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河》是张瑞首部短篇作品至臻遴选,绮丽古风虐心奇恋旷世长情。 爱来时,相许千年;爱走时,满地绚烂。丹青难写是精神,意态由来画不成。世间爱恨无尽处,秋风春意纸上尘。
她的长篇作品一向以文风大气、结构恢宏著称。短篇则散发着全然不同的风格魅力,细腻精巧、凝练紧凑,集中的铺陈,急遽的爆发,利落的收尾。首部中短篇古风作品集结的《胭脂河》,是作者另一种风格的集中体现。这些故事展示了“不忘初心”的力量,对于权势利欲下的灵魂扭曲、爱恨纠葛做了细致入微的审视解读;有玄幻,有历史,有奇情。宫廷庙堂,教派江湖,仙侠魍魉,元素丰富,类型迭变,异彩纷呈。
《胭脂河》是作者张瑞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一场场凄美婉转丝丝入扣的爱恨悱恻,刻画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写尽世间痴缠,温情惬意,辜负背叛。兄弟反目,师徒禁断,阴阳魅惑——胭脂河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新中篇《折戟》作为特别收录,用戏谑的笔法解构改写了刘禅、司马昭的“恩怨情仇”,新巧别致,重新诠释了诡谲多变的宏大历史且裹挟的个人情义的脆弱无奈,显示了作者惯常创作风格以外新的尝试。
凤皇、凤兮又打架了,烈喜拉不住两人,着急得跳脚。
凤皇骑着凤兮打得正酣时,余光瞥见了爹爹、娘亲的身影,眨眼间从凤兮身上跳了下来,极为迅速地拉起还趴在地上的凤兮,给他拍打全身的尘土。
凤兮气咻咻地甩开凤皇的手,摸了摸额头的伤。爹娘走近,凤皇欢快地蹦跳了过去,却被爹爹狠狠地瞪了一眼,抱娘亲腰的手也被推开了。
爹爹满眸紧张地给凤兮查看伤势,娘亲想靠近讨好却不敢,顿时,凤皇本就不顺畅的心情更加不好了,重重地“哼”了一声,跑了。
凤皇自小讨厌凤兮,他一来,凤皇的爹就成了他的爹,娘亲成了他的下人,娘亲甚至不敢大声同他说话,无时无刻都要看他的脸色。
凤皇今年八岁,三岁启蒙,爹爹和娘亲瞒住的一切,烈喜都说了,凤皇心里都知道。
凤致年本是大炎朝的二皇子,出使吐蕃那年,与随从宫女胧月相爱了。一年后,凤致年带着胧月回到大炎,胧月生下了凤皇,因皇子妃的不喜,连个侧妃的名分都没有。
凤皇在宫中长到四岁,胧月生了一场大病呕血不止,送出皇子府医治险险地捡回一条命。此后,某夜凤致年就带着娘亲、凤皇、凤兮,离开了皇城,蜿蜿蜒蜒走了近一个月的路,才来到这处桃源地。
凤皇在皇城时,身为庶子,生母无背景,名分也只是个美人儿,自然算不上过得好。凤兮身为嫡长子,住在皇子府的正院里,每目前呼后拥,花园里散个步都有二十多个随从,从不正看躲在角落的凤皇一眼,更不屑跟他说一句话。凤皇为此又是伤心,又是愤怒,明明两人同一个爹,就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他最娇贵,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整日一大堆人跟着。
皇子妃在凤皇眼里,一直是个坏透的妇人,整日里对娘亲立规矩冷嘲热讽呼来喝去的,动不动就打杀宫人,也不知当初爹爹怎么娶了那么个空有长相心思歹毒的妇人,妇人生下的儿子必然也不是好的!
凤兮比凤皇大了三岁,整日里还一副弱柳扶风的病弱样,明明大家都是男孩子,自己爬树掏鸟下河摸鱼,爹爹不管不问,他在院外风口多站一会儿,爹娘都紧张到不行,都是吃饭,自己什么都能吃,他却要单独吃一份,不是血燕就是人参。
凤皇不喜欢皇子府,当初爹爹说带他们离开,再不回来的时候,凤皇高兴得几宿睡不着,但如果当时凤皇知道走的人里还有凤兮的话,肯定不会那么高兴了。
凤皇觉得凤兮和他母妃一样,就应该留在皇子府,过着拿鼻孔看人的日子。那么娇贵为何要跟着爹娘住桃源,快回皇城做他的皇长孙去吧!
夏日,毒辣的阳光总是让人浮躁。
凤皇习了两张大字已满头大汗,凤兮坐在对面,已写了一沓纸张,三伏天也不见流一滴汗。凤皇眯眼,一天到晚冷冰冰的,没有一点人气!
凤皇偷偷地走到凤兮身后,毛笔划拉了几画。凤兮正聚精会神习字,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的小贼。凤皇画完捂嘴偷笑了一会儿,吆喝着烈喜吃西瓜,烈喜去井里捞,凤皇不愿给凤兮吃,非要去前院树下吃,烈喜无法,只得抱着西瓜和凤皇去了前院。
凤兮抬了拾眼皮,白璧无瑕的脸上露出一抹嘲讽,轻勾的朱唇越显容貌出色。
凤皇跷着二郎腿坐在葡萄架下吃西瓜,每一次吐籽都争取比上一次吐得更远,玩着玩着,见一年轻的道士站门口望着自己笑。
凤皇住皇子府时,逢年过节都要陪娘亲去皇家道观。每次去,都会有年纪差不多大的小牛鼻子一起玩,虽经年不见,但此时看见牛鼻子依然感觉非常亲切。
凤皇拿着块大西瓜,走到门口:“口渴?给你块西瓜吃,井里才捞出来的,甜的!”
牛鼻子道士年纪不大,看起来颇有几分道骨仙风,笑起来还带着几分出尘的味道,他抿唇轻笑,不动声色地打量凤皇,接过西瓜,斯斯文文地吃了起来。
“好吃吗?”凤皇自小生得高大,虎头虎脑的,一双大眼睛黑黝黝的,看上去十分讨喜。
道士脸上的笑容越显亲切,和颜悦色道:“贫道楚珏,你若愿拜我为师,入我道门,贫道定当竭尽所能,化去你今生雾障,日后窥得大道可成正果。”
凤皇顿时脸黑,抄起一旁的笤帚拍打楚珏:“我嘞个去了!捶死你这拍花子的!”P14-16
与张瑞相识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七八年前读她的《风槿如画》《婀娜传说》时,还好奇作者会是怎样一个人,能写出如此极致的爱恋纠葛,没想到时光荏苒,到现在,两人已称得上是相知相惜的老友了。
从互识文章,到签她入公司,之后还一起打网游、聊心事、谈天说地。一路走来,她从未停止创作,也从未停止进步,无论是文笔,还是对情节的驾驭,都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老辣。
这种成熟更像是一种收敛,过去她喜欢大开大合,喜爱在小说里把戏剧化做到极致,人物众多而缤纷,使得故事如同桃之天天,花开灼灼。而这些年,她却渐渐沉下心来,不再有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精彩缤纷,也没有那么长的篇幅去泼洒三生三世的爱恨纠缠,她开始更专注地用有限的文字去描写两三人一辈子的爱恋与无奈,一点点深入角色的灵魂,触及读者的内心,与阅读者的距离变得很近很近。
只有一点却是从始至终没有变过的,就是她心中对于逐爱的原则。
张瑞一向不吝于写那些爱到极致的女孩儿,她笔下的女子,爱一个人便愿意把心挖出来交给对方,可以为爱撞个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初心不悔。
而她笔下的男子,却常如世上千万的普通人一样,被情感冲了头,上了脑,端起了架子,看不清自己真实想要的东西。在失去后,才发现被自己弃如敝屣的才是这世间的珍宝,是一生不可再得的弥足珍贵。
但与传统爱情小说那种“男主虐我千百遍,我待男主如初恋”的套路不一样的是,她鲜少给笔下的男性角色保留永远可以被谅解的光环。
在她的故事中那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命运之手始终存在,并且忠告我们,情与爱往往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你若不珍惜、不攥紧便会错过,错过后再无寻回的机会。可我们在失去时,却并不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从《龙帝释天》到《胭脂河》,都在诉说着这样的一个道理。
其实,这就是世间的情爱中最常上演的剧情。人与人的纠葛,不爱的是赢家,可以高高在上,掌控生杀,随时抽身而去,而深爱的那个却是输家,只能掉落尘埃,卑微渺小,被弃如敝屣,被肆意伤害。
伤害一个爱你至极的人,是多么可悲可笑,然而我们年轻时往往觉得人生长,青春好,不会珍惜。年长后学会了自我欺骗,即便回首往事,心中隐隐不安,也只会对自己说一句‘我不后悔,我可以遇见更好的”。
然而无论你信不信,历史早已证明,此刻失去了,就是一生的错失。
张瑞的故事,就是这不断上演的锴失,她用笔下的痴男怨女,不断诉说着一颗真心是多么难能可贵。她用那些让人潸然泪下的断肠与心碎,试图唤醒尚不知道内心所求的人,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但尽管她写了那么多辜负与背叛,她也会大声地与你说,若你爱的人只会把一颗真心寸寸捏碎,视为尘埃,那便狠下心斩断这孽缘,回过头,抓住爱你的人的手。
你若留意看,便可读到她的一声声苦口婆心的劝解。你若不想听,也可尽享那些凄美婉转的故事。
自《一世安宁》以来,张瑞的故事便从深秋走进了初春,曾经古道西风的意境,在《胭脂河》的八个故事里,化作了明媚的春日与煦暖的阳光。有《折戟》的东风细雨黄花,也有《玳瓒说》的惆怅风凉,还有《与子成说》的夭夭桃花,灼灼其华。《胭脂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繁花似锦,开到荼蘼。
——作家 非天夜翔 (代表作《末日曙光》)
古言小说很多,能叫我看进心里的寥寥无几。有些台词与装扮描写分明就是现代人在cosplay,太跳戏了。张瑞的古文不一样,翻开《胭脂河》看一段,随时入戏,有种身临其境看历史大戏的惊喜和感动。她写东西,是研究过的,用最考究的技巧,给你讲最澎湃的男欢女爱。不磨叽,又逻辑紧密,好看!
——作家 琉玄 (代表作《北京人在北京》)
张瑞的文字历来浓郁激烈,带着强烈的爱憎,传递鲜明的善恶因果。在作者笔下,世间一切的郁郁不平,能得到公正与释然的归宿。《胭脂河》全书的各篇文字,都能表现出作者思维不同的侧面,宛若钻石,各有光华。个人很喜欢的,还是作者那爱憎分明、可歌可泣的情怀。这本书会让许多人有共鸣,年轻的心会激动,成熟的心会颔首微笑。《胭脂河》是作者在创作上的又一次探索,我认为非常成功!
——作家 笑声(代表作《三救姻缘》)
吹散历史的烟云,跨过时间的长河,字字情深,工于布局之下是对人性对情感的深刻把握,值得一读!
——编剧 杨晓慧(代表作《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