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起一念。福喜相随
从前有个叫了悟的和尚四处参访名师,很多年过去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深有所悟。一天,他在化缘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和尚蹲在路边抽烟,了悟走到老和尚面前问道:“你是一个僧人,怎么能偷懒呢?”
老和尚看了了悟一眼:“那我应该做什么?”
了悟说:“你要努力参禅,让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什么是更高的境界呢?”老和尚问。
“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了悟说,“你不参禅,怎么会明白这样的道理呢?”
听完这番话,抽烟的老和尚站起身来,突然举起烟袋锅照着了悟脑袋打了一下。了悟大为光火,怒斥老和尚:“你怎么能打人呢?!”
老和尚瞥了一眼了悟说:“一切皆空,你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思维方式有时候让你陷入一个围城,你总是在围城里不停地寻找真理,却发现自己总是与真理擦肩而过。
毕竟,我们都是凡人,无法通达佛祖的透彻,可是身在凡世,我们却可以经常拂拭内心的尘埃,让自己眼明心静,从宁静的思维中获得勇气。
2004年,我依然记得那个夏天有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要让我的烦恼无处藏身。我在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里彻底失去了归属感,因为我的口袋里只有几块钱,那时,明天对我而言遥远又漫长。
我坐在济南的大明湖畔,看着湖水穿过夏日的阳光,用疲惫的情绪看湖面波光粼粼。时间就这样悄悄过去,我静静地呆坐了很久很久。慢慢地,风开始变得从容,夏日的热浪似乎也柔和许多。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条路。
也就是那以后,我一直努力地走在我内心为自己规划的这条路上。很多年过去了,执着的信念支撑我走过困境,一点点展现自己价值。
很多年后有朋友问我:“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告诉他说:“不管你多么窘迫,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总有欢喜相随。”
对了,就是那个夏日的午后,就是那次长久的呆坐之后,我决定辍学创业并想好了企业名称——喜相随。或许,那个午后呆坐如同老和尚打向了悟头上的烟袋锅,让我明白事物另一面——变向思维。
我们现在奉行的思想文化与道冥合,道德经也无非就是告诉人们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于是,大多成功人士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精神境界。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应用成就了一大批的企业家。
既然一切皆空,为什么非要困在自己给自己圈定的思维定式里呢?当自己痛苦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徘徊在自己的痛苦中,没有多余的力量去感受别人的痛苦,或许,你心起一念,让身边的人快乐,自己的痛苦就会在别人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中烟消云散。
在这之前的长一段时间,我以为生命的形式就是无止境的忙碌和拼搏,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
所以,我几乎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在2016年夏至前的一天,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口眺望着新安江,是的,这已经是另外一个城市。
那是一个黄昏,江面上波光粼粼,偶有几只水鸟飞过,它们的身形轻盈,自在而专注。就是那时,我突然发现生命中最安静的乐趣被我忽视了很久——读书、思考、写作。
就是那之后,我开始了对这些文字全新和全心地投入。
我投人地去思考,希望用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找到对生活的每一点感悟。
我投入地去创作,渴求每一段文字都能传递对生命的审视。
我对自己说——我思,故我在。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重点阐述了认知与行为的关系,他认为:思考,是拨开浮生梦世的颓迷云雾,逆着时间的流逝而走向真实自我。
我深深认同。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不思考,那么“我”的人生也就虚无缥缈。
P2-4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他在演讲中说:“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每每读起“我有一个梦想”的文字,总觉得感慨万千,不仅仅是因为文字的慷慨激昂,更是因为马丁·路德·金追梦的精神。
梦想犹如日月高悬,使人们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使人们透过黑暗见光明,拨开云雾见青天。尽管,有时梦想很朦胧,很缥缈,但它却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乘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星辉,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辽阔美丽的长天,正是心中有了梦想,才会折射出七彩的人生。
所以,我说,人生因梦想而美丽。
我曾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森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我梦想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因此,我说,世界因梦想而精彩。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梦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步入灿烂的里程。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斗拼搏。如同晏殊在蝶恋花中所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梦想点燃星星之火,洗去茫茫尘埃。
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天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的岁月如何披荆斩棘……梦想是最初牵引你上路的激情,也是鼓励你赶路不止的鞭策,更是支撑你倒下也不屈的寄托。生活本来就是充满各种色彩的,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画布,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手中,看你自己怎么描绘明天。
尝试一个人去思考,不是为了营造气氛,不是为了阅读未来,而是找到自己。觉悟的时候是一个人,等待的时候是一个人,思考的时候还是一个人。慢慢地,他学会打理自己内心的烦躁,躲避失去和衡量错觉。
他是这本书的作者。
智慧是一个人语言的象征,那么格局就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达.对于外在的关,还是内心的沉默,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份沉默里的故事。但是没有人知道汗水后面的孤独。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个故事,他用自己的信念去支撑命运的或得或失,有了双肩的责任,就有了生命的精彩。于是,有人用悲剧写了一个名字,有人用欢乐写了一个故事,还有很多人用沉默写了一个自己,而作者,用文字写了自己和生活中芸芸众生。或许我们不需要去感受他文字后面的那份沉甸甸的付出,只需要去感受他文字中淡淡的温度,不是赠送的许诺,不是赠送的感知,而是花开花落的风景,不等不追,沁人心扉。
他叫张一鸣,他是一个商人,他是一个学者……他有很多的身份,然而在文字中,他只是一个思想者。
思想有对翅膀,愿我们能靠它飞翔在灵性的云端。
六六
《思想有双翅膀》主要是作者张一鸣对其人生的感悟,通过一篇篇散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的观点和思考。并重点阐述了作者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知,以及对当下社会转型期种种现象的思索。
有人用悲剧写了一个名字,有人用欢乐写了一个故事,还有很多人用沉默写了一个自己,而作者张一鸣用思想写下了生命的体温。《思想有双翅膀》用散文随笔的手法,配合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对生活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展开了思索和“正能量”的引导,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