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双色插图版)》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据称是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数位儒家圣人加工而成的。《周易》主要由《易经》与《易传》两部分组成。关于《周易》的精神,这是个古今学者毕生汲汲而求的课题。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这本《周易》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和评析,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易(双色插图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上古)伏羲//(商)周文王//(春秋)孔子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易(双色插图版)》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据称是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数位儒家圣人加工而成的。《周易》主要由《易经》与《易传》两部分组成。关于《周易》的精神,这是个古今学者毕生汲汲而求的课题。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这本《周易》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和评析,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内容推荐 《周易(双色插图版)》由伏羲、周文王、孔子著,墨香斋译注。 《周易》一书由《经》和《传》两部分所构成。其中,《经》的部分是伏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情况下“始作八卦”,从中反映出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的部分则是对《周易》进行解说,据说是出自孔子及其门人之手。《易传》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因此从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目录 上经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讼卦 师卦 比卦 小畜卦 履卦 泰卦 否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谦卦 豫卦 随卦 蛊卦 临卦 观卦 噬嗑卦 贲卦 剥卦 复卦 无妄卦 大畜卦 颐卦 大过卦 坎卦 离卦 下经 咸卦 恒卦 逐卦 大壮卦 晋卦 明夷卦 家人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损卦 益卦 央卦 骺卦 萃卦 升卦 困卦 井卦 革卦 鼎卦 震卦 艮卦 渐卦 归妹卦 丰卦 旅卦 巽卦 兑卦 涣卦 节卦 中孚卦 小过卦 既济卦 未济卦 系辞上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系辞下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说卦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序卦传 试读章节 【象辞】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象辞》说:坤寓意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一到了不熟葱的地方也不舍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一展抱负。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象辞》说:“扎紧袋口。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定然是吉祥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象辞》说:“龙在原野争斗”,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是以阴阳的转化而告终。 【彖辞】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成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彖辞》说:极致啊,坤元!到了大地有了基本的开端的时候,万物出现了,于是便顺从自然。大地深重承载万物,德行合于天而没有边际。广大包容一切,各种事物都通达。雌马是属于大地的,可以行走的土地广阔无垠,性情温顺而坚守正道。君子的作为,起初丢掉了途径,之后趋向一个方向便符合了常规。在西南得到了朋友,于是跟相似的人一起奔走;在东北没有朋友,但最后还是能够有值得祝贺的时候。安稳追求正道,好比大地的美德一样广阔无疆。 【扩展阅读】 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虽然没有上天那么高高在上、神圣而神秘。却让人感到实在、亲切,因为古人一直称天为父,呼地为母。上有神秘辽远的苍天可以崇仰,下有广袤坚实的大地可以依靠。于是,人类的肉体和灵魂便有了寄居之所,世事推移,人间沧桑,在永恒的天地之间,像一条涌动着的河流。昼夜不舍地奔腾。生命的律动,就在天、地、人的交融感应中显现出来。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个词语:玄牝。这个“玄”字,也就是元始、元来、根元的“元”字,是万物的初始,极其微妙。“牝”是母性、雌性鸟兽的代名词。“玄牝”虽然中空无物,但却是孕育天地万物生命的窟宅,绵绵不绝,若存若亡。不勉强,不争夺,而是自然而然地让泥土和甘泉流入自己的胸怀。《庄子·外篇·知北游》演绎说:“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所以至人自然无为,大圣人不造作,这是说他们取法天地的缘故。现今天地之神明极精微,参与万物的无穷变化;物的变化或生或死,或方或圆,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根源,自古以来就这样普遍存在着。六合虽然巨大,未超出道之外;秋毫虽小,却也要依赖道而成形体。天下万物无不在升降变化。终生都不会陈旧;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秩序;大道暗昧模糊,若亡若存,流动变化没有形状而神妙莫测,万物为其畜养而不知。这就叫做本根,可以由此观见自然之道。”天地、乾坤之美被艺术而又哲学地概括出来。 P6-8 序言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据称是由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数位儒家圣人加工而成的。《周易》主要由《易经》与《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分为卦、卦辞、爻辞三部分,《易传》则是解“经”的文字,共十篇,称为“十翼”。 《易经》和《易传》在内容上既有差别,而在形式上又有亲切联系,彼此结合为一体,这在中外文化史、思想史上是个引人注目的奇迹。《易经》形成于殷商、两周之际,《易传》则开成于战国时期,二者相隔七八百年的历史,所以现称《周易》成书于商、周至春秋、战国之际。 《周易》反映了世界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极大地发展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学者都推崇《周易》为“群经之首”,对其无比崇敬。想要研究中国文化的话,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儒、道、墨为首的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真可谓数典忘祖了。 那么《周易》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古人大多以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参同契》中的说法为准,认为“日月之谓易”,这个定义是最为合理的。而关于《周易》的作者则口径一致得多,也就是所谓的“易更三圣”。古人认为,最早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人文之祖伏羲氏;之后演绎、衍化为六十四卦的,就是儒家推崇的圣人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至圣”孔子。但是其中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儒家圣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公,他祖述了文王的思想,之后进行发扬扩充,据称爻辞便是周公所著。由于古代宗法观念讲究父子相从,因此便称“三圣”而不提到周公。后世研究《周易》的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比较著名的就有马融、郑玄、王弼、朱熹、章太炎等等,留下的著作也如汗牛充栋一般。历代学者对于五经的著述和研究,包括《四库全书》出现以后的著述,如《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等书,要算有关《周易》的著述为最多。而且各家都别有会心,互相矛盾的也不少。甚至于就连《周易》的性质,学者们还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基本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卜筮之书。这是显而易见的,书中有着大量的吉凶占语是不争的事实,据称此书之所以在秦始皇焚书时幸免于难,就是因为它是一本卜筮书。朱熹的《周易本义》,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李镜池《周易探源》等书都持此观点。 二、哲学之书。庄子在《庄子·杂篇·天下》中说:“《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我国朴素哲学的最基本课题,《周易》中关于生生不息的宇宙观、本体论的生命哲学、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等等都有所体现,堪称我国最古老、最系统的哲学著作。 三、史书。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持这种观点,而胡朴安在《周易古史观》中更是进一步细化地说:“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成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甚至还有人认为《周易》是用谐音、隐文等手法写的特殊史书。 四、预测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为数不少,虽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将《周易》这一古书更加神秘化,如用一些卦辞来和后世历史上的事件相印证。虽然大部分都属牵强附会,但是还颇有一些独到见解,姑且存而不论。 研究易学还不得不了解“十翼”之说,“翼”即羽翼的意思,这个称呼是汉代大儒郑玄提出的。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使之发扬光大的主要著作:一、上经的彖辞;二、下经的彖辞;三、上经的象辞;四,下经的象辞;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八、《说卦传》;九、《序卦传》;十《杂卦传》。一般认为,这“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但是学界还是多有争论,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周易》的精神,这是个古今学者毕生汲汲而求的课题。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辨的作用。但在明辨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因此《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我们现代人重读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周易》,只怕再难使它体现作为卜筮书的价值,而是更多地将它视为哲学以及文学著作。《周易》中的许多名句都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庸先生著作中的“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就大都取自于《周易》,如“亢龙有悔”、“飞龙在天”“鸿渐于陆”“羝羊触藩”等,高雅大气又朗朗上口,既体现出金庸先生文化底蕴的深厚,也可见《周易》的确无愧为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它的养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