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墨香
爱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书店,就仿佛落入一个磁场,身不由己地往里走,想到将要置身于铺天盖地的书丛中,那种喜气止不住地往外溢。
尤爱小书屋。无须进入,只看门脸儿的格调和雅致的名号就足以令人陶醉了,美得让人不忍错过。进得门来,犹如回到久别的家,不大的空间布置得温馨而亲切,书满满地码放在或齐整,或错落的搁架上,有的平整地躺身于展台,用醒目的标题和独特别致的封面诱惑着一双双饥渴的眼睛。人或缓步检视着书脊,或驻足专注于一页文字,心被书俘虏了,悄无声息,仿佛旁人只是影子。在这里有缘擦肩的陌生人,记不住面孔,也少有只言片语的交流,然而想到邂逅了一颗颗同样爱书的灵魂,心中便涌动出淡淡的温暖。
淘书的过程本就是一种享受。在舒缓的乐曲中静静地翻找喜爱的书,犹如于流淌的小溪里捡寻鹅卯石,在形形色色中辨出自己的最爱。寻得一本好书,如捧了一粒钻石,眼睛更是闪出比钻石还亮的光来,再也不能放手,生怕被人夺了去。然而好书是这样的多,本本不忍释手,可是钱包满足不了我的贪婪,只好把一些书放下、拿起,拿起又放下,如同自己的孩子,哪个都割舍不下。
书屋的空间通常都不是很大,好处是书码放得比较紧凑,可以在很短的距离看到若干个种类的书,而不必像在大型书城那样,要在几个楼层间奔波。在这里,经常可以淘到在大书店被埋没、被忽略的好书。名家经典、上榜新书通常占据醒目的位置,我则更喜欢跪在地上翻书架最下层,从那些被冷落的不起眼或版本较老的书中,细细检索出触动我心的文字,用目光扫却那文字上的蒙尘,让重新放出的异彩与心共鸣。每每出手,必有收获。抱着据为己有的小册子,犹如私下偷捡了一个稀世的宝贝,满心抑制不住的窃喜。
到手的书要细细品读。最惬意的事,奠过于在午后的阳光下,听乐声缥缈,品咖啡醇香,捧一本喜爱的书悠游于字里行间,痴醉在浓浓的墨香里。即便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一本好书亦可令人的心静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凝固了,可谓是真正的灵魂出窍,思绪跃然书中,穿越着时间和空间,情绪也作了文字的俘虏,悲喜都由不得自己。
诗词歌赋怡情冶性,抑扬顿挫的韵律,丝绸样柔滑,琼液般饴口,又如古琴,弦弦扣心、余韵悠远。读史让人眼界开阔,纵读中国史,横读世界史,才能突破民族的狭隘,以整个人类的发展观来看待世界的发展进程,也才能从根源上理解现在的很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因此更加珍爱和平。从历史中可以读到现在的影子,从现在也能够看到历史的痕迹,借古鉴今,社会才会有进步。经典的人物传记,如《邓肯自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梵·高的《渴望生活》等等,总是能予人鼓励的。当你在为每个主人公不同的命运感慨的同时,更多的是被他们优秀的品格打动,他们的坚韧、执着、博大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我们注入一股股积极的能量,使我们的内心更强大、更开阔,也更平静。读小说是了解一个时代社会状态的最好方法,作者通常写的是他所熟悉的场景,所以从宫廷到市井,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写得极其真切细腻,人物也活灵活现的。小说的情节性最强,一环扣一环,环环扣人心。一本优秀的小说,通常是让人废寝忘食地读,且读罢久久不能忘怀,生动地人物形象已经刻印在头脑中,仿佛一个个故友,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
书的装潢也是一种美。有的素朴,有的雅致,有的古色古香,每一本都是艺术品。一些书配有漂亮的插图或彩页,让你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拥有视觉上的享受,有的书里面只有素净的文字,静静地读,文字经由你的思路勾画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与场景,如果说书是个剧本,那么读书的人就是导演,尽可任由你的思绪天马行空。
快乐不能独享,好书还要推荐给好友,就像煮一壶上好的咖啡,定要请人同品,看别人与自己享用相同的味道,才心满意足。读罢一本喜爱的书,如果能有一二知己分享心中的感悟,是一件极大的幸事。一壶茶、一本书,围绕着相同的文字备抒胸臆,或相左,或相通,无所不言,畅快淋漓,更是回味无穷。能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至乐莫如读书。书是甘露,有了书的滋养灵魂才不会千涸;书如阳光,有了书的光芒心才不会晦暗。氤氲的墨香,聚天地精华之气,沁人心脾,明人心智,爱之取之者,自会芳香四溢,亦正如苏子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