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风》杂志是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评论期刊,在中国的学术文化圈有较好的口碑,是广东文化评论的一个品牌,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文化中心城市拥有较大的高端市场。至2014年,新版《粤海风》出刊100期,徐南铁作为这100期的主编,从100期(实际是105期)共1000万文字中,精选部分文章,归类成《放眼与放言/粤海风文丛》。这些文章的作者均为我国学术文化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中国文化界的元老邵燕祥以及暨南大学的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等为这套书作序。因为粤海风在中国期刊史的一席之地,该书作为高端文化产品将有一定社会影响,也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本书收录了《百年中国美学寻踪与当下困境》《百年文言文盛衰初探》《当前中国城市审美风尚的流变》等文章。??
序一:不必藏诸名山,还是置之案头 邵燕祥
序二:文化批评的风骨与风格 丁帆
序三:思想的发散性无法遮住 蒋述卓
序四:沙尘吞没不了痕迹 李新宇
纵览与思考
百年中国美学寻踪与当下困境 劳承万
百年文言文盛衰初探 陈永正
当代艺术理想:从清纯到繁丽 王一川
百花齐放:不是赐予的春天 王毅
回眸20世纪文学 从维熙
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曹文轩
深长思之:当年文化围剿为何一败涂地 吴立昌
当前中国城市审美风尚的流变 蒋述卓 张康庄
电影作为艺术的百年争端 邵牧君
中国电影第五代在广西的艰难起步 韦必达
《红岩》稿费:革命文学的收益与风险 钱振文
红色小说的革命快感与世俗性快感 余岱宗
红卫兵诗歌:虚拟战争的写照 王朝阳
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崔卫平
戏剧创作的歧途与没落 傅翔
无政府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中国 张全之
资本主义社会的立体三视图 刘军宁
音乐:从快感到幸福感——兼评广东音乐 王少明
人文学科的自杀和复活 祖慰
叩问与重写
中国当代的第三次启蒙 邓晓芒
重读别林斯基 李建军
理解我们自己的“娱乐至死”——一种西方文化理论在中国的被绑架之旅 陶东风
历史编撰学与历史知情权 冯黎明
“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王能宪
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杨春时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态度 韩毓海
体制化时代的学术研究 林岗
调和:学术的“第三条道路” 李钧
“宜粗”之说与新方志的缺失 陈泽泓
我希望“五四”只属于文学 黄轶
文学革命与“反传统”的是是非非 袁伟时
乌托邦的狂欢——1958年民歌运动 张大为
关于大众文化的通信 赵勇
莫言的气度与批评的困境 周思明
捍卫与批判
批评金庸:对“五四”精神的捍卫 王彬彬
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 傅国涌
美丽的灵魂,死于不美的时代 余杰
女性主义文学:疯狂的水仙花 李美皆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余岱宗
批判样板戏:并不仅仅因为政治 朱寿桐
知青作家的失踪与写作激情的流失 丁国强
中国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 郭小东
“前卫”的时尚化及批判 肖鹰
直面欲望:寻找幸福的策略 程文超
粗糙、失误还是缺乏警觉?——谈张承志对傅雷的“批评” 许钧
我最尊敬的资中筠先生 刘世南
“80后”:网络江湖与另类文化 江冰
跋:纪念与告别徐南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