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分析。如果警方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案的调查,希望大家的集思广益能给他们的侦查工作提供一点儿帮助。有些朋友说话不太礼貌或很武断,在此一并笑纳,但必须强调的是,没有真凭实据的支持,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空谈上。
趁这两天略有余暇,我带着自己和大家的种种疑问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走访了王庄小区的一些居民,也与那位房东老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甚至试图进入柳芭生前的住处一探究竟。虽然最后一项未能如愿,但还是掌握到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先说柳芭。网上一直有种声音,认为柳芭从事的是那种为人所不齿的职业,且还援引各地扫黄行动中时常有俄罗斯籍妓女落网,就连俄罗斯《消息报》不久前也承认在中国约有六千名本国性从业者作为例证。但我获悉的事实足以粉碎这一说法。柳芭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汉语专业,因成绩优秀获得了来华留学一年的奖学金,之后便留在北京,在几家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公司兼职当翻译。但凡与柳芭有过接触的人,都毫无二致地认为她是位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的女孩,虽然交友观念比之一般中国女孩来得开放,身边的异性朋友较多,但在性方面绝非来者不拒,说她靠出卖身体挣钱更是十足的污蔑和侮辱。
再说房东。这位前国营工厂的总工程师,堪称我平生见过的气质最儒雅的老人,至少就表面印象来说是如此。当初还在住房实行分配制度的年代,他的一套两居没有达到应享的标准,于是又在同一单元的楼上补了一套一居给他。十年前工厂改制成私营企业,老人因受新老总的排挤被迫提前退休。从那以后,他的退休工资几乎一直没涨,时至今天都很可能只跟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相上下。尽管老人一直未婚,没有家庭负累之说,但估计面对飞涨的物价也备感压力,所以近些年才将那套一居用于出租。半年前前任租户退租,老人再次贴出广告,结果接下来的几天里求租的人踏破了门,最后老人却选择了出价最低的柳芭。老人年轻时学的俄语,达到堪称精通的地步,尤爱听俄罗斯原文歌曲,因此对柳芭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一老一少、一中一外两个人,很快就超越了一般房东和租户之间仅仅建立在金钱来往和设施维修上的关系,尤其是老人,平时对柳芭照顾有加。出事那晚,他正好兴冲冲地带着自制的俄式腌黄瓜上楼去请柳芭品尝,却发现她竟已遇害。随后,据说老人家里的灯光彻夜未熄,一台老式录放机里的俄罗斯歌曲一直放到天亮,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譬如《小路》、《三套车》、《喀秋莎》、《纺织姑娘》、《伏尔加船夫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从那天起,老人犹如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一般,变得失魂落魄,神思恍惚。我曾亲眼目睹有小区的居民在他出门散步时上前搭话,似乎想打听一点儿有关柳芭的情况,但老人只用他那仿佛已融化在悲伤中的目光缓缓一扫,对方就不得不识趣地收住了话头。
P10-11
小说的异度空问
网络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把北京的五道口称为“宇宙中心”。其来由不可考。附会者往往列举此地坐拥众多名门学府和巨头公司、聚集上百国家留学生、多元文化交汇等等,但即便我生活在这里20年,最近距离目睹它从敝陋到繁华的神奇演化,依然觉得这一称号不过是网络上的笑谈,不足为信。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异度空间。如果说在网络上五道口是宇宙的中心,那或许并没有错。网络本无所谓中心和非中心,因为任何一点都可成为中心。
然而,当我把网络时代的五道口作为小说的故事背景,当我把生活在这里、俯仰之间随时切换于网络和现实两个“平行宇宙”的人们拉进小说中时,我发现再用常规的观念和样式,已很难写出它博大而幽微的神韵。
于是,我在这个系列小说中进行了形式上的种种尝试,大部分都跟网络有关。
在我看来,小说的外在形式完全可以成为小说的另一维度,或者说给小说添上一根新轴。小说的外在形式可以成为小说意蕴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把一篇小说从单面的变成双面的,甚至更多面的,从二维的变成三维的,甚至更多维的。
与不少人忧心忡忡地断言网络正在摧毁纯文学的悲观论调相反,我倒认为网络并非纯文学的敌人。相反,网络以及电子媒介的出现,恰恰可以为文学的自新提供更多的可能,甚至赋予小说此前一直存在于人们空想中的某种真正的“空间形式”。
这是属于小说的异度空间。它意味着从视觉上对小说的解放。在我看来,这样一种思维,或许能带来小说书写和呈现方式上的革命。
譬如,现时的电子书不过是将纸质书的内容平移到电子媒介上,且以尽可能逼真地模拟纸质书、消除读者接受上的不适感为己任。但相信不久将来,电子书一定会充分利用电子载体的表现特性,产生更多形式上的变化。不是说纸质书将被彻底取代以至消失,但一定会出现只能存在于电子媒介,而无法转换到纸面的文学作品,也一定会出现专门写作电子书的作家。
既然康定斯基能用纯粹的线条和色彩作画,从而开辟了现代艺术的一方新域;既然杜桑能将小便池搬进美术馆,由此重新界定了艺术品的概念;既然斯皮尔伯格预言未来的电影将取消荧幕,马丁·斯科塞斯也推想未来的人们将用闻所未闻的技术观影,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没有理由继续躺在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上。
而这个系列中的某些篇目,假如放在网络或电子媒介上加以呈现,一定会更贴切,也更有趣。
当然,推重形式上的创新,并不代表要以此为尺度去衡量文学价值的高下。即便科技的进步能为小说提供真正具有空间性的外壳,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也只能看它是否与小说的内容天然而完美地契合,看它是否使小说的意蕴得到更丰富也更生动的体现。最理想的效果是,形式的新颖能够率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当读者读完整部作品后,却会跳出形式本身,沉浸在作品营造的氛围中,为其描写的人物、讲述的故事和表现的内涵所打动。
小说亘古不变的根基,依然在此。而形式创新的可能性,也将是无穷无尽的。
转回头来,目前的这个系列小说,只是朝着我所说的方向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但哪怕它小到只有针眼那么大,穿过去也可望一片浩瀚的天地。
贺奕
2015年9月30日
你见过用贴吧、微博、微信、朋友圈、剪报、新闻链接、百度搜索甚至烧残的纸片等形式写的小说吗?
《五道口贴吧故事》是一部短篇集,收入作者贺奕的“五道口系列小说”。通过上述异彩纷呈的形式,讲述了一桩桩奇案奇事,以及当事人们受到刺激之后产生的种种心态,让我们看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如何与活生生的现实对接。小说发表后广为流传,引发强烈轰动,成为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观。
2016年现象级神作惊艳亮相——贺奕编著的《五道口贴吧故事》,书中故事的发展和结局,99.9%的人万万想不到……本书极具创造力的实验性写作手法,开启属于网民文化的潮流读本,预示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的终结!!!
本书中革命性创造力和深邃洞察力,明快流畅的白描风格,脑洞大开的逻辑推理、时空转换,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提高智商阅读体验!不服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