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志尧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志尧著的《红色记忆》讲述的抗战时期的名人、名将与重大战役、事件,在当今已出版的同类著述中,是以新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再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时代。从“天堂到地狱”的著名物理学者卢鹤绂,周总理、蒋介石均十分器重的严北溟,以及同盟会元老之子陈文龙,这些名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表现的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令人深深感动。

内容推荐

张志尧著的《红色记忆》是纪实文学,以新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再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抗战时期的悲壮时代。描写了抗战名将、重大战役、事件,该书还表现了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以及为抗日救亡,有志青年前往抗日的艰苦岁月。

目录

序言

从容赴难

 从天堂到地狱——中国核能先驱卢鹤绂

 万里寻访——沿着先辈抗战时期的足迹

 渤侯沧桑——著名学者严北溟

 抗战时期的陈文龙

悲壮浩歌

 戴安澜的亲人们

 忆父亲孙明瑾将军

 生命的奖杯——战铁军的猛虎连连长

 黄埔军校的学员

 远征军上校

 悲壮的见证——常德保卫战纪实

桑梓热土

 沭水东流——口头庄英烈群谱

 在抗大的日子里

 江湾路百年之祭——淞沪抗战前后的江湾路

后记

试读章节

从天堂到地狱——中国核能先驱卢鹤绂

2002年2月5日,在上海海伦宾馆举行“首届卢鹤绂先生科教思想研讨会暨卢鹤绂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在会场的签到、题词处,有诸多中科院院士的衷心赞颂。

其中贺贤土院士写道:“提携后辈,甘当人梯基石。”

谷超豪院士写道:“卢鹤绂教授是科学家和人民教师的典范。”

杨福家院士则对他的老师写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卢鹤绂先生的一生,是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勇攀科学高峰的一生。”

盛况空前的会议持续了一天,近300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感人的、令人震撼的场面,时时出现。

会后,笔者采访了卢鹤绂先生的六弟卢鹤维(原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卢鹤绂先生的儿子卢永芳(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委员会委员)、卢永亮(加拿大福特贸易公司总裁)。在卢鹤绂亲属的记忆中:这位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著名学者,在其早年的人生旅途中,像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那样,因“哀民生之多艰”,而在漫长艰难的人生之路,上下求索。

一、从天堂到地狱

1.漂洋过海的求索

1944年,日寇在中国战场做垂死挣扎,向广西大举进攻。迫于战事,广西大学理工学院的广大师生从柳州沿融江北上流亡。

在日军穷追下,惊惶、极度疲惫的逃难人群中,卢鹤绂肩上的扁担一头挑着书,一头挑着两岁的幼儿,蹒跚地缓缓前行。在前往“苗民之都”——榕江城之前,一伙土匪拦住了师生的去路。当众多土匪欲劫财杀人时,愤慨不已的卢鹤绂舍命主动与匪首谈判。当卢鹤绂谈到他为什么要“从天堂坠人地狱”时,良心麻木的匪首被他的爱国赤诚感动了。挥手之间,颠沛流离的师生们免遭血光之灾,绝处逢生。

当时,年仅30岁的卢鹤绂,是广西大学理工学院的数理系教授。

1941年,卢鹤绂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便舍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将满腔热血投人到抗日救亡的大洪流。

深受“岳母刺字”故事影响,欲“精忠报国”的卢鹤绂,出身官宦家庭。祖籍山东掖县、出生沈阳的他,其家庭背景很不简单,其父亲卢景贵是大帅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曾任东北四平的四兆铁路局局长、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路政主任委员。

卢景贵并非军人,更不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只是在一个很偶然、很不起眼的事上,让张作霖认了这个“兄弟”。一年冬天,张作霖帅府的暖气出了问题,却怎么也修不好,大帅的秘书进言:“请卢景贵来试试,他是留美的机械工程师。”卢景贵来到帅府后,很快将锅炉摆弄好了。当他收下银两准备离开时,秘书对大帅说:“卢景贵是个人才,不能让他走。”于是,他便留在了大帅的身边。

卢鹤绂的母亲崔可言,1892年生于沈阳,14岁东渡日本,在东京的青山实践女校自费留学,与鉴湖女侠秋瑾是相熟的校友。崔可言18岁归国后,在大南关女子小学任教。1912年,她与卢景贵结婚。当时,她的丈夫还在天津公立工业专科学校读书。1914年6月7日,她的长子卢鹤绂出生。

1916年,当卢鹤绂两岁时,与母亲一起首飞大洋。

当年,卢鹤绂是随母亲崔可言与赴美的清华学生一起去了伊利诺大学,同在美留学的父亲卢景贵相聚。当时,带孩子去美国的中国妇女非常罕见,母子俩在伊利诺非常引人注目。因而,在当地的许多照相馆均悬挂着放大的“中国娃娃”——卢鹤绂的照片。

1918年3月,因奉天省政府催其父回国创办工业专科学校,卢鹤绂兄弟便随父母回国。卢鹤绂9岁时,在四兆铁路局小学学习。由于其父酷爱谭鑫培、王风卿演的京剧,卢鹤绂在少年时代便喜欢上谭派老生。

1923年2月,张作霖对代理省长王永江管理的四兆铁路时起风潮有不满,便派卢鹤绂父亲任四兆铁路局局长。

1929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策划的“皇姑屯”事件中遇难,时任东三省保安司令的张学良任命卢景贵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路政主任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移至北京办公。因卢(P2-3)

序言

2010年9月,我带了几位资深教授参加了在新疆石河子市召开的、由志尧先生主持的“中国知青与边疆建设”全国研讨会。2011年9月,作为那次破天荒而且圆满的会议成果——长篇纪实文学著述《大时代的记忆》出版问世。去年12月,志尧教授来到了广州,彼此叙旧,相聚甚欢。

对于他为知青、为历史文化、为纪实文学所做的一切,我总是尽力支持。因为他心中有大爱,有“广阔地平线”的深远境界。

近期,他的两部著述——《红色记忆》与《广阔的地平线》的上下卷——《烈烈大风》和《过尽千帆》即将出版。作为挚友,对他的才华与勤奋深感敬佩。对于这两部著述,总的感觉它们在中国纪实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之所以这样认定,是源于该书的深厚内涵与高品位。

《红色记忆》——抗战时期的名人、名将与重大战役、事件,在当今已出版的同类著述中,是以新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再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时代。从“天堂到地狱”的著名物理学者卢鹤绂,周总理、蒋介石均十分器重的严北溟,以及同盟会元老之子陈文龙,这些名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表现的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令人深深感动。

抗战名将——中国远征军的戴安澜,在常德保卫战外围英勇殉国的孙明瑾将军,他们那种视死如归、马革裹尸还的悲壮与他们生前对妻子儿女的脉脉深情,均使人感到极为震撼。历经淞沪抗战、万家岭、上高战役的抗日铁军的猛虎连连长以及常德保卫战中抗战老兵们的浴血奋战,使人由衷敬佩。

除了抗战的正面战场外,《红色记忆》也表现了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在日寇三光凶焰下,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为抗日救亡,抗战烈士亲属后裔前往抗日的岁月。

“江湾路百年之祭”则是淞沪抗战前后的历史风云再现。在这篇文章中,研究员出身的笔者,将江湾路百年历史生动且深透地,一页页地翻阅在读者眼前。

《烈烈大风》——瀚海大漠的广阔地平线,就书名而言,读者会想及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因而,在“风云瀚海”与“西部驿站”的篇章中,古西域所在地有著名诗人艾青留下的脚印,有金山之子哈德斯、原兵团副司令王寿臣、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康宁、考古学者穆舜英等鲜为人知的许多感人故事。而上海知青出身的著名人物陆天明、杨永青、鱼姗玲、叶惠贤的早年心路历程,则予以一一展现。

“假古兰丹姆”约拉以及地质总工、保钓勇士、北塔山牧民的贴心人、兵团最大的少数民族团场的维吾尔族政委等,则从不同的人生背景,表现了共同的心愿——对新疆,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沉挚爱。

“溯寻北溟”与“巴彦乌列盖纪行”则展现了闻名遐迩的阿尔泰山之悠久的历史与具有异域特色的民族风情。

在“大风歌壮士”的篇章中,展现了抗美援朝曾有的弹火硝烟,而“新疆剿匪”“屯垦将士”“中印边界的高原车队”,则映射了新疆兵团官兵在半个世纪之前的西部创业、屯垦戍边的缩影。

“山城大校夫妇”与守卫阿尔泰山边防的指战员们的“铁马冰河戍金山”,充分展现了当代军人忠于祖国,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至今默默无闻的军嫂,在她们感情世界的许多故事,很是催人泪下。

燕山脚下的小汤山,是回望那段揪心的岁月,反映了在医护一线与病魔作顽强抗争的白衣天使。而“中国的拉菲克”与“在刚果(金)维和的日子里”,则反映了中国农业专家与维和人员在当地的成就,以及所建树的伟大祖国形象。

《过尽千帆》的著述中,则是两大风景线——星群与草根的人生历程。

在“群星闪耀”的篇章中,可见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与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的人生驿站。而“我所参加的重大战役”则是反映了四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与南下战役的军旅足痕。而家喻户晓的上海精武会,本书作者则采访了一位当时在拳坛的风云人物。上述人物的故事,均为各类著述中所罕见。

在“斜晖悠悠”中,陈香梅早年的友人与军委情报部翻译,均是在经历苦难后仍对边疆事业一片忠心。对最近解禁的中关乒乓外交的相关内幕,原广东省体委主任的回忆,对当时的背景与复杂心情均有生动的表述。日侨三宅生辉为上海的弱势群体所尽的心力以及儒商为继承父辈遗愿所作的努力,均有现实意义。

在“生命之旅”的篇章中,兵团农三师的歌舞团团长与香港知青联常务副会长在其事业大世界与爱情小世界,却是迥然不同。而“海天之旅’’与“龙年金山之约”,则再现了知青出身的香港企业家与当代著名的一些作家,在新疆阿勒泰——中亚古代文明摇篮的考察、观光的心境与深刻感受。

在“小草的歌”的篇章中,是笔者灵修心史的历程。从一个达罗比荼人的孩子,到著名大学的特聘教授;从当年的伙夫、马车夫、矿工的知青,到中外学界颇具影响、且硕果累累的学者,在他的人生逆旅中,遭遇了多重艰险与磨难,甚至九死一生。但是父辈所遗留的坚强与不屈不挠.以及在“幽会女神”梦境中所悟及的人生求索境界,使他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尽管在走近“两亩地”时,心中曾咏叹过日本电影《人证》的“草帽歌”,但这却是中国知青在“第二次开垦”中所面对的严峻与无奈。

而“森林那边的蒙古人小屋”,蒙古乌梁海部族夫妇为患白血病的汉族弃婴女孩所历经的磨难,使人潸然泪下。

鉴于上述情况,本书不仅是了解新疆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且也是了解现当代中国的一部重要著作,从艰苦卓绝的抗战到解放战争,从屯垦戍边到刚果(金)维和,其深刻与厚重非同寻常。

在纵横交错中,除了深透地表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外,《广阔地平线》纪实文学丛书还是给人心潮涌动:一种精神,一种呼唤——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非凡思想境界,这种精神不但体现在名家、名将身上,也体现在中国西部人的身上。

总而言之,翻阅这两部书时,心中与眼前会有叱咤风云之感——那种大时空、大气魄、大震撼的真实感受。而在当代,像这样能给人震撼与猛省的纪实文学作品集,确是寥若晨星。为此,《广阔的地平线》《红色记忆》既浩瀚浪漫,又浩然悲壮。当你读完这两部书后,会有深切的感受和不一般的解读。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会长 郭小东

2012年8月1日于广州

后记

《红色记忆》是笔者30多年来纪实文学作品的精华,书中的文章大都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以及已出版的著述中。

同时,该著述也是笔者自身人生历程的折射与写照。

自从2011年9月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大时代的记忆》后,没想到社会反应会那么强烈,许多人是含着泪、一口气看完的,包括久经沙场的将军。为此,诸多友人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均期待我有更高品位的纪实文学著述面世。此时,自己也想完成多年的夙愿——撰写几部厚重的纪实文学专著。于是在今年的早春三月——山城还是一片冰茫茫时,开始构思创作,直到4月18日左右,金山的树梢已绽放出鹅黄色的嫩芽时,这些呕心沥血的著述终于基本完成。

尽管是纪实文学创作,但为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笔者却是用史学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着力进行。诸如反映抗战时期的文章,像“生命的奖杯”“桑梓热土”“悲壮的见证”等。特别是先父的抗战经历,在他的回忆录中仅寥寥数语便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会战一笔带过。在他回忆录中,有那么一句话——“硖石擒飞贼,清江捣虎穴”。在清江俘虏两名日军,是母亲在先父去世后告知的,回忆录上并没有具体写明。但是中国大地有好几条清江,究竟是哪条?刚开始,以为是淮阴老家的清江,而且日军在那里轰炸过、占领过,在时间上与该事件也大约相当。但是之后发现,该地仅是游击战区,中日两国军队的主力并不在那里,于是找到了武汉失守后的长江水运要道——湖北宜昌城附近的清江。

文章中的史实均是在多年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诸如“江湾路百年之祭”,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境况下,笔者却在童年故居发现了“蜀商公所”“六三花园”“日军的上海神社”以及抗战后期所修的秘密隧道等。

笔者在创作与研究中,很注重资料积累与资料库的建设。当笔者将-深思熟虑的“著述框架”撑起来,而后,多层的工作面同时开展建造。由于有几千万字的资料与几千幅珍贵的老照片作为文学与研究的“建筑材料”,一旦创作冲动到来,就起早贪黑,一气呵成。

至于书中的主要人物与重大事件的阐述,主要来自采访。像艾青、卢鹤绂、戴安澜、孙明瑾、严北溟、陈文龙、徐肖冰、张旭初、约拉、周士彬、三宅生辉、哈德斯、盖山林、李康宁、穆舜英等人物,有的是与笔者面对面,有的是与他们的亲属或后裔直面交谈。

有两次采访很重要。

其一是:2005至2007年,由兵团副政委王崇久安排的创作《西部驿站》的采访,当时去了9个师、二三十个团场。

其二是:2008年夏,原阿勒泰军分区司令员程锋安排的创作《西部军魂》的采访,当时去了两个边防团,一个十六医院。

本书的许多珍贵照片亦来自被采访者和他们的亲属,以及兵团宣传部、阿勒泰军分区政治部。在这部著述出版之际,谨在此向上述单位与友-人深表谢意!

关于三部书稿的相关情况,还是说几句。

今年4月下旬,该书的初稿完成后,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迪木拉提院长审阅后表示,笔者是本学院的特聘教授,可以“现当代的新疆社会与文化口述史”丛书的方式出版。为此,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将反映抗战的《红色记忆》单列,将主要反映新疆社会与文化的《烈烈大风》与《过尽千帆》作为《广阔的地平线》一书的上下卷,并将该书作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的“现当代的新疆社会与文化口述史”丛书。

为使该书增加一些厚重与亮色,笔者将曾来过新疆以及对新疆有特殊情缘的人物,诸如原亚洲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盖山林、中关建交的历史见证人——原广东省体委主任张旭初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拳王周士彬等人的故事,也纳入了下卷《过尽千帆》中。

至于笔者用《广阔的地平线》这样的书名,则表达了在瀚海大漠中诸多不同身世的人物,对人生深远境界的不懈努力与求索。

今天,正是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的75周年,作为抗战英烈家族的后裔,作为今年新疆国际会的总策划,笔者与几位高层友人成功地举办了“草原丝绸之路与环阿尔泰国际经济合作区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获得了中外学界的盛誉。

此时,回望昔日历史长河的点点帆影,心神有些憔悴,但窗外烈烈大风劲吹,却似浩歌阵阵,昂扬慷慨入九霄。

记得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郭小东对这两部书稿的一句评价:《红色记忆》《广阔的地平线》既是浩瀚浪漫的,也是浩然悲壮的。

这也许是人生的真谛,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2012年8月13日

于“中亚古代文明的摇篮”阿勒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