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是朱佳的散文集。
朱佳是散文高手。她的散文是实的,一点也不虚,一点也不假,一点也不做作,一点也不矫情。她写自己的内心,实际也写到了许多人,包括你我的内心……只是自己从不敢说,从不敢写,不能启齿,不能公之与众。而她,却写了茧来,感觉真是太妙了,太绝了。
她是智者,一个高尚的智者。而且,她永远是平等的朋友,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和你交流,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让你去和她一起分担,一起共思,一起前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光光明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迹(一个女心理咨询师一生中的十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朱佳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心迹》是朱佳的散文集。 朱佳是散文高手。她的散文是实的,一点也不虚,一点也不假,一点也不做作,一点也不矫情。她写自己的内心,实际也写到了许多人,包括你我的内心……只是自己从不敢说,从不敢写,不能启齿,不能公之与众。而她,却写了茧来,感觉真是太妙了,太绝了。 她是智者,一个高尚的智者。而且,她永远是平等的朋友,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和你交流,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让你去和她一起分担,一起共思,一起前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光光明明。 内容推荐 《心迹》的作者朱佳以职业咨询师的视角,书写十年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包含大量案例及专业解读。作者在书中摒弃专业人士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说教,少指导,重探讨,多共情。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心理咨询衍生出的故事,加入个人观感,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第二部分作者以交谈式的文风对咨询者的问题进行回答,逻辑清晰,层层推进,亲和诙谐。 目录 第一辑 凭栏骋目 含羞草 我是你的灯笼 恶心 农·药 两个人 身体的爱情 孩子,哭出来 看待陈冠希,就像看待我自己 18岁高三男生与83岁星云大师 我和我的咨询者之琦 自慰无罪 同性之爱 孤身前行 第二辑 凭心觅迹 罪与罚 难舍·难分 私奔之后 孩子,我们要离婚 小气的豆浆男 离不开的坏男人 我不是嫉妒小蜜 赢了房子,赔了幸福 妻子的秘密 真爱你的,爱真的你 男人的“天经地义” “互拆”与“互补” 出轨无理,外遇有因 女儿劈腿之后 他的处女情结 她的处女情结 副总,请拿开你的手 我们拒绝小生命 乙肝不是大Boss 棒打鸳鸯劫 亲情之伤 独立的女孩没人爱 伪丁克的自白 婚姻乞丐 复婚疑云 东风西风斗 全职主妇攻略 蜜月里的不速之客 失恋辩证法 解梦读心 此爱无根 早教怎么教 过年单身批斗会 不会说话的孩子 等不来的生日礼物 怪小伙不相亲 腹黑姑娘 升迁之祸 剩女遇上地下情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夜半,他离家出走 弱肉意味着强食吗 疑似物质男 追星的女心理咨询师 我是大叔控 一个人的世界末日 后记 试读章节 含羞草 10月1日,中午,和家人吃完饭,走出饭店,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听见手机响了一声。 “早上发现那盆含羞草竞开出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她也在庆祝国庆呢。谢谢你,小草带给我很多欣喜,顺祝国庆快乐,全家安康。”是小喵。 夏末秋初,含羞草的季节,我买了几株送给我的几个长期咨询者,小喵是其中一个。 小喵结婚一年,还是处女。 她第一次来之前给我打了电话,那是个傍晚,在她结婚前一周。 这一通电话里:她说自己有婚前恐惧,我却听到一个乐观,有活力,有点心急却不那么紧张,还带着笑容的声音。这不太寻常。咨询者往往遭遇了生活的困境或不幸,内心长期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即便在笑,往往也是出于礼貌和掩饰。但小喵的声音和表达方式给我的印象,似乎是个不拘小节、不谙世事的姑娘。不是说她没有心事,或小题大做,相反,这姑娘倒很可能做出些自欺欺人的傻事。 接完电话,因为没感到压力,也就没有平常的如释重负,只觉得亲切和放松——我开始期待这个声音的主人。 当晚正式咨询,小喵如期而至。她28岁,有张生动的圆脸和一双愉快的眼睛,结实的胖,如果能瘦下来会是个漂亮可亲的人,但这不是她吸引人的地方。你一看见她,立刻会感到她的活力,这种与生命力、感染力相关的气场似乎和她的体重很相称。她很爽朗,也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真性情,有个性却不强势,比我想象的更鲜活。不过,她确实有点大而化之,没心没肺,心理年龄至少要小个5岁,这对实序年龄接近30岁的女性来说算不得什么好事。 我了解到,之所以她会对婚姻感到恐惧,实际上来自“他”。他们已经领取结婚证近一年,一周后就要举行仪式。但,从头至尾,从相亲结识到恋爱伊始,从几度分合到确定关系,从领证到筹备婚礼,他始终显得消极被动。每个阶段,他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事情的进程漠不关心,言语别扭,行为抵触。而小喵呢,因为对方的姿态,她反而更迫切地推进结婚这个目标,而且对婚礼的隆重程度尤其看重(这是在下意识地补偿感情本身的缺憾)。老话说,得不到的最好。人就是这样。 不过,真到了最后一刻,她一直试图回避的内心的质疑声像沸水般沸腾起来,再也无法压抑,剧烈地撼动她的意志。她害怕婚礼的到来,和往常一样,她又想逃跑,退路已断,要往前走,却像负重千斤,难以为继。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 小喵在第一次咨询的最后,用“又想起来一件事”那种漫不经心的语气,补充了一个部分:他们恋爱两年,最亲密的肢体接触是拉手,除了有一次对方用嘴唇象征性地触了一下她的脸颊。小喵试图把原因归结为对方是个君子,其实她知道——这么想是用一个正当理由自我安慰。 他到底是真君子呢,还是真有病,或者对自己完全没兴趣,那又为什么同意和自己结婚?小喵试着向周围的女性朋友旁敲侧击——她不好意思直接问,最终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聪明人难得糊涂,她是向来糊涂,也就混混沌沌地继续自欺欺人。可是婚终究要结,这个原先隐隐约约的困扰变得越发清晰。 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坏了。其实,只要是个有经验的成年人都能嗅出这事的不寻常。 一个客观事实放在面前:对方对她没有性趣。究其原因,可能性有很多种,结果只有一种,而且很糟。如果她还没有领证,我可以和她讨论是否该领;如果婚礼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我可以和她讨论是否延后。但现在,当婚宴的请柬已经发到宾客手中,除了我再没有一个人知道内情(我无权告知他人,即便看起来合理或有必要),箭在弦上,爱莫能助。 当然,我还有可做的:倾听、共情、接纳、梳理、建议、陪伴。小喵说,她感觉好多了,不像来之前那么紧张焦虑,能够沉住气面对接下来的婚礼。 她婚礼设宴的酒店离我家不远,当天,我特地去看她。她在门口迎宾,穿着婚纱,化着浓妆,像千篇一律的面粉娃娃,但白粉下还是透着一股独特的活力。她身边的他,中等个头,外形整洁,笑容僵硬,瘦削的外表之下是天生的专断和强势。他态度礼貌而周到,但很公事公办,缺少一般新郎的紧张或兴奋,好像进行的不是自己的婚礼,而是以主办方的身份举办一项活动,应景似的应酬。他们之间看不出多少交流,也并不相互交换意见。小喵一见我有点茫然,而后认出来,还客套地邀请我参加,我简单和她拥抱了一下,就离开了。 对很多刚刚建立咨访关系的咨询者来说,我就像邮递员或售货员,总是身处某个特定的场景,离开那个环境再见到我,无论曾经托付我多少隐秘,也会一时认不出,反应不过来。按照职业规定,我不去介入他们的真实生活(避免双重关系),即便在大街上迎面相遇,也会尽量避开。也许是小喵留给我特别的印象,我呢,想给她一点例外的支持。 P3-5 序言 六年前我为朱佳的处女作《低俗小说》 写过一篇小序,在序中我曾说过这样的话:“她的小说很好看;她的小说很现代;她是一位有前途的作家。” 我很高兴,我的话没说错。 六年之中,我和朱佳只见过两三次面,但通信多次,知道她还在写。有时也得到她寄来一两篇稿件,很欣赏她的文字,认为大有进步。 没想到,最近忽得她寄来的一大本书稿,嘱我为这本《心迹》写序。我读后大为惊讶,进步真大! 一边读一边有些思绪涌入脑内,杂七杂八。于是突生妙想,干脆将这些想法记下来,供读者参考,也叫一篇“读感”吧。 不愧是心理学家——深入到个人的内心深处 朱佳是心理咨询师,是公开收费的那种职业心理师,是一位在相对新兴的行业中的操作人,而且是科班出身,有专业知识,又是女性。这种身份让她占有特别有利的地位,可以知道许多人的私密。那些平常都难以启齿、不肯向外人吐露的事情,她都知道,不光知道,还得和人家互动,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解难。 这种心理咨询师不好当,必须有高智商,必须有非常敏捷的思维,能迅速开动脑筋,必须具备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人人具备。在大学能门门考100分的,不见得能胜任此种职业。这种关于能力的培养教育恰恰应该是教育的最高标准。可惜,眼下的应试教育并非以此为目标,白白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不知道让多少人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而且绝大部分学子成了不能创新的“知识”分子。 朱佳是个例外。 所以她能开心理咨询所,而且有了威望,开得下去,越开越火,不简单。也正因为这样,只有她,才获得了许多秘密,那些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这要把它们写下来,岂不是好看得不得了吗? 小说也好,散文也好,就是写人的,写人的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思想。 偏偏朱佳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人主动来找她,向她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大堆人,这还了得,哪个作家有这么好的条件?只有她有。 她非成作家不可! 坦露真言——处处把自己摆进去,绝对平等 《心迹》不是小说,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一纪实;二抒情;三升华为哲理。这三条朱佳都遵循了,而且很到位。她是散文高手。 散文本是中国文学的强项,自古就是如此,久有传统。韩愈等人都是散文大匠。到“五四”时期,散文仍是现代文学的强项,代表人物有周作人、朱自清等。但是,自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之后,中国的诗歌和散文就逐渐走入了低潮,原因是散文和诗歌多半是抒发自我感情的文体,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般出身都不是工农兵,刚一拿笔,哎呀,我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吧,我这是资产阶级情调吧,于是,笔就拿不动了。散文和诗歌也就完了,即使有,也都成了华丽辞藻的堆砌,再也不见周作人、朱自清了。一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之后,提出在文艺上用“为人民”代替“为工农兵”,用“为社会主义”代替“为政治”之后,散文和诗歌才又复苏。 朱佳赶上了好日子,可以无障碍地写自己,甚至写自己感情深处的秘密,于是,她的散文就是实的,一点也不虚,一点也不假,一点也不做作,一点也不矫情。 因此,朱佳散文的长处是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因为她触到了对方的内心。其实,人都有共性,许多内心的感受是相同的、相通的。她写自己的内心,实际也写到了许多人,包括你我的内心。看着,看着,自己不禁大吃一惊,呀,这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吗,怎么如此一样啊,如此相像啊,只是自己从不敢说,从不敢写,不能启齿,不能公之于众。而她,朱佳,却写了出来,感觉真是太妙了,太绝了。 这是一种亲切。真是应了那句话,亲切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如此平等,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平等,是朱佳文章了不起的地方。唯有将心比心才是赢得读者叫好的真谛。 新的“性学”——一组科学的关于性的美文 性学不是淫书,是科学。 性学在国外早已有经典。在国内,1926年有张竞生先生的《性史》,近年则有李银河女士的著作,都是把性当作科学来分析的。 不过,在当前的国情之下,性还是一个不能公开说的事情,有许多禁忌,敏感得很。 朱佳在她的文章里承认,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咨询是谈性的,这着实是一条具有爆炸性的信息。 原因很简单,在她的业务中,实实在在,有一半以上的咨询者存在性困扰,有同性恋的,有手淫的,有性变态的,有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的……总之,一大半或是与此有关,或是为此而来的。 在朱佳那里,性是必须摊到桌面上来的。久而久之,她积累了大量资料、经验、知识、思考和成功的案例,当中涉及爱情、涉及性关系、涉及两性的实际纠结、涉及性心理、涉及美和丑、涉及性科学研究最近成果、涉及性教育、涉及试婚、涉及性萌醒,等等。内容极为丰富,由质到量都有很可观的积淀,她成了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恩格斯曾经说过,最先进的人才能把夜里两个人在床上做的事,在大白天,在别人面前坦率地讲出来。不以为耻,不以为羞,这大概与“食色,性也”是同一层含义吧。他还说过,婚姻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由乱交到相对固定的性伙伴,到婚姻制度的确立,到一夫一妻制,到婚外情人的补充,最后到性爱阶段。受条件的限制,人类只能将两性关系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形态下和阶段内,不能超前,更不能跨越。但人人应该知道这些规律和限定,个别情况下甚至可以相互借鉴,比如说试婚。这些科学的论述在朱佳的文章里也有清晰的反映。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性几乎可以决定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白天的、夜里的和梦中的,这些在朱佳的文章中也不乏精彩的论述。 性学在朱佳这里,又前进了一步,有实用性,有普及性,有针对性,有当代性,有丰富性,非常了不起!于是,就有了她的科学的关于性的关文。 朱佳对咨询者提供的是思考方法,是路数,是思维模式,而不是具体的指导。她用的是科学的知识,用人类智慧的结晶去启迪那些迷途者。她是智者,一个高尚的智者。 而且,朱佳永远是平等的朋友,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和你交流,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让你去和她一起分担、一起共思、一起前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光光明明。 在她面前,文章有了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种是横的,另一种是纵的。后者是一个个实际案例,由几十例排列而成,作为咨询者和咨询师各自的“独白”;而前者则是一种综合,一种提升,一种感悟,一种由自我出发的消化、提炼和升华。 那么,就让我的“读感”权当作“序”吧。 舒乙 2014年9月21日 后记 30多年来,我自己一直在或明或暗的路上行走着,我了解关于生命的磨难,命运借由我的咨询者们又向我展现出更多苦难。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我们并不孤独。 我还验证出,每个人都有向善向上、自我实现的倾向。在个人生活中,我一直在克服困难,与自我博弈,再与它和解。时间没有让我变得更好,却让我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哪里不够好。 而我的咨询者们,我相信罗杰斯所言:人是可以信任的。 我尽我所能,守护着我的信念。 有一个人,始终关照着我。 舒乙先生,从《低俗小说》为我这籍籍无名,连面都没见过的年轻后生作序,到如今再次作序,并亲自题写书名。 我和先生几年间通过一些信,每次不过一周,他的回信就躺在楼下信箱里,逢到过年还附上亲书的墨宝,大红宣纸上的“福”q-。我多年不用纸笔写信,全在键盘上一统猛敲,自从与先生通信,规规矩矩地手写(只怕字丑碍眼)。也因此我回信总是很慢,各种拖拉,最长一次隔了快半年,实在汗颜。 先生行止爽朗,言出必行,应下的事,端的牢靠,不敷衍、不耽搁,亲力亲为。我怕自己唐突,去信(其实是躲在文字后面)向他索序,时隔十天,忐忑起来,干脆拿起电话。那边先生张口道:“收到了吗?”原来前一天已经发至我的邮箱。又皮厚请他题书名,今天收到,再看邮戳,正是通话当日。 先生是性情中人,有时我给先生寄去两篇小文,他回信时一定提及。本书收录的《罪与罚》先生看了,写道:“读后颇为感动,是非常真实的东西,很透明,又很深,深得到了最底层,便有了心底的震撼。”论年纪,先生与我有代沟,他的接纳度却绝不逊于目下青年。敏感边缘话题,他照单全收,不正襟危坐,更不假道学,由此生发出的“读感”出奇科学。比如序中第二点提道“袒露真言”“绝对平等”“将心比心”,正是几项心理咨询技术:自我开放、尊重、共情。 我私下里觉得,先生既有老派的名士之风,又一直像小孩子那样充满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热望,总是饶有兴趣。这赤子之心给他添了许多可亲。 先生这篇序,对我诸多抬爱。其实很像家里的长辈对小辈那种喜爱,甚至偏心。我呢,每每去信,都在署名前加上“晚辈”,所以,真就得了厚爱。 我还会写下去。 这许多厚爱,要用直面自我,兑现梦想来回报。 以上,是我写这本书时的心迹。 朱佳 2014年12月26日于扬州豁然心理咨询中心 感谢一心一德点睛独到的设计思路,感谢莫兰的镜头让我能出来见人,感谢大旗精准的技术支持。 有劳三位多年老友,所谓出门靠朋友。 2015年11月17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自诩智商过150,在我看来,智商其实是骗人的玩艺,并且,骗的是自己。作者明显是受害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写小说,写随笔,假如有一天,她跟我说,她写了一部歌剧,我都不会吃惊。关于她的书,当然很有看头。写书并不需要高智商,但因她的高智商,有超出一般人的洞察力,直击人性的弱点,同时,富含智性的幽默。于读者,既能跟随她的笔游历人情人性之幽境,又能享受阅读的高尚乐趣。 ——中文阅读平台天风网创始人、青年作家 王苍芳 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她虽然年轻,却很专业。 书写得挺好看的。 ——社会学家、性学家 李银河 《心迹》是散文。朱佳是散文高手。 她的散文是实的,一点也不虚,一点也不假,一点也不做作,一点也不矫情。她写自己的内心,实际也写到了许多人,包括你我的内心……只是自己从不敢说,从不敢写,不能启齿,不能公之与众。而她,却写了茧来,感觉真是太妙了,太绝了。 她是智者,一个高尚的智者。而且,她永远是平等的朋友,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和你交流,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让你去和她一起分担,一起共思,一起前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光光明明。 ——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散文名家 舒乙 不夸张地说,心理咨询师朱佳是魔鬼和天使的二位一体。 作为前者,她单刀直入、穷追不舍、抽丝剥茧,让负痛的心灵卸下最后一件亵衣,裸裎袒露;作为后者,她包容接纳、“共情”“同理”、抚慰导引,像一只温暖而执着的灯笼,穿透人内心死寂的黑暗。职业与个性,理智与情感,锋利和柔软,就这样浑然天成。 在纷乱迷茫的现世,《心迹》是一部值得拥有的实用心理手册,它在脆弱的你与坚硬的现实之间,贴心构筑了一条缓冲地带。 ——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 王向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