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史漫话(精)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俞鸣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俞鸣自1985年于华东师大研究生毕业后任新华社记者,身处杭州这块既是中国第一名茶——龙井茶的故乡,又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对中国茶业的发展一直关注,关注的结果是自己在若干年前下海直接投身于茶业,并给自己定位为终身职业。

中国的茶文化是老百姓的大众文化,没有太多的规矩,百家争鸣,谁都可以参与、创造发挥,因此,谈中国茶文化也不必过于讲究,“笑谈”就是一种涵盖了猜想、演义、幽默、闲话等各种成分在内的谈古论今方式,也是拙作成《茶史漫话(精)》的初衷。有无达意,尚待读者评判。

内容推荐

茶在五六千年前起源于中国,经历了神话、嬗变、滥觞、辉煌、精致、断层、简约、时尚、传播等阶段。《茶史漫话(精)》作者俞鸣以杂文笔法书写中国茶的历史,同时阐述在这一切的背景后,更深藏着的源自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乃至意识形态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深入浅出地阐述茶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影响,体现作者对茶文化及其影响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目录

前言

第一讲◇神话时代

第二讲◇嬗变时代

第三讲◇滥觞时代

第四讲◇辉煌时代

第五讲◇精致时代

第六讲◇断层时代

第七讲◇简约时代

第八讲◇时尚时代

第九讲◇传播时代

第十讲◇博弈时代

试读章节

农氏是生活在五六千年前陕西宝鸡一带的农家子弟。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就是神农氏,黄帝就是轩辕氏。至于后来他们怎样称帝,与本案无关,且按下不表。话说当年神农氏的母亲突然怀上龙种,到肚子大到掩不住的时候,逢人便说,那天她迷迷瞪瞪走到渭水边,想洗个头,擦擦身子,顺便挤挤自己脸上的青春痘。沐浴仪式开始之前,她采了条长长的柳枝,很浪漫地放在水里,看着柳枝的婀娜身姿随着水流扭晃,胸脯间鼓荡起一阵阵春意。不料这时河水变得通红,一个巨大的龙头喷吐着火球,龙眼和她瞬间四目交视,顿时她只觉得呼吸急促,浑身酥软,瘫倒在地。完了她又迷迷瞪瞪回到家里,结果发现怀上了这孩子。

实际上那时属母系社会没人会来听一个女人的这些胡话,也没人会过问她老公、孩子的父亲为何许人也。只要这个女人能生育,生出来孩子是健康的,部族里的全体女人都得祝福她、接受他、匹妇有责地养育他。倒是那条神龙的真身,要是知道这孩子日后能发达称帝,恐怕对当时没有问清那女人的姓名、住址而悔青了肠子。

十月怀胎,孩子便呱呱坠地。这孩子并没有头上长角、背上长刺的异象,倒是肚子有点和其他小孩不同,看上去肚皮薄如蝉翼,肚里乾坤如全息摄影般历历在目。要是神农生活在现在,小学生不用再上科普课文《一颗蚕豆的旅行》了,只要透过神农的肚皮,看看这个旅行的过程就全明白了。

神农被生下来,就随母姓姜。那时的人的姓,都是就地取材,抬头看见哪个自然标志物最醒目,就取什么姓。神农家在一条叫做姜水的河边住(那时的人大多临水而居),这是家周围最大的标志物,所以孩子就姓姜。小时候的名字叫伊耆,神农是后来宗祠牌位上的称呼。离姜水不远,有一条姬水,在那里差不多时间也诞生了一个小孩,也随河名姓姬,就是后来的黄帝,周王朝的老祖宗。顺便说一句,日本人的姓氏起源是从中国依样画葫芦过去的,住在河边的姓渡边,住在坟边的姓大冢,住在山里田边的姓山田、山本、龟田等等。

神农生活的那个时代,世界还是一个植物王国,所有人类和动物,都是这个王国里的客人。吃穿住行都取自于植物的人类,其社会关系是十分单纯的。男女都从事同样性质的劳动,即把植物或动物转化为吃穿住行,只不过根据男女之别,男人大都从事前道工序,如耕田、狩猎、筑屋、劈柴、收割等力气沽,女人则从事后道工序,如煮饭、做菜、装修房屋、生火、织布、或像爱斯基摩人那样用牙来鞣皮,用骨针缝成裘皮大衣等比较有个性、有创意的活。也许那时候女人从事的工作,可以不像男人那样必须有组织有纪律才不至于受到野兽的伤害,她们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天分,属于上层建筑的活,因此那个时代女人是上层建筑的主人。那时候的男人尽管是有组织的,但那仅局限于生产、狩猎。产品和猎物都是要上缴的。要糊弄住自己和那么多得罪不起的女人们和小孩子的嘴,工作压力、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一天弄不到或弄不够吃的,自己饿肚子不说,还要强颜欢笑去讨好家里的女人,让她们揪着耳朵对她们发誓明天一定将功补过;让她们嘲笑自己不是个男人。然后他们一边听女人们数落:死鬼,脑子好好想想,没有了老娘你们吃什么,穿什么(她没想想前道工序),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看看人家部落的男人;一边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吃了点肉骨头稀饭(现在可算美食哦)了事。这等危险的T作,这样恶劣的心情,有口饱饭吃已是上上大吉,哪有心思去篡夺上层建筑的位置。那时候活上40多岁就算老男人了。老男人临死的时候都希望下辈子投胎做女人,免得劳累、受气,还短寿。

P2-4

序言

《三国演义》卷首词《临江仙》是自小熟记的,其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尤其深刻于心。我崇尚罗贯中先生的这种举重若轻的写史态度,学着把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史也来“笑谈”一把,心想老小子曹操可以边煮酒,边开比较英雄讲座,不仅语出惊人,还伴之以雷电声光效果,把个刘备吓得面无人色。俺当然不具备这种英雄气势,但边煮茶,边开个不同于恳谈、座谈、清谈的“笑谈”会,清茶一杯,呼朋引类,不论英雄,单说茶,不求振聋发聩,但求把沉重的史籍付于笑谈,舒展一下目前茶文化论著的老学究脸孔,观点求同存异,谁也不吓着谁。这点大概还是能做到的吧。

论古今英雄要喝酒,可以仗胆;但论古今文化,则不能没有茶,更不能不说茶。中国的茶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凝聚的一脉绵长根系,是分布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华夏子孙的同一种语言。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首国际歌。中国人最善于把最神圣的东西和最世俗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中国人认可的神圣都是从食人间烟火的民间走来的,神圣和自己的区别只是偶像和肉身的区别,天天朝拜的偶像只不过是自己的榜样而已。所以,中国人敬茶,是因为中国人每天要喝茶,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中国的茶文化其实是一种体现生活内容品质而非是日本茶道那样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形而下的文化意识形态,佛经中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波若波罗密多心经),把无有和有、无我和我视为同一物,就是对中国茶文化这一特征的最好注解。中国的茶文化是老百姓的大众文化,没有太多的规矩,百家争鸣,谁都可以参与、创造发挥,因此,谈中国茶文化也不必过于讲究,“笑谈”就是一种涵盖了猜想、演义、幽默、闲话等各种成分在内的谈古论今方式,也是拙作成书的初衷。有无达意,尚待读者评判。

我自1985年于华东师大研究生毕业后任新华社记者,身处杭州这块既是中’国第一名茶——龙井茶的故乡,又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对中国茶业的发展一直关注,关注的结果是自己在若干年前下海直接投身于茶业,并给自己定位为终身职业。这方面的动力来自于我妻子陆慧萍女士的孜孜不倦的鼓励和无私奉献式的支持,事先就为我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在此向她表示深切的感谢。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在茶文化方面,把唐宋元明清的茶制作方式、饮用方式开发出来呈现于今,又将茶文化延伸至整个茶产业,茶科研、生产、市场(中国国际绿茶拍卖交易中心)和国际贸易等相关项目均一一付诸实施。当今国际市场是一个博弈的沙场,中国茶,特别是中国绿茶,以资源、文化、科技和生意经论个顶个都是好汉,各占一座无名高地,整合起来所向披靡。但可惜是游击战的打法,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所以好景不长。但中国人一旦警醒过来,像抗震救灾那样众志成城,中国就一定会强大起来,中国茶业就一定可以重操胜券。

借此机会也要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对我的青睐和支持,同时也感谢中国茶叶博物馆提供了部分图片资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