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王为正和刘佳共同主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一书中,我们研究从志愿服务活动的由来、特点、精神等实质性问题人手,又不仅仅局限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我们研究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却不仅仅局限于一门学科研究,而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与机制;我们研究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却又不局限于大学生个体,而是衍射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希望本书的完成,能给当代大学生及社会一些方向上的引导,使莘莘学子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从而提升我们全国民众的素质。
由王为正和刘佳共同主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一书旨在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内容,深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创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新局面。共分六章,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脉络梳理开始,深入剖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运行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心理动力等方面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并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为广大志愿服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什么是志愿服务
一、了解志愿服务
二、志愿服务的特点
三、志愿服务的精神
四、中国志愿服务的形式与领域
第二节 志愿服务的由来
一、志愿服务的由来
二、国内外志愿服务简介
第三节 志愿服务在中国
一、中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缘起
二、新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第四节 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大学生志愿者的问题
二、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存在的问题
三、来自社会的问题
第五节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前景
一、不断拓展志愿工作的内涵
二、重视志愿者潜能的发挥
三、养成国人的公民意识
四、推动社会创新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目的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现实依据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实践依据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的践行路径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践行路径实现的前提条件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践行路径的建设步骤
第四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的具体内容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的建设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建设的要求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一般理论
一、志愿者组织的内涵
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特征和功能
三、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产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沿革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组织形式
三、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第三节 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志愿者组织建设的经验
一、英国志愿组织理事会(NCVO)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美国大学生志愿者“情感与目标结合”的激励模式
三、日本非营利组织(NPO)的发展模式
四、斯堪的那维亚的筹资模式
五、我国香港志愿者组织的模式
第四节 构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一、建设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制度
二、创新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模式
三、创建校园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晋级模式
四、构建大学生志愿者的团队式组建模式
五、搭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交流平台
六、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身机能
七、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协同机制
二、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平台建设
三、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品牌树立
四、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体系管理
第五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高校德育体系构建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特性及德育体系的构建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高校德育体系构建的作用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一、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功能的现状
三、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功能的措施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对全民素质提升的衍射作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性,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对社会的熏陶性,凸显文化道德价值,承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使命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教育的引导性,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具有思想的感染性,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新手段
第六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心理动力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志愿服务心理动力研究现状
一、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心理动力研究
二、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心理动力研究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心理动力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志愿者的成就动机研究
二、大学生志愿者的幸福感研究
三、大学生志愿者的利他行为研究
四、结果分析
五、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