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昨夜东风--潞安古城那些事/上党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马书岐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书岐著的这本《昨夜东风--潞安古城那些事》收入了山西上党地区情境的叙事文字,用来介绍潞安古城的前世今生。文章谈到寻访长治古城及长治街巷的由来;提到了潞川之战、单雄信与二贤庄、潞绸、潞酒;从中体现了山西在那一时代的精神形态及思想特征。为我们提供了翔实而又具体的史料。

内容推荐

上党民俗民风,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又有山河之地的影响,正所谓“勤俭其本质也,奢靡其习染也,劲悍本于地气。淳美由于化成”。民情古风,衣食住行,新风旧俗,染乎城乡。每逢岁月节庆,上党人总会把生活礼仪、民间技艺、风情习性演绎得酣畅淋漓,全无遮盖。

马书岐著的这本《昨夜东风--潞安古城那些事》就是上党文化丛书之一,分为古城访古、古城烽烟、古城佚事、古城寻宝、古城风情5部分,主要包括:寻访长治古城;长治街巷名称的由来;也说“风驰云功”;曹操太行征高干;以少胜多的潞川之战;三垂冈夹寨之战等。

目录

引言:潞安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访古

 寻访长治古城

城垣城门

城中有城

门内有门

 长治街巷名称的由来

长治街巷名称的由来

因官署衙门得名的街巷

因寺观庙宇得名的街巷

因经济发展得名的街巷

因方位地形得名的街巷

因人物姓氏得名的街巷

新建街巷

 也说“风驰云动”

风驰云动寓意“上党是兵家必争之地”

风驰云动寓意“上党英豪辈出” 

风驰云动寓意“上党人民的德行操守”

古城烽烟

 曹操太行征高干

 以少胜多的潞川之战

 三垂冈夹寨之战

 张确守潞州

 何军兵取潞安城

 姜纕乱上党

古城佚事

 单雄信与二贤庄

 李隆基别驾潞州

 红线传奇

 李贺在潞州

 崔法珍与《赵城金藏》

 抗倭英雄任环

古城寻宝

 士庶皆得而衣——潞绸

 上党金融之光——潞州交子务

 令潞州人自豪的潞州金钿

 潞酒和珍珠红

 上党皮毛业

 堆出来的锦绣——长治堆锦

古城风情

 许七云笔下的潞安古城

 古城庙会变迁

 美食飘香溢古城

 圆锁的由来

 板唣

试读章节

张确守潞州

就是那部《说岳传》,说活了一个陆登。

说的是在北宋徽宗末年,金兵元帅金兀术领兵进犯中原,一路上夺关斩将,来到潞州城下,潞州节度使陆登集合全城军民奋力抗敌,数次击退金兵的进攻,后由于城中粮草用尽,又没有救兵,潞州城终被金兵攻破,陆登率部在城中与金兵展开激烈的巷战,杀死金兵无数,但城中兵士也大部牺牲,陆登且战且退,退至潞州官邸时,已是身负重伤,陆登妻子将乳儿文龙托与奶娘,悬梁自尽,陆登也自刎于大堂之上,死后尸身不倒。金兀术在后堂搜出文龙和奶娘,敬重陆登之忠勇,便当着陆登的尸身承诺要替陆登把陆文龙抚养成人,陆登这才尸身倒地。后来,金兀术果然将陆文龙带回金国,16年后,金营中出了一位小将,善使双枪,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双枪陆文龙。在朱仙镇一战中,陆文龙独战岳家军中的四位小将“八大锤”,取得大胜。岳飞军中的谋士王佐知道陆文龙的身世,便演了一出苦肉计,自断一臂,潜入金营,说动陆文龙,陆文龙幡然悔悟,反戈一击,回到了岳家军中。

这当然是一段文学演义。

但潞州之战并非虚构,陆登其人也确有原形。

此人便是张确。

张确,字子固,汾州宜禄(今陕西长武县)人。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以进士及第。徽宗即位后,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致使民怨鼎沸,《水浒传》中描写的宋江、方腊起义就是这个时候的事。张确仗义执言,上书言十事,乞诛大奸,退小人,进贤能,开禁锢,起老成,擢忠鲠,息边事,修文德,广言路,容直谏,可惜没有起到作用。后来到杭州做了一个通判小官,因平盗有功,宣和七年(1125)升解州知州,不久迁隆德府(宋升潞州置,属河东路,治上党;金复为潞州;元初亦日隆德府,寻复为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县治)知府。这一年的十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情急之中传位于皇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在金兵南下的过程中,代州、忻州投降了金国,平阳(今临汾)也乘乱反叛。驻守隆德府的张确深知责任重大,便上书给朝廷说:“河东为天下根本,安危所系,无河东,岂止是秦地(陕西)不可守,恐怕连东京汴梁(开封)也不可都矣。金兵既得叛卒,势必南下,潞洲城百年不修筑,将兵又皆戍边。臣生长西州,颇谙武事,若得秦兵十万人,犹足以抗敌,不然,唯有一死报陛下耳。”这样的意见连续上了几次,但徽钦二帝置之不理,没一个采纳张确的忠言。

果然,第二年二月,金兵再次南下,金将粘罕(也有说粘没喝)攻太原不下,分兵向南,攻破辽州,踏进武乡南关,见这里四面残岩陡峭,山绝路险,涧水潺漫,不禁仰天惊叹:“关险如此,而使我过之,南朝可谓无人。”后人曾有诗叹日:“一水回还渡,山多路易穷。危崖顶上压,断岩足边空。高鸟飞难渡,单车辙不通。可怜宋君相,坐失此关雄。”

就是这样一座雄关,若是宋朝有兵把守,金兵再是强悍,也是要费些力气的,但粘罕竟是如人无人之境,可见此时的北宋王朝是多么的无能。

但金兵在隆德府却遇到了一个硬钉子。本来,粘罕一路已经打听得知隆德府城内空虚,所以,一到隆德府城下,就派人给张确送来一份劝降书,意思是只要张确投降,打开城门,让金兵顺利南下,就可保张确荣华富贵。张确大怒,撕毁劝降书,将送信人逐出城外,召集城中军民人等,上城墙守城,誓与隆德府共存亡。粘罕见张确不肯投降,便派兵将隆德府团团围住,开始攻城。有谋士劝张确从东城出逃,尚可保全性命。张确不从,叱之曰:“确守土臣,当以死报国,头可断,腰不可屈。”然金兵人众,攻城势猛,隆德府内将少兵稀,仅有一些老弱病残,郡城眼瞅不保。张确便命兵士将生石灰与大粪搅在一起,从城上灌下,这种东西粘手即烂,金兵被灼伤无数,遏住了金兵攻城的势头。如此坚持了四五日,金将粘罕沿着城墙找到了两处下水道,金兵顺着下水道爬进城内,打开城门,金兵拥入,张确见城攻破,率城中军民与金兵展开巷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通也在巷战中战死。

消息传到东京,宋钦宗震惊之余,也有些悲悼的感觉,便赠张确为古殿直学士,并召张确的儿子来到大殿,安抚他说:“你的父亲为国家而死,那是死得其所。如果所有的为将为守者都如你的父亲,朝廷哪至于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破败的局面!”

金兵在攻陷隆德府后,一路顺利南下,很快就包围了京城汴梁,宋钦宗被迫议和,献出金宝无数,甚至连自己的嫔妃也献于金人,极尽了奴颜婢膝之事,但仍未能挽救亡国的命运。靖康二年(1127)四月,这个仅坐了一年零五个月的皇帝与他的父亲太上皇宋徽宗以及嫔妃大臣一干人等被金兵押解往金国上京,北宋灭亡。

后人根据张确的事迹演义出了《说岳传》中的陆登,塑造了岳飞、陆登、陆文龙、王佐等多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意在弘扬“精忠报国”的精神,但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教训。

P53-57

序言

潞安古城的前世今生

本书所说的潞安古城,也可称为长治古城,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长治市。

其实,细究起来,潞安古城在这个古城序列中并不能算作古老,充其量也才485岁。但是,它的得名却很有些纪念意义。明嘉靖年间,出了个不理朝政的皇帝名叫朱厚熄,在位45年,却每日里只想着长生不老,忙着炼丹,以求不死,永做皇帝,弄得天下“家家皆净”,致使民怨沸腾。太行山里有座青羊山,青羊山上有个壮汉名叫陈卿,振臂一呼,会聚饥民数万,渐成汹汹之势,朝廷调集三省官兵,费了好大周折,才将这场动乱平息下去。这一场大乱,把个嘉靖皇帝吓得够呛,为了巩固统治,不至于经常因为动乱干扰他的长生事业,于嘉靖八年(1529),将当时的潞州升为潞安府,并设置附郭长治县,在青羊山一带设平顺县,取平平顺顺,长治久安之意。

由此可知,潞安的前面原本是叫作潞州的。

潞州存在的时间很长,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建德七年(578),1436年的历史,使潞州名扬天下,比如秦叔宝落魄潞州,与二贤庄的单雄信义结生死;李隆基为潞州别驾,把这里视作他的龙兴之地;北宋时,潞州曾一度改为隆德府,宋徽宗赵估称帝之前曾任隆德府节度使,但不少文史家仍以潞州称之,如《说岳全传》中的陆登守潞州,扼城坚守,打响了悲壮抗金的第一仗;明朝开国,朱元璋把他的第二十一子分封潞州,在城内建起了富丽堂皇的沈王府……

潞州之前,那就是上党郡了。

说起上党郡,不能不提到秦始皇。现在好多介绍上党历史的书上都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亦为其一。殊不知,秦始皇立郡之前,就已经有了上党郡的建置。有文字资料记载的是在春秋晚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这样说的:“赵简子问:孰可为上党守?谢狐日:邢伯柳可。”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上党郡建置的最早记载。赵简子是赵襄子的父亲,生活于晋平公时代(公元前557一公元前532),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赵襄子伙同韩、魏三家分晋后,上党之地也被三家分割,有韩上党、赵上党和魏上党之说。我们这块地方,先属韩,后归赵,再人秦,那已是长平之战以后的事了。至于当时的上党郡的郡治是否就建在潞安古城这块地方,向来众说纷纭,但在周朝时期,古城这块地方已有宫殿建筑,现在上党门一带发现的周代瓦当,或可作为研究古城发源的一些依据。

郡,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在春秋时就有了,但那时候的郡,似乎比县要小一些。《说文》上说:“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日,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春秋时的铜鞔县,也就是现在的沁县,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县之一。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在县之上,当时的上党郡,辖铜辊、壶关、长子、屯留等县。多种资料证明,其中的壶关县,应该就是潞安古城的雏形。

周朝之前,这里是依附于商朝的一个小方国,名叫黎侯古国,国都大约在今黎城东阳关一带,但国界却包含了现今晋东南以及晋中和临汾的一些地方。周文王起兵反商,必先消灭黎国,于是就有了“西伯戡黎”,而后他的儿子武王伐纣,更加彻底地消灭了黎国。清顺治版《潞安府志》上说:“周武王克商,欲筑宫五行之山。”五行之山就是太行山,但志书上只说“欲筑宫”,表明是有筑宫的计划,究竟筑了没有,具体筑在什么地方?志书没说,只是附了周公的一个理由。周公说:“五行之山,固塞险阻之地也。使我德能覆之,则天下纳其贡职者回也;使我有暴乱之行,则天下之代我难矣。”意思是说,太行山是险要之地,我若有德,则可以统治其地,我若无德,但凭其险,天下取我也难。看来这宫殿还是筑了,莫非就是潞安古城这块地方?古人含糊,我们也就不好妄断。

再往前追溯,就该说到炎帝了。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曾长期在上党居住,并在上党完成了由渔猎到农耕,由游牧到定居的重大转折。而今潞安古城东的百谷山,相传就是炎帝尝百草的所在,潞安古城南的黎岭,就是炎帝所建的耆国,也称古黎国。这里所说的古黎国,是炎帝时代一个部落的名称,只是一个半穴居的驻地,还没有达到“城”的概念,而两千年之后的黎侯古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方国,具有了城市的特征,二者不可以混为一谈。炎帝在上党据山面水,尝百草,制耒耜,削桐为琴,结丝为弦,教人日中为市,百谷山下、黎岭之旁的这块平坦土地,肯定多次留下了他的足迹。

岁月悠悠,过客匆匆。潞安古城的最初发轫已不可寻,但如果从秦始皇建立壶关县算起,这座古城起码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间,或郡,或州,或府,或县,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见证了太多的沧桑变化,而今仍然英姿勃发,仍然是嵌在太行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今天打开这座古城的历史之门,探寻它的文明轨迹,吸取它的文明营养,应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