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潜能培训读本!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林肯、爱默生、爱迪生、爱因斯坦……100多年来,所有掌握这个“秘密”的人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果这世界上有一本魔术书,能让你从绝境中脱困,瞬间感受海阔天空;如果这世界上有一本幸福书,能让你离苦得乐,感觉创意活力源源不绝;如果这世界上有一本魔法书,能让你拥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每”梦成真;如果这世界上有一本真理书,让你瞬间顿悟你才是这宇宙真正的创造者,那就是拉尔夫·沃尔多·特赖因、华莱士·德洛伊斯·沃特尔斯、查尔斯·弗朗西斯·哈奈尔著的《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典藏版)(精)》!
精装典藏版,绿色印刷,环保纸张。
拉尔夫·沃尔多·特赖因、华莱士·德洛伊斯·沃特尔斯、查尔斯·弗朗西斯·哈奈尔著的《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典藏版)(精)》讲述的是一套卓有成效的潜能开发系统,其主旨通过激发人的精神潜能,由内及外,重塑一个人的习惯、态度和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幸福、健康和财富!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不仅知晓这一秘密,而且极力推崇并加以应用,如莎士比亚用诗、贝多芬用音乐、达·芬奇用绘画表达它;苏格拉底、牛顿、柏拉图、爱默生、歌德、雨果等大师,则在阐述道理和著述时与人分享这一伟大秘密。
二 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可简单定义为: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也就是说,你最关注的事物往往最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这个法则似乎不合常理—这世上的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拥有健康、财富及充实的生活,那么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吗?
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但这不能说吸引力法则失效了。相反,如果我们真的专注于某事,那它发生的概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过上他们“希望”的美好生活,恰恰是因为他们通常并没有专注于拥有这些事物!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吸引力法则的正确性—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如果你能始终专注于自己如何获得健康,如何获得富裕,如何获得快乐,你猜吸引力法则会给予你什么?猜对了—你的生活将充满希望—拥有一切的希望。
如果你渴望获得什么,那么请首先想象获得它之后的感受,这是你吸引它们的唯一途径。然后,你要让自己相信,你一定能拥有这一切,你也值得拥有这一切。最后,你要时刻都专注于上述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方法是否太简单,不像真的?我想要拥有一辆新车,就会真的拥有它;只是想象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提拔,这好事就会真的发生。这令人很难相信,但就是真的:如果你能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令人满意的生活就会真的降临你的身上。
反之,如果你认为获得汽车、升职和令人满意的生活都是不可能的,根据吸引力法则,想想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完全正确—你就是得不到它们。
为了充分适应吸引力法则,以获得积极的结果,你必须将渴望的东西具体化,之后就要想象你拥有它之后的喜悦,并坚信你一定会得到它。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活了几十岁,一直被教导“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我们无法相信除了努力工作,还有如此简单的办法能够将理想变为现实。
当然,不要误会。吸引力法则不是“魔法”。你不能妄想仅仅通过幻想就可以获得物质财富和个人成就,你还需要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但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能始终专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再努力工作也不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生活。
因此,重要的是你要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你能始终向外界释放积极情绪时,你就能获得积极的反馈。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训练。但是,如果你不够专心,当机遇来敲你的门时,你也会错失良机。
总之,吸引力法则不是什么神秘的巫术,而是一种科学的现象。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你必须了解如何使用这门学问。
改变命运的法则(一) 我们的现实生活实际上都是我们思想的体现。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起源于一个想法。我们的想法形成感受,产生了行动,导致结果,最终成为我们经验的现实生活。
如下所示:
想法→感受→行动→结果→现实
我们应当了解,想法包含两个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意识是为我们所知的,是我们有意识的想法。潜意识则是无意识的想法,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控制。
你正如你所想
我们就是自己希望的样子。也许这听起来很难理解,因为你对此完全没有意识到!想想你的日常活动以及你在一天里所做的每件事。你对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清醒的感知吗?你的许多渴望、心愿、需求、愿望往往来自于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想法。事实上你有时都会不知道你的这些渴望、心愿等来自于哪里。其实,它们正是来源于你的潜意识。
现实生活中很多想法来源于潜意识。那么,你怎么才能控制那些想法,进而指导你的行动,并最终把握你的现实生活呢?
你的有意识思维就如同潜意识的过滤网,只有那些对于你很重要的想法才能由此通过并进入你的潜意识。作为忠诚的仆人,潜意识不会质疑这些想法究竟是对是错,是不是符合道德伦理,是真是假。只要我们的意识认为它们是对的,是符合道德伦理的,是真实的,那么潜意识就认为它是足够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接受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的。所以,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现实就是由我们的想法决定的现实,即使它与事实上的现实完全不同也没有关系。如果你能够控制你的有意识的想法,那么你就能控制你的潜意识的想法,这样你将能够持久有效地改变你的生活。
记住,想法形成感受,感受指导行动,行动导致结果,并最终展示为你的现实生活。知道自己必须控制想法以控制行动并改变现实是一回事,真正能够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P12-14
“秘密”背后的秘密
在你手上的,是一个重大的秘密……
一位澳大利亚的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身故、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落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偶然间读到一本百年古书,从中发现了一个生命中的重大秘密,而过去知道这个秘密的,竟然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林肯、爱默生、爱迪生、爱因斯坦……
“带着怀疑,我问自己:‘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呢?’,心中充满与世人分享的强烈渴望,我开始寻找当今世上知道这个秘密的人。
“他们一个个地出现了。像个完美的链条,发现一位寻访目标之后,就会连接到下一位。若我偏离了路径,就会有其他事物吸引我的注意,也通过这样的转移,下一位寻访目标又会出现。在网络上找数据时,如果‘不经意地’按到某个错误的连接,也会把我带到极重要的关键信息上。短短几个星期内,我回溯数个世纪的史料来追踪这个秘密,并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当代实践者。
“于是,将这个秘密用影片的方式传播到全世界,成了我心中的愿景……随着这部片子在全世界的快速传播,奇迹似的故事开始如潮水般回馈给我:有人写信说,长年的病痛、忧郁症等疾病痊愈了;有人在发生意外后,第一次站起来走路。我们收到成千上万的信,诉说着他们运用这个秘密后,带来巨额财富和意外之财的故事。人们利用这个秘密,使他们理想中的房子、人生伴侣、车子、工作和升迁都一一出现。还有许多商场上运用这个秘密才几天,生意就有了转变的事实;也有亲子间的紧张关系,终于恢复融洽的温馨故事。
“有些动人的故事则是来自于孩童,诉说他们如何运用这个秘密,吸引他们所想要的事物—包括获得高分成绩和朋友。医生想把这个秘密分享给病人,各级学校想把它分享给学生,健康俱乐部想把它分享给顾客。全世界还有许多家庭举办聚会,将这个秘密的知识分享给他们的至亲和家人。影片才发行几个月,这些全都发生了。”
这位电视工作者就是朗达·伯恩,她所发现的这个秘密是指一套卓有成效的潜能开发系统,其主旨是通过激发人的精神潜能,由内及外,重塑一个人的习惯、态度和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幸福、健康和财富!2007年,朗达·伯恩因向世人公开了这个秘密而获选为美国《时代》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为了让中国的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套风靡欧美的“秘密”,我们系统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和著作,从中遴选出三部经典的著作。
《秘密》:本书探讨了生命中的一个巨大“秘密”,即吸引力法则—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也就是说,你最关注的事物往往最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想拥有健康的身心,首先就得拥有健康的信念;你想拥有财富,首先就得拥有致富的信念。本书系统介绍了精神力量所具有的巨大潜能,通过开发这种潜能,一个人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人生的幸福,并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
《失落的世纪致富经典》:这就是那本改变朗达·伯恩一生的神奇著作。这本诞生于100多年前的奇书,最早向世人系统介绍了“秘密”这套潜能开发系统。它不仅预言了精神力量所能带给人类的巨大潜能,还给出了将精神力量转化为人类行动和行为的具体方法。近年来,美国的每一位成功学大师几乎都深受这本书的影响—拿破仑·希尔、罗伯特·舒勒、安东尼·罗宾、诺曼·文特森·皮尔……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本书是有关“秘密”的书籍中最具操作性,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它继往开来的理念和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得到了美国政商两界精英人物的竭力追捧。人们传言,正是这本书使得年轻的比尔·盖茨萌生辍学创业的念头,并最终创建了享誉世界的微软帝国。其先锋的思想和强调开发内在精神力量的观念,甚至遭到美国教会的严厉批判,并于20世纪30年代被列为禁书。
现在,我们将这三部经典著作合成一本书出版,相信读者一定会非常欢迎,因为想必你们也想知道“秘密”到底是一套什么样的潜能开发训练系统,竟能够帮助那么多的人实现人生理想,并最终使他们成为人类历史上出类拔萃的精英。
愿这套潜能开发系统也能帮助你!
编译者
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三位西方作者作品的合集。我们之所以“合三为一”,是因为这三部作品都涉及一个核心概念——吸引力法则。通俗地讲,吸引力法则似乎可以理解为“你想什么就更容易得到什么”,当然这个理解并不准确,更无法凸显出其背后所隐含的复杂而独特的西方文化与观念。要做准确的剖析,显然不是这样一篇短文能胜任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相信每个读者读完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吸引力法则作为一种在西方流传甚久、令无数人从中获益的潜能开发系统,我们不怀疑它存在的真实性,也不怀疑它的有效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吸引力法则有着深深的西方文化和西方观念的烙印,撮其大要,主要是精神本源论(通常的说法就是唯心主义)和源于《圣经》的基督神学思想。其中有不少理念、观点、概念和原理,与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科学认知是有冲突的;作为东方人,我们也很难理解作者的一些提法和逻辑推演,也许,这些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中是习以为常的。这三部作品都成书于20世纪初,那正是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作者不可能不对此做出回应,以将这些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己所用。不得不说,作者对那个时代最新科学成果的解释,有不少地方与我们的理解也是相去甚远的。其中不少内容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我们忠于原著的表述,未做修改,读者可自行辨别。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编译这三部著作,并以合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呢?
人的潜能开发是世界上不同文化普遍关注的问题。潜能开发的理论和手段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西方的如本书所介绍的吸引力法则,印度的如苦修和瑜伽,中国的如中医养生,等等,不一而足。这其中会存在着一些谬误和糟粕,但也一定会存在着某些合理成分和科学精华,存在着某些今天我们还无法揭示和认识的规律和知识。我们既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迷信,又不可一概排斥、全盘否定,兼容并包、广泛吸纳,或可冀攻玉之效。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人的性格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吗?是的,心态就是矫正和重塑性格的重要因素。保持一种健康的、良好的心态,正是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的重要内容。中国有句成语:“心想事成。”如果我们淡化掉文化与观念的内涵,那么它与“你想什么就更容易得到什么”的吸引力法则,不是有着不谋而合的共通之处呢?也许你无法同意作者提出的“宇宙精神”,但总会同意我们常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也许你无法同意作者对竞争和竞争思维的过度贬损,但总会同意在把蛋糕做大基础上实现双赢的道理。总之,从积极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吸引力法则,它会成为一道滋养人生的心灵鸡汤。
这本书,尤其是它的卷三,还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心灵训练方法。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其中不乏现代心理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它们不啻为有利于人们潜质发掘乃至身心健康的医方良药。
这是我们把本书呈现给读者的主要理由。
编译过程中,我们在不损害作品原意的前提下,尽量淡化了作品的精神本原论色彩和基督神学色彩。但吸引力法则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整体性,有些地方是无法做出技术性处理的。凡此,我们则基本保留了作品的原貌,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批判地借鉴了。
编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