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倩、廖桂芳编著的《德心共育理论与实践》共分九章:第一章从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第二章至第九章,编写者按照理论依据→可行性分析→实施路径→效果评估的思路,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构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干预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大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大学生就业心态及对策等八个方面,对编写者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德心共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成果丰富了德育的科学理论与实施路径,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多样化,为探讨开放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第二节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节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第四节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
结论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构建
引论
第一节 调查研究
第二节 理论研究
第三节 实践研究
第四节 实验研究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节 成果的实践效果
第三章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引 言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第五节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结论
第四章 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依据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结果及讨论
第五节 研究影响与效果
第六节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解读
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应用的实施路径
结语
第六章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干预机制构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完成情况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意义
第五节 研究的实践效果
附录1: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及自杀预警方案
附录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实施细则
第七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
引言
第一节 网络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第二节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依据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
结论
第八章 大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
第一节 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研究概述
第二节 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的构建
第四节 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的运行机制
第五节 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的实施方案
第六节 团队创新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
第九章 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三节 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及行为表现
第四节 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对就业的影响
第五节 优化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对策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