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眼中的风景(生死)(精)/博雅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焦加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尽管浮士德年届百岁,已走到生命的尽头,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到了“阎王不请自己去”的时候;且他的死不过是应验了当初与魔鬼赌赛的誓言,但这种赌赛或者说死法仍大有深意。浮士德是在请求正在消逝的时间停留一下时倒地而死的,这可看作一个意象,即表意之象,所要表达的大约是作者对于时间与生命关系的看法。

时间当然不会停顿,但假如时间停顿,又将如何?《浮士德》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告诉人们:假如时问停顿,死亡随即到来。因为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形式,当然也是生命的形式,而且“是生命的本质的形式和条件”,离开时间的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正如费尔巴哈所说:

实际上时间完全不只是直观的形式,但它是生命的本质的形式和条件。如果没有顺序继起,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也就不会有生命,不会有自然界;因此时间是与发展不可分离的。发展着的东西就是现在存在着的东西,但这一现存的东西,以前不是这样,而将来也不会是这样。从而,如果由我夺去时间……那你就由血管中夺去我的血液,由身体中夺去心脏,由头中夺去脑,结果不待言,除了死和佛教的虚无以外,我不会剩得什么东西。(《幸福论》)

在这里,费尔巴哈将时间与“顺序继起”、与“运动、变化和发展”看作同一的东西,因为时间无非就是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顺序和持续性,时间就存在于四季的更迭、日月的推移这些自然变化之中。运动离不开时间,没有什么物质可以在时间之外运动;时间也离不开运动,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独立于物质运动之外。“时间是与发展不可分的统一体,与自然界不可分的统一体,与暂时存在物不可分的统一体。”(同上)所以,当费尔巴哈说“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时候,他也是在说时间;当他说“没有顺序继起,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也就不会有生命”时,他也是在说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

人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生命本来就是一种运动,生命运动与物理运动、社会运动构成物质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与时间不可分,所以生命与时间也不可分。生命在时间中产生,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成最初的生物体有赖于时间;生命在时问中进化,从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到细胞和多细胞有机体的进化有赖于时间。生命存在于时间之中,生存就是生命在时间中持续的运动。人生在天地间,也生在时间的长河里,人拥有生命,其实就是拥有时间,拥有年月日时分秒这些生命的本质形式和条件,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生命在于运动、发展和变化,而“发展着的东西就是现在存在着的东西,但这一现存的东西,以前不是这样,而将来也不会是这样”(费尔巴哈)。我们曾经是孩子,将来还会变成老人,正如有个谜语说,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到了晚上就得三条腿走路了。

P4-5

目录

上篇

 春归何处 时间与生命

逝者如斯

昨日之我

富于春秋

遭遇昨天

 人生之秋 素秋时节

一年好景

身闲贵早

金声玉振

山明水净

寄老窑之谜

老未可轻

老去文章

 生命久暂 小年和大年

人间岁月长

日长如小年

生命与呼吸

日子比树叶稠

 不可无年 世短意恒多

会须三百岁

天假其年

进德修业

相对年龄

 长寿之痛 生的界限

死的企求

亲友零落

时代隔膜

下篇

 解读死生 死何如生

死生为昼夜

生死相依

新陈代谢

死亡与睡眠

死后与生前

一视同仁

不分彼此

 死亡意识 想到死亡

死亡相告

存不忘亡

自身处境

熟思死亡

日日死得

 希望与恐惧 宗教与死亡

长生不死

死而复生

魂归佛门

灵魂不灭的安慰

灵魂不灭的恐惧

超脱苦难

贫富与死

罪与死

天堂为谁而设

谁需要地狱

 中国心灵 不营佛果

灵魂有无

时至即行

血写风流

一笑而卒

辞亲别友

最后时刻

预演死亡

最后居所

 魂归何处 美丽的地方

梦里家园

狐死首丘

归骨桑梓

旅魂思乡

所治之地

帝乡何处

不践商土

魂归帝所

序言

本书其实没有写多少自我,却与作者平淡一生的各个时期密切相关。如果不是从大山深处来到都市,如果没有学过哲学,没有做过副刊编辑、报纸评论员,没有编辑和写作过杂文,总之,如果没有从那时到现在的读书写作,就不会有这本书,有也不会是这个样子。所以,书中虽然没有写自我,从中却可以看到自我。

人所以会有不一样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不同的阅历,包括读过不同的书。学过哲学却没有从事学术工作,注定了我一生的走向。正由于此,我能读费尔巴哈,却不能读黑格尔。费尔巴哈对我的影响,这本书可以作证。他的唯物主义和人本学观点,他的著作中丰富的人文资料,以及他的缺点——“美文学的、有时甚至是夸张的笔调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这在恩格斯看来是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缺点。总之,费尔巴哈的哲思、渊博和美文,无不适合我的胃口。读书如此,写作亦然,特别是从职业中解脱,可以随自己的爱好写点东西后,就希望能写出自己喜欢读的那种书。这当然是追求,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做到多少另当别论。

我特别提到做思想副刊编辑,因为我在专业或者说学问上的方向,从那时形成以后一直未变;便是知识积累,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那个思想副刊的“思想”二字,在学术上对应的主要是人生哲学,这促使我从工作需要出发看书学习;既然是副刊,借用鲁迅先生的说法,就要给人以娱乐和休息,所以讲究生动形象,这是我爱好美文的一个缘由。后来做了评论员,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带到评论工作中去,体现在编辑、写作杂文、言论的编辑思想、写作方法上,直至影响到评论的思想和文风,以及评论文体的创新。无论是编副刊、编专栏,还是写杂文,直到近年来写作系列文史随笔,共同的一点就是不想空说,而力求用事实、形象和文史知识说话。

用文史知识说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掉书袋”就被视为一个弊端。但以此为忌,或许适用于某些文学性较强、创新含量较高,虚构以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作品,要么高不可及,要么是体裁本身的要求,或者不过是奇思异想乃至怪诞而已。对于那些只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的读书人而言,则吸收前人的思想、引证前人的言论、引用前人的资料,不仅难以避免,而且是一种老实的态度,分清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以免掠人之美;同时,又可避免自说自话,使自己的思想见解获得丰富有力的佐证,有利于自圆其说,并增强雄辩力;此外如上所述,还显得生动形象、知识性较强。继承前人的写作,古今中外汗牛充栋。如果把“掉书袋”作为否定的尺度,那么能留下来的文化成果将十分有限,古代学术笔记的标杆如《容斋随笔》之类,当代大家钱钟书的《管锥编》,都可能被沙而汰之,遑论大量“述而不作”的古籍!至于本书,如果有人愿意看作读书随笔,也未尝不可。

宋朝有个宗杲禅师,以临济宗杨岐派传人名震京师(从汴京到临安)。他论禅有言:“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此说深得朱文公(熹)认同,想必以为同样适用于儒学。如果说寸铁杀人者已经登堂入室,那么弄一车兵器者就可能尚在街头卖艺。但笔者不揣简陋,如果不怕抬高了自己,自认为就属于那弄一车兵器的人。为什么?因为不想杀人,既不想用禅学杀人,也不想用儒学杀人,更不想用道学杀人。何况对我来说,儒学禅学也如黑格尔,从来没有正经下过工夫,偶有涉猎,也不过是作为人文史资料来读。

其实,就算弄一车兵器,也并非多么不堪。清人褚人获在其《坚瓠丁集》中,举圣贤之徒的例子说:“盖自吾儒言之,若子贡之多闻,弄一车兵器者也;曾子之守约,寸铁杀人者也”。不过将弄一车兵器归结为“多闻”而已,评价还算正面。笔者当然不可与圣贤之徒相提并论,就算街头卖艺吧,倘若有人围观,说明还能满足人围观的需求,说好听点是娱乐需求,也算是一种价值,也算创造了一种价值。

这是一本读书人也许会感兴趣的书,即便书中的许多故事,也须是读书人方能读出味来。这就够了,借用路遥《人生》中的说法:天下读书的,一茬人呢。对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未必有多少时间和条件去涉猎许多书,倘若能从一本书中窥见较多的书,那么,即便是些只鳞片爪、吉光片羽,也应有些助益;倘若兴犹未尽,就可以找原书来读。笔者年轻时希望见到这样的书,有同样兴趣的读者,或许也可以接受这样的书。

如果把“生·死”比作一扇窗户,那么打开这扇窗户,庶几可以窥见人生的些许风景;又因为毕竟是一家之言,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是“我眼中的”。

内容推荐

焦加编著的《我眼中的风景(生死)(精)/博雅文丛》以生死为主题,写入的生命短长、死生问题兼及不死观念。

本书以散文形式表达文化内容,有些内容或许超越功利,但未必不适合读者口味。作者曾主修哲学,对文学、历史、宗教也有涉猎,尤其对正史野史和历代笔记乃至西方文化历史涉猎较广。本书内容不限于哲理,而以哲理相统属;不求渊博,因旁征博引而使文章厚重;虽非文化专著或美文,却较文化专著多些美文,较美文多些文化含量。

编辑推荐

焦加编著的《我眼中的风景(生死)(精)/博雅文丛》以散文形式表达文化内容,有些内容或许超越功利,但未必不适合读者口味。作者曾主修哲学,对文学、历史也有涉猎,尤其对正史野史和历代笔记乃至西方文化历史涉猎较广。本书内容不限于哲理,而以哲理相统属;不求渊博,因旁征博引而使文章厚重;虽非文化专著或美文,却较文化专著多些美文,较美文多些文化含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