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首先介绍和继全在东巴教传承体系内接受过教育。其次介绍了波湾村深厚的东巴文化底蕴。最后对百年来东巴文的研究做了全面回顾与评价。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东巴教圣地白地的历史沿革,白地在东巴文化中的地位;其次介绍了波湾村社会历史文化,包括口传史和村社变迁、传统社会组织、波湾村的东巴文化传承与保存情况等;最后是波湾村原始记事法的考察和东巴文的流通情况等。第三章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拼合关系,以及同音词表等内容。第四章从物质形式、分类、保存状况等方面对波湾村的东巴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现存的文献进行了编目。第五章对波湾村的宗教典籍2种、宗教应用性文献4种、民间应用文献7种进行了描述、字释、翻译。第六章从东巴文的起源发展、波湾村东巴文的意义类别、造字结构、用字制度、疑难字考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七章对波湾村现存汉文、藏文、彝文文献进行了译释和研究。第八章对东巴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和继全编著的《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以东巴文化保存较好、语言文字特点鲜明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白地波湾村作为调查点,首先对东巴文献、东巴文字的人文背景和存活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因记录东巴文读音的需要,对波湾村纳西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拼合关系、基本词汇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波湾村收藏有较多的东巴文献,从物质形式、分类、保存和流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提出新的东巴文献分类方法和标准,并对波湾村的14种典型东巴文献进行了研究性的译释。在此基础上,对波湾村东巴文的字形结构和用字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特征:象形程度高,象形字数量多、范围广,抽象程度低的特征;在造字法中,以象形、指事、会意为主,形声字较少,还掺杂有部分抽象符号;假借字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字词关系严密的地契等文献,假借字的比例远高于不完全记录语言的宗教经典,同时也有非文字的图画式表意手法;从记录语言的角度来看,可以完全记录语言,字词关系分有词无字、有字无词、字词对应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