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
谈及互联网,一些互联网巨头言必称平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平台的重要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战略正在不断改变现代人的生活,也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通过平台战略来挖掘财富。
何谓平台?顾名思义,平台就是为供需双方搭建的一个可以完成交易的空间,平台商业模式是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这些特定群体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从中获得利润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例进行说明。购物商城的运营依靠的就是平台商业模式,商城经营者提供平台,店家负责经营,获得的利润以租金的形式分摊,或者按利润比例分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平台商业模式随处可见,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信用卡、第三方支付、包裹快递、地产开发等领域。
可以说,平台战略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平台商业模式获利的,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世界一流企业,都被称为平台化企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把“打造千亿社会化平台”当作愿景,也体现出平台战略的重要性。构建平台是很多互联网从业者最想做的事情,可以说,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型企业,都争相在平台战略上发力。
平台战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行各业之间展开,甚至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租车行业也开始利用平台进行经营,滴滴打车就是证明,滴滴打车实质上也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乘客可以叫车,出租车司机负责出车,不管是乘客,还是出租车司机,依靠的都是滴滴打车这样一个平台。在网络文学领域,起点中文网也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家与读者可以对接,而起点中文网经营者从中获得利润分配。不管是出租车行业,还是文学行业,都在依靠平台经营,这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平台战略无处不在。
平台战略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就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经营方式而言,这一商业模式是一种创新,不仅颠覆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而且大大方便了交易双方。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这种商业模式提供了便利,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平台商业模式受到创业者的欢迎,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行各业间展开。
无开放不平台
平台战略迅速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涌人平台战略的大潮中,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企业依靠平台战略迅速壮大,有的企业却在平台战略的厮杀中折戟沉沙。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否做到开放。对于平台战略来说,无开放不平台,唯有开放平台模式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所谓的平台开放指的是把网站的服务封装成一系列计算机易识别的数据接口开放出去,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这种行为就叫作Open API,而提供这种功能的平台就是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不仅用户可以对Web网页进行简单的访问,而且第三方开发者也可以利用这种开放性开发丰富多彩的应用。通俗一点来说,所谓的平台开放指的是平台本身允许第三方在这个平台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小平台,以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在平台开放上,Facebook是做得比较早的一个,也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
早在2007年5月,已经拥有1.32亿名活跃用户的Facebook开放了自己的平台。具体做法是Facebook将自己拥有的海量社交用户档案和关系数据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开发与Facebook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Facebook的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促使Facebook成为市值约500亿美元的社交网络巨擘。
Facebook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平台开放的强大作用。随后,平台开放成为一种潮流,Flickr、Youtube等一系列网站纷纷推出开放平台。这股浪潮也迅速波及中国,盛大、开心网、腾讯等相继尝试开放部分互联领域的API,这种开放策略也为这些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平台开放在一定层面上指的是共享,是指把平台中的海量资源与第三方共享,让第三方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平台本身乃至企业的发展,如淘宝平台允许各个店铺共享淘宝资源,再如360应用开放平台依托360庞大的用户群体及海量的优势资源,为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最彻底、最全面的互联网应用。这种共享的方式能够聚拢更多的人,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这种平台开放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集亿万用户所需,招揽优秀合作伙伴,共享大平台。
无开放不平台,平台商业模式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把开放放在首位,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容纳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参与进来,为平台本身的繁荣助航。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参与进来的时候,平台经营者不但能够通过分利获得利益,而且可以为自身奠定用户基础,拓展品牌发展。
P4-6
第一章 打造开放性生态圈——平台模式
代表案例:亚马逊因平台而繁荣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
无开放不平台
构建“平台生态圈”重在共赢
第二章 未来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免费模式
代表案例:“永久免费”的360
备受企业推崇的“免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模式种类
免费商业模式的未来道路
第三章 从消费者体验中发现利润——参与感模式
代表案例:参与感成就强势小米
参与感重在重视用户体验
参与是全方位的参与
营销要注重互动的力量
第四章 创建小圈子,培养铁杆粉——粉丝模式
代表案例:魅族成于粉丝
粉丝经济当道
吸引粉丝秘籍
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粉丝经济
第五章 得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模式
代表案例: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实践
大数据产业链的商业机会
大数据的营销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利新贵——云计算模式
代表案例:完美华为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云计算三种盈利方式
创新:出色云计算模式的推动剂
第七章 兵贵神速,快速迭代微创新——速度模式
代表案例:百度靠快速迭代取胜
互联网的竞争法则:以快制胜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小处着眼,微创新
第八章 借天下才能赢天下——整合模式
代表案例:咪咕公司的资源大整合
整合为王,天下为赢
四种常见的整合方式
整合要善于抓住时机
第九章 线上线下,虚实互动——O2O商业模式
代表案例:到家美食会的O2O之路
O2O组合模式:线上+线下
O2O模式的四种类型
O2O商业模式的未来
第十章 培养用户,打动用户——用户模式
代表案例:聚美优品的用户打造术
用户至上
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用良好服务打动用户
第十一章 留住访客,完成转化——流量模式
代表案例:Hao123浏览器的赚钱之道
流量就是金钱
大流量的获取方式
流量重在转化
第十二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重塑——跨界模式
代表案例:谷歌的大跨界
跨界——创造商业传奇的一把钥匙
跨界带来行业的整合与重塑
跨界的趋势与未来
第十三章 个人隐性知识的社区生产——众包模式
代表案例:苹果地图靠众包完善
众包模式的四大优点
重在满足用户需求
众包模式的劣势
第十四章 席卷IT业的商业模式——软硬一体化模式
代表案例:iPhone软硬一体化的成功
软硬一体化深受市场追捧
充分整合终端、应用、服务三元素
软硬一体化模式成功的关键
第十五章 专注中的利润获得——专业化模式
代表案例:我买网因专注而强大
专注的力量
找准市场做减法
绝对专注+持续创新=成功
第十六章 重点开道,全面开花——多元化商业模式
代表案例:亚马逊的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的正作用
多元化商业模式误区
正确的多元化策略
第十七章 打造核心产品求用户——核心产品模式
代表案例:UC浏览器的成功
核心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以用户核心需求为依据
持续改进完善产品性能
第十八章 微营销,大品牌——品牌商业模式
代表案例:雕爷牛腩的品牌塑造
品牌的力量
品牌塑造重在推广
善用微博微信做营销
第十九章 颠覆传统电商的商业手段——微店模式
代表案例:“水果哥”微信卖水果月入四万
微店开启新商机
开微店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如何做好朋友圈营销
第二十章 把传统便利店搬到网上——线上便利店模式
代表案例:1号店“线上”与“线下”的优势嫁接
便利店,传统还是线上
OTO:网上便利店成功的秘密
网上便利店优势与危机并存
第二十一章 依附电商的轻电商大生意——电商导购模式
代表案例:唯品会不在电商在导购
电商导购平台:电商巨头的“导购员”
电商导购平台分类
求变:电商导购平台的未来
第二十二章 讲方式,重运营——广告模式
代表案例:麦当劳的互联网广告模式推广
互联网广告八大表现形式
互联网广告投放策略
互联网广告推广手段
第二十三章 搜索引擎技术的价值获得——搜索引擎模式
代表案例:百度搜索盈利秘密
搜索引擎分类
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三大盈利方式
搜索引擎盈利模式未来趋势
第二十四章 人气聚拢下的商业经营——网络社区模式
代表案例:天涯社区的商业运营
网络社区主要类型
网络社区的商业价值
网络社区四大盈利手段
第二十五章 公益慈善中的盈利手段——公益慈善商业模式
代表案例:免费大米网盈利模式
当公益慈善遭遇商业
把社会责任当作出发点
公益慈善商业模式类型
第二十六章 把旅行社搬到网上——OTA商业模式
代表案例:携程的成长
厮杀:OTA市场常态
OTA模式分类
OTA模式盈利手段
第二十七章 颠覆传统贷款方式——P2P网贷模式
代表案例:人人贷缘何成功
P2P网贷的运营模式
P2P网贷优缺点
P2P网贷三大投资风险
第二十八章 打碎百年融资枷锁——众筹模式
代表案例:Pebble智能手表众筹1000万美元
众筹:颠覆传统融资模式
众筹常见发行方式
众筹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十九章 搭建平台供服务——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模式
代表案例:91金融超市打造金融生态圈
金融信息平台服务范围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盈利模式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方向
第三十章 虚拟社会中的利润赢得——手游模式
代表案例:天天酷跑的赚钱术
火爆手游市场
收费or免费
注重玩家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这种全新的商业环境下,各种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出色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商业模式”的概念,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概念才被企业经营者重视起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很多企业瞬间身价过亿或瞬间崩溃,这种现象引起了企业经营者的深思,于是商业模式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它不仅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而且成了创业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们热议的话题。
商业模式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正如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的:“一家新兴企业,它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进入21世纪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更加显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正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制定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虽然,很多企业管理者知道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很少有人了解其真正的含义。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对商业模式的认识尚不深刻,这不仅阻碍了创业者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获得创业的成功,而且阻碍了企业管理者带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有很深的互联网烙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战略、免费、参与感、大数据、云计算、O2O、流量、微店、众包、众筹等都是带有创新特色的商业模式,在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创业机遇,如何抓住这些创业机遇,是创业者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书结合当前的创新与创业机遇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对30种商业模式进行了翔实的演绎,深入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商业模式的常见误区、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存在的创业机遇。除了理论论述外,本书还对30家知名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解析,介绍他们如何借助相应的商业模式来获得经营的成功。通过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本书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商业模式的全景图,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商业模式重构,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同时,本书力求帮助创业者深刻理解每一个商业模式中隐藏的创业机遇,了解创业方法,以便成功创业。
本书可供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产品开发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即将进入互联网行业或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打造适合的商业模式。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可以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创建出优秀的商业模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并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焦亮、刁春光、张林波、陈佳、何欣、李青、慈艳丽、顾香云、杨倩、张凤娇、杨濡池、楚丽萍、康珊、赵欢、姜波、魏萌、杨博、张伊宁、王光波、谭慧等人的关怀与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我国的商业竞争开始从产品竞争向商业模式竞争的阶段转变。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竞争就意味着要打造更先进的商业模式,发掘空白市场和新的市场增长点。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当今企业发展的主题。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们结合先进的技术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毕传福编著的这本《赢在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与创业机遇)》结合当下30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商业模式的常见误区,以及各行各业存在的创业机遇等,以便企业管理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更适合的商业模式,也可帮助创业者抓住每一个隐藏的创业机遇。
本书适合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产品开发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即将进入互联网行业或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阅读。
毕传福编著的这本《赢在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与创业机遇)》结合当前的创新与创业机遇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对30种商业模式进行了翔实的演绎,深入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商业模式的常见误区、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存在的创业机遇。除了理论论述外,本书还对30家知名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解析,介绍他们如何借助相应的商业模式来获得经营的成功。通过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本书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商业模式的全景图,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商业模式重构,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同时,本书力求帮助创业者深刻理解每一个商业模式中隐藏的创业机遇,了解创业方法,以便成功创业。
本书可供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产品开发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即将进入互联网行业或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打造适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