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8)》为学术类图书。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
新视界
回族现代文学史研究二题
——再谈重构回族现代文学版图
多向度的文化民族主义
——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及其视域
毛泽东如何看待世界文学
“韵”的突破与“音”的效应
——论晚清时期中国诗歌的音韵嬗变
民国文学研究
朱英诞旧体诗的形式特征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
广告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
进化论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源
——鲁迅早期思想研究
满头虱子“挠”不清: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惑”与“曝”
沈从文对湘西“受难者”形象的塑造
“搜集研究”还是“参与实践”?
——歌谣运动的价值重估与历史再评价之
留美经历对洪深戏剧活动的影响
共和国文学研究
论苏童小说创作的“世情小说”审美传统
地域经验与历史叙事
——方方《鸟泥湖年谱》与王安忆《长恨歌》对读
八十年代“文化热”的价值内涵
乡村书写的思想资源与新时期父亲叙事三种
“族群记忆”与“镜像表达”
——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研究
文学档案
有关夏衍五幕话剧《法西斯细菌》的史料考察
——作品主人公人物原型兼考
作家汪曾祺的由来
四川省抗战遗址现状和保护利用研究
欧美汉学界的冰心文学研究述略
郭沫若《谒见蒋委员长记》版本流变问题补正
战国策派核心成员考论
文学与文化
“替他娶一注音老婆”:汉字与国音
——论吴稚晖的汉字观
大众化潮流与“中国普通话”
论科学思潮对中国新文化奠基期的影响
——以“自然主义思潮”在华传播为中心
周啸天诗歌摭论
论言情故事的“古”之今变
学人·著述
汇通古今悟奇思,鲁学凿出金石声
——评杨义的“鲁迅与汉石画像”研究
学术大师陈寅恪的立体画像
——读《守望·陈寅恪往事》
民国文学的观念是什么?
——读《民国文学的观念——西南联大文学例论》
反思现代性与重构穆旦
——简评《穆旦的精神结构与现代性问题》
再现立体多面的路遥
——评厚夫《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
综述
2014年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大西南文学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