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是在距今20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黄色、棕黄色的尚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黄土颗粒很细,质地均一,多钙质,多孔隙,多裂缝,吸水性很强,遇水容易沉陷。世界上的黄土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大陆内部干旱及半干旱地带。黄土在中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内蒙古地区,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西到祁连山东端,东至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达秦岭,海拔八百到一千五百米,面积四十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这一区域土质疏松,土层厚,地形崎岖,地表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的北部有一个村子叫雷家坬,远眺像一条大鲤鱼从龙门跳出。鱼嘴圆圆地张开,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两对胡须微微上翘,尾部向左弯曲。中国第二大河黄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活脱脱一幅美丽而壮观的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
雷家坬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村里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主要是雷姓。村里有一个很有声望的大户,主人叫雷自宁,字德轩,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雷朋,二儿子叫雷胜,三儿子叫雷有意,四儿子叫雷福。雷自宁的祖先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就受到了皇恩赏敕:“乡饮耆宾显”“敕授修职郎”“广生乡饮介宾”“皇清待赠显廪生”。
雷家四兄弟,雷朋自幼忠厚老实,帮助父亲料理农活。新中国成立前,黄土高坡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北方十年九旱,粮食供不应求,农民生活拮据。雷朋家也与乡亲们一样,特别是随着三个弟弟的相继降生,全家六口人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的。雷朋只上过几年小学就因家里劳动力少而辍学。从十四岁起,每天跟着父亲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各种农活样样都向大人们学着做,从不叫苦叫累。生产小组的社员们都很喜欢他,也愿意传授他农活本事,他也很勤奋地跟着学。雷朋十六岁已成了生产队年龄最小的全劳动力了,每天挣十分工。雷胜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贫穷再没上学,跟随二叔学了石匠技术。雷胜从懂事起就对打石头、箍窑特别感兴趣。在他“过百岁”那天,家里人在火炕上放了一大堆东西,有锤子、秤杆、书、锄头、玩具手枪等,让雷胜自己挑选,雷胜一下就抓起了锤子,预示他就是一个当石匠的料。自从跟二叔学了石匠手艺后,雷胜一年到头在邻村揽工干活,忙个不停。虽然收入甚少,但除了给生产队交费外,每年还能给家里一点点补贴,自己也有一点儿零花钱。雷有意、雷福上学,天天不迟到,也不早退,老师很喜欢他俩,雷有意还当上了班长,雷福当上了少先队小队长。他们跟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在他俩的管理下,同学们从不顶嘴、吵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雷家户主雷自宁上过私塾,是一个文质彬彬、德高望重的男子汉,他身材魁梧、性格干练,爱讲礼仪,善谈古论今,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年春节村里的乡亲们都找他写对联。雷自宁有一个嗜好,就是老爱在自己的腿上写字,手里拿一根小棍,在腿上不停地写。有时也在地上写。就连上厕所也要在地上写几下。乡亲们习惯地称他为“先生”。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在路上见到雷自宁,就都问他:“雷先生好!”“雷先生吃了吗?”雷自宁总是笑嘻嘻地点点头,给对方满意的回答。从雷家坬小学开办起,雷自宁就兼任着小学校长的职务。每年新学期开学,雷自宁就到学校给同学们讲关于如何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内容的第一课。春节闹社火,雷自宁担任“伞头”,带领社火队到邻村表演。雷家坬村的社火队在周边几十个村很有名。每年都有村子请他们去表演。
雷自宁的婆姨张氏是个大家闺秀,谨遵“三从四德”,对孩子教育有方,管理很严。她常对孩子们讲“穿娇、吃娇、王法不娇”,处理家务井井有条。当闺女时她就学了一手织布的好手艺,自己纺线,自己并线,自己设计图案。织出的布花纹图案十分别致,大人、小孩都喜欢。六口之家在她的操持下,和和睦睦,欢欢喜喜,蒸蒸日上。全村的人都对他们家羡慕不已。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