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业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信息、元素、精髓,因它而存在,因它而流传,因它而发扬光大。一套好的语文读本应该承担着对健全人格培养的责任,更承担着对未来民族性格塑造的责任。《记住回家的路/大语文》编者曹文轩作为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作为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希望弥补当今语文教材中面临的种种缺憾,提供一套优质的民间语文读本,开辟语文教育和学习的第二课堂,与语文教材形成一种优美的张力,从而进一步让孩子陶冶情操,提升孩子们的人格素养和审美格调,提升整个民族的语文境界。
《记住回家的路/大语文》为曹文轩教授专为少年读者编选的一套课外语文阅读读本,收录了歌德、高尔基、托尔斯泰、契科夫、东山魁夷、李泽厚、冯友兰、丰子恺、徐志摩、林语堂、汪曾祺等著名作家和知名学者笔下具有经典性的、适于少年读者阅读的名篇美文,为少年朋友提供了一套提升人文素质和语文水平、拓展阅读视野、构筑精神家园的优质读本。
近处的艳丽与壮阔
书房的窗子/杨振声著
窗/钱锺书著
五味巷/贾平凹著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节选)/[美国]亨利·梭罗著徐迟译
行路难,雪满山
《米开朗琪罗传》序/[法国]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普罗米修斯/[德国]古斯塔夫·斯威布著楚图南译
雅典法庭上的辩护/[古希腊]苏格拉底著余灵灵、罗林平译
当和风拂过心湖
我们看菊花去/白先勇著
为我唱首歌吧/[英国]艾德里安著唐林、文军译
盗贼来到花木村/[日本]新美南吉著周龙梅、彭懿译
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著
记住回家的路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著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宗白华著
粉房/萧红著
旷野天趣
阿咪/丰子恺著
狗/梁实秋著
猫的天堂/[法国]左拉著郝运译
亲爱的三月,请进!/[美国]艾米莉·迪金森著关天晞译
拂拭心灵
父/[日本]芥川龙之介著文学朴译
我们看海去/林海音著
故乡的雷雨声/[美国]鲍勃·莫尔德著曾国平译
人生旅途上的锦囊
审驴
荒岛余生/[英国]丹尼尔·笛福著徐霞村译
草船借箭/张寿臣著
英雄与时势/萧乾著
命运交叉的小径
命若琴弦/史铁生著
西西弗神话(节选)/[法国]加缪著沈志明译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著
这时,他的机智驱使他欺骗神祗。他代表他的创造物宰杀了一匹大公牛.请神祗拿他们所喜欢的部分。他杀完之后,将它分为两堆。一堆他放上肉、内脏和脂肪,用牛皮遮盖着,顶上放着牛肚子;另一堆,他放上光骨头,巧妙地用牛的板油包蒙着,而这一堆却比较大一些!全知全能的宙斯看穿了他的骗局,说道:“伊阿珀托斯之子,显赫的王,我的好朋友,你的分配是如何不公平哟!”这时普罗米修斯相信他已骗过宙斯,暗笑着回答:”显赫的宙斯,你,万神之王.取去你随心所喜的吧。”宙斯着恼了,禁不住心头火起.但却从容地用双手去拿雪白的板油。当他将它剥开,看见剔光的骨头,他假装只是这时才发觉被骗似的,严厉地说:“我深知.我的朋友,啊,伊阿珀托斯之子!你还没有忘掉你的欺骗的伎俩!”
为了要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恶作剧,宙斯拒绝给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但机敏的伊阿珀托斯的儿子,马上想出办法,补救这个缺陷。他摘取木本茴香的一枝,走到太阳车那里,当它从天上驰过,他将树枝伸到它的火焰里.直到树枝燃烧。他持着这火种降到地上,即刻第一堆丛林的火柱就升到天上。宙斯,这大发雷霆者,当他看见火焰从人类中间升起,且火光射得很广很远.他的灵魂感到刺痛。
现在人类既已有火,就不能从他们那里夺去。为抵消火所给予人类的利益,宙斯立刻为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灾害。他命令以巧妙著称的火神赫淮斯托斯创造一个美丽少女。雅典娜由于渐渐嫉妒普罗米修斯,对他失去好意,所以亲自给这个妇人穿上灿亮雪白的长袍,使她戴着下垂的面网(妇人手持面网,并将它分开).在她的头上戴上鲜花的花冠,束以金发带。这条发带也是赫淮斯托斯的杰作.他为了取悦他的父亲,十分精巧地制造了它.细致地用各种动物的多彩的形象来装饰它。神祗之使者赫耳墨斯馈赠这迷人的祸水以言语的技能,爱神阿佛洛狄忒则赋予她一切可能的媚态。于是在最使人迷恋的外表下面,宙斯布置了一种眩惑人的灾祸。他叫这女子为潘多拉,意即“有着一切天赋的女人”。因为每一个神祗都给了她一些对于人类有害的赠礼。最后他让这女子降落在人、神都在游荡并寻欢取乐的地上。他们都十分惊奇于这无与伦比的创造物.因为人类从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妇人。同时,这女人去找“后觉者”厄庇墨透斯,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为人比较少有计谋。
普罗米修斯警告他的兄弟不要接受俄林波斯圣山的统治者的赠礼,立刻把她退回去,恐1、白人类会从她那里受到灾祸。厄庇墨透斯忘记了这警告,他十分欢喜地接受这美丽年轻的妇人,在吃到苦头之前,看不出有什么祸害。在此以前——感谢普罗米修斯的劝告啊——人类还没有灾祸,也无过分的辛劳,或者长久疾病的苦痛。但这个妇人双手捧着一种赠礼来了——一只巨大的密闭着的匣子。她刚刚走到厄庇墨透斯那里,就突然掀开盖子,于是飞出一大群的灾害,迅速地散布到地上。但匣子底上还深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由于万神之父的告诫,在它还没有飞出以前,潘多拉就放下盖子,将匣子永久关闭。现在数不清的不同形式的悲惨充满大地、空中和海上。疾病日夜在人类中间徘徊,秘密地,悄悄地,因为宙斯并没有给它们声音。各种不同的热病攻袭着大地,而死神,过去原是那么迟缓地趑趄着步履来到人间,现在却以如飞的步履前进了。
这事完成以后.宙斯转而向普罗米修斯本人复仇,他将这个罪人交给赫淮斯托斯和他的外号叫作强力和暴力的两个仆人克刺托斯和比亚。他吩咐他们将普罗米修斯拖到斯库提亚的荒原。在那里,下临凶险的崾谷,他们用坚固的铁链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赫淮斯托斯很勉强地执行他父亲的命令,因为他爱着这提坦之子.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同类、同辈,也是神祗的后裔,是他的曾祖父乌拉诺斯的子孙。他被逼迫不得不执行残酷的命令,说着比他残暴的两个仆人所不喜的同情的言语。因为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绝壁上,笔直地吊着,不能入睡,而且永不能弯曲他的疲惫的两膝。“你将发出多少控诉和悲叹,但一切都没有用,”赫淮斯托斯说,“因为宙斯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凡新从别人那里夺得权力而据为己有的人都是最狠心的!”
P44-46
这套书共十册。
从动议、立纲、于浩瀚无涯的文章汪洋中苦苦搜寻佳篇、无数次地斟酌推敲和无数次地大砍大伐篇目、无数次地增加新发现的佳篇力作,到出版,经历了很长时间。为出版这套书,从编选者到编辑,都投放了太多的时间与心血。天下文章虽不可穷尽,但编选者的姿态却由始至终就是欲将天下的文章穷尽。当下各种名目的读本,不说是满坑满谷,也可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编选者与编辑者又自抬门槛要与已有的各种版本的正式语文教材之选目避开,在如此情景与要求之下,编出十本一套的书来,除了要将视野一次一次地扩宽,除了要处心积虑地重建体系,除了要独辟蹊径另觅天地,除了要精雕细刻、悉心揣摩,又能如何?这个过程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好在现在终于有了成果,好在所有参与者都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让各自提升的过程,内心无怨无悔。
将这套书命名为“大语文”,其意味颇为深长。
当下语文教材的编写,早已突破从前令人感到机械、陈旧、压抑、沉闷的樊篱,一方新的语文天地,已经很有气象。公平竞争带来的各种语文教材版本的问世,使语文教学初步进入多元化的格局。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大学学者、语文教育专家、中小学老师及至作家等各式人等“共谋”并发起的这场语文革命,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语文。但若冷静、深入地考量当下的语文教材,无论在理念还是在体制、体例等方面,都还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各种各样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依旧还显落套的评判标准、编写人员阅读视野的狭小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偏激的语文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现有语文教材不能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们发现了一个可供我们再创造的巨大空间。我们将这套书的功用定位在:开辟语文的第二课堂。这套堂外的“大语文”欲与堂内的“语文”形成一种优美的张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映成趣、相映生辉的关系。我们希望这套书成为优质的民间语文读本。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提升这个民族的语文境界。
选编的宗旨是一开始就确立的:一、立人。一套好的语文读本应承担着对健全人格培养的责任,更承担着对未来民族性格塑造的责任。二、传承文化薪火。语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业中承当着桥梁作用,民族文化的信息、元素、精髓,因它而存在,因它而流传,因它而发扬光大。三、亲近母语。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形式,一个民族的特质、风气、思维方式与审美格调,都与其休戚相关。
我们在选文时明确了一些原则:一、 “人文”与“语文”的完美统一。反对两个极端,强调“语文读本”与“人文读本”的区别, “语文”二字是选文时的第一关键词。二、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将对话机制作为这套读本的重要机制。三、注重经典,强调名篇,将大量被忽视然而又确实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引入读本,使这套书的文本焕然一新。四、培养主动探究精神,造就创造性思维,使语文学习成为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五、充分认识写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衔接,所选文章不仅是有影响的,而且必须在文章的作法上是有说道的。
十本书是一个整体,编写必有一个通盘考虑:一、将总体体例、布局与局部构思、定点结合起来,使十册书成为有机联系与合乎逻辑的整体,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二、打破当下语文教材差不多都以“人、自然、社会”为纬度的清一色的编选框架,而选择更加系统也更加合理的模式。在本套书的编选者看来,天下知识天下事、一个完美的人所需要学习与修炼的课程(除去自然科学不论),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系统与维度:1.审美。在人们的意识中, “力量”一词只与“思想”一词有关,很少有人将其与“美”相联系,而实际上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审美教育,是共和国语文教育的一大缺失,这一缺失后患无穷。2.励志。理想、志向、精神、坚毅之品格……人格的质量来自于自小的修炼与人生目标的树立。3.情感。我们通常的教育只注意到思想教育,殊不知,情感对于一个人证以及广大读者的比较与鉴别之后而论定的。它们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是第一流的。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前入早做了总结。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不读经典、名著,在二流三流末流之文字的汪洋里混来混去,时间既久,受其规约和感染,不知不觉之中,思想、艺术乃至各方面的标准都降低了,结果将自己的情感搞得很浅薄,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将自己的语言搞得很俗气,如果转而进行写作实践,写来写去,终究写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来。
光谈经典、名著,不谈读法不行——经典、名著有经典、名著的读法,这与什么菜有什么菜的吃法同出一理。有一点是肯定的:读经典、名著得细读。只有细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二流三流末流之作,往往张牙舞爪,不必多费脑筋,就能看出它的动机,而经典、名著之魅力,却正在于它们的一切是含而不露的。因此,阅读必须是仔细的。唯有反复阅读,方能得其奥妙。不然,非但没有获得什么,还会糟蹋了好东西。
我们在十本书中所进行的导读与设问,都有这样一种思路:引导细读通过细读,看出肌理,看出境界与神髓之所在。
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很不一样,其他学科的学习差不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而语文的学习,其课堂学习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如果说语文课本是一座山头,那么,若要攻克这座山头,就必须调集其他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的其他山头,就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一本本书,就是一座座山头,这些山头囤兵百万,只有调集这些力量,语文这座山头才能最终被拿下。 当然,这套书还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使语文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日常阅读,它也是一套有理由向所有愿意读书的学生推荐的书籍。
曹文轩
2016年4月18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四年前,与明天出版社的朋友们谈到了“大语文”的话题,自此,他们对“大语文”开始了一往情深的关注。其间,从社长、总编到编辑,与我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与讨论。当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见面,则更加频繁。他们对这选题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到了最后,编辑们为了使“大语文”能如期出版并能尽善尽美,甚至陷入焦灼状态。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和谢意。
参加导读文字撰写工作的同学有:赵晖、李云雷、邓菡彬、文珍、王颖、陈爱强、张清芳、于淑静、史静、蔡郁婉、高寒凝、葛旭东、刘欣碉、王利娟、金信仪、王锐、郑明和、张雨晴、葛诗卉、汪洁。
他们从“入文”,更从“语文”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不落俗套富有新意的点评。这些点评,切合文本的本意,为阅读者提供了进入文本的最佳途径。
刘晓楠、魏东峰、胡少卿、徐则臣同学,在组织讨论、复印资料、核实文本出处、辨析不同版本之高下等方面,全心全意,细致入微,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和令人钦佩的工作态度。部分参加点评的同学如高寒凝、葛旭东等也参加了以上的工作。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丁亚芳女士。事实上“大语文”的前身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语文”。当年,作为这一选题的参与者与编辑,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虽然“大语文”与“第二语文”相比,无论是选目还是篇章安排等都有了重大变化,但,依然留有她辛劳的印记。
感谢所有与“大语文”有关的朋友。
曹文轩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日于途中
这套读本可谓做到了文质兼美,选文注重乞家,但不限于名家,注重名篇,但不限于名篇,编选者有着良好的独立的选文追求和阅读趣味。这套读本既保证了选文的经典性,也保证了选文的开淘视野和平易近人,选文和编写都很接地气。另外,编选者对学生的读书思考、涵泳性情、砥砺人格、学习语言具有鲜明的引导作用,这一点我尤为认可。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何郁
好书只能邂逅,就像这套“大语文“。住在樊篱之内久矣,我一直在等,有一本语文书,不通往考场只抵达灵魂,直到遇见“大语文”。 “大语文”之大,不在于浩瀚而在于深远,她采撷语文学科日渐疏远的生命之美和人性温度,帮我们开门,见山,教我们雅活,乐享。是的,你不读这套书,你就不知道从语文教室到精神殿堂有多远,你就不知道从语言文字到国民素养有多远。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深圳市宝安中学教师邓艳萍
阅读如登山。教科书中那些几百字、千来字的文章,犹如一个个小土坡。经由它们,我们认识了美丽的中文,初步体验到了登山的快乐。然而,如果仅止于此,那么,我们便无法登上精神的高地。干百年来,人类文明奇峰罗列、气象万千。莎士比亚、歌德,苏格拉底、安徒生、新美南吉、屈原、李白……一个个名字,就是一座座高峰。你若望而生畏,拒绝攀登,你便永远徘徊在丘陵地带。唯有阅读富于挑战性的经典之作,你的精神海拔才能逐渐升高。
大语文,大视野,大格局!
——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祖庆
采撷多少好文章,缀成一挂银河。远观,中外文化之力澎湃激越,如瀑飞泻;近看,古今先哲之思乍启天光,如星璀璨。涵泳在大河深处吧,触摸文字的肌理,体察文章的神髓,尽饮这精神源头的伟力!睿智的眼、强韧的心,还有尚美的信仰,都将在阅读中完成修行。
——特级教师、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语文教师王乐芬
曹文轩先生曾说:“对青少年而言,天底下有两种书,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另外一种是打底子之后来看的……打底子的书,是指那些经典,或者说具有经典性的作品。”我想,这套“大语文”,便是曹先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套“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全套书采用分册编选文章的形式,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且均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笔,篇篇堪称经典。从选取的文章来看,全套书也体现了曹先生一贯高雅的审美情趣与睿智深邃的思想。
——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市育英中学语文教师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