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海音童话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林海音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海音编著的《林海音童话故事》收录的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人情味和怀旧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又近乎一幅简约、素雅的中国水墨,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内容推荐

林海音先生为孩子写的故事,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精彩又经典,让小读者读来感到亲切,有如正在聆听同龄孩子的谈话,常有“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读来惊喜不已。《林海音童话故事》精选林先生受欢迎的通话故事,包括她的一本儿童读物《金桥》、最受人喜爱的《蔡家老屋》,以及动物科普故事《我们都长大了》。同时,邀请插画家孙心瑜绘图,以桥梁书的方式呈现经典故事。希望这些精彩的童话,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善良的人格。

目录

总序英子不老

序林海音先生和儿童文学

金桥

蔡家老屋

我们都长大了

林海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有一天,妈妈接到外婆的信。

信上说,外婆非常想念妈妈,希望妈妈能回故乡去住几天,因为外婆有好多年没有看见妈妈了。

妈妈决定带哥哥和我一同去。妈妈说:“故乡的风景很美,水很甜,外婆很和气。”我和哥哥听了很开心。

我们坐了一天火车,经过的地方有高山、稻田、河水。

到了妈妈的故乡,舅舅到火车站来接我们。舅舅告诉我们,外婆在家里煮鸡、炖肉,预备好好招待两个没见过面的外孙呢!

从火车站去到外婆家,还要走一段路。我们经过了田埂、大桥、小山坡。

外婆站在门口等我们,她抱抱哥哥,又抱我,高兴得又笑又哭的。

吃过晚饭,外婆叫我们早些睡觉,她要和妈妈谈话。

第二天早上,舅舅带我们出去看风景。河上有座桥,我最喜欢。

桥上刻着“金桥”两个字。

我问舅舅,这座桥是不是金子做成的?舅舅告诉我们,是用石头做的。哥哥又问,那么为什么叫金桥呢?舅舅说,这是因为有一段故事。我们要舅舅讲,舅舅要妈妈讲。

妈妈说:

二十几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交通不便利的乡村。有一个小孩子名叫阿金,只有六岁,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住在一起。

这村子和外面的来往,只靠一座破旧的小木桥。有八个农家的孩子,在镇上的小学读书,每天要经过小木桥。阿金每天都到桥头上去,看八个哥哥上学。

太阳快落山了,阿金又跑到桥上去。他要等八个哥哥放学回来,看见他们都过了桥,才肯离开。

冬天的太阳落得早,哥哥们放学回来时,天都黑了。乡下地方又没有灯,到处都是黑洞洞的。在冬天,阿金很少去接哥哥们,多半留在家里跟姐姐认字,因为明年他也该上学了。

有一天下午,天气很晴朗,阿金到桥头上玩,看见张叔叔拉着车子,载了许多货物回来。

张叔叔的车子太重了,小木桥太旧了,车子走在上面,“吱吱”地响,桥板被压坏了。木板掉到桥下去,桥中间就成了一个大破口。张叔叔大骂一声:“桥破得这样,也没有人修!”

张叔叔骂完,就推车走了。阿金坐在桥头上发呆。他想,张叔叔骂别人不管修桥,他自己怎么也不管啊?

阿金走到破洞口向下看,河水流得很急,如果哥哥们回来,不小心掉下去,多危险啊!怎么办? 阿金想修桥。

阿金到田地里,想找木板修桥,可是田里只有野草和泥土。阿金又到树林里去找木板,可是那里只有干树枝和抱不动的树干。

阿金没有办法,只好又回到桥头来。

这时天渐渐暗了,阿金听见桥的那边,远远地传来了歌声。阿金知道,是哥哥们就要过桥来了。

阿金向桥那头大声喊:“是天林哥哥吗?是小胖哥哥吗?桥中间有个破洞,小心靠右天林和小胖过了桥,向阿金说声“谢谢”,就往家里跑。

阿金还在等另外那六个哥哥。

等了一会儿,阿金又听见有声音了,他又喊:“是冬冬、山山、阿亮、阿明和小方五个哥哥吗?过桥要小心,中间有个破洞,靠右边走吧!”

现在已经有七位哥哥过桥了,只有阿光哥哥还没回来。阿金还要等阿光哥哥。

阿金又等了许久,看不见阿光哥哥的影子。这时起了风,阿金又冷又饿又怕,很想回家去。

阿金想,这时家里是多么暖和,妈妈炒的菜是多么好吃,姐姐也一定在门口等着他呢。P23-37

序言

母亲的童年回忆在北京城南游艺园里的那些说书、京韵大鼓、杂耍、变戏法、地方戏里;我们的童年回忆在台北城南川端桥畔夏夜的凉座里,那里也有说书、相声,还有唱歌和蒙古烤肉。 念小学时,每到周末晚上,父母亲就带我们上厦门街那家四川馆吃饭。四个孩子的六口之家,靠两枝勤奋的笔,负担不轻,母亲常常说我们是“苦中作乐”。低低矮矮的木板搭的四川馆紧靠在铁道边上,每次隆隆的火车一过,木屋就惊天动地摇起来。那一番天摇地动,就像四川馆入门柜台上的那一罐颜色漂亮好吃的泡菜;也像那跑堂拖得长长的一声地道四川风味的“一碗担——担——面——”一样,让我们觉得新鲜有趣。

吃完晚饭,我们照例到附近的一家“大”文具店逛逛,母亲说:“每个孩子进了文具店,眼睛就会发亮。”我在店里东看看、西摸摸,什么都好。母亲最能看穿孩子的心,她慧黠地笑着说:“好像看看都过瘾似的!”

班上有一半同学的铅笔盒和那里头的文具都比我的好,但我从不觉得非要有同样的才快乐。父母亲给了我们自由和爱,使我们不觉得匮乏。

不过,每回逛文具店,倒也没空手而回过。小手里总会捏拿着一两枝香水铅笔或是一块小橡皮擦什么的;迎着晚风,闻着那俗丽的香水铅笔味儿,我们慢慢地散步回家。

什么叫幸福?现在回想,那种感觉就是幸福吧。幸福,在艰苦的岁月中特别动人!

多年前,有一次和母亲聊天,我提起小时候最羡慕会弹琴的人,常常把床尾高起来的横杠当琴键,自我陶醉地弹上半天。母亲说:“我也做过这种事儿,我有一个老九霞的鞋盒子,盒子里住着我用火柴棒做的小脚儿娘,我常常跟同伴捏着自己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到对方的鞋盒里,展开两‘家’的来往。敲门、开门、让座、倒茶、吃东西、聊天,我们假装成大人,假装成家庭主妇,说的都是大人话,爱说什么说什么,不受限于大人,有意思得很!那时,我常在我们北屋套间里玩小脚儿娘。”

后来她写了一篇《我的童玩》,就写到她的小脚儿娘,那个年代,女孩子做的玩具和玩的游戏,常常和学女红或做家事有关,那时的教育多半是在旧式的家庭里自然形成的。母亲写道:“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母亲晚年用心为孩子写了许多有趣可读的东西。

母亲不但喜欢为孩子写故事,也翻译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给孩子们。她主持的纯文学出版社出版高水平的文学作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开始开辟儿童书的路径。

20世纪70年代末,母亲接近六十岁了,父亲希望我能够多帮帮母亲,于是我辞去原来的工作,到母亲主持的出版社协助编务。我和母亲在台北城南那间小办公室里,面对面工作十年。那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更没有电子书,印刷出版品很蓬勃,尤其是文学和儿童书籍,书市兴旺,只要是好书不怕没人买。母亲编辑点子多,眼光准,又能创新,我们联手编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书,其中有好几本得到文学奖。她总是乐在工作,有时一大早兴致勃勃地进办公室说:“来,咱们好好把这批书做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先生的工作,我们带着两个孩子,迁居澳大利亚墨尔本。母亲顿失助手,但是她很看得开,不忘叮嘱我出去后多注意介绍国外的儿童读物给小朋友。

……

与母亲接触过的人往往会发觉她是个很有童心的人。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说的一段话最传神:“林海音先生无论在讨论事情还是谈天时,都常会不自觉流露出天真,这个天真不是造作,是很自然地把她看见的事情描述出来。由于她从小在北京成长,词汇丰富,再加上感觉敏锐,又是一个小说家,所以叙述的过程很活泼,常把生活中平淡的事说得有趣、写得生动,这样的作品也就很接近儿童心灵及趣味。”

北方人常说“自来喜”,我觉得母亲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一种“自来喜”的味道。

七十六岁那年,母亲写下:“英子的心还是七十六年前的那颗心,把家人和朋友紧紧搂在心上,到老不变。”

七十七岁那年,她聆听钢琴家、与她的名字只差一个字的林海为《城南旧事》谱写的一组乐曲,她写下了一首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脸上,鼻孔里刺痒。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了我七岁的小手。……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以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静静地听,静静地听……听到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七十八岁那年,她许下未来要专注于儿童文学写作的心愿,她说:“我要写我的童玩、我的游伴、我说的话、我读的书、我的小油鸡、我的小疯狗、土地庙的小吃摊,破洋车上老头子塞在我脚下的破棉袄……”可惜这个心愿终因健康因素,半途而废。

2001年12月1日,母亲病逝台北,享年八十三岁。我在重新阅读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喜欢她的文章。因为,她一直是站在孩子这一边的。十三岁失去父亲,仓促结束童年。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母亲,就像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里的英子,那个好奇天真的英子,一直在她的心里,从来没离开过。

书评(媒体评论)

林海音天性喜欢小孩,一写到小孩,她总会充满兴致地勾勒出他们可爱的形象,虽然只是精简的几笔,却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她对小孩的观察和了解,已经达到令人心服的程度。

她生前为孩子写的故事不多,却是篇篇精彩,这本选集精选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珍惜。

林海音为孩子写的故事,很重视教育意义,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和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阅读。

——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

林海音先生无论在讨论事情或谈天时,常会不自觉流露出天真,这个天真不是造作,是很自然地把她看见的事情描述出来。由于她从小在北京成长,词汇丰富,再加上感觉敏锐,又是—个小说家,所以叙述的过程很活泼,常把生活中平淡的事说得有趣、写得生动,这样的作品也就很接近儿童心灵及趣味。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