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大都是宁静而安详的,这注定了乡村教师的生活也大都是平淡而单调的。
人一旦远离了市井的喧嚣与繁华,常常会不自觉地静下心来对生活做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关注与思考。
《仙苑夜话(肖春辉散文作品)》作者肖春辉是一位30年来长期坚守乡村校园的中学教师。他在舌耕之余,勤于笔耕,尤其对随笔情有独钟。收录在本书的文章,有心路历程,有人生感悟,有育人心得,有口才提炼,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都是性情文字,发自肺腑。该书为中小学师生的写作指导示范与阅读素材积累提供了一份精美可口的套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仙苑夜话(肖春辉散文作品)/中国新锐派作家作品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肖春辉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乡村学校大都是宁静而安详的,这注定了乡村教师的生活也大都是平淡而单调的。 人一旦远离了市井的喧嚣与繁华,常常会不自觉地静下心来对生活做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关注与思考。 《仙苑夜话(肖春辉散文作品)》作者肖春辉是一位30年来长期坚守乡村校园的中学教师。他在舌耕之余,勤于笔耕,尤其对随笔情有独钟。收录在本书的文章,有心路历程,有人生感悟,有育人心得,有口才提炼,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都是性情文字,发自肺腑。该书为中小学师生的写作指导示范与阅读素材积累提供了一份精美可口的套餐。 内容推荐 肖春辉是一位30年来坚守乡村校园的中学教师。他在舌耕之余,勤于笔耕,尤其对随笔情有独钟。 收录在《仙苑夜话(肖春辉散文作品)》的文章,有心路历程、人生感悟、育人心得、口才提炼,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都是性情文字,发自肺腑。 目录 第一辑 驿路芬芳 光明山观舞 女儿的礼物 “留守老师”们的幸福时光 赤膊“水书” 冬日可爱 对比读桥 伏中印象 怀念一棵树 回想在“楚天”兼教的日子 火笑客来 那一场醉人的婚礼 品“博”之乐 三月的故事 随机应变妙处生 夏日清凉品诗歌 校园鸟语 那一件珍贵的礼物 一堂猜谜课 与一位耄耋长者的信往书来 在大木岭“赶集” 住院札记 评点报刊乐趣多 参加竹林君的一场生日宴会 青山绿水伴诗魂 第二辑 心香一缕 寻找不停奋斗的理由 “淡吃三口”的警示 “石缝间的生命”令人敬畏 “写讲家”黄美廉怎么看自己 “羞”色可餐 背信弃约,终将自食其果 本色消夏 不同,是为了相爱 “布衣宰相”肚里能撑船 大师的“三鞠躬” 读书妙喻情趣浓 基辛格为何两次遭店主拒绝 急功近利是成就大师的天敌 克服“约拿情结” 快乐不可“批发” 老鹰“再生30年”的启示 美丽“骗局”动人心 名人成长笔记二题 启功巧拒二三事 勤能益寿 善待自己,方可关爱他人 说话当过“三张网” 坦率接受别人的亲切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野性足球 一封有温度的书信 银行家为何“卖掉人生” 这枚纽扣,你还记得吗? 赞美孩子有学问 有一种“来而不往”挺可敬 自信的升华 让快乐“可持续发展” “开口音”与“闭口音” 第三辑 “仙”声夺人 央视“家风是什么”问得好 “贪”令智昏 “爱民十戒”,值得点赞 城市,需要一种精神 “毒标语”为何阴魂难散 忽然想起了8岁女童的“新年愿望” 莫让“手机控”伤家庭和谐 微信,只可“微微相信” 为7元“廉政灶”叫声好 为以“针孔摄像头”整肃“庸官懒政”喝彩 向影视剧“烟枪”开火值得喝彩 中小学作文“三假”成因试探 6岁女孩感叹“人生没意思”谁之过 “北约”语文“怪题”昭示了啥 喜见82年前的素质教育大纲 以联为镜照“四风” 一年级小女生“拒恋”惊人之语的隐忧 为官当立“白菜碑” 为浙大的“迎新标语”喝彩 向“收集历史标语第一人”致敬 为“保公三绝”点赞 第四辑 妙语连珠 言语祸福二则 陈梦家信口对答成佳话 大师急智“圆场”,“笑果”非同凡响 看似“左右为难”,实则用心良苦 刘震云何以自称“中国最绕作家” 妙趣横生西瓜联 妙语如“珠”巧赞美 丘吉尔的两次精短演讲 球王“口技”亦惊人 拳王得理饶人令人敬 省长“绕口令”,妙论“民生观” 伟人妙喻最传神 席慕蓉巧解“失字”围 校园妙联可养人 易中天妙讽教育弊端 “民国炮手”张奚若的“个性回电” 冯小刚笑谈白癜风 冯玉祥戏解“顾问” “千”“万”排比状破案 曲解官名情趣生 王闽运戏解“动物园” “秀才买柴”为何“生意不成” 无功就是过 张元济坦陈“三不利”拒子承业 一堂“很好”的拼图点评课 名人幽默“开场白” 名人巧解“两难”题 周恩来如珠妙语三则 贺龙妙联试先生 兔年短信挺给力 “穷不怕”戏对“门洞主” 把一辈子活三遍 后记 试读章节 光明山观舞 每次到涟源,倘若晚上回不来,就少不了到光明山新一佳休闲广场去观舞。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但见舞友们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向广场。管音响的那位不知名的“班长”早已放响了欢快的旋律,舞友们便和着热烈的节拍翩翩起舞。笔者不会跳舞,但喜欢看舞,看那种灵动与流畅,品那种对生活的热爱。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跟着节拍在跳。是的,至少,心在欢快地跳。 夜观广场之舞,大体有两拨:一拨跳得比较随意,动作相对简单,既可以双人跳,也可以单人舞;另一拨则跳得比较“专业”,大都是一些舞蹈基础较好者。比较“专业”的这拨人跳的动作较为复杂,且大都是双人舞,只是男女搭配的少,纯女配对的多。但整体效果颇佳,由“班长”统一指挥,跳得十分齐整,好看耐看。因此,风景这边独好,看这拨舞的人也相对比看那拨舞的人多。看的人除了欣赏外,也有的跃跃欲试,在明里暗里跟着学。 在这些跳舞的常客中,我通过多次观察,也“认识”了一些。他们一对一对的挺有特色。这些舞友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上下。也许他们肩负的压力有点大,晚上便出来释放一下。同时,他们非常明白身体的健康是硬道理,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大有裨益。更主要的是有的夫妻一起出来可以交流感情,重新找回青春时代的那种浪漫感觉。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上百对舞友一起跳跃,何等壮观!一般小舞厅里哪有这种气氛! 在我所“认识”的众舞友中,有两位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一位身着“舞”字服饰的男士,看上去已年过花甲了。老先生是每晚必到,一只手拿一方红手帕,独自在方阵中晃荡,也没有什么规范的动作,就是信手翻转着。仔细观察时,脚倒是踩到了音乐的点子。那种自得其乐,那种旁若无人,真让人羡慕不已! 另外一个就是管第二拨人的“班长”了。听妻子说,这个“班长”是当下交谊舞的首期学员,也许由于表现出众,后来就被众舞友推举出来当了“班长”。这个“班长”挺有意思的。他的嗓门特别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隔老远老远就可以听到他那洪亮的呐喊声。他那声“三秒、两秒,还有一秒”的“预备令”怪风趣的。“班长”的粗嗓门,乍听上去未免有点“盛气凌人”,但大家伙就是愿意听他的指挥。 跟随他那声“预备——跳”,广场一角就抖动开来。大家仿佛真是他的学生,在认真地完成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试图将它们表现得尽善尽美。一曲终了,“班长”便高声赞美大家跳得很好。闻者也一副很受用的样子,在接下来的舞蹈中便表现得更加卖力。听人说,这位“班长”完全是在全心全意地为舞友服务,没有半点报酬,还要负责音响的调试及新舞蹈的教学联络等工作,他真够热心的啊!很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没有看见“班长”跳过一回舞,我想,他肯定会跳得比谁都投入、比谁都精彩的。 光明山观舞,实在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女儿的礼物 那年暑假,刚读完大一的小女儿一回家就急急忙忙从大包小包里掏起东西来,说是有“礼”相送,我和妻子喜出望外地等待着女儿的礼物。 小女儿最先掏出的是给她妈妈的礼物,这是一个包装十分精美的碧绿色玉石手镯。从附带的《宝玉石鉴定证书》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翡翠(A货)手镯。妻子口里高兴地说着“喜欢喜欢”,但心里却隐隐责怪女儿不该送如此“厚礼”,甚至怀疑小女平时在学校是否克扣了自己的生活费。而我却只想着,这礼物未免俗套,也难怪,毕竟是女孩子家嘛! 接下来,我急不可耐地问小女儿,给我带回了什么礼物。只见她变戏法似的从另一只手提袋里拿出了两样小东西:一个书签,一把梳子。一看我可傻了眼:这不明明是“厚此薄彼”吗?但是当我细细体会,心情马上就变得晴朗开来。原来,小女儿送给我的这两样东西可是挺讲究的,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先说书签。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心”形不锈钢书签;“心”形书签顶端有岳阳楼图案,在灯光下看上去熠熠生辉。薄薄的刀状插杆两边分别刻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书签,不正体现了小女儿的一片良苦用心吗?再说梳子。看上去也寻常不过,这是一把“天天见”的檀香木梳,但从产品说明书上看——本品取材天然,梳齿光洁……长期使用对头部有保健作用。我想,会如苏东坡所云“梳头百余下,熟寝至天明”吗?其实,这把梳子不只是一把普通的梳子,它饱含了女儿的一片孝心!相比之下,小女儿送给我的这两样小礼物则显出几分雅致,体现了小女儿的善解人意! 礼轻情意重。女儿的礼物,是异常珍贵的礼物! P3-5 序言 言论,是报刊最难把握的。而春辉,偏偏要在这个高难度动作里体现! 我有幸在报纸媒体待过十多年,而且,作为文青,编辑文艺副刊、社会生活以及周刊,比新闻版面的时间要多些。所以,我对文青,比一般的写本报讯的业余通讯员要多些关注与赏识——文青肯定会重视文青一些。 本书作者肖春辉,就是这么一个文青。 在涟源四中一个理科重点班,他曾经跟我同窗,班上的黑板报就是由他一手操办的,因为他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那时候,我真是对他羡慕得不得了!有才华的人总是让人佩服。 因为某些原因,我读师范,做了教师;他高中毕业,也做了教师。同在一个山村地带,交往自然就多了,还因为共同的爱好——抽烟、喝酒,就亲兄弟一般了。 后来,我就以写作为工作了,去了宣传部、报社,他还是在教书。我喜欢他漂亮的字体,喜欢他充满哲思的文笔,就常常问他要稿子。他说,是我一句“你莫再懒了”,激发了他重新写作的欲望。因此,才有了他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湘声报》《中国教育报》《演讲与口才》《老年人》等全国各大报刊的200余篇文章,以及市里多次评给他的“优秀通讯员”之类的荣誉。他还多次被聘请为《文萃报》《时代邮刊》等报刊的特约评报评刊员,曾连续两次被评为《文萃报》的“十佳评报员”。我也拼命把他往作家队伍里拉——终于被拉进了涟源市作家协会——让他多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提高其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事实上,他的许多文本,是很令我佩服的…… 我在《深圳侨报》工作的日子里,他发来一篇文章。高门槛的杂文专版编辑在没有征求我意见的情况下,署我的名字给发表了,我感到汗颜,因为他的杂文,是经常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大报露脸的,我好想叫那个编辑兄弟到报纸发个更正。不料,老同学耸耸肩,虚怀若谷,一笑了之。 在涟源城区,我生活了20年,没有写出什么有影响的散文随笔,他一到涟源一中来陪读,一篇2000多字的《光明山观舞》就赫然发表在《湘声报》副刊的头条! 应该说,肖春辉已经很“文学”了。 他的杂文、新闻言论,在日报和晚报,是遍地开花;他的名字,也已经被许多写作爱好者所知晓。 结集者,除了抒发情感的散文随笔外,当然是以杂文言论为主了。我想,《仙苑夜话》这本文集,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写作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他的写作题材和视野都十分广泛,短小精悍的文本,常常令你喜出望外,品读之,在情理之中而出意料之外,甚至,给你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悠远意境。 凡118篇,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让人不忍释卷! 愿朋友们快乐地写作,祝春辉更上层楼! 是为序。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艾叶青 2016年4月8日 后记 劝我“出书”的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李八仙,一个是艾叶青。他俩都是本土知名诗人,每人出了好几本诗集。尤其是艾叶青君,至今为止已经出了8本集子(包括散文、小说),他对我说,退休之前还要出两本,整足10本,那真的是“十全十美”了。我虽然在心里十分羡慕他们,但表面上仍然显得无动于衷。对他们的再三“怂恿”,我总是婉言相拒。拒绝的理由无非是两个:一个是自己所写的许多“豆腐块”文章,多半是一些杂感性文字,就事论事,甚至是拾人牙慧,了无新意,更谈不上具有“文学性”了。生怕拿不出手,更怕书出来后贻笑大方。另一个是出书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加之自己年过半百,眼睛不太好使,对出书一事自然心存畏惧。 然而,人有时候也是经不住劝的。他们“劝”的多了,我就也在反思了。好像他们劝我出书的理由是对的。他们说,你前前后后写了这么多年了,这正如你的微信昵称“陈谷子”一样,应该有了些“存货”吧,出本小书并不太难。更重要的是,出本书也是为你的平生写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留个永恒的纪念。于是,我毅然将自己拒绝文友的两个理由全都画上了叉。 也因此,就有了我平生第一本书。 我将这本小集子美其名曰“仙苑夜话”,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想沾我在此工作了30年的学校——仙洞中学校刊《仙苑文学》(我曾有幸担任该刊主编)名字的一点灵光;另一个是我所写的大都是一些率性的闲谈文字,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用“夜话”二字似乎更为妥帖。 感谢艾叶青君为我作序。感谢在我业余写作道路上对我予以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的每一个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