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愁里的童年--东莞的民俗方物与方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贺周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陈贺周著的《乡愁里的童年——东莞的民俗方物与方言》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在“赚钱至上”、“求变求新”的躁动的社会环境中,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做了一件根本不能为自己赚钱的事一一写一本关于自己童年的书。不能赚钱也就罢了,其有趣的地方还在于,虽然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认真去写,最终却把相当有趣的事情写得相当无趣。

内容推荐

由陈贺周著的《乡愁里的童年——东莞的民俗方物与方言》以清新自然、优美隽永的散文笔法,全景式、巨细无遗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儿童生活,可谓一本回归乡土、亲近自然、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百科全书”,最适合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

《乡愁里的童年》将为我们唤醒心中已经消逝的美好童年,重温童年时简单、纯粹的欢乐。《乡愁里的童年》也将为今天的孩子们打开一个从未了解过的奇妙乡村世界,在一望无际的稻田、菜地、果园、原野里,在小伙伴们和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的陪伴下,真切感悟父母的成长历程,激发探索自然的精神,培养勇敢、勤劳的气质。

目录

序一

序二

家园记

 高山岭顶

 沙井头

 塘角荔枝园

 近八百年的古村

 民风习俗

 风水墩

 菜地与稻田

 河与湖

务农记

 种菜

 种稻

 荔枝

 龙眼、黄皮、富贵子、乌榄

 橙柑桔

 番薯

 豆、花生

 蔗

 其他经济作物

 放鹅、笼鸡

 放牛

 捡猪菜、喂猪、煮饭

 讨柴

 挖莲藕

养鸟记

 相思、白眼圈、禾谷

 禾鹤、翠鸟

 鹊鸲、鹩哥

 斑鸠、鹌鹑及其他鸟类

 白鸽

 捉鸟的技艺

捉鱼记

 黄鳝与螃蟹

 戽鱼

 钓庵仔

 捉塘鱼

 捉田鸡

 专门的技艺

捕虫记

 “甘仆”、“毛狗”和“呕血娘”

 蜻蜓和蝉

 其他昆虫

游戏记

 玩泥巴

 做饭仔

 泥沙与苍耳

 斗“番鸡酸”、打番薯

 叶

 捉迷藏与“做木”

 打野战

 游水

 水沟嬉水

 划船与打水漂

 弹荔枝核、敲榄核、弹玻珠

 打公仔纸

 跳四方格和跳飞机

 抓子

 做棋、打牌

 跳绳、跳橡皮筋、“挑榄核”、“摸盲儿”

 打篮球、乒乓球、

 羽毛球

 六一儿童节

 煽番薯

 炙番薯及其他

 焗老鼠

玩具记

 哨子与竹笛

 荔枝玩意

 线辘车、车辘、木薯蜡烛、木薯车

 “水唧”与“白佳枪”

 “灯笼唧”

 弓箭、竹蜻蜓、陀螺

 竹棍及竹鞭

 木刀剑、弹弓

 火柴枪

 纸船、纸飞机及折纸玩具

 纸鹤

 轴承车

 爆竹、烟花

种养记

 种花

 种瓜

 种葡萄

 种石榴

 养金鱼、福寿螺

 养白兔

节日记

 春节

 中秋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高山岭顶

从茶山向东北走,过了广深铁路,便进入塘角。公路是一条不宽的砂石路,路两边种着高大的桉树,笔直、整齐、浓密,即使是盛夏,路上也一片阴凉。路的右边是山地,种着榨糖的甘蔗和做淀粉的木薯。路的左边是一座小山,山脚是墨绿的杉树林,再往上是台湾相思树和杂木林,山腰至山顶是桉树。小时候,山上的桉树还只是树苗,山坡上长满了野草,我和同学曾爬到山顶,从山顶一路狂奔下来。

向走前几百米,便是全村最的山——高山岭顶。高山岭顶虽然只有几十米高,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这里是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又有很多奇特的事物,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因为离村太远、阴森荒僻的缘故,我到高山岭顶玩得不多。

这里以前是个林场,周边种了很多果树和林木,有砂梨、杨梅、番石榴、乌榄等,还有成片的竹子和杉树。这里的几棵砂梨树和一棵杨梅树,是全村仅有的。虽然我对砂梨和杨梅都很好奇(或者干脆说是“馋”吧),但我从来没有见过砂梨树开花结果(想偷也没法偷),只见过杨梅树结着青涩、还不能吃的果子,从没有见过成熟的(可能未完全成熟就早被人摘光了,轮不到我)。

山脚南侧有一片野生树林,高大的树荫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阳光几乎照不下来,地上还有吓人的山坟,我从未进去过。山脚东侧和山腰,种了桉树林,树底下杂草、蕨类、灌木丛生,也有桃金娘等野果(因为不懂,不敢乱吃)。因为树高草深的缘故,这里的鸟雀很多,可以见到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我和同学就曾经在蕨草丛中找到过一窝颇大的鸟蛋,但不知道是什么鸟下的。

高山岭顶的山顶,有一个一两米宽、一米来深的石坑,叫做“神仙脚印”①。听老人家说,本来高山岭顶和罗浮山是一样高的,有一个神仙看不得这样,从天上飞下来,一脚把它踩矮了一大截,并在山顶留下一个脚印,于是高山岭顶就变成今天的样子。小时候,我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觉得神奇得很。

高山岭顶对于塘角人来说,最有共鸣的地方是这里离村最远,人迹罕至,盛产柴草。冬天时节,山上的“猫草”、“萌萁”等野草和灌木都干枯了,只要肯花上半天工夫,就可以割到一大担极好的柴草。用这些柴草来煮饭,米饭会带有一种特别的香气。

注释

①民国《茶山乡志·古迹略·茶山八景·象岭遗踪》:“一处颇平,有足迹,拇踵显然如印。相传有仙人憩于此,跣足践之,逐留踪焉。”另外,企石虾公山山顶的石头上亦有类似的“仙人脚印”。可见,“神仙脚印”的传说在附近流传颇广。

莞语趣谈

说明:“莞语趣谈”是根据每节正文的内容,随意列出若干有关的东莞方言词语。方言词语有的是用相近或同音的字代替(用双引号标明),有的是用我所考证的本字(其读音未必与一般读法相同),没有相近的字就只标音标。“莞语趣谈”无关学术,不求对错,不作考释,只为略略记录塘角的方言词汇,并为本书增加一点趣味。有兴趣者可参考拙著《莞语探源——东莞方言语音研究及词语考释》。

P5-7

序言

东莞有没有文化?东莞有什么文化?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作为东莞本地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认为东莞没有文化的人,他只需认真了解东莞的历史、现状,就可以知道答案。后一个问题,则有点复杂,因为文化不仅仅是书籍上的记载,不是一日两日就可说得清楚的。

什么是文化?《辞海》的解释是:“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我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简而言之,一个地方的人类社会的耕作、狩猎、制造、建筑、饮食、方言、民俗、文艺、制度、思想等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些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在历史进程(过去和现在)中会延续、变化、发展,例如,旧的事物濒临消失,新的事物不断涌现。

无论按《辞海》的定义还是按上面的定义,东莞有文化都是无疑的。那么,东莞有什么文化呢?作为东莞本地人,我们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这无关建设文化城市之类的宏旨,完全是缘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希望寻找我们的文化根源。

很多我所景仰的师长、同侪在研究东莞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这些成就,我们应该感到欣喜,但不应感到满足。基于文化内涵的宽广性,我们还有很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应该下工夫深入去做。我们要让东莞本地人好好了解自己的文化,也让来到东莞的人和东莞之外的人对我们的文化有所了解。

文化不仅仅是书籍中的文字记载,况且,即使有所记载,有些方面也是语焉不详。因此,我们不仅要以书籍为依据,同时也要进行认真、细致、踏实的实地调查,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举例来说,传统的东莞农耕生产是怎样的?传统的东莞农村社会又是怎样的?东莞蛋家是怎样捕鱼的?东莞的传统风俗有哪些?每种风俗的来源与意义是怎样的?

又例如,石龙的狮头、茶山的泥公仔、中堂的龙船、桥头的凉帽,以前我们常用到的篮、箩、箕、篓等竹器,诸如此类的手工制品是怎样制作的?

又例如,东莞的民间传统食品丰富多样,各镇也大不相同。东莞的民间传统食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制作的?它们包含什么样的文化意义?

我想,这些课题研究起来会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每一个课题,都足以让我们在深入调查之后写出一部专门的著作。这些著作可能不会创造什么经济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作为社会或个人,经济都不是唯一的目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的同事、校友陈贺周所写的关于东莞农村童年生活的著作,可算是研究东莞文化的一种小小的尝试。在书中,他从九个方面记录了自己的童年趣事,包括:家园记、务农记、养鸟记、捉鱼记、捕虫记、游戏记、玩具记、种养记、节日记。童年趣事之外,他还附带谈了一下东莞的民俗、农业、生物、方言等情况。这些对我们了解东莞文化都是有所裨益的。

我听陈贺周说,这本小书花了他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去写。由此可见,关于东莞文化无论多大或多小的一个课题,想要做出一些成绩,都要付出不少的努力;单凭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东莞文化的每个方面都研究得深入、透彻的。我知道,东莞本土有不少有见识的个人或集体正在进行相关的东莞文化研究。只要我们关心自己的文化,并付出相当的努力,我相信在研究东莞文化方面,我们会取得可喜的成绩。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东莞市新华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子良

后记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在“赚钱至上”、“求变求新”的躁动的社会环境中,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做了一件根本不能为自己赚钱的事一一写一本关于自己童年的书。不能赚钱也就罢了,其有趣的地方还在于,虽然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认真去写,最终却把相当有趣的事情写得相当无趣。

有人会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会说:这是一种懵的精神。如果他是一个虎门人,他会说:这是一种髌(呆)的精神。其实,这样说一点都没错,懵懵地、□□地正是本人一贯的风格。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或者,懵也可算是一种精神吧。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笑话休提,言归正传。为什么我说这本书相当无趣呢?文风无趣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本书里面写到的内容,也确实会让大部分人都觉得相当无趣。

在书中,我将自己童年时捉鱼、养鸟、捕虫、游戏、莳田、种菜、摘荔枝、种瓜、种花、养白鸽,甚至是春粉、做豆酱、焙荔枝干等记忆所能及的事情,像祥林嫂一样哕哕唆唆地写了出来。对于城市人来说,他们可能对农村的事情毫无兴趣;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可能又觉得这些事情平凡而琐碎,何来有趣可言?况且,这些事情只是发生在我的家乡塘角,出了塘角,别人的童年大不相同,就不大可能产生共鸣了。

在书中,我又不着边际、信马由缰地扯入了一些东莞的方言、东莞的风土人情、东莞的生物、东莞的农业等事情。但是,我又何尝是一个方言专家,或是一个深谙传统的老人,或是一个有学问的民俗学者?又何尝是一个鸟类学者、植物学者?又何尝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对这些事情没兴趣的人,当然不会觉得有趣;对这些事情有兴趣、有认识的人,又会觉得我浅薄无知。

无趣是既成的事实。其实,我的出发点是写一本有价值的、有趣的书。

2001年1月时,我想写一系列关于童年时割禾、莳田等农事的文章,题作《懒人务农记》。我只写了第一篇《记龙须菜》,就因为太懒,没有写下去。不过,这个念头一直都在我心中。2008年4月,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我想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一个记录,便写了《家园记》、《养鸟记》、《捉鱼记》等,题作《童年记》。后来又陆续写了《捕虫记》、《游戏记》、《玩具记》、《务农记》、《种养记》等。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懒惰,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写完。幸好,还算是坚持写完了。

……

2007年5月3日,我独自一人登上了武当山。我从早上7点开始向上登,才登到三分之一,我的右膝便开始作痛,到半山时已几乎痛不可忍。沿途的山路呈45°至70°仰角,陡得像是悬垂在头顶之上,每段路都高得似乎看不到顶。每走一步,我的右膝便剧痛一下,但是,我相信我能登上山顶。即使是拄着中途买来的登山杖,即使是扶着雨水中冰一样冷的石栏杆,即使是每向上抬一步我都要咬一下牙关,我仍然相信我能登上山顶。

竭尽全力后,站在金顶之巅,山顶的风光其实算不上十分奇绝。云雾很大。姿态变幻万千的云气缭绕着山峰,飘上、飘下,飘向另一个山峰。远处的山岭时见一面,一下子又隐没在飘忽的云气之中。我步行下到山脚时已是下午四五点,也就是说,近十个小时内,我一直忍着脚痛走在山路上。

我当然也仰慕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风景,但是,如果我没有能力攀上珠穆朗玛峰,那我起码可以竭尽全力登上海拔1612米的武当山。为什么要登山?因为我想看看山上的风景。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因为我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看到山顶的风景。

因此,即使这本《乡愁里的童年》是多么的无趣,即使大部分人不屑于花时间去写、去看这样一本毫无大志的书,即使它写得多差,我也不会为此后悔,因为,它就是我想写的。

陈贺周

2009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