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创造生命的是天,养育成就生命的是人。能够保养上天所创造出的生命不扰乱、摧残它的人称为天子。天子的任何举动,都是以保全天性及生命为目的的,这就是设立官职的缘由。设立官职,就是为了保全生命。如今世上昏惑的君主,过多地设立官职反而妨害了生命,这就违背了之所以要设立官职的初衷。譬如修整军队的目的本是为了抵御盗贼,如今修整军队却反过来攻杀自己,则也失去了修整军队的初衷。
水的本性是清澈的,有泥土使它扰乱,所以不能保持清澈;人的本性是长寿的,有外物使他扰乱,所以不能得到长寿。外物是用来供养生命的,而不是要损害生命去追逐外物。当今之人,愚惑者多损害自己本性去追逐外物,就是不知轻重了。不知轻重,则重要的东西被轻视,轻贱的东西反而被看重。如此,无论有什么举动,没有不失败的。这样的人做君主,就会昏聩糊涂;这样的人做臣子,就会悖乱无礼;这样的人做儿子,就会骄狂不孝。这三种情况,国家只要有其中一种,就难以幸免,必定灭亡。
如今假若有这样一种声音,耳朵听了一定能感到愉悦,但听了就会耳聋,人们一定不会去听;假若有这样一种颜色,眼睛看了一定能感到愉悦,但看完就会目盲,人们一定不会去看;假若有这样一种味道,嘴巴吃了一定能感到愉悦,但吃完就会哑掉,人们一定不会去吃。所以,圣人对于声色滋味,有利于生命就追求它,不利于生命就舍弃它,这才是保全天性之道。世上富贵的人对于声色滋味大多是愚惑糊涂的。他们日日夜夜地追求,侥幸得到了便沉溺于其间不能自禁,生命怎能不受损伤呢?
一万个人操持弓箭,射向同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万物明丽茂美,用来戕害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没有不被损害的;反之若用来养育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没有不得到长寿的。所以圣人对万物进行节制,目的是为了保全人的天性;天性保全了,精神就和谐了,眼睛就明亮了,耳朵就灵敏了,嗅觉就敏锐了,口齿就伶俐了,全身的筋骨也就舒展畅通了。这样的人,不用言说就拥有信义,不用谋划就行事恰当,不用思虑就知道结果;他们的精神与天地相通,涵盖了宇宙的方方面面;对于外物,他们无不承受,无不包容,就像天地一样;他们贵为天子也不会有一丝骄傲,贱为匹夫也不会有一丝苦闷。这就是所谓的“全德之人”。
富贵却不懂得养生大道,正足以作为忧患,如此还不如贫贱。贫贱时想获得外物也很难,即便想沉溺于物质享乐之中,又如何能够呢?出门乘车,入门乘辇,务求舒服安逸,这种车辇便可称为“招蹶之机”。吃肥肉,饮醇酒,极尽口腹之快,这种酒肉便可称为“烂肠之食”。妖冶曼丽的美女,放荡淫逸的郑卫之音,穷极耳目之乐,这种美色美音便可称为“伐性之斧”。这三种祸患,都是富贵所导致的。所以古代有不愿得到富贵的人,是因为看重生命的缘故啊!他们并不是为了夸耀虚名,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身体性命。人如果珍重自己的生命,就不可不明察以上的这些道理。解读
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生命,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便无法谈起;没有生命,仁义礼智等精神追求也就失去了载体。上天之道,利而不害;君子也应效法天道,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多做有利于生命的事,而不要去戕害它。对于自己来说,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上天、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热爱生活,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他人来说,就要心怀仁慈,有好生之德,尤其是君主、统治者,要多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措施,不要为了自己的安乐享受而将百姓驱向死亡。天生人类是为了让我们保护万物的,而不是去戕害生命的;圣人树立天子、设立官职,也是为了让他们来爱护人民的,而不是让其戕害人民的。若自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违背天道,残害百姓、生灵,那就必然会被上天所厌弃,最终使自己走向灭亡。
想要有利于生命,就要顺从生命的本性,不要拂逆它。顺从生命的本性应使生命有所节制,而非纵容欲望、沉溺恣肆。我们需要饮食,但过于看重饮食,成天甘酒肥浓反而会伤害了肠胃;我们需要放松,但放松过度,成天沉浸于声乐游乐之中,反而会让人头脑混乱、志向消沉;我们需要安逸,但过分安逸,成天坐在车辇之上,也会让人四肢退化。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菜根谭》中说:“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散德之媒,五分便无悔。”都是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节度,不可沉湎于感官的享受,反而损害了自己的生命。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