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人生,源于对事物的专注
一位年近90岁的髯髯学者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很多脑袋聪明的人到了30岁之后却平平庸庸,反而是那些不怎么聪明但很专注的人到了30岁之后成绩渐现。”这是他的人生体会,他希望年轻人要尽快地找到能让自己投入和专心的东西或事情,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个人对事业专注力的大小,直接决定其人生的高度和厚度。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普通的为镇政府守大门的农民。我们都知道,日复一日的守门工作是极为枯燥、无聊和乏味的,但是这位农民却在这里待了几十年。在这种普通岗位上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这个门卫正是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就,最终成为荷兰著名的科学家,成为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列文胡克在工作中一不去打扑克消磨时间,二不泡咖啡馆,更不去喝酒聊天,而是利用无聊时光去打磨镜片。虽然打磨镜片既费时又费工,但他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就在这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中,他一直坚持了数十年。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时专业技师的产品。凭借着他自己打磨出的镜片,他又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显微镜,最终揭开了当时科技领域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凭借着这项伟大发明,他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最终声名大振。有人曾问他:“如此枯燥无聊的工作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而他只说了几个字便道出了其对生活的态度:“我从未觉得打磨镜片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它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毕生的信仰,我将从一而终。”
列文虎克的话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者的自白,他专注的钉钉精神也让他的镜片充满了生命力,也使他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
知名作家路遥先生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他的作品。一生专注于一件事,便已动人。从一而终,便是深邃。《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两部经典作品熔铸了其生命的全部精华,如今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种延续,让后人受益无穷。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会说:我有梦想,我做了许多努力,我又学会计,又学金融,又学琴,又学舞蹈,可我为何还成不了气候?其实,这种浅尝辄止的浮躁心理,其结果已经昭然若揭。
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努力做什么,而是沉下心来,去做好一件事。要知道,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专注,有时候比努力重要100倍。
在2010年,有一条新闻轰动了全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有一只灯泡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这只灯泡熄灭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周,其他的时间都在发光发亮。在109年前,谁有如此神奇的技术让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人们都纷纷猜测,这只神奇灯泡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1901年,美国一家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爱迪生等一批发明家都参加了这场比赛。当举办人将电压逐渐提高时,一只只灯泡都相继爆炸了,唯独留下这一只灯泡还亮着。而这只灯泡的制造者,并不是发明家爱迪生,而是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发明家柴莱特。2010年1月记者报道的那只灯泡,正是这只柴莱特发明的、照亮了一个世纪、使用寿命长达109年的灯泡!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