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昌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们发延//张斯齐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们发延、张斯齐著的这本《阿昌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阿昌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阿昌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阿昌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阿昌族居住地域,大约东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抵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西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缅甸接壤。这里高黎贡山和怒山余脉纵贯南北,澜沧江和怒江顺山势蜿蜒南下,形成山脉与河流相间,高山峡谷区和山间盆地交错,属亚热带湿润区。由们发延、张斯齐著的这本《阿昌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阿昌族历史

 族称族源

 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二章 阿昌族经济生活

 农业与手工业

 民间医药

 交通运输

 居住

第三章 阿昌族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

 小乘佛教

 道教

第四章 阿昌族人生礼仪

 婚姻

 家庭

 家族组织

 生育

 丧葬

第五章 阿昌族服饰

 服装

 头饰

 腿饰和服装佩饰

 银首饰和镶牙套

第六章 阿昌族饮食

 主食、副食和饮料

 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

 燃料、炊具和餐具

第七章 阿昌族节日

 窝罗节

 会街节

 尝新节

 火把节

 浇花水节

 阿露窝乐节

 其他节日

第八章 阿昌族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

 艺术

 第九章 阿昌族教育体育娱乐游戏

 民间传统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民间体育活动

 娱乐游戏

第十章 阿昌族民族乡

 户撒阿昌族乡

 曩宋阿昌族乡

 九保阿昌族乡

第十一章 阿昌族人物

 传说人物早慨

 爱国忠臣左孝臣

 劳动模范曹依秀

 民族上层人士赵启国

 革命老前辈项老佐

 抗日名将赵安顺

 民兵模范们生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赵家培

 左绍钧

 穆光荣

 银恩铭

 先进工作者雷翁团

 “巾帼建功三八红旗手”孙春兰

 气象学科带头人闫敬华

 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曹先强

 主任医师张益俊

 “活袍”赵安贤

 民间歌手赵安培

 “户撒两把刀”滕茂芳

 “户撒刀王”项老赛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反帝反封建斗争

世居边疆的阿昌族与各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共同缔造和丰富了祖国的文化。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阿昌族地区深受封建领主制度的残酷压迫剥削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为此,勇敢的阿昌族人民与各民族一道,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共同保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维护了祖国统一,书写了民族斗争史。

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斗争

阿昌族人民多次进行武装起义,反对封建领主的压迫和剥削。早在公元1660年,户撒爆发了以杨五为首的反封建压迫的斗争。1725年梁河河西爆发了包括阿昌族在内的农民起义,取得了划归腾越流官管理的胜利。1769年,户撒阿昌族起义,迫使清政府撤换了土司。1793年,阿昌族人民发动了反抗封建领主压迫和剥削的武装起义,包围了户腊撒的土司衙门,击毙了土司盖荣邦,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清朝地方政府闻讯后立即派兵前来镇压,同时指责户腊撒土司苛派过重,因而加以一定限制,明文规定革除日用柴、肉、婚丧等费用,令其不得再向群众摊派。19世纪中叶,干崖(今盈江)土司与陇川土司发生械斗,户腊撤的阿昌族成年男子被于崖土司强征去参加与陇川土司的械斗,结果绝大部分惨遭伤亡,受难者家属组织起来向干崖土司讨还血债,控诉土司罪行,与土司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迫使两地土司让步,赔偿了死难家属的损失。

公元1856年,云南大理等地爆发了回民反抗清朝民族压迫的武装起义。阿昌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也投入了这次斗争。起义军攻占了大理并继续向各地推进,与清朝地方封建势力展开激烈斗争。

反抗帝国主义殖民入侵的斗争

鸦片战争以来,阿昌族地区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世纪50年代,英帝国主义强占邻邦缅甸后,又妄图开辟至中国长江流域的走廊。公元1875年,英国驻华公使派翻译官马嘉理前往云南中缅边疆接应英殖民当局派遣的以军官柏郎为首的武装探测队。马嘉理在进入云南西部后沿途秘密收集情报,并公开测绘地形图。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和谴责。马嘉理到缅甸后,与柏郎策划准备入侵云南。1876年2月,马嘉理率领部分侵略者从盈江曼允侵入中国。这一地区的阿昌、景颇、傣、汉等民族人民将其包围,令其退出境外,马嘉理等公然向群众开枪,各族人民忍无可忍,一举将马嘉理及其所率侵略者截杀在户宋河边,并于翌日清晨击溃了柏郎殖民军,使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未能得逞。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云南边疆各民族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祖国西南边疆的“马嘉理事件”,又称“滇案”。

1900年,英帝国主义又入侵腾冲北部阿昌族居住区,枪杀各族人民,烧毁明光等村寨。阿昌族茨竹隘土守备左孝臣率领阿昌、景颇、傈僳、汉等族群众奋起抵抗英国侵略者,但因敌强我弱,终于失败。各族群众137人壮烈牺牲,左孝臣也光荣殉职。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阿昌族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边疆领土,同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占领整个东亚地区。194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缅甸,并沿着滇缅公路长驱直入,占领了德宏地区,阿昌族人民临危不惧,与各民族一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战争,他们用自己制造的长刀、斧头、地弩以及从外购置的枪支弹药,活动于森林、交通要道里,伏击敌人,消灭了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滇西抗日战争进入反攻后,阿昌族和当地各民族人民积极支持配合抗日部队,终于取得了整个滇西抗日反攻的胜利,为中国的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迎接人民解放军

1943年,户腊撒的阿昌族和各民族人民一起,又一次掀起反抗土司压迫剥削的武装起义,起义群众包围了土司衙门,迫使土司潜逃陇川,并向陇川土司和设治局求援。他们出动大批军队前来镇压,阿昌族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五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这次武装起义集中反映了阿昌族人民反封建的信心和决心。

1949年底,阿昌族人民展开了最后一次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当时,全国面临解放,可是户腊撒土司积极蓄兵备粮,大肆搜刮民财,强行拉壮丁,以充实土司反动势力,企图抵制人民解放事业。阿昌族人民在全国解放形势的鼓舞下,纷纷拿起武器,与封建土司进行顽强的斗争。1950年初,阿昌族群众武装围攻土司署,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土司署守兵。与此同时,阿昌族人民推派了三位代表,前往腾冲迎接人民解放军。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德宏地区,阿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

P14-17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应《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编委会之邀,我们在工作之余写成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阿昌族》一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一部普及民族知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伟大进步的读物。

我国的阿昌族由于人口少,又居住在边疆,因此人们对其还不甚了解,经常会听到阿昌族生活在哪里、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有什么风俗习惯等等这样的问题。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阿昌族的历史渊源、居住环境、经济生活、节日习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知识,阐述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浓郁特色、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愿这本《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阿昌族》的出版,能够对更多的读者了解阿昌族起到一些作用。并期望有更多的人们走近阿昌族,认识阿昌族,了解阿昌族文化。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吸收了众多有关阿昌族经济、文化的研究成果,有的已在所列参考文献中注明,对未能注明者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采用的大量图片,除了作者拍摄的之外,选用了曹先强、杨发开、张志平、杨帮庆、王红、刘军、们汗青、张丹波、龙光茂、贾仲益、周秀清等人的照片,还选用了中国阿昌族研究会、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及《阿昌之魂》《梁河阿昌族今昔》等单位和图书的图片。这些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向这些图片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辽宁民族出版社编辑金顺玉女士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借《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阿昌族》一书的出版发行,祝阿昌族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祝愿阿昌族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们发延 张斯齐

2014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