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啸乡劫余录(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平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锦绣流年里,他是吟风颂月的书生;山河变色,四起的烽烟里,他是毅然投笔从戎,弱冠系虏请长缨,不惧马革裹尸还的军人;乱世朝野,强权外辱的忧患岁月里,他是在险恶倾轧中周旋,力求清正廉明,镇守山河的官人!啸乡劫余录,从一人,看一城。

方平著的《啸乡劫余录(上下)》描写的是在安徽桐城县乡下一户人家的故事,反映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初期这个大时代下乡村的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方孝慈和钱瑛是一对夫妻,通过求学、做事等经历,结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表达了桐城派文化处在社会变化大潮中的坚守、继承和走向没落的过程。

内容推荐

有桐城派遗风的一代奇才——乡村遗老,以山河动荡的岁月为背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刻画了深受桐城派文化影响的清正文人方孝慈这一经典人物,其跌宕起伏的一生,惊险曲折的经历,成为那段历史变革阶段的社会缩影。

方孝慈和钱瑛在世道变化前后的人生改变,对当时社会形形色色人物的往来世事,以及对亲历的各色层出不穷的见闻的描述,都表现了桐城派文化处在社会变化大潮中的坚守、继承和走向没落的过程。

赶紧来阅读方平著的《啸乡劫余录(上下)》吧!

目录

上册

 1 借先贤隐括全文 凭鬼丈点明线索

 2 随老父钱瑛高兴入学 防土匪村邻冒险救人

 3 乡情贼事笑话小人 奇谋吃鸡豪杰出世

 4 政局乱农人苦都督更契 民女冤才子难豪杰抢亲

 5 哀世凯乡邻纠纷才子奇诗 投雁秋豪杰相会都督迁居

 6 名流论疆域受众驳 钱瑛入师范撰奇文

 7 拐村姑儒商题诗板上 办航运先生徘徊林中

 8 偷中骗乡村风月案 友助友执事收外蒙

 9 三把火省长措施遗讥笑 一支枪才女毙虎留英名

 10 嘤其鸣耶 求其友声

 11 探金陵小儿谈努力 闹裁军皖人去毒瘤

 12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人脑治病奇中更奇

 13 好青年闹东乡抗征田赋 王先生开演讲建设国家

 14 竖子入青帮孝慈东征 名士居乡村醉崖学猎

 15 乡村闹土匪豪杰平乱 虞总苦要钱下属生怨

 16 仗义执言发家致富 儿女结亲省长换人

 17 对江抒怀孝慈归家办喜事 逃离安庆省府迁移到南京

 18 弱女卖茶孤山悲命苦 匪人趁乱荒地骗浮财

 19 钱瑛雇人垦田一百亩 老五结义天下第一军

 20 当县长惠民生穷人求富 讲公道打老汉凶徒丧身

 21 穷极无聊因佛致富 闲忙不一乱局丛生

 22 吴忠信继任省长 方孝慈治理贵池

 23 刘镇华荒唐考察 朱雁秋悲屈丧身

 24 抗日本市民闹集会 忧家国孝慈撰奇文

 25 闹农运小子改楹联 助革命中玉入深山

 26 捧戏子主席遗羞 贺佳节老父去世

 27 禁鸦片百姓笑迎新生活 赴六安中玉暗窥老红军

 28 兴学校和尚骗美妾 拉队伍孝慈送物资

 29 老人卖柴偶遇风月 强邻堵门代弱申冤

 30 在家日久思报国 沦陷城中杀日酋

 31 和尚立功成活佛 孝慈抗日治乱形

 32 赴鄂西孝女葬父 求安宁百姓跑反

 33 县分一二三等 粮卖四五六天

 34 百姓穷困难寻胖子 立煌失陷却有汉奸

 35 族规治倔女 法理吓愚氓

 36 刘东舜一抢史小姐 罗君强接手娶新娘

 37 土豪娶亲强送聘礼 钱瑛求职关心麻桑

 38 忧教育钱瑛上书 施惠政孝慈自责

 39 林柏生蚌埠当省长 小老板枞阳寻敌踪

 40 商分两类收捐员自称会长 哈哈一笑贪污案瓦解冰消

 41 征军粮屯田避祸 练胆量麟儿巡城

 42 借人头平物价 布围剿整田粮

 43 儿女有名师前途有望 昏官遇小人后景堪忧

 44 张义纯逃离安庆 刘东舜辞别枞阳

 45 灭佛毁寺尚望儿孙当天子 才疏智少却想一臂挽狂澜

 46 回心岭上回头望 梓里苍烟细雨间

 47 杀人夺权鲍正操作乱 通风报信程支宾救人

 48 独步长堤天欲晚 自怜漂泊等沙鸥

下册

 49 禾黍离离盈废垒 莓苔处处布层阶

 50 亲人面熟血泪热 棠棣花残庭树冷

 51 桃花坞里显风雅 扬子江边遇放翁

 52 宝儿续学师范 菩萨显灵汤沟

 53 南浦魂销泪不干 何堪痴望立江旁

 54 独有游人多感触 徘徊四顾自含凄

 55 婚姻新法寡妇再嫁 怀恋旧家黑姑跳崖

 56 从此幡然大觉悟 洗心革面学躬耕

 57 忍气吞声频受辱 谁怜困顿老衰安

 58 三径荒凉萦客梦 十年征戍恼人肠

 59 今日看人能稼樯 方知误我是诗书

 60 大水毁家卖姨妹 美女救人治白喉

 61 县政府迁移枞阳镇 方孝慈结识李文征

 62 大花布犹如唱戏 老画家好比疯魔

 63 麦地沟里谈风月 普通话中办肃反

 64 顿首二字难倒孝慈 文章一篇祸害五瘦

 65 虎患消灭全凭老者 皇帝梦兴却有老农

 66 苦中作乐农人谈诗 哭内藏奸瘌痢求利

 67 论组织瞎子算命 谈政治界限划清

 68 吃螃蟹乐听奇联 防敌特误擒洞主

 69 菜根细嚼常香永 胜似三餐酒肉鲜

 70 肚内饥荒文人求财 老眼昏花窗前认父

 71 教后生孝慈赞武穆 兴水利老妇作典型

 72 取绰号社员野战 放卫星枞阳出名

 73 三草医生立大志 生产队员过穷年

 74 饥饿难忍先生忆生平 任务太重组长论形势

 75 大闹无为老革命 悲悯百姓新秀才

 76 孝子无奈出家 组长设法捉贼

 77 一口稀饭树华老爹活命 两口棺材孝慈夫妻为难

 78 恋父母麟儿悲选巴东 得生存明经大赞白菜

 79 翻旧账社员批斗赵组长 昧良心邻人掺假卖米粑

 80 黑狗暴肥费思索 野人岭上嘲奇歌

 81 推广责任田省委冒险 观看当垆艳区长作诗

 82 计划不周黄秀才受死 香肚再吃余眉卿思乡

 83 奇文骂鬼蜮 妙手著文章

 84 学工学农幼儿怕上学 灌水抗旱初识抽水机

 85 一朝富裕流民涌入 三年相爱麟儿结婚

 86 移鱼进塘孝慈谈教育 车水纠纷侠女逞英雄

 87 儿子结婚孝慈精神爽 诈骗票据孬货脑子灵

 88 驼子贪心孝慈受牵累 儿媳回家钱瑛送赤金

 89 儿媳谈百姓如驴相似 老妇寻娇儿泪洒五溪

 90 谈情说爱云岫论男女 寻亲帮友孝慈做红媒

 91 野人隐居古楼岗 孝慈初访桃花源

 92 剃头师傅守乡村故例 公社书记处邻里纠纷

 93 工作组进驻乡村 臭文人偷吟酸曲

 94 青年报国著奇文 水田收回归集体

 95 效果显著四清全仗姚团长 养家糊口计划出自方孝慈

 96 孝慈退休忧山秃 先富接岗斗丈人

 97 非是求闻达 为病误天涯

 98 学大庆钱瑛献计 学大寨社员挑堤

 99 麟儿留心著文章 宝儿献艺救孕妇

 100 忆苦思甜皆讲昏话 靠山吃山却有文章

 101 再谨慎也难逃厄运 讲歪理却不断加官

 102 一封信儿子再现 一鬼物树木获生

 103 春联更换歌时代 青山峨峨教后生

 104 余眉卿忽有新思考 包鹏程仍守旧文章

 105 进深山小子拜鹏程 谈书法孝慈发怪论

 106 钱瑛谈诗别有蹊径 宣武造句有望成才

 107 青年乡村演列宁 老师县城扮牛鬼

 108 和尚结婚麻五类 既惊又赏活埋庵

 109 闹革命宣武放牛 巡大山孝慈护墓

 110 点拨学生求出路 喜结良缘写春联

 111 苍茫大地还有人问 穷居乡村仍有远亲

 112 想成家方尧魁算命 救书记吴培文逞勇

 113 慕名而来喜结文友 畅谈壮举皆因年轻

 114 闹笑话于书记游江 借棺材九太太去世

 115 悼二嫂钱瑛留诗 督侄儿宣武上学

 116 血色烈士证 歌舞东方红

 117 请示换请罪皆因像碎 咄咄变滴滴想念儿孙

 118 老人穿新衣惹人羡慕 先生叹人生无限相思

 119 余眉卿病中填词 方孝慈死得其所

 120 述怀一诗教子女 唱曲一声叹书香

后记

后记2

试读章节

1 借先贤隐括全文 凭鬼丈点明线索

休嗟臣被逮,是报主恩时。不草归降表,聊吟绝命词。

生当殉国难,死岂论官卑。千载波涛里,无惭正学师。

闻到望江县,知为故国滨。衣冠拜邱陇,爪发寄家人。

魂定依高帝,必将愧叛臣。相知应贺我,不用泪沾襟。

这诗乃是明初桐城举人方法所作,当永乐称帝时,浙江宁海人方孝孺不肯归顺,被诛十族。方法于建文元年乡试中举,主考官正是方孝孺,人称“正学先生”。方孝孺事迹人皆熟悉,不须漫表,只说方法中举之后,被任命为四川都指挥使司断事。及闻永乐称帝,大恨,认为永乐不忠不孝,拒不在贺表上签字,遂被逮,押至南京问罪。

当其被逮上船时,方法央求家人:“船到安庆时告诉我。”待船过安庆望江时,家人禀曰安庆快到了。方法脱下衣冠,剪除爪、发,写此绝命诗后,赴水而死。家人索其尸不得,以衣冠、爪发葬之。乡贤嘉其气节,在桐城龙眠山下其墓旁立庙,受乡民四季香火祭祀。后其裔方苞回乡祭祖,大哭,作诗祭曰:“高皇肃人纪,义气忾寰瀛,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清末学者马通伯说:“悲哉,靖难之事,正学不肯草诏,赤十族;公以小臣,亦不肯署表死,大节不夺,殆无愧哉!”

自方法之后,桐城方氏皆以忠孝、节义相励,至明末桐城第十四世方以智时,更是以气节著称,放下学问不做,先是追随南明永历朝廷,出谋划策,后见势不可为,干脆剪发出家,做了和尚,奔跑于民间各反清团体,事败被逮,清酋盛兵相列,左执刀剑,右呈官帽锦衣,凭其选择。方氏一边直奔刀剑而去,嘴里一边狂呼:“快杀、快杀”,终不屈,清酋气夺,降阶相迎。后入空门,在浮山会圣崖修行著述,凡百万余言,涉天文、历法、音乐、医药及诸子百家共五十余门类,后因粤事牵连被逮,在江西惶恐滩赴水而死。方氏一门,类似人物很多,至清后名人辈出,如方孔炤、方大镇、方观承等,除去功名事业不说,即以为人处世来论,个个磊落傥荡,里邑追随成风,遍及江浙直鲁等地,无怪梁实秋曾赞叹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仅次于曲阜孔氏。”

这些在本土乡里已是老生常谈,家喻户晓,不过是劝乡里后生为人处事当以忠孝、节义持身,不可做那坑蒙拐骗、背信弃义之人。如今不说了,且说在民国元年,安徽桐城南乡出了一件奇事,在会宫、高甸、义津交界处有一山,形似当地居民的屋脊,山因形得名,土人称为屋脊山。在屋脊正中合拢处有一巨石,年月日久,居民习以为常,最近几年,恰遇清室衰微,那石也就有了变化。原先石上布满苍苔,因近年暴雨增多,苍苔多片剥落,渐渐显出一块圆溜溜、光滑滑的乌石来。后来愈洗愈亮,山下方圆十余里之内都能看见,尤其在夏季,一经暴雨冲刷,再经烈日逼照,更加光芒四射,瑞彩纷纷,夺人眼目。

屋脊山下有一尼庵,叫白衣庵,庵里一老尼,那日带着徒弟上山采药,偶到此石跟前,一下就被那乌石震慑住了,就见那乌石高约两丈,周遭也有四丈开外,如农人牛棚一般大小,形如鹅卵,通体乌亮,异常惊奇。老尼将那乌石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用手将那乌石上的水渍一抹,竟然照出人影,再仔细一看,却不是老尼的外貌,而是一贵妇人,隐约住在楼阁之中,老尼大喜,对徒弟说:“这石头怪异,能照见我的来生!”徒弟不信,也在乌石前一照,却似个丫鬟模样。

回到庵内,老尼逢人就说那乌石的灵异,也有人闻风而去,想看看自己的来生如何,却是喜悲不一。山下高吴庄,有两老汉,一姓吴,一姓张,吴老汉一生快活浪荡,好日子过了不少;张老汉一生勤劳苦作,除了逢年过节,平时肉都舍不得吃一片。那日两人商议,也要到乌石前照一照,看看自己来生如何。一日,二人结伴而行,一路攀藤附葛,爬到石前,就见那石头表面洇出一层水,看不清楚,张老汉用手一抹,就见石头上显出一鸟形来,张老汉大喜,说自己来生是个鸟儿,想去哪儿就能飞到哪儿,自由自在,快活得很。吴老汉也来照一下,不想却变成一个猪形,一气之下,就一头向那乌石撞去,立时死了。张老汉惊慌,怕担责任,也是一头撞去,希望赶紧投胎做鸟雀。不想却没死掉,后被两家儿子寻到,问明情况,村里轰动,后传出,多人结伴上山,都想看看来生如何。不料愚氓百姓,看到来生好的,今生就不想活了,竟然也有寻死的,盼望早早投胎享福;看到来生不好的,就觉得今生活着更加没有希望,吃斋念佛、修好为善有什么用处,乃至为非作歹,祸害乡邻。(P1-2)

序言

玉之在璞,人视之,块然石也,弃之途;有玉人者,琢之得玉焉,人闻之,取而宝藏之。玉也而石之,石也而又玉之,玉石之分,取决于人之见识矣!

吾友方君读书沪上,与吾相识二十余年。忆初识经过,也颇曲折:先见校报《太阳雨》一文甚奇,乃评红楼之尤二姐也,落款为方君,吾才识方君其名矣。后方君在校园内打乒乓球,与吾对垒,始识方君其人。方君名平,皖省枞阳人也。貌敦厚,有家国情怀,好文史,爱作纵横谈。某年大雪周末,吾与方君游五角场,买一冰激凌请方君,方君大惊,曰:“冬天还能吃冰激凌?”吾大笑,方君何其憨也!

有一同学北京人,颇感优越,方君驳其论曰:“北京有何好处,宜迁都也!”当即从战略、经济、环保、水资源、交通等处分析,立论迁都武汉才为合理,众皆惊其论。十余年后,才有人著书立说呼吁迁都,当中翘楚者为汤爱民先生,亦皖省枞阳人也。后与方君谈到此人,方君大笑:汤爱民者,亦方君高中时同学也。岂枞阳人都有家国天下之情怀乎?

毕业后方君回皖省,吾居沪上,时有音信来往,一日见《上海金融》上有篇文章,写得很好,吾看落款,乃方君名字,怕重名,电话问询,方君答曰:“写着玩的”。吾大笑,方君何其谦虚也!

吾居沪上,也大不易,先在沪上三和银行就职,后三和与三菱银行合并更名三菱日联银行,后调至苏州工作两年余,今又调到成都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工作,半生劳碌奔波,至今才小有所成。今闻方君书将出,不能自已,先索书稿观之,大喜:此传世之书也!

该书自民国初年写起,至“文革”初期结束,时间跨度五十余年,内容庞杂,多精美之谈,涉经济、军事、政治,也涉发财、做官、求学、教育、治家等多领域,将桐城派古文化作一番近景描述,立意清高,其广度、深度与难度,非时下诸多作家可为也。然亦有一项不足,也与方君谈过,就是要求读者必须达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还要细读,不然就会跳过其中精髓而不知其味也。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姚以勤序

2016年9月18日

后记

2016年8月27日夜12时许,宝儿逝矣,享年七十八岁,再过十天就是她的生日。

乍闻此信,我的泪水就涌了出来。

宝儿者,真名方维芬也,《啸乡劫余录》中有她的事迹,吾姑也。

幼时在故乡,祖母常以姑为例,说其如何发奋苦读,督吾发狠读书,故姑小时之事迹,吾知多矣!情难自抑,作长歌以哀之:

吾姑乘云去,伤痛侄子胸。胸痛强压抑,两泪湿胸襟。殷殷不舍去,死前送千金。千金送吾叔,姑死叔不闻。路远逾千里,死后才报闻。肝肠似寸断,阴阳已纵横。泪洒倾盆雨,吾姑已不闻。

倏忽已三日,不孝独坐哭。吾姑生多艰,哀苦怎可述。早岁苦读书,农田学稼穑。苦无身上衣,裁旧补两膝。两手剥黄豆,一书膝上读。年仅十三四,安庆读书去。腹饿可充饥,一日三餐粥。心中有奇志,只讲学与读。阿兄在武汉,来信频呼唤。辛苦读完书,辞皖赴鄂去。身后无背景,凭考再上学。学了几年医,才有好工作。薪资刚上手,立时化无有。一半治新衣,一半孝父母。女儿着新衣,容颜自然殊。

武汉建大桥,专家来治疗。专家自苏联,不通汉语言。带来一翻译,惊叹姑天颜。交往逾三载,才把新家筑。工作既勤奋,一心攻医术。当中一孕妇,三日儿不出。满堂皆惊慌,延姑走进屋。洗净两只手,一针手上握。针扎胸膈间,小儿立时出。满堂皆惊呼,观音走进屋。救人总太多,两手算不出。心中怜病苦,病人皆感泣。

膝下女和儿,贤与劣不一。儿与吾相似,顽劣不足述;女儿学问大,足迹遍天下。惜不在身边,吾姑无人牵。抗病逾三载,呜呼命归天。时在廿七夜,那夜不得眠。心中总忽忽,恍如有人推。睁眼无所有,哪知姑来催。

人生如黄叶,纷飞有后先。十年如短梦,一面隔重泉。淡淡楼头月,依依户外烟,招魂何处是?浊泪满诗笺。姑亦一菩提,维德维其仁。观音接引去,乘云在天庭。号啕向天祷,音容宛昨晨。每夜梦慈颜,耳际犹叮咛。垂涕对始像,再上茶一樽。

(注:27日夜,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起来看电视直到凌晨3点才蒙眬浅睡。亦怪事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