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真惠编著的《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以英译本为考察重点,从多维视角出发,对史诗《玛纳斯》的翻译传播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作为文本翻译传播的前提与基础,首先从史诗的搜集记录切入,系统爬梳、整理史诗的“文本化”过程,以厘清各个唱本及其译本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史诗的跨文化传播人手,进入到域内翻译和域外翻译的广阔领域,采取宏观视角对《玛纳斯》史诗的翻译传播史进行纵向拉伸,勾勒出《玛纳斯》在我国及西方主要国家翻译传播的认知地图。然后转入微观层面,对《玛纳斯》三个重要英译本展开分析评论,揭示出受译者翻译动机、文化身份、职业身份、时代背景等综合影响,史诗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三种不同样态与特点。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玛纳斯》的文本化过程
第一节 《玛纳斯》概述
一、中国柯尔克孜民族及其语言文字
二、《玛纳斯》的产生年代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玛纳斯》的文本化过程
一、国内采录、出版
二、国外记录、出版
第二章 《玛纳斯》的翻译传播史
第一节 域内翻译传播
一、柯尔克孜文译成汉文
二、柯尔克孜文译成其他少数民族文字
第二节 柯尔克孜文与吉尔吉斯文的相互转写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文字
二、柯尔克孜文与吉尔吉斯文的相互转写
第三节 域外翻译传播
一、外译(除英译)情况
二、英译概述
第三章 亚瑟·哈图的学术译本
第一节 译者的学术背景与翻译动机
第二节 译本的文本形式表现
一、学术纠偏的拉丁字母转写文
二、详尽的前序、引言、附录与索引
三、学术阐释的长篇注释兼评论
第三节 译本的文体形式与内容
一、散体取代诗体
二、内容与意象的忠实传递
第四节 基于两个译本的史诗变体比较研究
一、共同的叙事特点
二、稳定的传统内容
三、变异的细节描述
第四章 瓦尔特·梅依的文学译本
第一节 译本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翻译取向
一、新生独立国家的诉求
二、文学翻译取向
第二节 《玛纳斯》的格律特点
第三节 文学译本特征
一、文本特点:零脚注与零章节
二、文体特点:韵体诗歌
三、译本语言特点与归化策略
第五章 艾尔米拉·阔曲姆库勒克孜的文化译本
第一节 译本的时代背景
一、伊斯兰文化复兴
二、突厥语民族传统文化回归
第二节 文化译本的多元体现
一、体现异质文化的表达方式
二、重在内容传达的自由体诗歌形式
三、导向文化阐释的翻译方法
第三节 译本的宗教文化体现
一、伊斯兰宗教文化元素再现
二、本土宗教反映:原始崇拜与萨满教
三、西方基督教的调和
第四节 “Kltay”和“Bejin”的英译探讨
一、“Kltay”:契丹而非中国
二、彼“Beiin”非此“Beijing”
第六章 《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评析与跨学科视角
第一节 《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评析
一、文本类型与翻译方式的多元复杂性
二、翻译传播的难点:完整性与时效性
三、史诗综合性特征在翻译文本中的缺失
第二节 “原文”概念与翻译类型的再思考
一、“活态”史诗的原文:程式结构
二、语内转写:另一种翻译类型
第三节 《玛纳斯》翻译传播的跨学科视角
一、语言诗性特点的再现:民族志诗学
二、文化表征功能的体现:深度描写理论
三、口头表演特征的视觉化翻译:影像文化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英译萨帕尔别克·卡斯马姆别托夫的《玛纳斯》唱本评介——兼与居素普·玛玛依唱本比较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