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镜源主编的《程莘农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程莘农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程莘农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张镜源主编的《程莘农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程莘农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由张镜源主编的《程莘农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载了程莘农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目录 集贤巷里诞“麒麟” 悬壶济世慰众生 易门针灸辟新路 著书立说谱华章 矢志岐黄踏荆棘 一根银针扬美名 探索经络觅迷踪 辨证施治福万家 桃李芬芳遍四海 墨宝飘香传百年 试读章节 江苏淮阴有一小镇,名日集贤巷。此地风光迤逦,人杰地灵。在镇上有一书香门第的程姓人家,高祖程师杰、曾祖程大镛,均系一代名儒。程家先祖与中国历史上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二人颇有渊源,明末清初程氏这一支由安徽歙县迁至江苏淮阴,家中10代出了27个秀才。叔祖程振云是当地出了名的举人,父亲程序生为清朝末期最后一次的科举秀才,他多文为富,荫及乡里,开办私塾,墨香四溢,当时淮阴及苏北重镇的许多士绅名流多出自程家门下。 1921年8月,夏末的一个早晨,集贤巷程家庭院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给家人带来了莫大欢喜。按照出生的时辰和当地民俗,这个男婴是“麒麟贵子”,门前庆贺的唢呐悠扬、鞭炮声声,使得程家像过年一样快乐。父亲程序生50得子,斟酌良久,给儿子起了一个十分典雅的名字“莘农”,其谐音“兴隆”,寓意程家“香火”之延续。 按照家规,程莘农6岁便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父亲任儿子的第一位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除教授“四书五经”等国学外,还严厉要求年仅6岁的程莘农悬臂端肘,苦练书法。程序生为使家学有承,成就栋梁,不惜重金聘请各路名师点化。当时西学渐进,送子女到国外留学是许多开明士绅的愿望,程序生也不例外,他想把聪明伶俐的小莘农培养成学贯中西的有用之材。然而世事无常,1928年,乡间流行痢疾,许多乡亲因缺医少药相继染病而死,短短几天时间,荒野上一下子堆起了无数的新坟,百姓束手无策之时,一些巫婆神汉借机狂敛不义之财。见此情景,程序生领悟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世道太乱,医生不仅可以救治苍生,还可以福门养家。自己年岁大了,唯一的儿子若是习医,也能有人在家门口为自己善身送终。经过几天慎重考虑,他对小莘农说:“你以后还是学医,当一名祛病除疾的郎中吧!”望着父亲凝重、严肃的面容,小莘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程莘农11岁那年,父亲便开始教他读《黄帝内经》、《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地道药材歌》、《临证方剂谣》等中医著作和一些当地的中医要诀。随父亲诵读,相对于“四书五经”,年幼的程莘农反倒觉得医学书更有趣味,更容易学,因此读得兴味盎然。从此,程莘农走上了学医之路。 据程莘农回忆,对他一生影响较大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自然是父亲程序生,另外一位是温病大家陆慕韩。陆慕韩的父亲是陆耀堂,陆家三世均以治疗温病著称一方。16岁那年,程父欲将程莘农送往陆慕韩门下人室学徒,但陆慕韩因之前三个徒弟均早夭,甚感与授徒无缘,便无意再收弟子,已关山门,拒不收徒。程父辗转找到与陆家相熟的一位老和尚相托此事。老和尚从陆家回来后带回的消息是:陆慕韩表示,如果再收徒弟,不但要收昂贵学费,而且还要另收高额拜师费,若觉得无法接受,就不要再提此事。面对这种态度,程父表示只要能让儿子拜师学医,一切照办。就这样,在陆慕韩本无意收徒的情况下,是父亲的坚定和执著,使未成年的程莘农被陆慕韩破例收下了。 P7-10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传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丛书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