绾成了大大小小的发髻。发髻上,或搭着一块花帕子,那是一片开满野花的小草甸;或卡着一把玲珑的小梳子,那是一溜葱翠的小树林;或别着一个玉色卡子,那是一块洁白的石岩;或插着一支金钗、一只玉簪,那是一株山茶或一棵杜鹃……
这还是一座很好玩的山,迷宫一样的沟谷坡坎,变幻莫测的旮旯犄角。千变万化的雾,千姿百态的树,千萦百绕的河,千回百转的路……风在低语,云在缠绵,树在喧哗,鸟在啾唧,瀑布飞溅,山泉长流……恍惚问你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花朵会说话,小草会跳舞,云雾间好像随时会飘来一位仙女,树后面好像随时会钻出一群小精灵。
寨里的老人说,高鲁山是滇中最高的山,自古就有着“一山观四海”的奇观。就是说,站在高鲁山山顶,可以同时看到滇中的四个湖——滇池、抚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也对高鲁山山顶十分向往。我不是好奇想去看那么多的“海”,而是想看滇池。滇池畔有昆明,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有我的挂着湖蓝色窗帘的小房间,房间里摆放着所有我心爱的东西……
我想家,很想很想。
我不止一次梦见自己在很高的地方,云在脚下飘,大山河川变得很小很小。我一踮脚尖,两手一张,就飞了起来。我飞回了家,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飞进我的小房间,我在里面弹琴、唱歌,在窗口眺望,把画笔沾上很浓艳的颜料,涂抹着天边的彩霞和霞光里的树……
很少有人去高鲁山山顶,连那些最爱满山乱窜的猎人也不去。他们说,高鲁山是神山,谁敢爬到神山脑袋上撒野?若是惹恼了它,它只消吹吹胡子,就可以让你粉身碎骨。再说,那里有豹子、黑熊和野猪,它们各占各的地盘,一旦越界就要打架,而一旦发现有人来,它们又会联合起来把人赶走。那里还有老毛人,它长着一身长毛,见人就龇牙,硬要和人摔跤。赢了就嘎嘎大笑,放你回家;输了就呜呜大哭,把你捶个半死。最可怕的是那里还有瘴气,什么“仙女瘴”“迷魂瘴”“闷头瘴”“哑巴瘴”……那是从毒虫、蟒蛇、癞蛤蟆嘴里吐出的蜃气,从阴暗的箐沟里浮出的湿气,从腐烂的泥沼里沤出的臭气,从嶙峋的岩缝里挤出的黑气……这些气体搅在一起,就成了最毒最毒的瘴气,人一沾上,就会死。
我一点也不害怕什么瘴气、野猪、黑熊、豹子,老毛人更是无稽之谈。我从十四岁起就独自面对世界,早已练得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很能跑。我知道怎么对付那些坏脾气的野兽。其实野兽怕人,你只要不挡它们的道,不抢它们的食物,不碰它们的窝,不欺负它们的小宝宝,它们就不会轻易攻击你。我想:即便它们要来追我,我一撒腿,肯定跑得比它们快。
我也知道怎么对付那些神出鬼没的瘴气,瘴气怕光,只要避开那些潮湿阴冷的暗角,尽量走在开阔的地带,走在向阳、顺风的高坡上,它们就害不了你。
当然,这些不过是寨里人为了保护高鲁山,不让外人惊扰而编出来的说辞。但我不一样。第一,我不是外人,从我进村寨那天起,他们就把我算作寨里人了。第二,我不会去神山的脑袋上撒野,我只是想看看滇池,看看我的家。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高鲁山是神山,神山有灵,不会责怪一个想家的孩子的。
天刚蒙蒙亮,我就出了门。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