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庄子/谦德国学文库》注释的《庄子》,经文采用的底本为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本,对每一章都作了题解,对正文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适合不同古文水平的爱好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庄子/谦德国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庄周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庄子/谦德国学文库》注释的《庄子》,经文采用的底本为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本,对每一章都作了题解,对正文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适合不同古文水平的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庄周的《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庄子/谦德国学文库》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试读章节 世间的万物非此即彼,自彼看不见此,自此看不见彼。所以彼出自此。此也因乎彼;彼此是相对而成立的。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量;有可即有不可,有不可即有可;有是就有非,有非就有是。所以圣人从不以此来考察事物的本然状态,而是因顺自然的道理。因为此即是彼,彼即是此,所以从此看有是非之分,由彼看也有非之分。事物真的有彼此之分呢,还是真的没有彼此之分呢?只有一个途径能让事物彼此不相对待,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大道的枢纽也就占据了关键的位置,从而可以顺应事物的自然变化。因为是非的变化无穷无尽,所以不如以明鉴之心来关照事物的实情。 用名词来说明事物并非你所指称的概念,不如不使用名词来说明这个事物并不是你所想象的概念;用“白马”来说明马的“白色”属性不是马本身,不如用别的事物来说明马具有的白色属性。从命名的自由性角度来看,“天地”也是一个名词,万物都可以用“马”这样的名词来命名。 说“可”,是人们认为是“可”;说“不可”是人们认为这是“不可”。道路是通过行人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命名而造就的。何以说“然”?因为“然”就是“然”。何以说“不然”?因为“不然”就是“不然”。何以说“可”?因为“可”就是“可”。何以说“不可”?因为“不可”就是“不可”,事物原本就有“然”,事物原本就有“可”。没有什么事物“不然”,没有什么事物“不可”。所以,可以举出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而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贯通而浑一的。 有分就有成,有成就有毁。其实,万事万物无所谓成毁,从整体看成毁就是循环往复、圆通一体的。这是只有通迭之人才了悟的通达之理,他不用成毁之见而诉诸圆通为一的常理。按照这一常理行事,即可无所不用,又可无所不通,还能无所不得,这也就差不多了。顺其自然而又不求其所以然,这就是大道的境界。如果竭尽心志固执一端而不知事物本来是浑一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何谓“朝三”?有一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每个猴子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随后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都高兴了。橡子的名和实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前后不同,这是因为玩猴者把“朝三暮四”颠倒为“朝四暮三”,通过喂食多少的顺序改变而满足了猴子。所以,圣人不分是非而加以调和,就可以达到顺任万物之境,这就是“两行”。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认识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什么叫高境界?他们以为宇宙开始于虚无,这确实是尽善尽美的认识,其次认为宇宙有万物而无界限。最后以为事物虽有分别却不存在是非。是与非的出现就表明人眼里的大道有了亏损。换句话说,大道的亏损是由于人的偏私所造成的。果真有成与亏呢?还是没有成与亏呢?举例而言,昭文弹琴就有成与亏,昭文不弹琴就没有成与进退。昭文弹琴,师旷击鼓,惠施论辩,这三位先生的才技称名后世。他们各有所好,并且极力彰显自己的所好,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作聪明,其结果使惠施终身沉迷于“坚白”之论,而昭文的儿子承其父业也终无建树。像这样的可以算作成功吗?如果这也叫成功,那我也就是成功的了。如果他们不算成功,那么别人和我就都没有成功。所以也无所谓圣人并不以版面之辞、一技之长而夸赞世间。不辨是非、不自夸赞而诉诸事物的常理,这叫做“以明”。 P21-22 序言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存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书中包含了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内容包罗万象,对哲学、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与《老子》双峰并峙,被称为“老庄”。《庄子》书中多次提到老子,谈无为无己之论,也谈论孔子、颜渊,将儒家学说加以发挥,与道家加以结合,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妙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史记》中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享年84岁。他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被他谢绝了。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参与政治,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后来也辞官不做,潜心研究道学,几乎一生退隐。他一生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文章,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幻丰富,情致滋润旷达,语言看似夸言万里,漫无边际,其实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庄子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捷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是历代思想家中最通达的人之一,是纯真自然的生命的歌者,其思想闪烁出自由、纯真、舒畅之美。他不仅在观念上通透天与人、生与死、古与今、是与非,而且能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连接,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生命真相。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启发人们敬畏自然、珍惜生命,获得与天地共舞的生命整体性感悟,从“与忧俱生”的人生困惑中解放出来,看到天人合一的实相。 庄子发现了生命存在的无常,他提出的问题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人之生故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由于参透了人间世事之无奈,诸如人生之短促、祸福之不定等,庄子不再做苦苦与命运竞争的人,他懂得了虚心游世,是非两行,心斋坐忘,安之若命。这种生命的觉悟使他能够化解和超越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穷”,及一切人间现实中生命存在的困惑,继而洞察天地变化中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至乐》)的生命本相,由于心与道冥,庄子的生命存在获得了全新的境界。这种恬淡拙朴、逍遥无为的生命境界,不论对于古人,还是对于心灵劳累困惑的现代人,均不失为一剂调理身心的良药。 庄子道家哲学关爱与呵护生命的观点,强调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我们周遭的一草一花、一树一石,用心灵深处的悲悯和热情去呵护世界的整体性、多样性,感受个体生命最真实自然的本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鱼儿自由自在地相忘于江湖中,维持鱼的天性;让鸟儿自由生息,就像《养生主》中的那只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维持鸟的本真;让天地间一切生命物种在大自然中维持各自生命的绵延,让多样性的生命存在于万物和谐共生的地球上!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才能成为知识分子的崇拜偶像。他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尤其是对待外物的智慧态度,完全超越了时空限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很多著名文人作家,都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的影响,其中包括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唐朝时,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本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的思想也传播到全世界,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和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都受到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汤川秀树说他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灵感就是受庄子“倏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的启发。海森堡十分推崇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并多次在讲演中提到庄子的观点,他还把庄子的哲学写进了他的专著《当代物理学的自然图象》之中。 我们这次注释的《庄子》,经文采用的底本为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本,对每一章都作了题解,对正文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适合不同古文水平的爱好者阅读。由于注译者水平所限,定有不当之处,恳请诸位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