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
分类
作者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

内容推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共产主义教育伦理学)一书,是B.A.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晚年创作的。书中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B.A.苏霍姆林斯基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揭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B.A.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的中心问题是着重阐述教育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即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道德意识。

目录

怎样才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

 一、真正的人应当什么样

 二、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

 三、何谓珍惜生活的幸福

 四、何种见解能够培养出成熟的思想

 五、怎样培养孩子的精神力量

 六、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

 七、孩子应该怎样理解自己对他人的义务

 八、在哪些行为之中应表现出义务感

 九、最大的欢乐就是人的诞生

 十、美是培养敏锐的强有力手段

 十一、什么叫痛苦,怎样教孩子们去克服它

 十二、理解亲人的痛苦能提高道德敏锐性

 十三、怎样教人正确对待死

 十四、人应当尊敬地纪念自己的先辈

 十五、怎样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

 十六、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

 十七、怎样教会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父母

 十八、怎样培养父辈和孩子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十九、培养尊敬爷爷奶奶的情感

 二十、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

 二十一、怎样教学生们成为好子女

 二十二、怎样祝贺亲人的生日

 二十三、怎样培养对亲人和亲近的人的忠诚感

 二十四、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

 二十五、怎样使学生们具有知识的欢乐

 二十六、怎样激起求知欲

 二十七、培养对待学校的态度要像对待人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发源地那样

 二十八、怎样把教师劳动的意义传送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二十九、怎样教孩子正确对待脑力劳动

 三十、学习是正在成长一代的积极的公民生活

 三十一、良心是行为敏锐的卫兵

 三十二、怎样培养良心感

 三十三、怎样才能达到使行为举止听从良心的最强有力的指挥

 三十四、怎样教孩子理解道德上的自由感

 三十五、忠诚感和对别人的忠诚意味着什么

 三十六、怎样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共同参与、共同感受的能力

 三十七、怎样培养孩子具有善意感

 三十八、怎样教孩子明白和意识自己的过错

 三十九、怎样教孩子正确对待批评、责备、惩罚

 四十、怎样培养孩子具有慷慨大方和大公无私的品格

 四十一、如何成为谦虚的人,怎样培养谦虚

 四十二、怎样启迪孩子们具有高尚的行为举止

 四十三、怎样把孩子行为中的“应当”、“困难”和“好”连接起来

 四十四、怎样教孩子懂得敏锐而有分寸的行为

 四十五、什么是个性的尊严以及怎样培养它

 四十六、怎样培养孩子自觉地去追求善良

 四十七、怎样培养个人对待邪恶毫不妥协的态度

 四十八、怎样使男女青年们具有人的欲望的素养

 四十九、怎样培养青年们正确对待爱

 五十、青年对待爱情的精神准备应当包括些什么

 五十一、怎样向青年们谈爱情

 五十二、美是培养善良、热爱劳动、热诚和爱情的重要手段

 五十三、在当今做个革命者意味着什么

 五十四、怎样培养年轻一代在伟大卫国战争英雄面前的责任感

 五十五、怎样培养孩子们具有共产主义理想

 五十六、怎样培养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五十七、用追求理想的方法培养思想性

 五十八、怎样培养学生在道德上准备当军人的天职

 五十九、怎样教孩子们理解和运用苏维埃国家法律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二、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

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与人会见不会不留下痕迹,会铭刻在心的;一个人必然离不开别人,再没有什么能比发现人的世界而感到莫大的喜悦了。

孩子们每天都在校园、走廊里、班里彼此碰面。他们彼此目光相遇,将自己的秘密传递给对方,他们在一起互相争论、欢乐、忧愁、有时候还打架,给自己带来大大小小的怨恨。一些生活琐事往往会影响人的关系。教育者们,不要忘记去了解这些关系,这可是您们首要的天职啊。你的每个学生怎样看别人,他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什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什么,又从别人身上留给自己心目中的是什么——这比他完成没完成今天家庭作业要重要百倍。就其实质说,教育就是长期地去培训儿童理解“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真谛。这种理解,不是去满足个人的需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教育技巧精细的方面之一,就是去创造自己的学生具有需要人的情感,培养小公民使他学会做一个忠实于别人的人。

人的精神生活最精细的范围之一,就是人对人信守义务。如果具体的一个人在童年、少年、青年早期还没有成为您的学生中惟一可爱的人,如果他不愿意为他人的欢乐而奉献出自己精力的人,那他就谈不上是个爱国者,也谈不上对信念和理想的忠诚。本书会多次重复提到义务、奉献。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他的每个学生,能在童年就获得个人与他人深交之中的那种奉献的道德经验。一般地说,要少空谈那些热爱人们的词句,而多做一些实际的事,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中去,参加去创造欢乐,这一些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准则。一旦孩子做好事是为了显示自己,帮助同学先考虑的是炫耀自己和得到夸奖,这是很危险的。报道好人好事的稿子在墙报上经常涌现,人人都会注意到少先队中队竞赛中的那些好人好事。那些伪君子们,冷酷的、无怜悯心的人都会从中受到教益。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孩子们去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力量,并把这种奉献作为一种隐秘的、不可侵犯的东西藏在心间。需要人的那种情感,按其本身特性来讲,是最为羞怯的情感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甚至把爱国主义的情感认为是羞怯的情感(参阅:《列夫·托尔斯泰全集》俄文版,第12卷,第99页)。

有一次,我们到森林中去。林中树丛茂密,有的地方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有一个男孩被绊了一下险些跌倒,恰好这个地方的路旁有一个坑。我们都停住了脚步。我向孩子们建议道:咱们把坑填上吧,这个坑就在路的旁边多危险啊。孩子们问道:要知道我们再不会到这里来了,干嘛我们去填它呀……这件事迫使我对多样的利己主义的沉思。在教育孩子35年以来,亲自目睹许多事件,我利用这些事件就是为了教孩子们去学会怎样为他人而活着。有关这些事件的故事,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德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小公民厌恶并不去跨越侮辱人格的那个界线。应该说,对他人的生活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只顾自己而活着的人的思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对少年的纯洁心灵来说,如同娇弱的身体组织经受不住烧红的铁那样,是格格不入的。你们的学生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不应该是悠然自得、不管天下事的人,只有在那种条件下,青年时期才会懂得尽义务,做个有觉悟的公民。我一向认为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那种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每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欢乐才会使童年变得高尚起来。

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位老教师写来的令人忧虑的信。信中说:在海边的一个小镇子里有个10岁的小女孩叫伊拉。她得了重病在家卧床不起。伊拉在患病之前读书写字样样行,可现在她被局限在窗子里的世界了,只能隔窗相望那远山的风光和听着大海波涛那没完没了的噪声。小女孩惟一的亲人就是奶奶。可奶奶一上班,就只好把她丢在家里,一连就是几个小时。伊拉原先很爱画画,可是现在她不仅拿不动画本了,也握不住笔了。读书一天只能看上两三页……小姑娘很喜欢看有关鸟类、动物类的童话故事,可现在也很少看到了……我把这一切都讲给孩子们听,拿出一张照片交给他们看,并指着照片上那个有着一对深沉大眼睛的姑娘就是伊拉。P18-20

序言

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有的人可能说,苏联已经解体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但是,苏联毕竟存在了70多年。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击退了德国法西斯奴役世界的战争,才孕育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苏联解体了,这是历史的悲剧,但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振兴前进。巴黎公社只存在70多天,它的伟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苏联存在了70多年,它的影响和意义更是无法估量的。

苏联的教育曾经也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这些人太看重教育了。教育任何时候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但教育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决定于政治、经济,却不是反之。一种是决定作用,一种是反作用。两种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命运。固然,执政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受过教育的,但他的思想意识,他的政治行为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非受了某种教育以后就不变化的。仍然是唯物辩证法原理,存在决定意识,苏联的变迁不能用一种原因来解释,更不能是教育的责任。

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在列宁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培养了千百万名干部和专家,亿万名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论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发生过生搬硬套的偏向,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但这主要指教育制度方面。60年代以后,我们在实际摸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了我国自己的教育体系。但是苏联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一直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文革”前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后来曾一度不加分析地予以批判。“文革”中教育科学研究被取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带来了春天。改革开放打开了教育界人士的眼界,发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教育理论界开始介绍、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思想,重建我国的教育科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恢复了,教育科学出版社成立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科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宗旨,独具慧眼,陆续出版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苏联教育名著,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科研事业。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反映教育规律的一些苏联教育思想却永放光芒。这些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因此反映这些教育思想的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不释手的佳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在纪念我国建国50周年之际,不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重新审读以往出版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苏联教育名著,以《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名重新出版,这是在本世纪末给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丰厚的礼物,也是为70年苏联教育保存的一份宝贵遗产。

顾明远

1998年7月17日

后记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于1989年由苏联教育学出版社出版,是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出版伟大教育家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这部不朽的遗作。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由作者的女儿奥·瓦·苏霍姆林斯卡娅所编。她根据手稿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删节和编选工作,经过编排,全书共分59节,每一节的标题也都是奥·瓦·苏霍姆林斯卡娅加上去的。

本书作者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他一生虽然短暂,仅仅活了52岁,却在教育事业上燃烧了、奉献了35年。尤其在帕夫雷什中学期间,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放着高官不作,却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一生。他在本书中曾写道:“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一个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我们常说的不朽就在于此。”而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真正的人,是一位留在人心中的人,也是一位在自己身后永久留下痕迹的人.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许多的痕迹,除了他的教育活动之外,最主要的还在于他写有大量的教育专著,统计起来足有40部之多。他的许多著作已译成多种文字,在我国也出版了他的大部分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儿子的信》等等,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则是他晚年完成的一部杰作。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在1967年就构想要编写一部培养真正的人的著作。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主题,而他,苏霍姆林斯基的主题,就是培养真正的人,这也是他生活的主旨。为了编写这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著作,他不顾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抛开了与他工作无关的一切,抛开了生活琐事的干扰,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一心扑在这部新著上,拼命地写。他期望看到自己的这部著作能与《道德文选》一起得到发表。但非常遗憾,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作者去世后,曾由基辅的苏维埃学校出版社根据他的手稿出版了一个缩编本,后收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选(5卷本)的第2卷里。此次出版的是一部较完整的著作,用编者奥·瓦·苏霍姆林斯卡娅的话说,“是教9币向正在成长的一代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部教材”,是教师、教育工作者、父母以及广大读者必读的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后,可以从中领略到许多有益的道德教诲、人生哲理;它能使人的品格高尚,使人变得更美,使人更具有培养下一代的才华。当然,更多的还靠读者自己去品评、去实践。

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觉得有些地方有些重复、有些观点不一定妥当、有的章节过于冗长,因此作了一点删节。限于译者水平,译文中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赐教。

在翻译过程中,几经陈之定同志认真推敲修改,使译稿日臻完善。此外,曾得到乔立良、张素英、徐小风同志的关心和帮助,特此深表谢意。

译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